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十篇.docx
《2022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十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十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十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教学目标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三、课前准备 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学生借助工具
2、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四、教学内容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五、教学设计1、恰当导入 可以由“海市蜃楼”的画面或图片导人,也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也可以讲传说、讲故事,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
3、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2、课题:山市3、学习目标:a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b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丽的幻景。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4、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识记。自学课下注释。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通览全文,了解全貌逐词
4、逐句,通懂其义a识记生字词a分析理解词语b断清句层次b省略补出翻译c朗读按标点c精读分析理解d难句村出来d画批圈点小结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理。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像。自主学习 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句子的含义。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
5、补充。5、探究想像学生讨论后可自讲: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结尾的作用是什么?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让学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
6、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6、拓展练习 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7、信息反馈: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请学生用画笔或语言描绘出山市奇幻的景象。还要运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虽已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
7、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要求用一课时来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抓好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够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教学设计方案 篇2听爷爷说汉字优秀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聪明”、“恍然大悟”造句、初步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教学准备:磁带、小黑板三、教学重难点: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四、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8、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是记录我们汉民族语言的文字,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可有意思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爷爷说汉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指导1 自渎课文提出要求(1)把课文多读几遍,要读正确、读流利(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爷爷说的话,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说的话。2、检查自渎效果(1)、出示词语嘿 恍然大悟A、指名认读B、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形容突然醒悟过来C、指导书写:两字都是左右结构。“嘿”的第9画是竖不能写成横D、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9、(2)、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3、听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录音范读(2)、学生边听边想: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这些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教师小结:爷爷说了“木、休、沐”3个字。这几个字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早出来的,下节课我们再听爷爷一一介绍,请你们回去好好读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初步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2学会用“聪明”、“恍然大悟”造句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复习检查1 听写词语擦掉 字义 当初 参天大树聪明 森林 依靠 恍然大悟2、指名读课文思考: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木、休、沐”)一、细读课文1、自由读123自然段,
10、思考:爷爷是怎么样介绍“木”字的?2、理解爷爷说的话:(1)、指名读第一句最早的“木”字就是这样写的,它的上半部分代表枝叶,下半部分代表树根。A、在这句话中“最早”能不能去掉?为什么?B、指导朗读,体会“最早”的含义(2)、指名读第二句话你看,这像不像一棵小树呀?A、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名读)B、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回答最早的“木”字像不像一棵小树(这像一棵小树;这多像一棵小树呀)(3)、出示卡片“木”字师:这是最早的“木”字,上半部分代表“枝叶”,下半部分代表“书根”;这多像“一棵小树”(4)、指名读第3句我当初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你快快长大,成为森林中的一棵大树。A、用“因为
11、所以”的句式说说爷爷为什么给“我”起“林木”这个名字B、理解“参天”的意思:高高耸立在天空中C、指导朗读D、教师小结:是啊!林木的名字寄托了爷爷的希望,他多么希望林木长大后能像他的 名字一样成为有用的人才啊!同学们,你们的名字也可能包含了长辈的美好愿望,回去查查自字典,问问家长,好吗?3、指导朗读 林木的话师:林木听了爷爷的话该有多高兴啊!林木的话应该把他的那种高兴劲读出来(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4、分角色朗读1、2、3自然段教师小结:爷爷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最早的“木”字。这样的字有什么特点呢?(字形像一幅画)。在最早的时候很多的字都像一幅画呢!(出示日、月、水、火等象形字)问:这些字,你们认
12、识吗?看看多有意思啊!二、读49自然段。思考:爷爷又是怎么介绍“休”和“沐”的?1、说说爷爷是怎样介绍“休”的(一个人依靠早大树旁边,这不是在休息吗?)A、指导朗读B、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一个人依靠在“大树”旁,这就是休息)(让学生明白“休”字就是根据一个人靠在大树上所表示的意思造出来的)C、理解“恍然大悟”“我”听了爷爷的话,一下子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字形表示字义)D、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属于这类字?E、师:那“沐”又是怎么造出来的呢?(指名读爷爷的话)F、说说像“沐”这样的字有什么特点?(一部分表示字义,一部分表示字音)G、小结:像沐这类字在我们汉字中占了80%,所以,用这样的方法
