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孤残儿童的机构照顾精选文档.ppt
《浅析我国孤残儿童的机构照顾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孤残儿童的机构照顾精选文档.ppt(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我国孤残儿童的机构照顾本讲稿第一页,共十四页机构照顾:我国传统儿童福利服务的主要方式n含义:含义:n机构照顾,也称院舍照顾,是指把需要照顾的特殊儿童集中收养在政府或社会团体、个人出资兴办的福利性机构中,由社会福利机构实施儿童养育的一种儿童福利服务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的儿童福利服务以机构照顾为主,其主要做法是:政府出资创办各种形式的儿童福利机构(如儿童福利院),通过机构集中收养的方式来安置无人抚养的孤残儿童。本讲稿第二页,共十四页n发展阶段:发展阶段:n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是我国儿童机构照顾的探索时期。建国之初,我国政府就着手改造和利用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福利设施,如孤
2、儿院、育婴堂、救济院,以及地方民办的慈善堂、外国教会兴办的慈善机构等,使之成为公共的福利机构,同时在城市创办残老教养院、儿童生产教养院、精神病疗养院等福利机构。本讲稿第三页,共十四页n特点:(1)机构照顾的性质是救济和收容性的,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孤残儿童的关爱,政治色彩多于福利意义;(2)机构照顾水平较低,重养轻教(教也只是政治思想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受到忽视),满足的是孤残儿童最基本的生活需要;(3)封闭式的办院模式,社会力量参与严重不足,机构照顾的经费完全依赖政府和集体经济全额拨款,由国家全面负责这些儿童的衣、食、住、医等基本需要。本讲稿第四页,共十四页n第二阶段:从1979年到20世纪9
3、0年代初期是我国儿童机构照顾初步改革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儿童福利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特点:(1)稳步发展儿童福利服务机构,增加收养人数,加大政府经费投入。(2)扩大了收养对象,突破了原有的单纯收养“三无对象”的规定,一些事实上无人照料的流浪儿童也被纳入了儿童福利服务的范畴。(3)我国儿童福利机构照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即从救济型转向了福利型,从封闭型转向了开放型,从单一的“以养为主”转向“养、治、教”,并开展自费收养服务,积极拓展资金来源的渠道,形成了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参与的开放型办院模式。本讲稿第五页,共十四页n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是我国儿童机构照顾的深化改革时期
4、。特点:继续坚持福利型、开放型、“养、治、教”相结合的方针,在办好机构照顾的同时,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儿童福利服务。与此前相比,这一时期的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最为迅速,1999年到2004短短的5年间,我国儿童福利院的数量和收养人数都几乎增加了一倍。相对于90年代初期,增长速度更是惊人的。本讲稿第六页,共十四页问题问题n第一,不利于孤残儿童的发展。机构照顾自身具有的集中和封闭照顾的特点,制约着被收养儿童的发展:缺少正常的家庭关爱,儿童身心的发育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也无法更好地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阻断了孤残儿童的正常社会化进程等。n第二,收养机构运作中的问题。(1)专业化水平低,许多服务人员是在
5、社会上临时招聘的,不具备专业知识,而且缺少理疗师、心理治疗员和社会工作者等儿童福利专业工作人员。(2)工作人员与收养人员比例不足。在我国,基本上是一个工作人员需要照顾3-4名儿童,这与发达国家115的比例还有差距。本讲稿第七页,共十四页(3)无法提供持续性的照顾。由于工作人员的变动,儿童经常需要面对新的服务人员,这也不利于儿童的成长。(4)由于工作人员的雇佣角色,可能会出现对收养儿童的虐待和疏忽行为。n第三,政府财政负担过重。随着孤残儿童的增多,必须不断扩大儿童福利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职工队伍,增大了儿童福利机构的投人和成本,在其他的融资渠道发展缓慢的情况下,政府财政的压力在不断增大,财政支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我国 孤残 儿童 机构 照顾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