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价值的形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价值的形成.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价值的构成徐 生一、生活生活确实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如此来定义人的生活,就连人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也属于生活了。生理活动,如皮肤的出汗,如体内的白血球吞噬细菌,也是生活吗?反过来再咨询的话,生理活动不在生命当中吗,生命是在生活之外吗?如此看来,依然应当说任何活动都属于生活,只不过这些活动各有不同的叫法而已。在语言适应上,通常是如此来运用生活一词,例如如此一段话:“确实,我们在生活和学习当中,认识了特别多东西,这也确实是我们所拥有的知识。那么,如今让我们进一步来想一想如此一个咨询题: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是能够认识呢?”上面这段话是把生活一词和学习一词并列来说了,其中生活一词特指日常生活,其中学习一词
2、也确实是指非日常的生活了,它们都属于广义的生活。上面这段话,还提到“我们”,提到了“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是能够认识”。我们认识事物,需要通过感受,想明白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尝一尝,属于人的一种生活。那么,滋味这种东西,是人对梨的感受,依然人感受到的梨?是属于人依然属于梨呢?事实上,这种绕口的咨询题也不需要去答复吧。由于,不管去说作为生活的那感受,依然去说作为事物的那梨,都本来确实是如此来说的:“人对那梨的感受”,“人感受到的那梨”。也确实是结合在一起来说,作为同一的过程来说,在人类进展的各种交往活动当中来说。假如没有任何交往,也就没有任何感受,就没有任何认识。反过来说,当有了认识,也确信是有
3、了感受,是早已经产生出交往活动了。如此来看,梨并不是外在于人类的,并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人类的认识结果,它作为认识的结果,建立在人类的交往活动里面,是对人类交往活动的认识。所谓的客观的事物的梨,亦即所谓的人类生活。所谓的我们,亦即人类生活。所谓的认识,亦即人类生活。“我们,认识,事物”全都是人类生活的结果。推而广之,世界不过确实是人类世界,人类世界不过确实是生活历史。道德经说过,“道可道,特别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马克思的名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方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
4、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又说,“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别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世界之本原是什么呢?即无。世界之本质是什么呢?即有,即物质,即实在而已。这不是任何详细东西,不是任何微观粒子。世界之本身是什么呢?即有与有的交往,即实在因人类而存在,为人类而现象,即人类的一切过程,即是任何的事物,事实,生活历史。“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人类惟有本身生活,生活之外没有人类,人类之外没有事物,事物之外没有世界。世界是人类生活,生活是生活的缘故、代价和结果。梨是什么呢?是摘一摘、尝一尝、看一看之活动之本身之结果。梨实在,实在非梨,梨不在“心”中,也不在“身”外。人之所知,惟有生
5、活历史而已。梨值什么呢?梨作为人类生活之本身之结果,它值人类的生活。假定“1个人生活1个月”才“看到1个梨”,则“这1个看到”值“这生活1个月”。假定1个人在1天时间内才获得1个梨,这个被获得的梨就值1人天,假定在这1天内,又是集中到1个小时里获得的,则这个梨又值这个1天里的这1人小时。梨是多少呢?梨有保鲜期,假定是100天。假如1个人1天内最多需要吃梨1千克,最少需要吃梨1个,那么,1个梨就会有吃梨上的1个人天。进一步说,确实是在100天保鲜期内,1个梨是1人天的最少的满足。假如把人类满足的过程叫做人类福利,那么,人类用以实现满足的各种可能也确实是人类自由了。人类生活是一切人类事物的唯一人类
