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创新联盟高一(上)第一次选课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创新联盟高一(上)第一次选课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河南省创新联盟高一(上)第一次选课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河南省创新联盟高一(上)第一次选课考模拟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今年的极端高温天气时间长,范围广,多地抗旱形势严峻。为支援重庆抗旱,中国气象局调派飞 机驰援重庆的增雨抗旱工作,并派专家进行增雨作业指导。很多人都听过人工影响天气,天上的一朵朵云,是如何变成地上一滴滴雨的呢?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首席专家周毓荃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 害,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主要采用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的方法,使某些局地天气过程朝着有 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的一项科学技术措施,是人工降水、人工防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等的总 称。一般来说,当云的厚度超过
2、两千米,缺乏冰晶却拥有丰富的水汽,而且云体外面仍然有充足的水 汽源源不断补给,就算通过“审核”,被认定具备增雨潜力。具体来讲,云有冷暖之分。暖云里充满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上升气流的托举使它们飘浮在 空中掉不下来;冷云的温度在0以下,云里有许多闪亮的冰晶和过冷水珠,但由于它们又小又 轻,在上升气流的托举下,也不会掉下来。这时候,就需要人工来帮忙了。合适的“目标云”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需要等待时机。争取在时机未“溜走”之前,把催化剂 送到“目标云”中,像“卤水点豆腐” 一样,把云“幻化”成雨。“冷云和暖云的降水机制不同,需要的催化剂种类也不同。”周毓荃说,目前常用的催化剂有制 冷剂(如干冰等)、
3、结晶剂(如碘化银等)、吸湿剂(食盐、尿素等)等。制冷剂和结晶剂主要用于冷云。当干冰、液态氮和碘化银等进入云中,便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 的人工冰核,冰核转化成冰晶,冰晶吸附水汽,凝结增长,或碰到过冷却云水,使其变为冰晶。 当冰晶增长到一定程度而上升气流无法托举住它们时,便降落下来,变成雨。暖云则靠吸湿剂。当吸湿的食盐、氯化钙、尿素、硝酸镂等进入云中,使那些小小的水珠快速成 长为直径几十微米以上的大云滴,“过度肥胖”的它们“体重”暴增,上升气流给的支撑终于抵 不住重力的作用,只好掉了下来,形成降雨。那么,催化剂是如何到云里的呢? “这时候,各种高科技装备就可以大显身手了。”周毓荃说, 首先是飞机,
4、如果是层状的可降水云系,T作人员会派出“新舟60”高性能飞机、“空中国王” 飞机等执行任务,直接飞到云中,像播撒种子那样,把催化剂播撒在云中。此次驰援重庆的就是 “新舟60”高性能飞机,飞机作业机动性强,催化作业面积大,增雨效果好。再就是火箭,有时候,碰到强对流云,产生很多闪电,派飞机就很危险,工作人员会计算好方位, 在作业点用火箭发射架向空中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火箭弹。当火箭弹抵达预定的“目标云”位置, 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清乾隆十三年确定各省常平仓定额,除赈 济、平抑粮价、出借于民外,还供应军需。平汆法、常平仓制度,是古人对世界救荒的贡献。水 旱灾害奏报为次,救济为
5、要”可知,要加强粮食等各类救灾物资储备,确保需要时能快速调拨到 位。结合“很多朝代都有治水机构和行政法规。汉有都水官;唐设水部、都水监(后期有都水司); 宋有都水监外,又创立河渠司;明清工部有都水司,以应对水旱灾害,历代都由中央政府组织兴 修水利,重视水利管理制度以工代赈成为主要救灾措施,各地修建堤检、塘坝,疏浚河渠, 既赈济了灾民,又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可知,要加大水利工程等各类防灾救灾工程建设力度, 为防灾救灾奠定基础。答案:(1) C(2) D(3) B(4)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人工降雨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如何实施人工降雨。材料二主要阐述了 中国古人在应对极端天气灾害时表现出的智慧,以及中央和
6、地方政府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举措。(5)加强天气预报,特别是较长周期的天气预报,提高预报的精准度。建立完善的防灾救灾 制度体系,一旦发生极端天气灾害,及时启动救灾预案。加强粮食等各类救灾物资储备,确保 需要时能快速调拨到位。加大水利工程等各类防灾救灾工程建设力度,为防灾救灾奠定基础。(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精确把握重要信息, 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依据选项的“关键词” 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3)本题考查
7、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结合文本明确人工降雨的 技术措施,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 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 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整合文本重要信息.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1 .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2 .归纳整合。3 .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
8、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69.【答案】B、A、【解析】(1) A.因果不当,根据原文“这无疑与我追踪的一个身影有关,袁隆平先生在这条路上 走了大半辈子”可知,“我多次在水稻扬花灌浆的季节探访马坡岭”的原因不是“那儿的一 片稻田是省城绝美的风景”,而是“拜访袁隆平”。C.“袁隆平帮助几十个国家提高水稻单产这才使得他获得共和国勋章错,根据原文 “首次颁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 模范人物”可知,他获得“共和国勋章”的原因是“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而不 是帮助几十个国家提高水稻单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D.
