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L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 .默写。(1)采菊东篱下, O (陶渊明饮酒其五)2 2)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3)至于夏水襄陵, o (郦道元三峡)(4)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5)崔景页黄鹤楼中,诗人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的句 子是“, 。(6)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 , ”两句,作者以仰观俯察的视角,极力 描写了山之高、水之净。(7)杜牧赤壁中的“ , ”两句,隐含着诗人对赤壁之战的独特见解,同 时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情。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
2、小题,共39.0分)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大地米香李晓一场秋雨过后,碧空如洗,住在山里的老周,正好喊我去他家吃新米饭。老周是我城里的 朋友,他在山里有一块稻田,从春天开始播种,到秋天成熟,成熟的稻子,经历了三个季节 的天光雨露。稻子还没收割前,我到山里去过一次,老周像一个虔诚谦卑的老农民,身体伏在沉甸甸的 金黄稻子前,用鼻子嗅着稻香,风一吹,田里稻子顺风摇摆,如快临盆的产妇,沉浸在迎接 生命降临的喜悦里。老周在乡下的家,有他自己买的打米机,把晒干的稻子打出新米来,用 柴火煮米粥,柴火灶里,是熊熊燃烧如发出朗朗大笑的松枝,偶尔听见松脂哧哧哧地滴落在 火焰中。蒸气四溢的锅里,新米粥咕嘟咕
3、嘟冒着泡,浮在最上面的一层,老周说,那是米油, 喝上一口,会有些黏嘴。【小题4】一个辛苦一世的村民耕田时倒在了土里【小题5】【解析】(1)本题考查补写句子。一空:赐予,赏给的意思。赋予,交给、给予的意思。根据“灵 魂”可知,此空应填“赋予”。二空:单薄,指天凉或天冷的时候穿的衣服薄而且少;(身体) 瘦弱。薄弱,容易破坏或动摇,不雄厚,不坚强的意思。根据“夕阳把孩子的身影完全吞没了” 可知,此处应填“单薄”。三空:抚育,照料、教育儿童,使健康地成长;照管动植物,使很好 地生长。养育,抚养和教育的意思。根据“大米”“我们”可知,应为“大米”“养育”“我们”。 故选:Co(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4、根据段“我对一粒大米最初的感情,是在乡下童年。六七岁时, 提着一个竹篮子,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捡拾那些遗落在稻田里的稻子,每一穗稻子,都似串起的 珍珠。奶奶晚上犒劳我的,是一罐在柴火上煮熟的米饭。那是我至今吃过的最香的米饭,是我对 米饭最痴情的初吻”可知,六七岁时,在田里捡拾稻子,晚上奶奶用米饭犒劳“我”。根据第段“我13岁那年,爷爷大病,他咽气那天,虚弱地喊奶奶,他想喝一碗米汤。奶奶颤抖 着一路小跑去找另一家人借了一碗大米,煮了米饭,把米汤端到爷爷面前,爷爷喉结滚动,艰难 地吞咽下一小半碗米汤后,伸出俩手指头朝房顶上指了指,歪过头去,走了。爷爷伸出的俩手指 头是啥意思呢,我而今似乎明白,他是满
5、足了心愿,要去天上散步了”可知,13岁那年,爷爷吞 咽下一小碗奶奶煮的米汤,满足地离开。根据第段“我离开故乡的那年秋天,一个村里人,在水田里吆喝着一头牛耕田,突然就倒在了 田里”可知,一个辛苦一世的村民耕田时倒在了土里。(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田里的稻子顺风摇摆,如快临盆的产妇”可知,此处把“顺风摇 摆的稻子”比作“临盆的产妇”,表现稻穗沉甸甸的形象。根据“沉浸在迎接生命降临的喜悦里” 可知,此处把人的情感赋予给“稻子”,表现了稻子成熟带给人们的喜悦。(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根据题干“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可知,写在结构上的作用即可。根 据第段“老周在乡下的家,有他自己买的打米机,把晒干
6、的稻子打出新米来,用柴火煮米粥, 柴火灶里,是熊熊燃烧如发出朗朗大笑的松枝,偶尔听见松脂哧哧哧地滴落在火焰中。蒸气四溢 的锅里,新米粥咕嘟咕嘟冒着泡,浮在最上面的一层,老周说,那是米油,喝上一口,会有些黏 嘴”和第段“新米之香,一年之中,在秋的季节,隆重登场”可知,第段承接上文。根据第 段“一粒大米,从种子出发,到颗粒归仓,伴随了这些节气的一半旅程”和第段“一粒大米, 在岁月的天光下,却充满了艰辛”可知,第段引出下文。综上所述,第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 启下的过渡作用。(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第段“一场秋雨过后,碧空如洗,住在山里的老周,正好喊我去他家吃新米饭”,第段“新米之香,一年之
7、中,在秋的季节,隆重登场。一粒大米, 在岁月的天光下,却充满了艰辛”,第段“那是我至今吃过的最香的米饭,是我对米饭最痴情 的初吻”和第段“米香,我一想起这个词,风吹稻浪中,我就委身于稻田中,悄然化为一株站 立的稻子,明白了世事沧桑,懂得了万物澄静”可知,大米养育了我,且教给我世事沧桑、万物 澄静的道理,表现了 “我”对它的感激和赞美。根据第段“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一个人种着供一家人吃饭的田,正准备把田耕完以后,撒 下谷种,却倒进了土里,化为泥土。所以当你吃着大米时,想着这样一个辛苦一世的农人,心里 是很难受的。不过在我成人以后,却改变了这种看法,一个农民,死在自己耕作的土地的怀抱里, 或许才
8、是善终”可知,通过对种米的人的描写,表现了对种米人的敬意。此外,根据选文第段“米香,我一想起这个词,风吹稻浪中,我就委身于稻田中,悄然化为一 株站立的稻子,明白了世事沧桑,懂得了万物澄静。米香的香,它是沉厚大地散发的恒久之香, 万千命运绽放的馥郁芬芳”可知,全文围绕米香写的是在故乡的往事,结尾深化主旨,表现了对 故乡的怀念。答案:(1) C(2)在田里捡拾稻子,晚上奶奶用米饭犒劳“我”爷爷吞咽下一小碗奶奶煮的米汤,满足地离开 一个辛苦一世的村民耕田时倒在了土里(意思对即可)(3)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将“顺风摇摆的稻子”比作“临盆的产妇”,“沉浸在喜悦里” 赋予“稻子”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
9、现稻穗沉甸甸的形象及稻子的成熟带给人们的喜悦之情。(意 思对即可)(4)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秋天老周家田里的稻子成熟,新煮的米饭飘着米香,引出下文写一粒大 米从种子出发,到颗粒归仓所经历的艰辛历程。(意思对即可)(5)大米的一生充满艰辛,大米滋养着“我”,让“我”明白了世事沧桑,懂得了万物澄静。 表达出作者对大米的礼赞和感激;作者回忆村里人一世辛苦,最后倒在田里,表达出对一辈子 靠种地为生的农民乡亲们的敬意;作者围绕米香,回忆了发生在故乡的诸多往事,表达出对故 乡的思念。(意思对即可)作者围绕米香,回忆了发生在故乡的诸多往事。六七岁时,在田里捡拾稻子,奶奶用米饭犒劳“我”。 13岁那年,爷爷吃下
