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技术.doc
《2022年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技术.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技术第一节 概 述一、雷电是发生在因强对流天气而构成的雷雨云层间和雷雨层与大地之间强烈瞬间放电现象。当今还没有一个完好理论能够将全部雷电现象解释清晰。目前的方法是将不同理论综合起来,尽可能完善地解释各种雷电想象。二、雷电的构成1、 雷电构成的三个条件:空气中必须有足够的水汽;有使潮湿水气强烈持久上升的气流;有使潮湿空气上升凝聚成水珠或冰晶的气象、地理条件。2、 带电云层构成的根本过程:潮湿水气在强烈上升的过程中凝聚成小水滴,水滴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摩擦,产生电荷,在碰撞时水滴分裂,大水珠带正电荷,小水珠带负电荷由上升气流推向云层上部,在大气电场的极化作用下,云层上部
2、带负电荷,下部带正电荷、构成带不同电荷的云层。3、雷电的构成的根本理论:1)、雨滴分裂作用理论当潮湿水气上升到高空,由于高空气温较低,产生凝聚,在上升气流运动过程中逐步增大构成小水滴。由于上升气流的不稳定,水滴在运动过程中互相摩擦、碰撞、分裂构成大小不等的水珠,大水珠带正电荷,小水珠带负电荷,小水珠容易被上升气流带到上层云层,大水珠则留在下层或降落到地面,如此便构成了电荷的别离过程。当带电荷云层逐步积累到足够的电荷量时,便产生闪电现象,构成雷电。实验证明:、水滴分裂时确实是大水珠带正电荷,小水珠带负电荷;、分裂水滴所需气流的速度为38m/S,正是雷云中上升气流的速度。2)、电场极化理论间隔地面
3、80公里以上的电离层具有一定的导电才能,而且是带正电荷的,而大地是带负电荷、构成比拟稳定的大气电场。因而,电离层和地这两个带电导体中间被不导电的大气所绝缘,构成一个电容器。使处于其中的任何导体上端带负电荷,下端带正电荷,(云层也是如此)既发生极化。此外,近地大气中还常有一定量的离子,其中正离子较重(约为电子的2000倍)不大活动,而负离子则活动性较大,在大气电场的作用下,负离子向上运动,正离子向下运动构成上负下正离子层;另外,空气中水滴分裂后构成上负下正的带电云层,进一步被大气电场极化,这些云层电荷量逐步积累增多,到达了足够的能量时,便产生闪电现象,构成雷电。三、雷电的危害自然界的雷击分为直击
4、雷和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辐射(LEMP)两类。1、直击雷直击雷是雷雨云对大地和建筑物的放电现象。它以强大的冲击电流、火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强烈的电磁辐射损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输电线、室外电子设备、击死击伤人、畜等造成部分材产损失和人、畜员伤亡。2、电感应高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LEMP)雷电感应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是由于雷云层之间和雷云与大地之间放电时,在放电通道四周产生的电磁感应、雷电电磁脉冲辐射以及雷云电场的静电感应、使建筑物上的金属部件、管道、钢筋、和由室外进入室内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天馈线等感应的雷电高电压,通过这些线路以及进入室内的管道、电缆、走线桥架等引入室内造成放
5、电,损坏电子、微电子设备。3、由于直击雷和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的入侵通道不同,其次是由于被保护的系统屏蔽差、没有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综合布线不合理、接地不标准、没有安装浪涌保护器SPD或安装的浪涌保护器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等,使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入侵概率大大提高,损坏相应的电子、电气设备。全国每年因雷电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元、因而雷电灾祸必须防治。四、雷电灾祸防治的根本方法1、直击雷和雷电感应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LEMP)的损害渠道不同,防护措施也就不同。防直击雷主要采纳避雷针、避雷带(网)等传统避雷装置,只要设计标准,安装合理,这些避雷设备便能对直击雷进展有效的防备。2
6、、但是不管多么完善的避雷针(带),对雷电感应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都无能为力,由于雷电感应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是由于电子、电气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和进入室内的管道等招引而致,损坏相应的电子、电气设备。3、而当富兰克林创造避雷针时及以后270多年间,电子设备并不多,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现象也不明显,人们自然就想不到要对它进展防备,只要能防护直击雷就足够了。然而,当今社会电子设备大量应用,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高速开展和日益普及,雷电感应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明显增加,仅靠避雷针防雷已远远不能满足电子、通讯、微电子设备和航空设备防雷的实际需求。4、为了确保电子信息设备
7、正常工作,近年来雷电防护也由富兰克林式避雷针防直击雷开展到综合防雷工程的新阶段。综合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直击雷的防护、等电位连接措施、屏蔽措施、标准的综合布线、设计安装SPD、完善合理的接地系统六个部分组成。在一个完善的防雷系统工程中(特别是微电子设备的防雷工程)缺一不可。假如某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即便进展了防雷方面的工作也起不到防雷作用,还有可能引雷入室而造成电子设备失灵或永久性损坏。5、雷电感应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是在入侵通道上将雷电过电压、电流泄放入地,从而到达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其主要方法是采纳隔离、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与过流保护、接地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过电