6、缘故和唯一人类代价。人类事物是人类付出或进展的生活,同时也是人类获得或实现的生活。人是万物的尺度。从以上哲学的观点,能够得到如下的同一过程:生活过程人类交往万事万物生活结果二、生活价格当一些生活,被人们从缘故与结果、手段与目的、付出与收获、代价与效果等意义上分别去看的时候,由此构造出的函数确实是价格。如此构造出的价格,可能符合实际,也可能不符合,但是,只要在上述函数关系当中就被叫做价格这种构造过程下的价格。价格,能够是侧重于所谓人与自然之交往关系来说的,也能够是侧重于所谓人与人之交往关系来说的。前者又叫自然价格这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付出一定生命过程从自然界那儿获取一定结果,后者又叫人际
7、价格这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价格,又能够分为无偿的交流价格,和有偿的交换价格。自然价格,人际价格,统称为生活价格。依照上述,可得:自然价格的方式是:生活的一定时间性过程生活的一定事物性结果交换价格的方式是:这些人出售的这些事物那些人出售的那些事物自然价格的单位是:一些时间一些事物交换价格的单位是:一些事物其他事物顺便说明一下,这里沿用了富兰克林和亚当斯密等人的“自然价格”,并做了一些处理。另外,上述“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是沿用了日常的语言。事实上,所谓自然界并非是人类生活之外的东西,当其有所谓,则已经在人类生活当中,也已经作为人类生活之结果了。确实是所谓的人类、生活,也和所
8、谓自然界一样,都是既往人类生活之结果。“人所谓的宇宙”,确实是“人所谓的人类生活历史”。三、劳动上述价格之意义下的生活,在这里叫做劳动。从前述出发,作为生活的人类劳动是一切人类产物的唯一人类缘故和唯一人类代价,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之间是同一的、对等的,构成了自然价格。另外,再侧重于日常经历或日常语言来说:人类不喝水就没有本人的这水,仅当付出了一次饮用才能换取来一次的饮用,这里是广义的交换过程,也是同一的行为过程。假假设说人类不存在,也确实仍旧存在着所谓的水,但是,那不是属于人类的能够饮用的水;假假设说水从未存在或不复存在,那么任何饮用也确实是空虚的,一切人类也确实没有水,但是如此一来,事实上人类
9、就不曾存在或不能接着存在了,那么,也就没有经济学了,也无需争辩什么了。事实上,人类已经在生活,水也已经存在着。既成事实,无须假设;假假设说喝水是由人类和水共同进展的,假假设说人类之水是两者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的过程,把这种逻辑贯彻到底的话,则饮用确实是由人类、水、阳光、大地、粮食、植物、微生物一起进展的了,是万物在用水,则推而广之,宇宙当中就连万物都没有了,一切就都是微观粒子的运动,都是由宇宙大爆炸制造的事实上,人类的力量,是对人类世界之力量的俘获,是对人类生活过程当中之万物力量的掌握,人类力量的发挥,是人类自由的实现,是实行了的生活,当所谓自然力量为人类所掌握、所获取、所利用,就已经属于人类力
10、量了。至于所有权的存在,对劳动的制造并不构成否认。所有权是人类内部的关系,是人际价格咨询题。所有权之存在建立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根底上,其存在目的也正是为了谋求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天地不仁,自强不息。大自然不在乎人世间的任何威胁利诱,仅仅是对人类的消费力作出反响,而接受劳动过程,付给劳动后果。劳动,是被看作缘故、手段、代价之生活。一定劳动,针对一定的对待关系而成立另外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被叫做劳动,在另外情况下可能就不被叫做劳动了。洗澡,是劳动,也能够是娱乐。本人洗澡,能够是非社会劳动,给别人洗澡,则是一定社会劳动。偷窃,是非法劳动,对偷窃者来说是劳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来说属于损害。无效劳动,是没有结
11、果之劳动,或者是,虽有劳动结果但不符合人们的需要,或者尽管符合人们的需要,但有一些劳动结果,超越了需要过剩了。有效劳动则反之也因而能够说,劳动结果越是符合人类的需要,就越是有效劳动,就越是质量好数量大的劳动。而社会消费劳动,依照通常的看法,确实是制造人类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活动,换言之,相对来说,这被认为是以人类自由而开展人类自由的活动,是以生命消耗而开展人类福利的活动。等等。至于抽象劳动、详细劳动,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个体劳动、结合劳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等,都是咨询题不大了,或者能够存而不管。劳动是作为手段的生活。这个生活又是什么呢?高宽先生指出,劳动是脑力的活动,是人类凭借脑力而对体力和其他
