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电子教案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科学导论电子教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科学导论电子教案课件.ppt(1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科学导论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田际平计算机专业副教授答疑:工程实验北楼310室(办公室)教学计划与进度课程名称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教学时数 28学时第五周绪论(计算机软件、硬件、历史等)第六周数据的类型、表示第七周数的各种表示第八周位运算、算数运算、逻辑运算第九周计算机组成第十周计算机网络第十一周操作系统定义、组成部分第十二周算法第十三周程序设计语言第十四周软件工程第十五周数据结构第十六周抽象数据类型第十七周文件结构第十八周数据库、总复习第一部分计算机和数据第一章 绪论数据处理冯诺伊曼理论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发展简史数据
2、处理任何数据处理系统都可以表示为三个步骤:数据输入 数据输出 计算机系统 在用户看来,给出数据(出入)得到结果(输出),目的即达到,不关心也不知道数据的处理过程,所以数据处理中的处理过程对用户是看不到的,就象个“黑盒子”。对计算机科学者来说,除去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更关心数据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处理过程。因为包括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在内的整个数据处理都是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对象。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Von Neumann)于1945年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现代计算机的特点是具有速度快精度高、逻辑判断与记忆功能的、高度的自动化与灵活性。处理冯诺伊曼理论冯诺伊曼提出的重要的计算机设计思想可概括为
3、:(1)计算机应由五个基本部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2)程序存储思想:将程序与数据同时存储在存储器中,让机器自动执行程序。(3)程序控制思想:计算机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都通过运算器。数据流 控制流 输出设备存储器输入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特点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称为冯诺依曼原理。按照冯诺依曼原理构造的计算机又称冯诺依曼计算机,其体系结构称为冯诺依曼结构。其基本特点为:(1)采用存储程序方式,程序和数据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两者没有区别,指令同数据一样可以送到运算器进行运算,即由指令组成的程序是可以修
4、改的。(2)存储器是按地址访问的线性编址的唯一结构,每个单元的位数是固定的。(3)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4)通过执行指令直接发出控制信号控制计算机的操作。(5)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都经过运算器。(6)数据以二进制表示。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通常由五部分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输入与输出设备。这五部分之间的联结结构,称为冯诺依曼结构图(如前图),其以运算器为中心。运算器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它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与内存交换信息,负责进行各类基本的算术运算和与、或、非、比较、移位等各种逻辑判断和操作。此外,在运算器中还含有能暂时存放数据或结果的寄存器。控
5、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负责对指令进行分析、判断,发出控制信号,使计算机的有关设备协调工作,确保系统自动运行。控制器和运算器一起组成了计算机的核心,称为中央处理器,即CPU(CentralProcessingUnit)。通常把控制器、运算器和主存储器一起称为主机,而其余的输入、输出设备和辅助存储器称为外部设备。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为了对存储的信息进行管理,把存储器划分成单元,每个单元的编号称为该单元的地址。存储器内的信息是按地址存取的。向存储器内存入信息也称为“写入”。写入新的内容则覆盖了原来的旧内容。从存储器里取出信息,也称为“读出”。信息读出后并不破坏原来存储的内容,因此信息可
