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分析与干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分析与干预.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分析与干预山师心理学院徐夫真“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地区抽样选取16472 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79.4% ,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 ,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 ;小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行为问题按比例排列,依次是: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自我控制、动机、自我概念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正在努力地完成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随着生理的发展成熟,他们的自我认识、道德价值观、性心理及性别的社会化等构成了发展的重要内容。正常的青春期
2、发展可能伴随着许多令人苦恼的、骚动的和不可预知的想法、感情和行为。除了一些极严重的精神问题或行为外,许多看似有问题的行为其实只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偏离。若要区分真正的偏离行为和较小的发展危机,了解发展的知识和个体正常行为范围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Copeland “个体特质”自我意识高涨。表现为强烈地卷入自我。个体尤其关注自我形象,有时认为是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有时从内心深处认定自己是个失败者,情绪一落千丈,极为自卑。个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我是怎样的我?”充满幻想。个体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虽然这种认识往往是偏激的或不切实际的,往往会随着个体体验到的强烈冲动和强烈的情感而变化
3、。自我表达的需要。Copeland 称之为“做你自己的事”,摆脱对父母的依恋或依赖,追求独特的自我,不再遵循父母设定的发展模式。“我的生活,我作主”。充满哲学抽象、理论和理想。心中充满了诸如“绝对真理”、“极限真理”等哲学问题。不轻易接受权威的观点甚至表现出某种叛逆性。对性感兴趣。个体性心理的发展是指个体在个体时期顺应自己性别的生物学和社会学特点而表现出的性意识、性情感等心理活动。个体开始变得非常关注外表和衣着,打扮自己。从众。为了求得相互的接纳,这一同伴群体内部也表现出求同的趋向。高敏感性、情绪波动、冲动的倾向(如叛逆行为甚至是犯罪和反社会行为)、行为抑制甚至是社会退缩。主要内容一、心理与行
4、为问题的表现与类别二、心理异常的判别依据三、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四、心理与行为问题干预策略阿德勒指出,个体的不良行为具有四个目标1 寻求关注寻求关注的个体认为,只有成为成人或同伴关注的中心,否则人生就没有意义。他们可能会通过两种方式来达到目标。一是积极的行为:如取得成功、施展才能、外表好看等;二是无用的行为:如调皮、炫耀卖弄、毁坏东西等。对情绪障碍和社交恐惧症者的关注可能会适得其反。个体焦虑、担心、哭泣、逃避和忧伤成人的关心(同情和担心)强化个体的行为结果使之与病人同等再次出现焦虑或恐惧反应。2权力反抗成人或者其他权威人物的控制。他们不会受成人规则的限制,也不会屈服于被处罚的威胁。3 报复
5、指个体对伤害他的成人或者成人所代表的社会作出反击。受报复驱使的个体最喜欢采用的行为包括撒谎、偷盗、欺骗、咒骂老师和父母、破坏行为和暴力行为。4假装无能如果报复行为没有达到目标,他们就会停止针对父母和老师的行为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不活跃和消极行为,他们放弃斗争,不关心学校、家庭和朋友,很少或不写作业,不再参加课外活动。在家的时候多数时间待在卧室里看电视或听音乐,他放弃了一切,也想让人们放弃他。他的生活变成了一系列的失败、挫折、羞辱和伤害。会变得抑郁甚至会有自杀的危险。表现与类别品德性问题行为心理性问题行为学习问题与障碍品德性问题行为1过错行为2 、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3 逃学或离家出走4 恐吓、
6、勒索5 参加不良组织心理性问题行为1一般适应性问题主要指个体在适应学校和家庭环境、或在适应自身身心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情绪和行为的紊乱或失调。1.1 自我评价欠佳随着自我的发展,中学生明确有“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但两者往往具有较大的落差,且他们对理想自我的塑造过于精细但不稳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境时,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导致情绪的低落、消沉、自卑,以及行为的退缩、自暴自弃等。1.2 人际关系不良师生关系问题“亲其师,方信其道”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
7、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师生关系不良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同伴关系问题个体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同伴群体是个体成长的一个重要参照系统,良好的同伴关系在经验信息、情感、学业、人格养成等方面具有其他群体