9、“表达作者的疑惑”分析不当,主要作用是“引发读者深思”。故选:Bo(2) A. “他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才清醒过来”错误,原文为“这天早上,就在他条件反射般要下 田时,他一摸脑袋,猛的一下清醒了,是他自己清醒过来的。(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伸出双手” “抚摸着”,是动作描写;“凝神地看着”“两眼焕 光”是神态描写。此处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袁老对稻穗的深厚感情。根据前文”而每一次远行,哪怕只是短暂的分离,他也会早早地来跟自己的稻子告别”可知,这 是袁老去北京领奖前跟稻子告别的情景,表达了袁老对稻穗、稻田的喜爱和不舍。从句式的角度分析:“深深地嗅着,凝神地看着,轻柔地触摸着”都是偏正结构,
10、句式整齐,构 成排比,内容上,联系下句“到10月中旬,这一茬稻子就该收割了”可知,写出袁老对即将到来 的丰收的期盼和喜悦之情;排比句效果是增强气势,增加感染力。(4)根据原文“确保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袁隆平为国家担负的责任。他对杂交 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之心,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未变”可知:为国担责, 满怀赤诚。根据原文“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 新,勇攀杂交水稻科学技术高峰,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杂交水稻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创建了一 门系统的新兴学科一一杂交水稻学,发明三系法釉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
11、 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率研究团队历经30多年攻关,第一期目标亩产700公斤、 第二期目标亩产800公斤、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第四期目标亩产1000公斤,现在都已实现” 可知:执着追求,大胆创新。根据原文“对这些荣誉,袁老不在意。袁老透露,自己现在主要有两个任务”“眼下,正是超级 稻成熟的节骨眼,颁奖会后的第二天,袁老就匆匆回来了。这位年届九旬的老人,依然低着头、 弓着背,在稻田里忙碌着”可知:朴实无华.淡泊名利。答案:(1) B(2) A(3)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抚摸着” “凝神地看着”“两眼焕光”等描写,形象地写出了 袁老对稻穗、稻田的喜爱和不舍。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12、深深地嗅着,凝神地看着,轻柔地触 摸着”三个分句句式整齐,增强了气势,写出了袁老对即将到来的丰收的期盼和喜悦之情。(4)为国担责,满怀赤诚。袁隆平为国家担负责任,要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他 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之心始终未变。执着追求,大胆创新。袁 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勇攀杂交水稻科学技术高峰,创建了杂交水 稻学,不断刷新超级稻的亩产记录。朴实无华.淡泊名利。袁隆平每天把脚扎在稻田里,潜心 于自己的杂交水稻事业,而对众多的荣誉不在意。(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 来看,既涉及全
13、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 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 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 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作答时,可以从表达技巧、句式、内涵等角度分析。(4)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 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14、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1014.【答案】A、C、B、【解析】(1) “亮身率诸军”不能停顿,他率领各路大军做了什么没有交代,应是“亮身率诸军 攻祁山”,排除BD; “督”的对象是“诸军”,要连在一起,排除C。译文:建兴六年春天,诸 葛亮扬言要从斜谷道去攻打耶县。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大军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 而号令严明。诸葛亮派马谡作为前锋统率各军,在街亭与张邵大战。故选:Ao(2) C. “春秋,儒家著作,与论语诗经礼记易经合称五经”错。论 语属于“四书”,“五经”还包括尚书。故选:Co(3) B.“诸葛亮最终如刘备所愿
15、,完成了统一大业”于文无据。原文相关表述为“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没有完成统一大业。故选:Bo(4)“敕”,告诫;“从事”,处理国事;“事”,侍奉。译文:先主刘备又写下诏书告诫后 主刘禅说:“你和丞相共同处理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患”,担心,担忧;“申”,通“伸”,伸展;“是以”,因此。译文:诸葛亮常常担心军 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志向不能伸展,因此分出部分土兵(在驻地)开荒种田。(5)据原文“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可知I,诸葛亮迁移西县一千多户人家,退回到汉中; 据原文“戮谡以谢众”可知,斩杀马谡向大家谢罪;据原文“上疏日:臣职是当。请自贬
16、三等, 以督厥咎”可知,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奏表,承担责任,请求允许他降职三级。答案:(1) A(2) C(3) B(4)先主刘备又写下诏书告诫后主刘禅说:“你和丞相共同处理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 他!”诸葛亮常常担心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志向不能伸展,因此分出部分土兵(在驻地)开荒种 田。(5)诸葛亮迁移西县一千多户人家,退回到汉中;斩杀马谡向大家谢罪;诸葛亮给后主刘 禅上奏表,承担责任,请求允许他降职三级。参考译文:诸葛亮,字孔明。诸葛亮身高八尺,常常自比为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以为然。只有博 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好,认为确实如此。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病危,
