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中的.pdf
《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中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中的.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中的 合作、冲突与科学发展 张 剑 摘 摘 要要 合作是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中的应有之意,但矛盾冲突也自始至终贯穿其间,只不过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晚清时期主要是西人个体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北京政府 时期主要表现为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利益之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主要显现为政府与专门学术社团之间的 合作与矛盾。这一情状不仅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也表征了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阶段性,更表明在缺乏民间传统的中国社会,民间力量往往需要借助政府威权才能取得成功,但一旦学术与政治牵扯 在一起,学术的发展又不得不受制于政治的进程。关键词关键词 科
2、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合作;冲突 术语是学术交流、传播的基础,是学术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中国近代科学是通过 引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翻译成为其间最重要的环节,对翻译名词术语的确定也自然是最基 本的工作。但除极少数科学名词术语可以找到对应的中文外,大多名词术语必须另创新词。近代西方科学输入中国以来,译者或意译或音译,随着译者日众、译书译文日多,彼此所用 名词自然难以一致,同一术语在不同的文章或不同译书中以不同的中文出现,甚或同一书中 前后译名也不一样,读者“不独读之难、记之艰,实使学者不能顾名思义”。这极不利于科 学交流传播与学术发展,因此,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成为关乎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大事
3、。有人说:“苟欲图存,非急起直追,谋理化学之发展不为功。发展之道,首在统一名词。否则 纷歧舛错,有志者多耗脑力,畏难者或且望望然去之。如是而欲冀其进步,殆无异南辕而北 辙焉。”也有人说:“译名的不统一,甚至没有译名,实在是中国文化进步的最大障碍。”正 是认识到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的重要性,晚清以来就不断有人和民间组织长期致力于这一 工作。政府也顺应时代承担起这一重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创设政府机构国立编译馆专 当然,所谓另创新词,并不是一些学界名流所主持翻译书籍中出现的“孔修斯”(孔子)、“孟修斯”(孟子)这样荒谬绝伦的“新词”,而是需要相当的规范。目前学术界这种“荒谬”新词的出现,自然或是
4、主持人实 在大胆,大胆到可以任意创造,不需要一百数十年来几代人苦心孤诣的名词术语统一成果;或者是太忙,忙 到一年可以出版数本或者十数本专著,没有时间查找名词术语统一的成果。名词术语的统一工作在当前的学 术界仍然是未竟的事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虞和钦语,转引自谢振声近代化学史上值得纪念的学者虞和钦,中国科技史料第 25 卷第 3 期(2004)。科学名词审查会第一次化学名词审定本序,东方杂志第 17 卷第 7 期(1920 年 4 月)。王光:外交名词译名的商榷,东方杂志第 32 卷第 13 期(1935 年 4 月)。2门负责这一工作。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中的困苦艰难、分分合
5、合与利益冲突在在体现了学术发展与 社会变迁的关系。合作是名词术语审定统一的应有之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名词术语 审定统一自然也不例外,合作与矛盾冲突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过 程中,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工 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晚清西人与国人个体努力,北京政府时期民间组织的 工作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府与专门学术团体合作努力。合作与冲突在上述三个阶段表现 自然不一样,每个阶段有其自身的特征与形式。目前学术界关于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 的研究已很充分,以德国学者为中心的国际合作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基本上