12、自然力的获取与支配过程。依照这种说法,劳动是一种内在的脑力的过程。而内在的脑力过程,作为对体力和其他自然力的获取缘故与支配缘故,并不是外在的马力、火力、水力等等,而表现为一个纯粹的时间过程,这也是人类的同质的过程。至于劳动过程的质量、数量,也就通过自然价格,等同为劳动结果的质量、数量。当我们看到人的身体在动,看到了纺织、耕种、伐木、建筑、做菜,看到学者在考虑,歌星在唱歌,看到机器轰鸣,看到车轮滚滚,看到产物在逐步构成我们由此说:这里是劳动,这里有劳动,这叫劳动。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劳动,而是劳动的过程,是劳动的结果。真正的劳动,正如高宽先生所说是脑力的活动过程,即对各种自然力量的支配活动。劳动者
13、的外在行为姿势不是劳动,为脑力所支配的各种自然力量的运转也不是劳动,劳动者的内在体力消耗和身心疲劳还不是劳动这些是“伴生物”、“副产品”。惟有人类脑力的运转才是劳动。所谓的劳动,能够正式定义为:被看作生活手段的脑力活动。劳动是内在的过程,是时间过程,是“看不见”的。劳动的同时,人类进展着整体的生活。依照前述,作为同一的过程,可得:劳动过程(脑力的运转)劳动结果(自然力的运转)劳动结果(产物的构成)劳动量(劳动过程量)劳动时间量劳动结果量四、劳动价值劳动价值是自然价格的转化。这种转化跟需要有关,跟交换相对无关。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劳动能够叫做有效劳动,而能够满足其他社会成员需要的有效劳动能够叫做社
14、会有效劳动。每一个社会有效劳动都有其自然价格。例如10小时内,张三消费了100公斤粮食,李四消费了200公斤粮食,则相应的自然价格分别为:张三的10小时劳动张三劳动的100公斤粮食,李四的10小时劳动李四劳动的200公斤粮食这里是天然的对等,依照这种对等,我们能够说张三劳动了10小时,也能够说张三劳动了100公斤粮食,还能够说张三进展了100公斤粮食的劳动,或者说张三的劳动结果是10小时这些都是同一的。假如我们把这些粮食看作是同种的产品,那么,消费这些粮食的劳动也能够被看成是同种的。假如这些消费劳动都是社会有效劳动,那么,也就说明社会对这些粮食是完全需要的,还说明社会对这些消费劳动是全部认可的
15、,进而能够说,就现实需要而言,社会在这些粮食、这些消费面前是别无选择的。换言之,这里的粮食消费又都能够叫做社会必要劳动了。那么,社会必要劳动,即社会所需要、所认可的消费某种产品的全部的劳动,这些社会的有效的劳动,如何衡量呢?由上述自然价格,我们能够得出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的对等。进而,用上面的例子来说,也确实是:10小时张三的劳动100公斤粮食,10小时李四的劳动200公斤粮食。将这些等式的两端相加,就得出这些消费、这些粮食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小时的人类劳动300公斤的人类粮食。由上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还能够得到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用上面的例子来说,也确实是:1小时劳动15公斤粮食,亦
16、即:15公斤粮食1小时劳动。由上述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能够重新衡量、分别衡量张三、李四各自的社会必要劳动了,可得张三的:6.67小时100公斤粮食,和李四的:13.33小时200公斤粮食。附带说一点,就这里而言,劳动消费率越高,劳动消费时间越长,产量越多,则说明了所制造的社会必要劳动也越多,劳动价值也越大。由上述对人类劳动的重新衡量,我们看到了和本来的自然价格的差异尽管两者都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就把通过社会必要劳动和单位社会必要劳动衡量后的自然价格,叫做劳动价值。劳动价值作为自然价格的转化,包含对等的二个方面:劳动过程即劳动时间方面,和劳动结果即便用价值的方面。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时
17、也说明着劳动消费率。劳动消费率是变动的。上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就同种产品来看的。假如不是同种的产品,就需要引入一般等价物的概念来说明了。例如,当把粮食、食盐、农药、衣服、房屋等等被认为不同的各种产品放在一起来分析的时候,应当如何衡量有关的社会必要劳动呢?换言之,1小时的消费粮食的劳动,等于几小时的消费食盐的劳动呢,谁是标准的劳动?1套衣服等于几根针、多少克农药呢,谁是标准产品?人类1年需要的农药,等于1年需要的粮食吗?是吃饭优先,依然喝水优先?是交通工具作用大依然住房作用大?水比酒重要,是否就不需要酒了呢?酒比水重要,是否就不需要水了?饥寒的时候只需要粗粮和粗布?豪华的时候只需要大餐和时装吗?
