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五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ppt(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5.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1.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远远大于他们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量。2.欧共体内部贸易量比对外贸易量增长速度快得多。5.2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本知识5.2.1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5.2.2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1.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否在同一生产阶段?2.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运输成本)2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3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4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
2、术条件,引起了一些完全同质的服务进行了国际贸易,又叫异质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产品。产品差别可具体表现在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规格型号、使用的材料、色彩及商标牌号、包装装潢、广告、售前、售后服务、企业形象与企业信誉的差别等等方面,如中国国产的红旗牌轿车与丰田、大众、沃尔沃、雷诺牌轿车是不完全一样的,即便是碳酸饮料因不同厂家生产的品牌不同也被认为是差异产品。差异产品差异产品的分类差异产品又分为垂直差异产品和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是指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例如,红旗轿车与卡迪拉克。水平差异产品是指有着同样质量,但其特色或特质不同的产品。例如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5.2.3 产业内贸易的测定同类
3、产品是按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三位数来划分的。(格鲁贝尔和劳埃德,P91)Bi=1.0|(XiMi)|/(XiMi)(0B1)上式中,Bi 称为i产业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为i产业产品的出口量,Mi为i产业产品的进口量。当Xi=Mi时,Bi=1,说明某种产业部门产品的进口和出口的流量相等,贸易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当Xi=0,Mi0,或者Xi 0,Mi=0时,Bi=0,说明该产业产品的贸易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通常情况下,0BiW2,R1R2,即R1/W1R2/W2,也就是国家1为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国家2相反。依照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国家1为降低生产成本,必然大量生产较少使用劳动而更
4、多使用资本的高质量布产品。国家2则正好相反,生产出较少使用资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小麦和低质量的布产品。证明见下页证明见下页由于布的质量是连续的,因此,总有一种质量为的布,其单位成本在两国都相同。因此,在质量下,有如下等式:因此,国家1生产的布产品要想相对于国家2有成本优势,其必须生产质量优于边际质量的所有布的品种。同理可得,国家2应生产质量低于的布产品。图形表示W1C()C1C2W2结论在贸易开放的条件下,两国各自都有对质量高于的布产品和质量低于的布产品的需求使两国间发生产业内的贸易。由此形成的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格局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会生产并出口较密集使用资本要素的高质量的布产品,而劳动相对丰
5、裕的国家会生产和出口较密集使用劳动要素的小麦以及不太密集使用资本的较低质量的布产品。推论另外,还可以通过把生产要素中劳动细分为技术工人或含有人力资本的熟练劳动和普通的非熟练劳动,并假定某种产品中质量较高的品种含有较高比例的人力资本。在这种假定条件下,仍然能够采用“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对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一种解释:人力资本禀赋较多的国家会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人力资本的产品和品种,并进口密集使用非熟练劳动的产品和品种。5.5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支柱1.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基础。2.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3.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5.6 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1从要素禀赋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越小,其产业内贸易比重就比较大。2从需求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中的人均收入较高,并且两国的人均收入差别较小,则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较大。3从区位角度看,两国间相距较近,则产业贸易的比重较大。4从产业或产品角度看,产业内贸易的规律是,具有异质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会大于具有同质产品的产业;具有先进技术和工艺革新较高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高于具有简单和技术相对停滞的产业;在存在大量中间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会大于中间产品较少的产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