6、或为各 门学科术语具体审定的描述与分析,或某些学术团体或机构在名词术语审定上的努力及其成 效,极少关注名词术语审定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特别是对围绕名词术语审定过程中个人与 个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利益冲突研究更少。本文以近代科 学名词术语审定过程中的合作与利益冲突为中心,在描述上述三个阶段合作冲突的细节基础 上,总体上分析各个阶段的合作冲突特征、合作冲突的原因与消解,及其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并进而探讨民国科学发展过程中民间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一 一 晚清西人的合作与矛盾晚清西人的合作与矛盾 学界关于名词术语审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化学学科、学术机构团体上,如王树槐清末翻译名词的
7、统一 问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 1 期)、王扬宗清末益智书会统一科技术语工作述评(中国 科技史料(1991 年第 2 期)、张大庆 早期医学名词统一工作:博医会的努力和影响(中国医史杂志 1994 年第 1 期)、张大庆近代中国的科学名词审查活动(19151927)(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 年第 5 期)、张澔氧氢氮的翻译:18961944(自然科学史研究2002 年第 2 期)、张澔中文化学术语的统一:1912 1945 年(中国科技史料2003 年第 2 期)、何涓化学元素名称汉译史研究述评(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4 年第 2 期)、温昌斌 中国近代的科学名词审查活动:19281
8、949(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6 年第 2 期)、袁媛中国早期部分生理学名词的翻译及演变的初步探讨(自然科学史研究2006 年第 2 期)等。DavidWright 曾就晚清化学术语的竞争做出分析,但主要是从术语本身具有的竞争力角度讨论(参阅氏著TranslatingScience:theTransmissionofWesternChemistryintoLateImperialChina,18401900,Leiden:Brill,2000)。张澔也从民国时期不同化学术语系统的遭遇,指出科学名词审查会的化学名词是政治的牺牲品,对 名词审查中的民间团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有所涉及,但没有进一步展开
9、。在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过程中,除文中着力分析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政府 之间的三类合作冲突外,还存在着中西之间的合作冲突,特别是在数学、医学这样具有深厚传统基础的学科 内,这一类的冲突往往表现得更为充分。那将是一篇大文章才能分析清楚的问题,本文就不作讨论。感谢 2006年 10 月 2021 日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召开的“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以名词术语为中心”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田淼、复旦大学历史系高晞两位所作有关数学名词、医学名词报告对笔者的启发。同时也感谢在这次会议上有关专家学者对本文所提的宝贵意见。另外,由于本文着力于分析近代科学名词术 语审定统
10、一历程中各个阶段的总体特征,此外的一些审定统一工作基本不提及,详情可参阅正在出版过程中 的拙著中国近代科学与科学体制化(耿云志主编近代文化转型第 15 卷,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第四章。3早期来华传教士在传播西学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译名问题。1834年在广州成立的益智会(TheSocietyfortheDiffusionofUsefulKnowledgeinChina)就拟编辑已有科学名词译名,然 后加以选择,厘定标准。但大多数翻译者如合信(B.Hobson,18161873)、玛高温(D.J.Macgowen,18141893)、伟烈亚力(A.Wylie,18151887)等基本上自行其是,
11、各自创造 新译名。大量不加解释的新术语为阅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译者们往往在译著后面附录译名 对照表,或者汇集为单行本出版。如合信 1858 年刊行的医学英华字释共 74 页,汇集了 合信翻译西医五种所用专门术语,分类排列,依次为解剖学、内科、外科病症名目、外 科手术器具、妇科、儿科和西医术语,最后是科学基本常识的“博物之理”。真正注意统一译名问题的是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主持其事的傅兰雅(John Fryer,1839 1928)说,“译西书第一要事为名目”,“西人在华初译格致各书时,若留意于名目,互相同 意,则用者初时能稳妥,后亦不必大更改”。因此,翻译馆中西学人都深知“名目为难,欲设 法以定之
