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部分校高二(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部分校高二(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部分校高二(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部分校高二(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二家并为显学。然而盛极一时的墨 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作为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 说遭到漠视。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 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24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在秦汉之后,墨家 几乎再无传人。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略窥其原因。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
2、一种空想。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 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 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 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 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 皆起自不相爱。解决的办法是,使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 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
3、,“推兼爱之意, 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 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在先秦诸子中,墨 家比较有影响的多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因此,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 这种学说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秦汉之后,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墨家的主 张不符合新秩序的要求,几乎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走向衰落;而同为显学的儒家学说则 恰恰相反,获得了空前发展,二者命运迥然不同。同时,墨家的主张对人在实践上
4、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庄子对墨子 的人格非常欣赏,但他仍客观地指出:“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 必以自苦腓无肢、胫无毛,相进而已矣C乱之上也,治之下也C ”庄子还评价墨家非乐、节葬、 节用诸说曰:“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墨子对于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他自己虽能做到,但无法为天下人普遍接受,所以实际上恰恰偏 离了圣人之道。最后,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术流答案和解析13.【答案】D、D、B【解析】(1) D. “也没有像儒家、道家、法家一样提出新的理论学
5、说”错,原文“也没有提出超 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故选:Do(2) D. “并论证了其衰落带来的影响”错误。结合“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盛极一 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 原因”等分析,没有谈影响。故选:Do(3) A. “则一切祸乱都可立即消除”说法错误,原文为“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应是“一 切祸乱之源头”,“立即”的表述也不符合原文。C. “都是”扩大了范围;“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因 果倒置,应该是“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D. “一种学说要想获得永久
6、的生命力”说法与原文不符,应是“长久的生命力”。故选:Bo答案:(1) D(2) D(3) B(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 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的能力。首先审读题干,把握关键,在回归原文,进行分析,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 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1 .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 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
7、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2 .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 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 效的结论。3 .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 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46.【答案】D、【解析】(1) D. “也为母亲的良苦用心而流泪”表述有误。父亲眼角淌下泪水,是被母亲几十年 来对自己不离不弃、至死不渝的爱情感
8、动而流泪。故选Do(2)小说结尾两度写到起名这一细节,形成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爷爷给父亲起的名字叫海, 我给儿子取的名字叫深蓝,三代人的名字都与海有关,都热爱海,意味着守护海岛、保卫海洋, 护卫国家领土的爱国情怀将代代相传,这样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广。(3)标题“灯塔”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大海上的灯塔,又暗示了灯塔代表了国家的主权。 父亲守护岛上的航标灯,体现了父亲爱岗敬业、不怕艰苦、保卫祖国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像灯塔, 指引着儿子守护好海洋,守护好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可从一语双关、隐含意义的角度组织语言答 题。答案:(1) D(2)起名,且名字都与海有关,寄托了上辈人对下辈人的期望。首尾
9、两度写到起名,既是结 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起名之中含有的深意。使小说的主题得以升华,寄寓爱国情怀必将代代 相传。(3)一语双关,既指有形的灯塔,即航标灯,又指无形的灯塔,是国家主权的象征。灯塔喻 示着父亲与工作的联系,蕴含着父亲恪尽职守,不畏艰苦、坚强乐观、爱国奉献的精神,又暗含 儿子对父亲的敬仰,以及父子俩守护祖国领土维护国家主权的意志。(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 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 再逐一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时要重点把握文章的主
10、要特点,从而分析文章的 结构特点。(3)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主要事件; 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 显人物形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 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79.【答案】D、D、【解析】(1) D. “为长征的影像建构打开一扇新的窗口等
11、语句,虽然增加了文采,但不够平 实,与传记讲求真实性的要求不符”这句话曲解了传记文学的写实性。传记的写实性,与语言表 达具有文采二者不矛盾,句中使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真实可感。故选:Do(2) D. “无时无刻不真情流露,不加遮掩”错误,原文“在爱人面前,他真情流露,不加遮掩”, 强调只是在爱人面前,而并非无时无刻。故选:Do(3)“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祖父教我学岳阳楼记的情景,他念一句,我背一句,然 后逐句讲解,直到如今我仍倒背如流”,翟俊杰从小接受祖父的熏陶,从岳阳楼记中接受了 家国情怀的教育。“翟俊杰出生之际,父亲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遭遇严刑拷打。从 小发酵的家国大义与革