6、以重复取出,多次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通常分别简称为主存和辅存。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光笔、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如:屏幕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中,数据是以电信号的方式存在的,并以二进制的形式来组织数据。程序是指令的有序序列(冯诺伊曼也定义了指令集),并与其所处理的同时数据必须存放在存储器中。程序设计是以算法为基础的,算法是一套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地去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机语言是由符号与单词按特定语法构成的语句集合。每个语句都对应这特定的指令集而被计算机所接收、解释与执行。软件工程是为为解决62年的软件危机而产生的一套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的
7、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并对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界面的程序包。计算机发展简史1 1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1946194619581958年)年)其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其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2 2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1958195819641964年)年)其主要特征是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其主要特征是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3 3第三代计算计算机导论机(第三代计算计算机导论机(1964196419741974年)年)其主要特征是用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其主要特征是用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 件的晶体
8、管。件的晶体管。4 4第四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19741974年至今)年至今)其主要特征是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其主要特征是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注:与教材所讲有不同注:与教材所讲有不同第二章 数据的表示数据的类型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表示数据十六进制表示法八进制表示法数据的类型计算机能处理的数据分类为:数值:计算文字:编辑图象:缩放与调整音频和视频:声效与特效计算机内部的数据统一的数据表示法:对各种类型的数据都采用同一种数据表示。位(bit):二进制数字,是存储在计算机 中的最小数据单位。位模式:是一个位(bit)序列,即一个二 进制数
9、字串。字节(byte):长度为8的位模式,也是度 量存储空间大小的单位。表示数据以位模式来表示各种类型的数据(1)文本 由文本语言的符号个数决定位模式的长度:log2符号个数=模式长度 如ASC码,128个符号,128=27,所以位模式长度为7,即用7位二进制数字表示一个ASC符号。ASC码表要了解数字与字母排列。扩展的ASC码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每字节的第一位为0。(2)数的表示,见下章(3)图象 位图图象:图象由象素点阵构成,每个象素由一个位模式表示,模式长度取决于对应象素亮度与色彩(或灰度)。矢量图象:整个图由基本直线与曲线的数学公式构成。(4)音频和视频:对连续的模拟信号采样,并进
10、行数字离散化后转换为位模式存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法十进制:基本数字为09每位不会出现10,逢10进1二进制:基本数字为01每位不会出现2,逢2进1八进制:基本数字为07每位不会出现8,逢8进1十六进制:基本数字为09、A、B、C、D、E、F(相当十进制1015)每位不会出现F,逢F进1个进制对照表八和十六进制与位模式的转化每一个八进制数对应二进制的三位(3位模式)如:144(O)=001100100(B)7123(O)=111001010011(B)7123每一个十六进制数对应二进制的四位 (4位模式)如:64(H)=01100100(B)2C1D(H)=0010110000011101(
11、B)2C1D第三章 数的表示数制的转换整数的表示EXCESS系统浮点表示法十六进制表示法r 进制转化成十进制转换公式:an.a1a0.a-1.a-m(r)=a*rn+a*r1+a*r0+a*r-1+.a*r-m 10101(B)=24+22+1=21101.11(B)=22+1+2-1+2-2=5.75101(O)=82+1=6571(O)=78+1=57101A(H)=163+16+104106十进制转化成r进制整数部分:除以r取余数,直到商为0,余数从右到左排列。小数部分:乘以r取整数,整数从左到右排列。例100.345(D)=1100100.01011(B)100(D)=144(O)=6