17、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将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比曹丕强十倍,一 定能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继位的刘禅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您辅佐他; 如果他不成才的话,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我怎会不竭尽辅佐之力,效 尽忠贞的节操,一直到死。”先主刘备又写下诏书告诫后主刘禅说:“你和丞相共同处理国事, 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立丞相府处理政事。建 兴六年春天,诸葛亮扬言要从斜谷道去攻打鄙县。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大军攻打祁山,军队阵容 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严明。诸葛亮派马谡作为前锋统率各军,在街亭与张郃大战。马谡违背诸 葛亮
18、的部署,军事行动失常,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迁移西县一千多户人家,退回到汉中,斩 杀马谡向大家谢罪。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奏表说:“我凭着低劣的才能,担任了不能胜任的职位, 没有能够训示法规严明法纪,面临大事而不能心存戒慎,致使出现了在街亭违背命令的错误和箕 谷戒备不严的过失,责任都在于我用人不当。我自知缺乏知人之明,处理事情又很愚钝,依照春 秋之义战争失败要责罚主帅,我的职位正应当受到这种责罚。请允许我降职三级,来督责我的 过失。”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全军从斜谷道出兵,用流马运送军需物资,占据武功的五 丈原,和宣王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峙。诸葛亮常常担心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志向不能伸 展
19、,因此分出部分士兵(在驻地)开荒种田,要建立长久驻军的基础。耕种田地的士兵混杂在渭 水沿岸居民中间,而百姓安居平静,军队从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这年 八月,诸葛亮染病,死在军中,时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宣王司马懿一一巡视蜀军的 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奏表说:“我在成都 有八百棵桑树,十五顷贫瘠的田地,子孙后代的衣食,当会充足富余。我在外任职当官,没有别 的开支,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全都依靠官职俸禄,不再经营别的产业,来增加丝毫的家财。到了 我死的那天,不要让我家内有多余的帛绢,外有多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宠。”等到诸葛
20、 亮死后,像他说的那样。(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
21、上,抓住关键信 息,仔细概括。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
22、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516.【答案】C、【解析】(1)C 因为痛饮,能够化解别愁”错误,“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大意为“不 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故选C。(2)本词的上阕写友人别离,余杭密州天涯相隔,同时想象友人功成归来之时开怀畅饮的情景。 下阕开篇以“别离当痛饮”之理由劝酒。而后写景,描写灯火河塘,又以羊祜“堕泪碑”之典结 尾。其中,“望”与“两杳茫”写两地相隔之远,更显友情之深厚,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何日 功成名遂了,还乡”也表达了苏轼功成还乡的愿望和
23、对再次相见的盼望之情。下阕别情“不用诉”,只管痛饮,表现友谊深厚,只需以酒表情。“灯火冷”以写景手法渲染凄 清的别离之感;末尾的“堕泪羊公却姓杨”,“羊” “杨”音近,采用用典手法,将友人比作德 行过人的羊祜,体现词人对友人高洁品德的赞赏之情及对他出任杭州知州的喜悦之情。答案:(1) C(2)表达了苏轼想象与杨绘别后对他的思念之情和对再次相见的盼望之情。抒发了苏轼对杭州的留恋之情,也表达了苏轼功成还乡的愿望。表达了苏轼对杨绘的敬佩、赞赏以及对他出任杭州知州的喜悦之情。译文:东武和余杭两地相望,远隔天涯云海茫茫。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定与你 同笑长醉三万场。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
24、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酒阑人散,拿着残灯送你 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落泪如羊祜的却是你杨元素啊。赏析:“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表达别后思念之情。起句便写他日密州杭州相隔天涯,相望 渺茫,颇有黯然别情。接下来两句却让人看尽世人的悲哀。为什么有思念,为什么有无可奈何, 为什么有离殛有堕泪,原来只为心中还存了一点功名的热望,总想现在的劳累奔波,或许有个指 望,可能有些许盼头。“何日功成名遂了,到时“还乡”,这和衣锦还乡是一个道理的。背井离乡,亲朋相识却不得 见数载经年,一切的一切求一个功成名遂再还乡,然后好好坐下,酒到杯干,细数这些年来的如 意不如意,“陪公三万场”,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河南省 创新 联盟 第一次 选课 模拟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