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陷挠曲作用幻灯片.ppt





《压陷挠曲作用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陷挠曲作用幻灯片.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压陷挠曲作用第1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压陷压陷”和和“挠曲挠曲”是挤压动力学过程中有密是挤压动力学过程中有密切联系的两种构造作用方式,也是压陷(挠曲)盆切联系的两种构造作用方式,也是压陷(挠曲)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可以说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可以说“压陷压陷”是挤压是挤压体制下盆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动力学机制,体制下盆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动力学机制,“挠曲挠曲”是盆地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盆地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体现。第2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岩石圈板块边界受到垂直载荷作用发生挠曲变岩石圈板块边界受到垂直载荷作用发生挠曲变形,可以用半无限延伸板块挠曲变形方程来
2、描形,可以用半无限延伸板块挠曲变形方程来描述(假设岩石圈为弹性的):述(假设岩石圈为弹性的):(据(据TurcotteTurcotte和和SchubertSchubert,19821982)W W挠曲度,指挠曲变形后相对于变形前质点挠曲度,指挠曲变形后相对于变形前质点的垂直位移量(向下为正,向上为负);的垂直位移量(向下为正,向上为负);W W0 0最大挠曲度,可根据岩石圈抗挠刚度及载最大挠曲度,可根据岩石圈抗挠刚度及载荷的大小来确定;荷的大小来确定;a a 挠曲参数;挠曲参数;x x水平坐标轴。水平坐标轴。第3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在载荷点(在载荷点(x=0 x=0处)的挠
3、曲度最大,随着离载荷点的处)的挠曲度最大,随着离载荷点的距离的加大,挠曲度逐渐减小为零,并在前方出现隆起距离的加大,挠曲度逐渐减小为零,并在前方出现隆起现象。在弹性模型中,板块的挠曲变形总体特征是一个现象。在弹性模型中,板块的挠曲变形总体特征是一个挠曲凹陷和一个前缘隆起挠曲凹陷和一个前缘隆起第4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用弹性挠曲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洋壳挠曲作用(下图)。用弹性挠曲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洋壳挠曲作用(下图)。第5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在挤压力作用下,随着新的逆冲断片增加和每个在挤压力作用下,随着新的逆冲断片增加和每个新的逆冲断片向前移动,都会引起下伏地壳
4、的弹性挠新的逆冲断片向前移动,都会引起下伏地壳的弹性挠曲响应,形成压陷盆地和前缘隆起向稳定地块方向迁曲响应,形成压陷盆地和前缘隆起向稳定地块方向迁移(下图)。移(下图)。第6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第7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第8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第9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第10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四、异常压力四、异常压力 地压场是指一定地质空间范围内地层压力及地压场是指一定地质空间范围内地层压力及其分布特征。一般由正常压力、异常高压和异其分布特征。一般由正常压力、异常高压和异常低压组成。关于其详细的分类,目前国
5、外主常低压组成。关于其详细的分类,目前国外主要采用要采用A AA A奥尔洛夫的分类。奥尔洛夫的分类。压力系数压力系数 压力分类压力分类 0.96 1.2 1.2 异常高压异常高压第11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异常高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异常高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 可存在于任何深度,但多深于可存在于任何深度,但多深于3050m3050m。可出现在任何时代的岩石中,但在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中可出现在任何时代的岩石中,但在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中更普遍;古老岩石中的超压层有可能形成于较新的年代,如更普遍;古老岩石中的超压层有可能形成于较新的年代,如古生代岩石可能到白垩纪及其以后才被深埋并形成超压。
6、古生代岩石可能到白垩纪及其以后才被深埋并形成超压。与相似成岩条件、相似埋深的正常压力沉积物相比,许多与相似成岩条件、相似埋深的正常压力沉积物相比,许多超压区沉积物为欠压实、高孔隙度、低密度。超压区沉积物为欠压实、高孔隙度、低密度。正常压力区至异常压力区的过渡带可能没有或很薄而使正常压力区至异常压力区的过渡带可能没有或很薄而使压力突变,也可能较厚压力突变,也可能较厚(几千米几千米)而使压力变化缓慢,过渡而使压力变化缓慢,过渡带内压力梯度最大。带内压力梯度最大。超压区地热梯度通常较高,可能是因为较多的孔隙充满超压区地热梯度通常较高,可能是因为较多的孔隙充满流体而降低其热传导性。流体而降低其热传导性
7、。超压区的形成通常与烃超压区的形成通常与烃(尤其是气尤其是气)有关,并且通常无自有关,并且通常无自由水由水(底水或边水底水或边水),仅含间隙水。,仅含间隙水。超压区的形态和分布与构造或地层结构可能无关,也可超压区的形态和分布与构造或地层结构可能无关,也可能受其控制。能受其控制。第12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异常高地层压力的成因机理异常高地层压力的成因机理沉积盆地中超压形成机理非常复杂,有十几种之多,主要沉积盆地中超压形成机理非常复杂,有十几种之多,主要可归纳为四类:可归纳为四类:(1)(1)压实不均衡和构造压缩引起的压力增加压实不均衡和构造压缩引起的压力增加(即孔隙的减即孔隙的减
8、小);小);(2)(2)由温度上升由温度上升(水热作用水热作用)、矿物转化释放水、烃类、矿物转化释放水、烃类生成以及石油裂解成天然气引起的流体体积增加;生成以及石油裂解成天然气引起的流体体积增加;(3)(3)与渗流作用、水压头(势能)以及密度差引起的流体与渗流作用、水压头(势能)以及密度差引起的流体运动及烃类上浮;运动及烃类上浮;(4)(4)由于隆起或剥蚀引起的沉积物卸载,保存了古压力由于隆起或剥蚀引起的沉积物卸载,保存了古压力系统等。此外,某地产生的超压还可以在异地岩石序列系统等。此外,某地产生的超压还可以在异地岩石序列中重新分布。中重新分布。第13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挠曲 作用 幻灯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