12、”,讨论多时,拟定译名三原则。惜乎该原则馆内译书并没有完全遵守,“故各人 所译西书常有混名之弊,将来甚难更正。若翻译时配准各名,则费功小而获益大”。因此,傅 兰雅希望“馆内译书之中西人以此义为要务。用相同之名,则所译之书,益尤大焉”。尽管 如此,该馆还是在译名统一上作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效,王树槐先生说:“以该馆为 政府机关,所定译名亦较合理,对于后来译名的统一,极具影响。”面临自行其是的混乱局面,进行合作以求统一名词术语自然成为从事西学传播宣扬者们 的共同愿望。1877 年 5 月,在华基督教新教在上海召开全国大会,议决成立“学校教科书委 员会”(The School and Text
13、book Series Committee),中文名益智书会,主要成员有丁 韪良(W.A.P.Martin,18271916)、韦廉臣(A.Williamson,18291890)、狄考文(C.W.Mateer,18361908)、林乐知(Y.J.Allen,18361907)等,他们邀请傅兰雅为会员,王树槐:清末翻译名词的统一问题,第 48 页。分别为:第一,搜集中文已有之名。若一名词为中文已有,但字典内没有,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搜集中国 已有格致和工艺方面的书籍,二是访问中国客商或制造或工艺等方面应知此名词者。第二,创设新名。采取 三种方法,一是以平常字加偏旁作为新字,仍读本音,如镁、矽等;
14、或以不常用字释以新义为新名,如铂、钾、锌等。二是用数个字解释某物作为新名,并以字数少为妙,如养气、轻气、火轮船等。三音译,以官音 为主,凡以前译书已惯用者袭之。第三,编辑中西名词字汇。译书时所设新名,无论是事物、人名、地名等,都要附录书末,最后编成总汇,“制成大部,则以后译书者有所核察,可免混名之弊”。傅兰雅:江南制造 局翻译西书事略(1880 年),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 1516 页。傅兰雅:江南制造局翻译西书事略(1880 年),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 1617 页。王树槐:清末翻译名词的统一问题,第 51 页。1890 年改组,英文名为 EducationalAssociation
15、ofChina(中华教育会),中文名仍称益智书会。1902 年,改名中国学孰会,1905 年改名中国教育会,1916 年改为中国基督教教育会。4主要目的是为教会学校编撰初、高级两套教科书,分别由傅兰雅和林乐知负责,并要求两套 教科书译名必须一致,这样统一译名成为应有之意。该会要求会员们广泛搜集中文译著和中 文原著,将其中术语列表,以备编辑一总术语表。同时通知译著者,请他们在译著时将名词 和术语记下送往益智书会审查,如译名不当,由益智书会另行拟定并通知译著者,若译著者 坚持自己译名请注明益智书会译名,以供读者参考。益智书会并对统一译名工作进行了分工,工艺制造方面傅兰雅负责,地理名词林乐知编辑,天
16、文数理方面伟烈亚力负责,麦嘉缔(D.Macartee,18201900)搜集日文有关译著名词术语。益智书会成立不久,狄考文发表文章 讨论了名词术语的翻译问题,批评了当时一些译著者避免使用术语的做法。他指出,每一门 科学都有自己的一套专门术语,要把这门科学输入中国,不用专门术语而能准确输入是不可 想象的。他认为术语翻译一应简短,二能方便适用,三同类术语要相互协调一致,四每拟一 新术语要给出准确定义。虽有这样周密的考虑,但益智书会的术语统一工作进展却不如意。先是伟烈亚力因病回 英国,不久麦嘉缔去日本,他们承担的工作完全落空。到 1880 年,益智书会通过了以英华 萃林韵府 中伟烈亚力编译的数学与天
17、文、力学术语和恒星表为相关学科的标准译名的议案;傅兰雅也提供了他在江南制造局积累的各种术语,并希望益智书会出版。到 1890 年,益智书 会在译名统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就是江南制造局出版的四种专门术语表:金石中西名目 表、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西药大成药品中西名目表、汽机中西名目表。由于益智书会的译名统一工作与预期计划相差很远,随着翻译著作的日渐增多,译名的 混乱有增无减。1890 年,基督教新教士第二次大会召开,傅兰雅应邀作了题为科技术语:当前的歧意与寻求统一的方法,针对一些传教士认为西方科学不能用中文表达,只能用西文 表达的观点,指出只要充分掌握汉语,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西方科学就不难
18、用中文表 述。他向大会介绍了江南制造局的译书经验,认为音译最不可取,除非万不得已不用该方法;描述性的译名最为中国读者接受,音译与意译相结合也有其优势,并提出了自己的科学术语 的译名原则。在演讲中,傅兰雅还建议成立专门委员会统一译名,议定译名原则;委员会 王树槐:清末翻译名词的统一问题,第 55 页;王扬宗清末益智书会统一科技术语工作述评,第 12页。具体为:第一、尽可能译意,而不是译音;第二、万一不能译意,则要尽量用合适的汉字音译。建立一个 音译系统,基本词素的音译字要固定,要用官话音译;第三、新术语应尽可能同汉语本来的形式建构相一致;第四、译名应简练;第五、译名应予以准确定义;第六、译名在各
