2022教学工作计划汇总8篇.docx
《2022教学工作计划汇总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学工作计划汇总8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教学工作计划汇总8篇教学工作计划汇总8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工作计划 篇1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为研究重点,根据新颁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深入学习体会大纲精神,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选读
2、课文4篇,夕照、迷人的张家界、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三峡之秋、军神、一件运动衫、海豚救人、珍珠鸟、大瀑布的葬礼、北京的四合院及古诗等是新选入的课文。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材识字量为230个,其中要求学会的160个,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的70个。二、教学任务与要求: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爱国教育。、能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
3、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查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三、学生现状:五(1)班共有学生56名,其中男32名,女24名。大部分学生上课都能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但不少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口语交际能力、动手能力一般,写作能力更有待提高,有部分学生甚至还不能写简短的记叙文。个别学生学习习惯极差,有不
4、写作业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四、教学措施:1、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句进行圈、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2、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以拓展学生的眼界。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4、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5、多给学生一
5、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6、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上述计划有待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本人将以此为基础,实践中将其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工作计划 篇2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XX-XX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学习对象分析:本班学生上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
6、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同时,本班同学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学困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比较应付。全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2、教学目标(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
7、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8、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3、教学重点(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3)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
9、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6)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7)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4.教学方法:(1)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2)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
10、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5.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有关系列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
11、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共2页,当前第1页12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
12、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5)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6.专题落实措施:(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2)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3)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课时安排如下:7.教 学 内 容负数的认识4二圆柱与圆锥121圆柱72圆锥43整理与复习1三比例16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3比
13、例的应用54整理与复习25自行车里的数学1四统计21、节约用水12、整理与复习1五数学广角2六整理与复习271数与代数102空间与图形93统计与概率44综合应用4教学工作计划 篇3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七年级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
14、欠积极。二、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岳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2、教材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第二
15、、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四、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和
16、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22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第4课夏传子家天下23第5课公元纪年法第6课西周的分封24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25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26第11课百家争鸣第12课历史人物仿制活动27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28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29复习18课210复习916课211半期考试及评卷212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第18课秦汉科技213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文艺第20课三国鼎立214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215第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4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
17、216复习1724课217复习测试一及评讲218复习测试二及评讲219期终考试教学工作计划 篇4指导思想:以县局和镇联校小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规范化建设为目标,以学生的文明礼仪及习惯的养成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教学质量管理为中心,创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经验;以校本研训为主线,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为载体,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力;以教学常规管理为重点,依法治教,提高师德修养;通过目标管理,强化质量管理,提升办学水平。本学期的工作重点: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好骨干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继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创新、总结自己的教学特
18、色。3、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和培训,进一步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4、继续深入开展良好习惯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工作思路:一个核心,两个提高,三个确保。一个核心: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促进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提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个确保:确保各年级各学科完成教学目标;确保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落实到位;确保规范化学校建设有新发展。工作目标:1、教育教学(1)、加强德育工作,使小学生的德育评估合格率达100%。(2)、各科考试合格率达100%。其中统考科目成绩为:二年级语文均分达全镇第一名,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30%以上,综合名次达全镇第一名;数学均分达全镇
19、第1名,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40%以上,综合名次达达全镇前1名。三年级语文均分达全镇第5名,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30%,综合名次达全镇第5名;数学均分达全镇第5名,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30%,综合名次达全镇第5名;英语综合名次达全镇第5名;综合科目综合名次达全镇第5名。六(1)班语文均分达全镇第1名,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45%以上,综合名次达全镇前1名;数学均分达全镇第1名,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40%,综合名次达全镇第1名;英语综合名次达全镇第2名;综合科目综合名次达全镇第1名。(4)、小学生体育合格率达100%。(5)、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相应劳动技能达到培养
20、发展。(6)、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安全卫生教育、法制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7)、继续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3、课改实验(1)、全员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积极参加各级课改培训,严格按照课改要求开全上好各类课程。(2)、加强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坚持搞好校本教研。(3)、继续搞好课题实验。4、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学历提高进修的监管,力促本校45岁以下教师参加和完成小学专科以上学历进修。(2)、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常规、班级管理、教材处理、教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育提高。5、加强安全卫生教育,确保学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无事故。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一、加强教育过程管理,
21、做到科学、规范、创新、有效。(一)做好“三引、四促”工作,不断深化教学常规管理。1、“三引”:一是引导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严格按小学管理规程去做,坚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人格,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意识。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严禁给学生留大量机械重复的家庭作业。二是典型引路,树立教师中的班务管理典型和课堂教学典型,促其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三是课改引深,在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课改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反思,对部分内容进行细化、分化,提炼精华。2、“四促”一是以课促教,重课堂教学过程和当堂检测效果,做到: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教学工作 计划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