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doc





《天津市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市天津市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题库综合试卷 A A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A.1 岁左右B.3 岁左右C.6 岁左右D.9 岁左右【答案】B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答案】D3、刚接手小学三年级一班数学课的王老师,为了检查班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新学期开始时举行了一次摸底考试。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A.相对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答案】B
2、4、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的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转换、改造。这些观点符合()。A.建构主义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答案】A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答案】D6、()是记忆的开端,也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答案】A7、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要适合小学儿童()的特点。A.知识掌握B.能力培养C.品德养成D.身心发展【答案】D8、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在心理学
3、上称为()A.挫折现象B.回退现象C.抑制现象D.高原现象【答案】D9、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小学英语教师所拥有的英语学科知识属于()。A.一般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本体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答案】C10、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A.练习法B.讲授法C.谈话法D.发现法【答案】B11、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A.基础B.条件C.途径D.出发点【答案】A12、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学家是()。A.布卢姆B.奥苏伯尔C.杜威D.布鲁纳【答案】A1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
4、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14、维纳归因理论中内部且稳定的归因是()。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答案】A15、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答案】A16、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上保持较高的(),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A.同质性差异性B.一致性差异性C.一致性独立性D.同质性独立性【答案】B17、数学课上小明和小玲用不同的方法都正确解答了一道数学题,王老师并没有直接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让小明和小玲分别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王
5、老师注重以下哪个教学目标?()A.知识性目标B.过程性目标C.技能性目标D.情感性目标【答案】B18、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答案】B19、“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答案】C20、在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是()A.讲授法B.演示法C.练习法D.情境教学法【答案】B21、班级授课制可以用哪三个字概括()A.班、课、时B.班、课、师C.班、师、时D.课、师、时【答案】A22、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分为()A.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B.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
6、总结性评价D.论断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C23、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年。A.十B.六C.九D.十二【答案】C24、“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A.内部的可控因素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C.外部的可控因素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答案】D25、“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答案】B26、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A.特朗普制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道尔顿制【答案】A2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7、 年版)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对这种文本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简明、直观、概括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B.往往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形式上较为复杂C.文本内容充满跳跃性,与意识流文学作品相似D.将此类文本插入文字材料中,有助于读者理解材料【答案】C28、教师在讲授贺知章的咏柳时,挑选了三首乐曲让同学们根据语境选择一首。这种教学方法是()A.讨论法B.讲授法C.演示法D.练习法【答案】C29、()能够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但是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潜在课程【答案】B30、
8、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它属于()A.志愿服务劳动B.社会公益劳动C.勤工俭学劳动D.自我服务劳动【答案】D31、在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品中,对我国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的教育学【答案】D3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答案】B3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凯洛夫【答案】B3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A.深厚的教育理论
9、知识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答案】B35、教材的主体是()A.教学指导用书B.教科书C.参考书D.辅导资料【答案】B36、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A.最形象、生动的内容B.最新的内容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D.事例或材料【答案】C37、()提出了“自然教育”的主张。A.赫尔巴特B.康德C.洛克D.卢梭【答案】D38、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弗洛伊德D.斯伯林【答案】B39、班主任最常用的了解学生的方法是()A.调查法B.观察法C.谈话法D.分析书面材料法【答案】B40、某地地下 30 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
10、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的游鱼,都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D.左右摇晃【答案】C4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A.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答案】A42、“月明星稀”这是()现象。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效D.继时对比【答案】B43、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A.诱导运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答案】D44、教学的根本目的是()。A.教授知识B.