10、一小碗奶奶煮的米汤,满意地离开。离开故乡的那年秋天,一个辛苦一世的 村民耕田时倒在了土里。通过文章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 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 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 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 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3 .【答案】【小题案D【小题2】【小题3】【小题4】【解析】(1)本
11、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ABC.正确;D.有误,“学校应把学生健康教育放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首位”有误。根据材料三第段“我 们不仅要让学生承担起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要承担起这样的职 责,也就是把健康第一真正放在教育教学、家庭和社会活动非常显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 可知,应是“非常显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故选:Do(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答题时,可以根据常用说明方法的特征进行辨析,再结合语境指出其一般作用(具体、准确)和 特殊作用(说明了什么特征)。根据材料二第段“调研数据显示,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比率, 初三学生为42.7%,高于高一学生的30.6%。体质健康达标
12、优良率初三学生为29.2%,高于高一学 生的22.6%”可知,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初三学生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比率” 和“高一学生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比率”作比较,突出“初中生体质健康改善与中考体育改革密 不可分”的观点。(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其具体表现”可锁定答题范围。在此范围内筛选整合出“我国学生 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改善的具体表现”即可。根据第段“自2014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国家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整合为:学生体质健康 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根据第段“各年龄组男生和女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
13、指标均继 续呈现上升趋势”可整合为: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根据第段“近10年来,全国学生肺活量持续增加,初中生增长最为明显”可整合为: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 根据第段“中小学生的柔韧、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素质总体出现好转,小学生和初中生在柔韧 素质、力量素质方面的改善较其他年龄段明显”可整合为: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 素质总体出现好转。根据第段“2019年我国622岁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0.2%,近10年来,各 年龄段男女生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改善”可整合为: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改善。(4)本题考查建议与启示。根据材料二第段“调研发现,足量的体育锻炼时间和睡眠时间对增
14、强身体素质、预防近视有积 极影响”可建议:学校应开设特色体育教学,合理设计作业,保证学生有足量的体育锻炼时间和 睡眠时间。根据材料三第段“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教育部2021年9月3 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承担起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同时社会、学校、 家庭也要承担起这样的职责,也就是把健康第一真正放在教育教学、家庭和社会活动非常显 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可建议:全面落实意见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政府、 社会、学校、家庭各负其责。答案:(1) D(2)通过对初三学生与高一学生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比率及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的对比,有力地 证明了 “初中生体
15、质健康改善与中考体育改革密不可分”的观点。(意思对即可)(3)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 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总体出现好转;学生 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改善。(4)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各负其责,全面落实意见要 求;学校应开足开齐体育课,开设特色体育教学,保证学生有足量的体育锻炼时间;老师应 合理设计作业,适量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本题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第二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概括和分析,第三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
16、能力,以及对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力。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 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耍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 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4 .【答案】【小题1】违背,常常,已经,全,整个【小题2】略【小题3】(然后知I)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顺。拂:违背,不顺。句意为: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恒:常常。句意为:六国已经
