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目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教育目的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四章 教育目的学习目的1、教育的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3、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4、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特点;5、我国教育目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6、“五育”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一、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1.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
2、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一般包括:(1)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2)教育工作的方向;(3)教育目的-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4)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2.培养目标: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3.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1.原始人对“完整”的人的朦胧向往2.古希腊人对“和谐发展”的追求3
3、.文艺复兴的理想:塑造完善全面的人4.近代资产阶级的信念: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5.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全面发展的人”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一,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第二,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旧分工是那种把人强制性和凝固性地长期固定在一个孤立的活动范围内的一种分工。第三,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提出要求:技术基础的不断更新,社会流动的不断加速,必然造成个人职业的变换和职能的更动。可能性:现代生产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物质财富。第四,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自由时间,是劳动时间之外的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第五,人
4、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第六,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1.体能、智能体能,主要指人的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人体机能,是人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智能,包括知识和以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诸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为核心的智慧机能,是一个人智慧的综合表现。体能与智能的发展是其他素质发展的体能与智能的发展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前提前提。2.活动能力活动能力是指主体与客体发生对象性关系时所需要运用的实际能力,或者说是人运用体能和智能完成某一具体活动的实际能力。活动能力在人的各种素
5、质要素中居于活动能力在人的各种素质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核心地位。3.道德品质道德品质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人生幸福的前提条件,也是个人其他素质发展的个人其他素质发展的重要条件重要条件。4.情感、意志、性格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一种心理体验。意志是人在活动中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和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性格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情感、意志、性格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表现,为人的素质中的动力因素动力因素。这四种因素相互依存,有机结合,大致构成了人的完整素质的框架。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
6、位论(一)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见word文档)(二)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对立的根源及历史的具体统一1.对立的根源(1)社会的现实根源(2)理论根源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能动性,看到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对人性和个性的戕害。社会本位论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强调社会的价值、社会的稳定,强调教育应规范个人认同社会。2.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没有一个谁正确、谁错误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与同等的局限性。必须把二者放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才能得出相对恰当的结论。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所谓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人为中心和
7、以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1.人性不变2.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二)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1.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人文主义教育极为崇尚传统文化遗产,将古典著作视为教育内容的核心。在总体上反对教育对当前社会的适应,认为教育的第一位只能是培养学生适应真理的能力,第二位的目的才是去适应变化中的现实世界。2.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主要体现在比较重视超现实的非功利目的。功利性的谋生教育只能在实施好更为重要的人文教育的基础上进行。3.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集中体现在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和培育上。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所谓科
8、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一)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1.实在是变化的而不是永恒的2.事物应该具有有用性(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1.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2.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3.重视科学教育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一)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精神1.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2.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将融合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必然融合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都只是教育的“一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构
9、成完整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它们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又都各有其固有的局限性。科学教育的长处恰恰是人文教育的短处,人文教育的长处恰恰是科学教育的短处,二者具有恰到好处的互补性。第四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一、建国以来教育目的的演变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从1957-1993年教育目的的演变,可以看出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精神: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坚持培养劳动者,三是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
10、题问题: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主要表现:1.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2.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主要是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造成的影响:在知识掌握方面也常常停留于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难以达到理解、贯通、灵活运用和创新的层次,身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增多、品德修养滑坡。原因:1.社会历史原因;2.教育结构的问题;3.高考制度的问题;4.教育评价的问题;5.用人制度的问题克服消极影响,应该:1.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2.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3.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为中小学教育正确导向4.要进一步深化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特别是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5.要合
11、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中的弱校建设6.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第五节 全面发展的教育一、“五育”的基本要求(一)德育德育,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见P144中学阶段的德育目标:见P144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见P144(二)智育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智育的任务:P145我国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智育的总体目标见P145(三)体育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
12、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体育的任务:P145我国现阶段小、初、高中的体育总体目标见P145(四)美育美育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的任务:P145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美育的总体目标:P146(五)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P146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P146二、“五育”之间的关系(一)“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二)“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三)“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德育和智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具基础性。复习一
13、、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是社会化大生产B.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C.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2、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主,强调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的理论是(C )A.儿童本位论 B.知识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3、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D )的地位和作用更具基础性。A.体育与美育 B.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C.劳动技术教育与智育 D.智育与德育ACD4、在人的个性的发展中,(D )具有定向、合理的建构和心理保健作用。
14、A.智育 B.体育 C.美育 D.德育5、马克思认为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客观要求和可能性的条件是(C )A.先天遗传 B.社会化大生产C.旧的分工 D.资本主义制度6、教育方针核心和基本的内容(D )A.教育工作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B.教育目的C.教育工作的方向 D.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DBB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方针包括(ABD )A.教育工作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B.教育内容C.教育工作的方向 D.教育目的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ABCD )A.体能、智能 B.活动能力 C.道德品质 D.情感、意志、性格3、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有(BCD )A.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B.重视
15、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C.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D.重视科学教育ACDABCDBCD4、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有(AC )A.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B.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C.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D.重视科学教育三、改错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四、名词解释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观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AC基本理论五、简答题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2)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而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3)教育的总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操作和具体落实。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 而服务,必须与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生产劳动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培养劳动者,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