19、种场合都要符合原意,不致矛盾;第七、译名应有灵活性。王扬宗傅兰雅与近代中国的科学启蒙第 67、104 页;清末益智书会统一科技术语工 作述评第 14 页。5聘定适当人选拟定科学名词;编撰科学辞典,请译著者遵循益智书会所订立标准。1891 年,益智书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成立了地名人名委员会,由傅兰雅负责人名地名的 统一工作。专门术语的译名统一工作由出版委员会负责,由狄考文、傅兰雅、李安德(L.Pilcher,18481893)、谢卫楼(D.Z.Sheffield,18341913)、潘慎文(A.P.Parker,18501924)组成。狄考文负责算术、代数、几何、三角、测绘、航海、解析几何、微积分
20、、水、空气、光学、热学、电学、蒸汽、天文、印刷和机械工具等术语;傅兰雅负责化学、矿 物学、气象学、石印术、电镀、化学仪器、物理仪器、铸造、模铸、射击、造船、采矿和工 程术语;李安德负责药物学、解剖学、外科、疾病、地理学、牙科、照相术和地质术语;潘 慎文负责生理学、植物学、动物学、蒸汽机等术语;谢卫楼负责相关人文社会科学术语。出 版委员会还制订了统一术语的章程,诸如出现不同意见时,由委员会投票决定。但名词术语 统一工作进展实在太慢。1896 年益智书会第二次大会上,傅兰雅发表中国科技术语展望,再次呼吁重视译名的统一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会后成立了由狄考文、赫士、潘慎文、嘉约翰、师图尔等组成的
21、科技术语委员会,负责术语统一。由于不久傅兰雅赴美任教,统一 工作主要由狄考文、赫士(W.M.Hayes)、师图尔(G.A.Stuart,18591911)负责。1898 年发表修订化学元素表,1901 年出版化学术语与命名法,1904 年出版术语辞汇。至此,益智书会的译名统一工作基本完成。在化学元素的译名上,不顾傅兰雅与徐寿译名系 统的广泛使用,新造了 30 多个译名,但后来没有被读者接受;首次对无机化合物进行系统命 名,比江南制造局译书进步不少;术语辞汇更是汇集了 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 12000 多个科技术语的不同译名。博医会是晚清从事译名统一的另一个传教士组织,其主要关注学科为
22、医学。1886 年,传 教士医生在上海成立博医会(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Association)。1890 年在上海举 行第一次大会,医学译名统一成为会议中心议题之一,并成立了由嘉约翰(J.G.Kerr,1824-1901)、威尔逊(W.Wilson)、亨特(S.A.Hunter)、波特(H.P.Porter)、高似兰(P.B.Cousland)等组成的名词委员会。但由于这些医生们主要精力是行医,对名词统一工作并 不尽心;另外委员会组成人员或去世或离开,致使名词统一工作进展缓慢,主要由高似兰一 人独撑。主要成果为 1894 年出版疾病名词词汇,1898 年出版眼科名
23、词和疾病名词 王扬宗:清末益智书会统一科技术语工作述评第 15 页;傅兰雅与近代中国的科学启蒙第 106107页。6等。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作,博医会调整了名词委员会成员,增补师图尔等人。1901 年召开名 词委员会首次会议,审定通过了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药理学和药物名词。1904 年召开 第二次会议,讨论审查病理学、内科、外科和妇产科名词。在名词委员会的努力下,医学名 词的统一工作有较大进展,1908 年编辑出版了英汉医学辞典和中文医学辞典,并提 交学部,希望得到官方支持。同时,博医会名词委员会也注意到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参 与了益智书会科技术语委员会化学元素与名词的审定工作,并致信益智书
24、会,要求加快物理 学名词的审查。与外人较早进行译名的统一并且以团体组织形式不同,国人真正注意译名的统一起始于 维新运动期间。新政以来,译书之风气更盛,报馆、书局、社团如雨后春笋,译名统一工作 在政府主要是学部和民间主要是个人两个层面开始真正展开。但无论是就其取得的成就还是 其影响来说,都不能与西人的努力相提并论。如以严复为总纂的学部名词馆,因严复喜欢新 立名词,往往将以往译名舍弃不顾,若其统一名词颁行,结果可能是引起更大的混乱而已。另外,国人之间的合作与矛盾由于工作刚刚展开,也还没有真正表现出来。总体而言,西人在晚清科学名词术语的统一工作中虽有如此的合作,但成效并不显著。这不仅影响了当时科学技
25、术的传播与宣扬,也影响到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晚清译名统一的 不能取得成效,最大的原因自然是当时近代科学在中国社会影响甚微和专门科学人才的缺乏。虽然洋务运动以来,西方科学已经成批量输入中国,但无论是其输入规模、社会影响都极为 有限,老大中国仍然处于传统社会文化的包围之中,西方科学仅仅在一些大城市或沿海地区 激起阵阵涟漪。需求是科学的发展之母,当时能感受到译名统一之需的仅仅是从事翻译、阅 读西书的极少数西人和中国人。从事科学名词统一的中国学者非专门科学人才,仅仅是一些 阅读翻译西书、初知西方科学皮毛的人;而外人包括传教士可能科学素养比中国人高一些,但也非专才,要他们一人分担数门科学的名词统一,在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代 科学 名词术语 审定 统一 中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