8、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因家庭或学校给个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不良的同伴群体对个体的危害性也是极大的。所以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一课。13 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能有效地排解因挫折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很快调整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一般耐挫力较强的个体在挫折面前不会过分紧张,没有强烈的情绪困扰,能够尽快地找到适应和对付挫折的办法,从而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而耐挫力较弱的个体则会紧张、消沉、颓废,甚至丧失生活的信心或走上邪路,带来不良的社会后果。澳大利亚心理学家Marie Joyce 博士认为,心理承受力差的个
9、体不是具有低挫折忍耐力而是缺乏有效的挫折忍耐力,并将缺乏挫折忍耐力定义为:不愿意忍受为实现目标而必须忍受的挫折。独生子女生活较为优裕、丰富,聪明多知,视野开阔,然而在意志品质、心理情感方面却很脆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几乎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艰苦生活的磨炼和心理挫折的考验,缺乏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追求,在长辈的悉心照料和呵护下,逐渐形成自私、利己、孤傲的性格,禁不起打击和挫折。据对城乡不同类型的数万名中学生的心理调查发现,初中13.6% 、高中18.79% 的中学生在面临挫折时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的紊乱,表现出冷淡、孤独、抑郁、偏执、冲动等的多种变异的人格特征。因此,有人称当今个体患有“精神缺钙症”。1
10、.4 缺乏韧性,责任感淡化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可能将“责任”理解为父母、老师或社会要求他们去完成的任务。成长环境的优越和父母的关心,孩子几乎不存在在自身责任感的驱使下凭借意志努力来实现行为目标的机会。这种机会的丧失是对个体人格与人性进步的一个严峻阻碍。他们甚至认为:书是为父母读的,考试也是为父母考的。做事缺乏耐心与韧性,往往以热情开始,以不了了之而结束。甚至为利己目的而损害他人利益且不感到愧疚。责任意识淡化,对自己行为的不负责任的个体,他们无法理解普遍价值的意义,他们的人格是萎缩的而不是丰满的。2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承受较长时间的压力、挫折或矛盾冲突下,出现的明显的情绪和行为
11、的异常。主要表现有:抑郁和退缩:当个体不能通过可接受的、现实的方式来减轻失败感和孤独感的时候,就会退缩到自我的小圈子里从而引发痛苦和抑郁。“隐匿性抑郁症”的潜在危害尤其大。如果个体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了、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越轨行为很多通过伤害那些否定他们需要的人来减轻痛苦,比如漠视规则、埋怨他人,他们不害怕处罚,甚至会
12、期待惩罚。在承认和强化自己作为失败者的角色之后,他们就会变得敌对,经常违反学校和家庭一些规则。因为无论如何他们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以此作为自己任性行为合理化的一个借口。通过惩罚他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和得到注意,被惩罚是痛苦的,但总比受冷落要好。社交焦虑视线恐怖症青春期对人恐怖症(视线恐怖症)也是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变化和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于是避开他人,影响和别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
13、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人格失调人格失调的中学生一般能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智能是正常的,意识是清醒的,但由于缺乏对自身人格状态的自知,常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也很难从错误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并加以纠正。在个性心理状态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个性的压抑状态、个性的放纵现象。疾病心理问题的躯体症状或躯体化指那些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起重要作用的疾病,如偏头痛、支气管哮喘、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神经性皮炎和没有原因的头晕目眩等。阿德勒认为精神疾病是“沮丧”的一种反应而非疾病,当个体不能有效地应对低人一等的感觉时,他就会变得“沮丧”,结果,在他努力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就会形成扭曲的观念、情绪和行为。心理治疗本质上是鼓励和再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患者获得直接面对生活任务和挑战的勇气并激发他们的社会兴趣。学习问题与障碍1,学业困难:指排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业困难往往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人格缺陷有关。2 ,学习压力厌学:不仅是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