12、4(H)100(D)=144(O)=64(H)=1100100(B)10025022521226232100010010.34520.69021.3802 0.7602 1.52021008128180441100166046161 1.04整数的表示正数与正数与负数数 在计算机中数的符号也是用数码来表示的,一般用“0”表示正数的符号,“1”表示负数的符号,并放在数的最高位。例如:(01011)2(11)10(11011)2(11)10原码、补码、反码在计算机中一个数可以采用原码、补码或反码表示,上面讲到的正数与负数表示法即为原码表示法。一个正数的原码、补码、反码是相同的,而负数就不同了。无符
13、号整数格式(最简单的数据表示):数的范围:0(12n)。其中为N用于存储该数据的二进制数位.原码 (符号加绝对值格式)假设x为n位小数,用小数点左面一位表示数的符号,则:数的范围:(12n)(12n)。零有两种表示:正零为0.00;负零为1.00。补码数的范围:(12n)1。零的表示是唯一的,即:0.00。反码数的范围:(12n)(12n)。零的表示有两种:正零为0.00,负零为1.11。Excess系统特点:能同时存储正负数,易于二与十进制数转换。正数(幻数)用于转换过程,在8位模式下幻数为(2 n-1)=128 或(2 n-1)-1=127,并分别称Excess-128与Excess-12
14、7。Excess系统数据表示法(数据转换法):将十进制整数与幻数之和转换为二进制数,并补足N位。如:整数-25的Excess-127数据表示为01100110 D-25+D127=D102=B1100110=B01100110浮点数表示法浮点数可以扩大数的表示范围。浮点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以表示数据的有效位,称为尾数;一部分用于表示该数的小数点位置,称为阶码。一般阶码用整数表示,尾数大多用小数表示。一个数N用浮点数表示可以写成:N MReM表示尾数,e表示指数,R表示基数。基数一般取2,8,16。一旦机器定义好了基数值,就不能再改变了。因此,在浮点数表示中基数不出现,是隐含的。注:浮点数表
15、示法类似于数据的“科学表示法”浮点数(注:与教材讲解略有不同)IEEE标准(32位单精度浮点数表示):32位=符号1位+指数Excess-127数8位+尾数23位 十六进制表示法(略)阶码数符110.011(B)=1.100112+10=11001.12-10=0.1100112+11阶符尾数1100110011N=数符尾数2阶符阶码尾数的位数决定数的精度。阶码的位数决定数的范围。第四章 数位运算算数运算逻辑运算移位运算算数运算位运算包括算数运算与逻辑运算。而算数运算包括整数与浮点数的四则运算。整数的四则运算 以二进制补码形式的存储整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因计算机是以反复的加来实
16、现整数的乘(*),而以反复的减实现除(/),如下示意,所以只介绍具有典型意义的加减运算。如:5*4 5+5+5+5 7/2 7 2 2 2+1 减3次2即商为3 余1整数加如:24加 17得 724对应补码形式:0001100017+(17为00010001)11101111+7100000111再如:127加3得130进位舍 127对应补码形式:011111113+00000011+130错误结果 12610000010注:8位模式补码表示范围为128+127,超出该范围即产生错误。所以127加1得128,再加两次1,即得126。0111111110000000整数减、浮点数的加减整数减运算
17、也是借助加法运算实现的,即减一个整数等于加一个相同值的负数。如:10162相当于101+(62)得 39101即 101补码:011001016262+11000010+393900100111浮点数的加减(见教材示例)以Excess-127保存指数的IEEE规范浮点数的加减,主要是两个数的指数取等值后,再按多项式使同项(同幂次)系数(尾数)相加。逻辑运算一个二进制位(bit)的两个可能的值0、1,如果被决定为逻辑值,即定义0为“假”而1为“真”,那么就可以实现逻辑运算。许多逻辑是应用于逻辑电路方面,或由“门电路”触发而实现的。逻辑运算真值表 值 非运算 与运算 或运算 异或运算 xyNOTx
18、xANDyxORyxXORy0010000101110001111110对“与”,“或”理解的示例令P为教授,Q为党员,则某大学的相关会议参加者的命题检验如下:某人的情况 党内专家 党员扩大(专家)会 PQPANDQPORQ000(不可参加会议)001011001111(可以参加会议)1移位运算左(右)移位:对于无符号二进制数串各位左(右)移1位,最高(低)位舍弃而最低(高)位补0。左(右)移位对应着二进制乘(除)2。如:D59乘2为D118,而除2为29(实际为29.5)。0011101100111011移出舍弃 001110110补入 000111011移出舍弃 再如:确定8位模式的第四位
19、的值是0或1。设计“掩码”(修改另一位模式的位模式)为00001000:原位模式:abcdefgh掩码:00001000AND(“与”逻辑运算)0000e0000000000e右移3次(除8)原码能被8整除则结果e为1,否则e为非1(即为0)第二部分计算机硬件第五章 计算机组成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输入/输出子系统的内部连接程序执行两种不同的体系结构中央处理器 CPU的全称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有:1 1主频主频 主频即CPU工作的时钟频率。CPU的工作是周期性的,它不断地执行取指令、执行指令等操作。这些操作需要精确定时,按照精确的