13、早出的字很多H、练习分角色朗读三、学习第10自然段1、理解“赞叹”“赞叹”可以换成什么词?(称赞)这里为什么不用“称赞”?2、指导朗读用赞叹的语气齐读“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四、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听爷爷介绍了三种造字的方法,同学们都明白了吗?(看板书)有的字像一幅画,有的字表示字义,有的字一部分表义,一部分表字音,这说明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六布置作业1、读读下面的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字形笔 清 燕 王 看 战 雀 灶 醒 鸣2、造句聪明恍然大悟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七、板书设计10 听爷爷说汉字木 字形像一幅画休 字形表示字义一部分表音沐 字形一部分表义八、我的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方案 篇3义务
14、教育实验教材第一册借生日第一课时。、运用听、拼、读的方法认识个生字,会在四线格中写今、正两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客观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意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朗读识记个生字。磁带、书写课件、幻灯片、苹果卡片、学生生字卡。一、直接板借,说话导行板书:借、请小朋友拼读一下,指名读,再齐读。、说话:谁向谁借过什么?谈一谈。(行为评价)二、板书生日质疑畅说板书:生日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吗?(可以让学生谈过生日的情形,也可以提问:生日怎么借?为什么借生日?)三、听读课文,识记生字、听老师读,看谁听得最认真
15、,同时想一想文中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鼓励说完整的话。(结合板书:小云妈妈)(情感评价)、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构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自由读课文。 谈谈你碰到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合作读课文:同桌合作读课文,会读的同学给不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棒。评价一下你的同桌。、自愿读,哪些小朋友认为自己读得流利了,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吗?其他小朋友当评委。(激励评价) 学生评价,引导他们优缺皆谈。 结合正音。、领读:推荐一位小朋友当我们大家的小老师,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教读一遍,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拿起书本,尊重一下身边的小老师。(评价小老师,评价自己。)、激趣圈词:同
16、学们通过读课文,认识这么多词语。(幻灯显示词语,指名读后正音,齐读)可是这些词宝宝特别调皮,它们喜欢在课文里躲着,和我们一起捉迷藏,现在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把这些可爱的词宝宝画上圈,把它们留住好吗?、小组合作认字。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认识这里面的个字,比一比哪个小组认得多、认得准。、游戏识字: 现在我们一起玩摘苹果游戏,选择一个带生字的苹果要会读,还要说说识记的方法,老师就把苹果送给他。(运用游戏的形式识记生字,激发学习的兴趣。) 这些字可以组成很多词,现在我们来看卡片,拍小手。男生问,女生答。比一比好吗?(如:这是谁?这是放。什么放?放心的放。)四、结合插图,再激情感、同学们
17、,你们真能干,会认识这么多的生字。这篇课文,不仅字宝宝喜欢你们,里面的插图也想和你们交朋友,请你们欣赏一下告诉大家,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畅谈。(激励评价)板书:爱、听音乐。好妈妈拍拍手,唱一唱。、爱心大行动: 找教室中的事物。(如脸盆、画纸、发夹、毛巾等。) 看一看实物,请小朋友说一句爱妈妈的完整的话。(提供实物资源,爱妈妈的行动指南。)五、书写指导我已经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还共同合作知道了许多爱妈妈的行动。在这里面还有两个亲密的朋友想跟你回家,欢迎吗?还给孩子个性化学习的权利。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3、
18、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活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对,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形象大使。动物园的叔叔正在科学的喂养大熊猫呢!出示信息窗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信息。学生观察主题图,认真阅读信息。活动二:借助天平理解等式。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20表示;在左盘再放上1个1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用等式10克+10克=20克表
19、示。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不知重量的方木块,右盘放一个50克的砝码,一成天平平衡,用等式20+=50表示。小结: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活动三:概括方程的意义。师: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20=70、2=150、3+10=100,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谈想法?小结:像+20=70、2=150、3+10=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活动四: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想一想,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小结:方程的范围比较小,等式的范围比较大,方程只是等式的一部分。 活动七:自主练习1、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师:你认为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小结:同时具备“含有未知数”
20、、“相等的式子”这两个条件才是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2、看图列方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先找出图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独立列出方程。(集体交流)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再进行交流。)活动五: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并找出不懂的地方。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1、了解蔬菜的特点,背诵课文,2、会写4个生字角、泥、扁、黄。重点难点1、了解蔬菜的特点。2、会写四个生字。教法预设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巩固法、讲演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21、分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了热闹的菜地,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些蔬菜的特点,你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试着读一读吧!二、图文结合:认识蔬菜的特点。1、老师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蔬菜的名称。用横线画出来。(豆角、茄子、丝瓜、萝卜、番茄、莲藕、辣椒、南瓜)2、学生反馈蔬菜名称。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都介绍了这些蔬菜的哪些特点。用曲线画出来。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同学们喜欢这些蔬菜吗?能站起来,把对它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四、背诵儿歌:1、同桌合作拍手读儿歌。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3、指名交流背诵方法,教师指导。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课文。5、指名背诵。6、全班背诵。7、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教学 设计方案 模板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