11、促进学生身心发展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发展能力【答案】C45、()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视野B.视敏度C.视角D.明适应【答案】B46、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答案】A47、知识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A.前人经验B.感受与体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答案】D48、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C.教育与生产力相结合D.教育与文化相结合【答案】A49、在上体育课时脚不慎扭伤,下
12、列做法最好的是()。A.马上用热水袋热敷B.马上揉搓患处C.马上用冷水浸泡D.什么也不做【答案】C50、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支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A.依赖性B.向师性C.接受性D.可塑性【答案】B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材料: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不对,像大海中的小鱼。”豆豆插嘴道。当时,李老师真有点气恼,心想着捣蛋鬼又故意跟老师唱反调。但李老师很快冷静下来,耐心地问他:“你为什么把作文材料比作小鱼呢?”豆豆理直气壮地说:“大海里的小鱼虽然很多很多,但是很难抓得到,作文的
13、好材料也不容易找到。”多么形象、新颖的比喻!李老师又惊又喜,大加赞赏,并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讨论如何做一名智慧的“小渔夫”,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捕捉又多又有价值的“小鱼”。(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 分)(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0 分)【答案】(1)李老师在面对学生打断上课进度、乱插话的情况下,能够冷静、灵活、民主地处理,具备到了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这里体现了李老师本身的教学机智。在课堂上会发生各种突发情况,这非常考验一名教师的反应、处理能力。然而,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也会遇到机遇。在偶然的事件中,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就能使偶发事件变成辅助、引导教学的作用,会取得
14、意想不到的效果。材料中,老师并没有料到课堂上的情况,但是冷静之后,她带动学生发挥想象力,活跃学生思维,促进了课程资源的生成,激发了课堂气氛。(2)“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与“预设”比,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体。于是,就有人认为应该忽略预设。其实,课堂教学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重视预设,预设和生成一样重要。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会议上,王老师说:“我的课没人听。”李老师说:“我们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怎么做。”张老师说:“考试是个指挥棒,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答卷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问
15、题: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的困惑。【答案】【要点】(1)王老师的课没人听,说明他的课缺乏一种自由和开放的氛围,没有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对此,王老师应该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2)李老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3)首先,张老师错误地认为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业成绩
16、的唯一途径,片面地放大了考试的功能。教师应该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借以指导和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其次,张老师没有正确把握创造力培养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创造力的产生是知识、技能、策略、动机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教师应该意识到知识在创造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深度和灵活性,建造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三、下面是三位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的理解,结合心理健康的相关概念,分析其正确性并说明理由。教师甲:所谓心理健康就是说快乐不快乐,你快乐就是健康的,他不快乐就是不健康的,大家都快乐大家都是健康的,大家都不快乐大家就都是不健康的。教师乙:我觉
17、得心理健康就好像学习成绩,某个学生这学期考得好,不一定下学期也考得好,它和人的生活状况有关,生活状况发生了变化,心理健康也会发生变化。教师丙:我觉得心理健康就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只要你觉得自己行,不管你如何失败,不管别人如何讨厌你、排斥你,只要你坚持自己的观点,你始终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答案】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根据心理健康的特性判断教师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教师甲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心理健康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乙的观点是正确的,
18、因为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教师丙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心理健康兼顾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两个方面。四、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甲:“我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去当清洁工”。学生乙:“我爸爸常教育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只能像我一样去打工”。学生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问题:(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10 分)(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
19、育?(10 分)【答案】(1)理想教育是对德育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大力提倡的、希望学生去追求的最高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行为境界。如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舍己为人,等等。材料中大部分小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种理想显然是片面的、狭隘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种的:社会环境。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认为体力劳动者的地位低于脑力劳动者,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所以造成人们对教育期待认识的偏差。学校教育影响。在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取得好成绩成为学生和家长所追求的唯一目标。家庭影响。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孩
20、子对教育的认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理想总是指向未来,对人的行动有导向和驱动作用,如果缺乏理想或者有不正确的理想观念,就会使人缺乏动力,迷失方向。(2)第一,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要有层次性。只有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只有符合历史规律、具有现实根据的理想才是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理想教育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才更容易被广大小学生及其家长所接受,并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要坚持正面的灌输。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正面的灌输更为重要。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告诉学生不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使学生有所遵循。要善于疏导,切忌硬堵。同时,理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2023 教师资格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题库 综合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