18、在这里,对不同种的产品,大概是难以同化的,应该是难以衡量的吧。在这里,我们只能说:这些不同的产品或劳动,在一定的生活方式下,都为人类所必要,都是有效产品、有效劳动。进而再说:它们分别是多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确实是多少,它们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上是能够等价的。将各种产品的劳动价值的两端相加,就得到了一般等价物。对一般等价物作出平均,就得到这个社会的单位一般等价物,例如:某时期1小时的社会劳动某时期的2包食盐1袋农药3万桶石油1堆粮食100立方自来水9头牛1万人次的理发十万分之一架飞机,亦即:某时期1小时的社会劳动某时期1小时的社会财富。我们能够把“1天社会劳动1天社会财富”之类规定为“一元”
19、,来作为社会财富的标准单位。我们还能够看到,通过单位一般等价物的综合之后,劳动结果看上去趋向于抽象或模糊,因而,自然价格、劳动价值也能够只从劳动时间上去片面来说了。马克思说过,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对劳动时间,我们能够取稠密的标准,也能够取稀薄的标准,例如,1个人总计消费了1个包子,这能够比拟稠密的看成是10分钟的劳动结果,也能够比拟稀薄的看成是1年的劳动结果,这分别都能够符合事实。由于他确实在这1年里消费了这1个包子,同时也确实是在10分钟里消费的。而另外来说,这1个包子作为劳动结果,进而这个包子的交换结果,也是他这个人的年收入之一。对劳动结果,我们能够从其本身来看,也能够从其使用过程上近似来
20、看,例如,这是1个包子,同时也意味着这是某1个小小孩1天的需要量。顺便说明一下,这里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价值和一般等价物等概念,在叫法上和通常的一样,在内容上是和通常表述有所不同的,不过,这里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差异吧。五、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把劳动价值进展交换。设甲方有1堆土豆(10个),价值1天一般人类劳动,乙方有1包大米(100公斤),价值2天一般人类劳动,假假设他们互相易手,则就发生了劳动价值的交换,构成交换价值:土豆的价值就好象是2天一般劳动,大米的价值就好象是1天一般劳动了。上面是侧重于劳动时间来说。假如侧重于劳动结果来看,则上述交换价值就能够叫做交换价格:1堆土豆(10个)1包
21、大米(100公斤)。换言之,交换价格确实是买卖量。假如选定一个根本单位,去对交换价值做单位平均,就能够得到单位交换价值。同样可得单位交换价格:1个土豆10公斤大米。按上述交换价格的定义,则我们通常所说的价格并不是价格,事实上是标价、牌价,或者交换比例。标价、牌价,是一种讨价行为,这个时候还没有交换价格。当讨价还价完毕,双方所按的那个交换比例也不是交换价格,而是单位交换价格。交换价格,应当是成交后双方所完成的总买卖量,这是总量的、一次性的。在许多情况下,交换价格和单位交换价格能够是一样的,例如有人买了1只鸡,价格是100元,则这里的交换价格是1只鸡100元,单位交换价格也是1只鸡100元。六、交
22、换品交换品,又称商品。商品,能够是劳动量大的产品,如刺绣;能够是劳动量小的产品,如站一会供人拍照,如提供一条线索(这里,可能在劳动收入之外,同时存在所有权收入);也能够不是产品,如地皮;还能够是货币、劳动力。地皮、劳动力和货币等,都是特别商品。七、交换中介交换中介是交换价值的媒介,是一般等价物的表现,通常表现为货币,也能够表现为其他物品。纯粹的物物交换,也是存在影子货币的。这是一般等价物在人们观念里的表现。一般等价物,是一揽子的社会财富,即一定时期内的总劳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任何物品都是一体两面的,即劳动时间和劳动结果的对等。由这种对等,我们能够把物品抽象成一个标签:一面内涵着这个物品的社会