20、节拍工作,因此CPU需要一个时钟电路产生标准节拍,一旦机器加电,时钟电路便连续不断地发出节拍,就像乐队的指挥一样指挥CPU有节奏的工作,这个节拍的频率就是主频。一般说来,主频越高,CPU的工作速度越快。2 2外频外频 实际上,计算机的任何部件都按一定的节拍工作。通常是主板上提供一个基准节拍供各部件使用,主板提供的节拍称为外频。3 3倍频倍频 随着科技的发展,CPU的主频越来越快,而外部设备的工作频率跟不上CPU的工作频率,解决的方法是让CPU作频率以外频的若干倍工作。CPU主频是外频的倍数称为CPU的倍频。CPU工作频率倍频外频 4 4地址总线宽度地址总线宽度 我们知道,PC(Personal
21、 Computer,个人计算机)采用的是总线结构。地址总线宽度(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存储器的容量,不同型号的CPU总线宽度不同,因而使用的内存的最大容量也不一样。如32位 地址总线能使用的最大内存容量为4GB。5 5数据总线宽度数据总线宽度 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与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Pentium以上的计算机,数据总线的宽度为64位,即CPU一次可以同时处理8个字节的数据。6 6L1L1高速缓存高速缓存 缓存是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容量较小但速度很快的存储器,使用静态RAM做成,存取速度比一般内存快38倍。L1缓存也称片内缓存,Pentium时代的
22、处理器把L1缓存集成在CPU内部。L1高速缓存容量一般在32KB64KB之间,少数可达到128KB。7 7L2L2高速缓存高速缓存 此即二级高速缓存,通常做在主板上,目前有些CPU将二级缓存也做到了CPU芯片内。L2高速缓存的容量一般在128KB512KB之间,有的甚至在1M以上。8 8工作电压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是指CPU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电压。早期CPU工作电压一般为5V,而随着CPU主频的提高,CPU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以解决发热过高的问题。目前CPU的工作电压一般在1.6V2.8V之间。CPU制造工艺越先进,则工作电压越低,CPU运行时的耗电功率就越小。9协处理器理器 含有内置协处
23、理器的CPU可以加快特定类型的数值计算。某些需要进行复杂运算的软件系统,如AUTO CAD就需要协处理器支持。Pentium以上的CPU都内置了协处理器。CPU的封装方式采用Socket结构封装的CPU与Socket插座。采用Slot结构封装的CPU与Slot插座。存储器 1 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存储器是由一些能表示二进制数0和1的物理器件组成的,这种器件称为记忆元件或存储介质。常用的存储介质有半导体器件和磁性材料。例如,一个双稳态半导体电路、磁性材料中的存储元等都可以存储一位二进制代码信息。位是存储器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称为存储位。由若干个存储位组成一个存储单元。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存放一个字
24、,此时称为字存储单元;也可以存放一个字节,称为字节存储单元。许多存储单元的集合形成一个存储体,它是存储器的核心部件,信息就存放在存储体内。如何区分存放在存储体中的信息,也就是说怎样将存储体中若干个存储单元加以识别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给每个存储单元编上号,这个编号就称为该单元的地址。若一个单元存放一个字节,则相应的地址称字节地址;若一个单元存放一个机器字,那么,相应的地址称为字地址。一个存储器中存储单元的总数称为该存储器的存储容量。计算机中存储器的容量越大,能存储的信息就越多,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也就越强。表示存储容量的单位一般用字或字节。例如,32KB表示32K字节,128KW表示128K字,
25、其中 IK 1024。存储器的两个基本操作是写入信息和读出信息(或称存数和取教)。存储器从接到读出命令,到指定地址的信息被读出,并稳定在存储器数据寄存器或数据总线上为止的时间,称为读出时间(亦称取数时间)。反之,将数据寄存器或数据总线上的信息写入存储器的时间称为写入时间。在连续两次访问存储器时,从第一次开始访问到下一次开始访问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存储周期,它表示存储器的工作速度。2 2存储器分类存储器分类(1)按存取方式分类:随机存储器(RAM)和顺序存储器(SAM),读写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ROM)。(2)按存储介质分类:磁性材料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和激光存储器。(3)按功能和存取速度分类: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科学 导论 电子 教案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