17、除灭之后。既:已经。句意为:全国上下冤声沸腾。举:全,整个。(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h 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 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重点词语有:困,忧困。于,介词,在。衡,同“横”,梗塞,指不顺。句意:内心忧困,思 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重点词语有:知,知道,懂得。道,德行。播,远扬。句意: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 的)德行就会光大,名声就会远扬。(3)本题考查对文中语句内容的理解。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
18、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甲】文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体现出居安思危的思想理念的句子,即“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意思是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 走向灭亡的道理了。注意“患”的书写;【乙】文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体现出居安思危的思想理 念的句子,即“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意思是敌人存在,能够提高自己的警惕,可以免除祸患; 敌人不存在了,思想懈怠,反而会招致错误。注意“祸、召”的书写。(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甲】根据“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
19、奚举于市”可知,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 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 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六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发迹的 例子,说明人要有一定的成就,需要历经磨难,提高自己,获得达到成功所需要的能力。【乙】根据“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触言也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 国造怨”可知,秦国有六国为敌,因此能够兢兢业业,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已经除灭之后,秦 朝骄傲自得,不久就灭亡了。晋国军队大败楚军于鄢陵,晋国大夫范文子感到忧虑。晋厉公不考 虑范文子应知戒
20、惕的意见,(搞得)全国上下冤声沸腾。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秦国和晋国的例 子,分析了敌人存在的意义,表现中心思想,即“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答案:(1)违背;常常;已经;全,整个;(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德行就会光大,名声就会远扬。(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敌存灭祸,敌去召过(4)【甲】文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发迹的例 子,说明人要有所成就,都会经历一番忧患磨难,从而提高自我,升华自我,获得达到成功所需 耍的底蕴;【乙】文中举秦灭六国后因自满而亡和晋厉公战胜楚国后反而招致内乱的事例,分析
21、 了敌人存在的意义,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 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 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 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顺,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 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表 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 以辅佐君王的贤土,
22、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 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 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乙】秦国有六国为敌,因此能够兢兢业业,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已经除灭之后,秦朝骄傲自 得,不久就灭亡了。晋国军队大败楚军于鄢陵,晋国大夫范文子感到忧虑。晋厉公不考虑范文子 应知戒惕的意见,(搞得)全国上下冤声沸腾。明智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最终还可能遇到危害, 何况当今某些人根本不去思量这个道理呢!敌人存在就害怕,敌人没了就得意忘形,解除戒备,自满自足,这恰恰会造成更大的祸患。敌人存在,能够提高自己的警惕,可以免除祸患;敌人
23、不存在了,思想懈怠,反而会招致错误。 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德行就会光大,名声就会远扬。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L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2 .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5.【答案】积累 古人云:“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又云:“圣贤之学,非造次之成,须在积累。”酒越陈越香,学问亦是如此。一学就懂,只说明觉悟高;一学就会,也只说明其聪慧通达。 倘若不适当积累其所懂所会乃至所不懂所不会,恐怕此等学识,也如那一缕青烟,随风而散罢了。纵观古今,文坛之名学名士,哪一个不是依其积累素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安徽省 合肥市 长丰县 年级 期末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