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鉴赏术语与俗语.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青铜器鉴赏术语与俗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铜器鉴赏术语与俗语.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铜器鉴赏术语与俗语.txt-一人行,必会发情二人行,必会激情三人行,必有奸情就不会被珍惜。真实的女孩不完美,完美的女孩不真实。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青铜器鉴赏术语与俗语 2008-4-28 16:33:35 | 作者:liang1984 | 浏览 93 次 | 送鲜花 图1 | 图2 科学鉴定通常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进行的元素分析、放射性元素的年代测定等,再就是系统知识的综合判断,俗称“眼学”。 其实“眼 学”也是科学的组成部分,因为考古学本身就是被列入科学行为的范畴的,而依据考古发掘的标本、标准器形成的类型学、器形学、图案学等也都属于科学研究的领域,所以,“眼学”是运用了
2、大量系统知识的经验之谈。例如:对于青铜器上铭文的鉴定常常成为对于有争议器物的强有力的证据,特别是数十字以上的长铭,今人 很难编出可考却未见著述而又文意通畅的上古铭文,很难刻写出古意灿然、毫无造作且不出错误的古文字,这绝不是仪器可以解决的。又如:早期范铸法的错范痕迹和分隔内外范的垫痕与伪造的痕迹,目前的仪器还无法判断,但专家、有经验的文物工作者和收藏家只要借助肉眼或放大镜就可以判断。所以,积累经验、掌握青铜 器的一般性特征和内在规律性的东西,是收藏活动必不可少的。 在收藏活动中,有大量的词汇来自传统,并没有科学的界定。或者说,一些名词的法律界定是明确的,却并非科学和传统的界定,因此,在公私收藏领
3、域习惯上沿用了许多的术语和俗语。譬如:“出土文物”的一般性概念为从古代遗址、墓 葬、窖藏、塔基、石窟寺,包括水底和沉船等的被发掘、打捞、发现及被盗掘出的古代文物,是相对于流传于世的瓷器、字画、家具、文玩等“传世文物”而言的。所以,不论什么时间出土的,皆可称为出土文物。但是,法律中对于“倒买倒卖出土文物”的界定,则是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新出土”的文物而言。民国以前的“出土文物”即视同“传世文物”了。 收藏圈里对于出土文物出土时间和出土地点及其相关土壤环境的说法则更显生动,流行的评定语称“生”或“熟”,以及“坑”。 “生”或者“生坑”,是指新出土与早些年出土,但保持了出土时的本来面貌,没有
4、经过出土后的进一步处理,没有受到生活中油垢等污染和长期直接用手把玩形成的表层变化,锈色和土沁色灿然的器物。 “熟”或者“熟坑”刚好相反,譬如明清时期出土,甚至宋代及宋代以前出土,经过了“传世”的经历,器物表面已经表现出自然的“熟”、“老”。特别是清代中期,藏家喜欢将青铜器除锈、擦光、上腊,加之常年把玩,就形成了“黑漆古”。 国外个别公私机构曾经有过一种极端的行为,号称“恢复这些器物的本来面貌其当年曾经被使用时的面貌”。于是,将古代青铜器上的锈统统除掉了。这非常不科学。因为,青铜器上的锈色是岁月的痕迹,是人类上古文明传承的历史烙印,会增加其文化的含量和历史的重量感。同时,这种绿锈一般是指铜器的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铜器 鉴赏 术语 俗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