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第九版.ppt
《缺铁性贫血第九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缺铁性贫血第九版.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缺缺 铁铁 性性 贫贫 血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缺铁为何会发生贫血?缺铁为何会发生贫血?铁是人体生理不可缺少的物质,铁是人体生理不可缺少的物质,是血红蛋白重要成分之一。是血红蛋白重要成分之一。原卟啉铁原卟啉铁血红素血红素 血红素珠蛋白血红素珠蛋白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定定 义义 ID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是由于体内贮存铁(ID)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缺乏(IDE)完后不能满足正常)完后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缺铁发展过程缺铁发展过程贮存铁耗尽(贮存铁耗尽(IDID)红细胞内铁缺乏(红细胞内铁缺乏
2、(IDEIDE)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IDA)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多见于儿童、生育期妇女。既是贫穷病既是贫穷病也是富贵病也是富贵病铁的分布体内总量体内总量 :男性:男性50-55mg/kg50-55mg/kg,女性,女性35-40mg/kg35-40mg/kg 类型:类型:1.1.功能状态铁功能状态铁 血红蛋白铁(血红蛋白铁(67%67%););肌红蛋白铁(肌红蛋白铁(15%15%););转铁蛋白铁(转铁蛋白铁(3-4mg3-4mg)乳铁蛋白、酶和辅因子结合的铁乳铁蛋白、酶和辅因
3、子结合的铁 2.2.贮存铁:贮存铁:男男1000mg1000mg,女,女300-400mg300-400mg。以铁蛋白、含铁血黄素两种形式存在。以铁蛋白、含铁血黄素两种形式存在。一、铁的来源和吸收来源:衰老的RBC破坏后(主要)食物(少部分)、补铁药物,输血。吸收:十二指肠、空肠上段。铁的来源和吸收 蔬菜、大米等植物中的铁(为Fe3+铁)吸收率仅1%7%左右,而肉类食品中铁是以血红素的形式存在(为Fe2+铁),其吸收率高,可达20%。食品中含铁最高的首推黑木耳、海带和猪肝等(黑色食品黑色食品);其次为肉类、豆类、蛋类等。生活误区:牛奶含铁量高。生活误区:牛奶含铁量高。茶与咖啡亦影响铁的吸收,茶
4、叶中的鞣酸与铁形成鞣酸铁复合体,可使铁的吸收减少75%铁的运输 血浆中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Fe3+与转铁蛋白结合幼红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幼红细胞内还原为Fe2 合成Hb体内铁元素的调节体内铁元素的调节铁调素(铁调素(Hepcidin)232工程工程Transferrin receptorTransferrin原卟啉原卟啉血清铁血清铁转铁蛋白转铁蛋白转转铁的排泄与再利用w排泄:1mg/d,随肠粘膜脱落细胞从粪便中排出,少量由尿、汗液排出,哺乳妇女还可通过乳汁排铁。w再利用:衰老被破坏的红细胞还可再用来制造血红素。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病 因因 (1 1)铁摄入不足和需求增加)铁摄入不足和需求
5、增加(3 3)铁丢失过多)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慢性失血是IDA最常见的最常见的原因:原因:1ml血对应血对应0.5mg铁铁 (2 2)吸收不良)吸收不良 二、发病机制 铁缺乏引起:原卟啉+珠蛋白+Fe Hb 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发 生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细胞内含铁酶或铁依赖酶活性下降(粘膜组织变化、外胚叶营养障碍、神经经神症状)红细胞内缺铁组织缺铁皮肤粘膜等各系统皮肤粘膜等各系统负铁平衡负铁平衡缺铁缺铁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贮铁指标(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贮铁指标(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总铁结合力增高总铁结合
6、力增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合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减少 临 床 表 现一、缺铁原发病的表现二、贫血的一般表现三、组织缺铁的特殊表现(易误诊)行 小儿烦躁、易怒、异食癖和反甲、吞咽困 难(plummer-vinson syndrome)(上皮蛋白角化变性)。口角炎口角炎舌炎舌炎毛发干枯、无光泽、易断。毛发干枯、无光泽、易断。异异食食癖癖 反甲反甲 普普-文综合征文综合征实 验 室 检 查 一、血象 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MCHC),成熟RBC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RBC正常或轻度升高、白细胞、PLT正常(也有部分血小板明显升高,严重缺铁时会全血细胞减少)。(2)骨 髓:
7、增生性贫血,幼红数量增多,中幼和晚幼 红比例增高,幼红细胞体积小,“核老浆幼”;粒系、巨核系正常;铁染色:细胞外铁阴性,内铁15%,型。确诊手段。细胞外铁是反映贮存铁的指标,是缺铁诊断的可靠指标。(正常人铁粒幼红细胞 22%-44%,细胞外铁+)38增生明显活跃。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老核幼浆”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比例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正常细胞内、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缺铁性贫血骨髓象2006.yukangIDA28血清铁血清铁 SI 8.95u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转铁蛋白饱和度 TS64.44umol/L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8mg/L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缺铁性贫血 第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