8、流以及雷电电磁脉冲消除在设备外围,从而有效的保护各类设备。6、目前防雷器主要由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高频二极管、压敏电阻、瞬态、二极管、晶闸管、高低通滤波器等元件依照不同频率、功率、传输速率、阻抗、驻波、插损、带宽、电压、电流等要求组合成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系列浪涌保护器(SPD)安装在微电子设备的外连线路中,将地线按结合接地原则接入系统的地线,才不至于造成地电位还击,从而真正起到平安保护接地的目的。只要设计合理、安装合格、浪涌保护器就能对雷电进展有效的防护。7、我们既要防止直击雷,依托合格的避雷针、带、网系统;也要防止雷电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二者有机结合,互相补充,构成一套完好的
9、现代综合防雷体系,才能有效地防止雷击事故,减少雷击灾祸,保护建筑物、设备和人身平安。第二节 国内外防雷技术概况一、什么是雷电? 雷电是因强对流气候而构成的雷雨云层间和云层与大地间强烈瞬间放电现象。当雷击发生时,产生强大的雷击电流、火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瞬变的电磁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综合物理效应,是一种严峻的气象自然灾祸。二、雷电防护学属新兴高科技边缘学科。它与电工学、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建筑材料及构造等多学科严密相连。三、国内外防雷技术概况 我国防雷理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综合防雷理论指导防雷工程工作、使我国防雷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到
10、达一个新的水平。将雷电灾祸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到达保护人身平安以及建筑物、电子、微电子设备之目的。四川中光公司于1993年在重庆召开的首届全国雷电防护工作会议上领先提出:“综合防雷理论”。通过全国防雷界十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如今以被我国乃至国际防雷界认可和指导防雷工程工作。实践正明“综合防雷理论”是雷电防护学最重要、最科学的总结。三、国内外防雷产品:1、防直击雷产品;各类避雷针装置;2、防雷电感应产品;电源、天馈、信号线系列浪涌保护器(SPD);3、接地产品;低电阻接地模块、电解质接地棒、金属接地极等;四、产品工作原理:国内外产品根本原理一样。1、过电压保护;2、过电流保护;五、国内防雷市
11、场上主要销售的产品有:1、国外: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主要国家的产品;2、国内:主要有中光等公司消费的避雷针、SPD系列产品和接地产品。第三节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原则一、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防护必须按综合防雷系统的要求进展设计,坚持预防为主、平安第一的指导方针。为确保防雷的科学性、先进性,在设计前宜做现场雷电环境评估。二、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应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条件、雷电活动规律、雷击事故受损缘故、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发生雷灾后果的严峻程度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根底上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三、 电子信息系统所在建筑物均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的规定安装外部防雷装置。电子信息
12、系统的防雷设计应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技术先进、优化设计、多重保护、经济合理、定期检测、随机维护的原则进展综合设计及维护。四、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应采纳:直击雷防护技术、等电位连接技术、屏蔽技术、合理布线技术、共用接地技术、设计安装浪涌保护器(SPD)的技术等六大综合防护技术进展设计。五、 电子信息系统应依照所在地区雷暴等级、设备所在不同的雷电防护区以及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采纳不同的防护措施。第四节 电子信息系统雷暴等级的划分:一、依照年平均雷暴日数将雷爆发生的地区划分为:少雷区、多雷区、高雷区、强雷区。1、 年雷暴日平均值在20天以下的地区定为:少雷区。2、 年雷暴日平均值在20天以
13、上40天以下的地区定为:多雷区。3、 年雷暴日平均值在40天以上60天以下的地区定为:高雷区。4、 年雷暴日平均值在60天以上的地区定为:强雷区。二、雷电防护区LPZ的划分1、 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本区内的各类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截了当雷击,本区内的电磁没有衰减,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2、 直击雷防护区(LPZOB):本区内的各类物体特别少遭到直截了当雷击,但本区内电磁场没有衰减,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3、 第一屏蔽防护区(LPZ1):本区别内的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截了当雷击,流经各类导体的电流比LPZ0B进一步减小,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本区内的电磁场得到了初步的衰减;4、 第二屏
14、蔽区(LPZ2+n)(n=0,1,2,3,4):为进一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强度引入的后续防护区;三、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划分原则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应采纳雷击风险评估方法,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四周环境因数、信息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峻程度等因数,对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进展综合评估,将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定为A、B、C、D四级,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见表4.1(雷击风险评估方法见附录A)。表4.1 电子信息设备对LEMP防护等级的选择LEMP防护等级电 子 信 息 设 备A级国家级、省部级、国际通讯枢纽以及其他重要的信息系统的电子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建筑物 电子信息 系统 综合 防雷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