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简史第1、3、5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共4页).doc
《中西翻译简史第1、3、5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翻译简史第1、3、5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共4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1. “翻译”的词源学含义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P6)答:从翻译的词源可以看出,(1)印欧语言比其他语言更强调相似性,特别是在早期的宗教典籍翻译中甚至要求一致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西方的翻译理论中“对等”观念会起到核心作用,而要表示自有翻译时,则会使用其他术语如“改编”的原因。(2)很多语言中,“翻译”与“口译”使用不同的术语,意味着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口译”比“翻译”更强调“调停”。(3)不同的语言对翻译观念的阐释方式也不同,并非所有的阐释都像印欧语言中那样强调保存同一性。斯特科尼提出翻译的符号学特征具有三个方面共性:相似性,差异性与调停。这些共性可以
2、看作是所有翻译都具有的特征,但“翻译”一词的确切含义不是预先给定,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不证自明的,它需要在对历史上翻译过程与翻译结果的研究中去发现。3、三大宗教典籍的翻译存在哪些差异?答:(1)圣经是世界上印数最多、发行最广、翻译语种最多的书籍,也是被联合国工人为对人类影响最大、最深的一本书。对西方社会的精神信仰和行为方式影响尤其巨大,与希腊神话同为打开西方精神世界的钥匙。圣经除了是一本宗教典籍之外,它本身还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的一本几乎是欧洲大多数民族语言的第一范本。阅读圣经各种一本的人如此之多,甚至连研究它的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以至于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圣经解释学”。(2)印度佛经原
3、无写本,初期翻译主要靠外来僧人凭记忆口授。译者受中国传统宗教尤其是道家“得道成仙”观念的影响,往往是以道家的哲学名词,概念来比附佛学。(3)与圣经、佛经典籍不同,古兰经则要求对它的解释和理解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框架,翻译古兰经必须要对经文有深入的理解,并把古兰经的深刻含义传达出来。然而古兰经的修辞、韵律等很难翻译,这就导致古兰经的译本注释特别多。专家们制定了评论古兰经的人应具有的15个方面的零号修养,如语言学、句法、语义学、修辞学、信仰原理、伊斯兰法学原理等,这也是翻译古兰经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第三章1、中国古代佛经的翻译历史,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每个阶段的特点分别是什么?1.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4、 公元148到256:此时翻译阶段为佛经翻译的初期,译者没有原本,全凭外来僧人“以口授相付,不听载文“。译者多为中亚和中国新疆的僧人,此时的翻译方法为集体翻译,称为”译场”括三部分:口译 (传言) 记录(笔受)检验(证义)。由于传言者梵文水平较差,反映在译作中除目标语的句法扭曲之外,还有大量字母直译的内容,这就造成了译文晦涩难懂,没有宗教学基础的人难以理解。此时的翻译活动尚未得到政府的支持,而是在民间信徒的资助下分散进行。此时多采用直译法。 2.两晋和南北朝时期 公元256到589年:此时由于统治者对佛教的逐渐接受,佛经翻译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脱离了私人的小规模翻译,变为大规模的译场,由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 翻译 简史 部分 课后 习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