12、命之火,让翟俊杰充满了军人的血性。而传统文化与淳朴民情的濡染,则 为他日后毅然从军,立志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这些是翟俊杰钟情军旅题材影片的外部原因。 “翟俊杰17岁时参军成了一名文艺兵。其间他先后经历了两场战争,即1959年的平叛战役和 1962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每逢战事,文艺兵们必然挺身而出,赶赴前线,鼓舞士气”,亲历战 争,让翟俊杰对对战争题材有独到的理解。这些是翟俊杰钟情军旅题材影片的内部原因。答案:(1) D(2) D(3)外部因素:来自祖父和父亲的家国大义与革命之火,让翟俊杰充满了军人的血性。传统 文化与淳朴民情的濡染,形成了他的英雄情结。内在原因:17岁参军,先后经历两场战争
13、,让 翟俊杰对战争题材有独到的理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 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 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1 .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13,【答案】C、B、A、【解析】(1)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
14、其能游” “兽吾知其能走”,这三个相同的句式形成排 比,所以应在这三个句子之后停顿。且句子的主语分别是“鸟”“鱼”“兽”,谓语分别是“吾 知其能飞” “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所以可以在“鸟”“鱼”“兽”三个主语后停顿。 排除AB;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解”句式也对称,主语分别是“走 者” “游者”“飞者”,所以应在三个主语前停顿。排除D。译文: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 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 以用箭去射它。故选:Co(2) B. “见周之衰,乃遂去和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一样,都 可以译
15、为的”错误,见周之衰,乃遂去”中的“之”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意是: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中的“之”可译为“的”, 句意: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故选:Bo(3) A. “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错误。儒家“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 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得志时做官, 但是不得志时是不同的。儒家主张不得志时要加强个人修养,老子认为不得志时像草一样漂泊, 也即顺其自然。故选:Ao(4)“迩”
16、,近;“事”,侍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鸟兽 草木之名多识”。译文: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 第一个“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彰明;“明德”,美好的德行;“止”,达到。译文:大 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或者:在于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在于 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答案:(1) C(2) B(3) A(4)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或者:在于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参考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
17、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 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 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 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 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 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 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
18、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 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 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 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 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僧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
19、秦国与周朝合 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 史储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 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 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 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 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
20、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综合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一词多义、文言虚词,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
21、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415.【答案】C
22、、【解析】(1) C. “用互文写农父农妇的衣着,他们上披绿草蓑衣,下穿白麻布裙”错误,此处不 是互文,应该是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农父是不会穿白麻布裙的。故选C。(2)诗中前六句可以作为一小节来看,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春光明媚,农 夫农妇插秧时整个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人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 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填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以及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的农妇和披着绿 草编的蓑衣的农夫,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传达出一种朴素的人文美,也展 示了自然生机的美与明媚春光的和谐统一。接下来的六句中,诗人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
23、写农民劳 动的热闹景象。前一节的景物描写可看作是一种静态背景的铺叙,而这一节则主要刻画了人物的 活动。诗人抓住农人的歌声进行细致刻画,虽然诗人远在郡楼之上,又加之农夫农妇们是以地方 俚语唱和,必然使诗人无法辨清其词,却亦能欣赏其旋律,这些歌虽然是俚歌,也缠绵柔媚、如 琢如磨。“怨响音”是农民们在繁重劳动和艰难生活的重压下自然流出的痛苦呻吟,但由于唱的 人心境之宽,整个气象是洋溢着欢乐与舒畅的。“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十分传神,在农夫 们一片整齐的哼唱中时时穿插进一阵阵嘲嗤的大笑,忧郁的情调与活跃的气氛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因而歌声虽然哀怨,但并无沉闷之感。歌声与笑声渲染了浓烈的气氛,传达的情感
24、感染了作为听 者的诗人。农民们毫无机心的欢乐与热情毫发毕现、洋溢笔端。诗人没有描写劳动时间的推移过 程,而仅用“水平苗漠漠” 一句景物描写点明插秧已毕,使场景自然地从水田转移到村落,处理 得圆融机巧,不露生硬痕迹。以水田插完后“苗漠漠”的情景直接转向墟里烟火,既表现了地点 的变更,也将时间的推移显现出来,时空转换得巧妙无痕。而“黄犬”“赤鸡”等景物的选择, 也将村落里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不着痕迹地展现出来。答案:(1) c(2)三层。前六句写插秧时节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 写出农民劳动的热闹景象和情绪;最后四句展现农民归来时村落里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译文:连州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河南省 开封市 部分 校高二 第一次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