23、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面内涵着这个物品的数量和质量。进而,我们能够把物物交换看成是这种标签的交换,并随着物品的被消费而消失。由于物物交换的开展,产生了对交换中介的需要。这种抽象意义上的标签,也就从物品本身当中显示出来,托付在黄金等介体身上,成为交换物品的公认信物、通用发货票,独立的货币因而产生,并外在为交换中介。黄金等金属货币的产生,一是由于黄金本身的自然性质,它容易交通,容易分割,容易保质,是可行的。二是由于黄金本身有各种消费用处,是可爱的。三是由于黄金的消费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它本身就具有大量的劳动价值,是可信的。而纸币本身,电子货币本身,并没有多少消费用处,也能够不消耗多少劳动,但是,纸币、电
24、子货币只要具备成为信物的条件,仍旧能够充当交换中介,代表交换价值、劳动价值。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中介,只能是劳动价值的代表,是一般等价物的表达,是影子货币的外在化,除此而外,货币不可能是其他的任何东西吧。假如说,货币依然其他的东西,那或许成立,不过也是不可思议的。货币总量(总面值),作为价值总量的投影,不管是多是少,都同样的对应着唯一的总交换价值,即前述一般等价物。单位货币(单位面值),对应着单位一般等价物,表现着价值尺度。假定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的一般等价物是一万元,那么,这特定时期内的标准的货币总量(总面值),如郑小民先生所说,我们能够表示为:10000圆。这10000圆,可能是共计100张
25、钞票,也可能是共计10万张钞票,等等。当进入了新的一个时期,通过消费、消费的变动,劳动价值总量发生了变化,例如由上期的一万元变成了一万五千元,这个时候,那总计10000圆的货币可能没有任何变化,但是,这些货币所代表的交换价值总量发生变化了,价值尺度发生变化了,每1圆的货币就值一点五元的劳动价值了。当货币脱离物资独立,行使交换中介作用的时候,货币是流通手段,单位货币也代表着价值尺度,进而,就好象成为一般等价物本身了,就好象是社会财富的一种了交换中介也成为了交换品。这时候,社会上就好象有了双重的财富。以标准货币总量来进展分析的话,则例如是:1万元+10000圆2万天人类劳动1万天社会财富+1000
26、0圆货币但是,在实际上,这个时候劳动价值(包括制造、发行货币的劳动消耗)只有一万元。那么,在交换存在和货币存在的情况下,社会财富大概发生了虚增,劳动价值大概发生了稀释(这里的现象,跟凯恩斯革命,跟美元帝国,都有关系吧):为简便起见,这里假定上述那堆土豆先卖得货币1.5圆,那包大米也先卖得货币1.5圆,之后,再分别用1.5圆买得那大米、那土豆。再假定1.5圆货币对应着1.5元即1.5天的一般等价物。按劳动价值、一般等价物来进展衡量,不考虑货币的存在,可得:1堆土豆(10个)1包大米(100公斤),或者:1天(土豆)劳动价值2天(大米)劳动价值按货币来进展衡量,可得:1堆土豆(10个)1.5圆货币
27、1包大米(100公斤),或者:1元(土豆)劳动价值1.5圆货币1.5天的劳动价值1.5圆货币2元(大米)劳动价值。即便是说,这一定时期内全部财富都通过全部的货币进展了交换,同时每一物资每一货币都仅仅交换一次,同时实现出清,上述虚增、稀释现象,应该是仍旧存在的吧?前面,从劳动时间和劳动结果之对等,从劳动价值和社会财富之对等,来对待一般等价物。此外,我们还能够把劳动时间相当于日常时间,从稀薄的劳动时间上去对待。例如是:张三在一年的当中共计消费了100公斤粮食张三消费100公斤粮食的某小时的稠密劳动张三消费100公斤粮食的1年的稀薄劳动由于社会财富是可被使用的,则相应地,我们能够得到一些使用过程。我们能够把这些使用过程,去相当于那些社会财富,如郑小民先生所说,20公斤粮食,例如,就相当于1个标准人的1个月的消费时间(另外来说,至少在这种意义上,有可能省略各种产品之区别了)。例如是:社会劳动上的1小时1小时的劳动结果共计某些个使用时间过程上的某小时从上述这些推行了的等式出发,我们能够把一定劳动价值相当于一定日常时间,并做一切适当的应用,包括应用在劳动价值咨询题上,应用在货币本质咨询题上,等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