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4.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4.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卷单元检测卷( (二二)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孔子在 55 岁时开始周游列国,主要是为了( )A.传播其学术思想 B.了解各个诸侯国的国情C.实现其政治抱负 D.抒发对鲁国的不满情绪解析 鲁定公、季孙氏态度的变化,使孔子认识到他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于是他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答案 C2.孔子一生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其活动表现有( )期待出仕为官 拒为擅权的家臣所用 周游列国整理文化典籍A. B.C. D.解析
2、 依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都是孔子的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传承礼乐文化。答案 A3.“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下列能体现“仁”的思想的是(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A. B. C.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核心“仁”的认识。属于孔子“礼”的思想范畴,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这些都不是孔子的道德观和伦理观。答案 B4.下列各项中,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B.“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
3、,则不复也。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A 项反映的是“仁” ,B 项反映的是“礼” ,D 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答案 C5.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仁”在先秦时的历史地位。作为孔子思想体系核心的“仁” ,其主要主张是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对抑制统治阶级的暴政是有一定作用的。答案 B6.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
4、入法” ,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解析 孔子所讲的“礼”是周朝的“礼” ,是周朝为了体现贵贱尊卑制定的制度。答案 A7.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解析 孔子的言语体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想按照周礼要求恢复社会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反映了他思想中礼的有关内容。答案 B8.下列反映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是(
5、 )“过犹不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非礼勿言,非礼勿动”A. B. C. D.解析 体现了孔子的等级尊卑的思想,体现了孔子“礼”的思想,故排除。答案 C9.“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解析 把握题干关键信息“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答案 B10.孔子的学生冉有胆小怕事,遇事畏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后再去做。这反映出孔
6、子在教育上主张(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答案 C11.“孔子奖”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如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4解析 结合图片孔子在教学中提倡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答案 B12.在某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与老师展开激烈的辩论。这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性相近也,习相远也”B.“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C.“当仁不让于师”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析 A 项体现的是“有教无类” ,B 项体
7、现的是“因材施教” ,D 项体现的是学习上的诚实守信。学生与老师展开激烈辩论,对老师的观点进行质疑,体现的是“当仁不让于师”的主张。答案 C13.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 ”该联褒扬的是( )A.黄帝 B.孔子C.孟子 D.司马迁解析 本题是材料式选择题,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仲尼” “杏坛”即可得出结论。故选B。答案 B14.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钱穆的依据应是孔子( )A.编定“六经” B.创立儒家学说C.提倡“仁”的思想 D.开创私学解析
8、 材料中钱穆称孔子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认为孔子对先秦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对先秦文化的贡献在于归纳整理了六经,传承了中国上古文化,所以 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都是孔子的贡献和影响,但不符合题意要求。答案 A15.儒家思想之所以能长期占据中国古代统治思想地位,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最进步、最稳定的思想B.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5C.儒家思想经过了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D.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解析 从汉武帝开始,随着封建地主所有的经济制度逐步确立之后,儒家提倡的伦常规范能够把农民和封建地主的关系加以“正常
9、化” ,对这种依附、隶属的关系进行约束和规范,使其在统治阶级许可的社会秩序范围内,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B 项正确。答案 B16.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在诸子百家考中说:“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处,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B.儒家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C.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世界性影响D.儒家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解析 从材料中的“远传于四域之外” “风靡安南”和“流行于欧美”等关键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应为 C 项。答案 C17.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曾教授马其顿帝
10、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B.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C.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教育家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解析 亚里士多德是在雅典创立了吕克昂学园,而不是马其顿。答案 B18.古希腊哲学文化的集大成者说过的名言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当仁不让于师C.认识你自己 D.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解析 首先明确古希腊哲学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亚里士多德,他的名言自然是 D 项。答案 D19.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创立逻辑学6B.建立理念论C.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D.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解析 准确掌握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贡献。答案 A20.关于亚里士多德“中庸之道”的
11、论述,正确的是( )任何事物都有过度、不及、中间三种状态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中间能获得成功和赞赏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A. B.C. D.答案 D21.“任何人都是一种二足动物。柏拉图是人,所以柏拉图是一种二足动物。 ”这种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法最初是由谁提出的(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孔子解析 这种简单演绎法即三段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贡献。答案 C22.大前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结论: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上述推断(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B.大前提、小前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第二 单元 东西方 先哲 检测 新人 选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