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1 .金秋十月,年级开展“初中生活新体验”主题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十月,学校读书月的主题是“我读书,我成长”。小华作为宣传委员,准备在班级墙壁 上张贴宣传语。下面选项中适合的一项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C.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 .小文是学习委员,拟在班级公众号推送一篇分享阅读方法和体验的文章。请结合你读过的文章或书籍,向小文推荐一种阅读方法。(30字左右)3 .有几位同学围绕“如何充分利用时间阅读名著”这一话题在公众号留言。下面三位同学
2、的 留言,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精选留言:【甲】同学:“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一挤会有的,读名著的时间也是可以挤出 来的。”【乙】同学:“我喜欢睡前读书,安静的环境让我沉浸其中,感觉名著中的人物好像在与我 对话。”【丙】同学:“课余时间,我常常回味名著中的经典场景,它们就像电影画面一样浮现在我 眼前。”4.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小君想报名参加天文社团。他写了一段自我介绍,阅读 这段文字,完成问题。我是来自初一(1)班的小君,从小就喜欢天文,北京天文馆是我周末经常去的地方。今 年暑假,我拥有了盼望已久的天文望远镜,真是让人 (心驰神往喜出望外)。我最难 忘的经历,就是去北
3、京“离星星最近的地方”一一灵山观星。透过望远镜,我看到高邈的天 空像蓝色的巨幕,繁星点点,如梦如幻;我还看到金牛座中的昴星团,它蓝色的光晕令我着 迷,我着迷我特别希望加入天文社团,和同学们一起观望天文现象,探索天空的奥密。 (1)小君在写自我介绍时,在画横线处不知道用哪个成语更恰当,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成语。 横线处应填写:(2)小君在自我介绍时,对其中两个加点字的读音读不准,你觉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本句是表达评委的光临,使用正确。、【丙】“拙见”是谦辞,称自己的见解。本句用来称呼别人的见解,使用不当。故选:丙。(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文学常识的识记,要
4、注 意准确记忆,不能张冠李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作家、作品、作品中人物一一对应的知识贮备。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组织编写这部小说集的人是南朝宋临川王刘 义庆。答案:(1)丙(2)刘义庆本题是综合题,考查学生得体的表达能力和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要有谦辞、敬辞 的知识储备,还要准确识记学过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 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 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6 .【答案】在武术表演课上,我们练动作、学套路,感受国粹的独特韵味【解析】答案
5、:示例:在武术表演课上,我们练动作、学套路,感受国粹的独特韵味。本题考查仿写。根据“在科学实践课上,我们制作水动力火箭模型,模拟火箭飞行,领略科技的 无限魅力”句式结构来写,做到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语意贯通。补写的句子与前面的构成排比。 仿句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仿句要在陈述对象、思想内容、语气语调和情感基调等方 面与例句前后连贯、语意衔接。7 .【答案】【小题1】山岛竦峙【小题2】海日生残夜【小题3】温故而知新【解析】答案:(1)山岛竦峙(注意“竦峙”的书写)(2)海日生残夜(3)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殆”的书写)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
6、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默写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 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时不能写错别字。8 .【答案】小桥流水人家,思乡【解析】本题考查对元曲的理解。诗人先描绘了眼前所见的苍凉萧瑟之景“枯藤老树昏鸦”,然 后“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呈现出一派温馨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 悲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 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
7、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 苦愁楚之情。答案:小桥流水人家 思乡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 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 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 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 五句二十八字,
8、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 之祖”。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 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 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9 .【答案】黄昏,乌啼,忧愁【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和元曲内容与情感的理解。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 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 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 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
9、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 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 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 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据此概括即可。答案:示例:黄昏(或傍晚) 乌啼(或钟声) 忧愁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 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
10、寒 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 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 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 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 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0【答案】【小题1】B【小题2】【小题3】【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 语。A.戏:玩耍/游戏;
11、B.去:离开/离开;C.为:是/替;D.有:有/同“又”。故选:Bo(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理解,可从不同角度作答。如注释告诉我们萧遥欣从 小就有才干、有气度,为理解后文中他劝说他人成功提供了帮助。注释说明那时萧遥欣只有十 一岁,能做到这点,让人不得不佩服。注释说明当时的游戏参与人众多,却都因萧遥欣的劝说 而放弃这项活动,侧面表现了他的说理充分、感染力强。(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中,父亲友人出言不逊,陈太丘有理有据地辩驳,维护了父亲 和自己的尊严,表现了他的“方正”;乙文中萧遥欣劝说小孩儿不要打飞鸟,听说这件事的百姓 也信服他的说法,不再打鸟,体现了他的“方正”。据此作答
12、即可。答案:(1) B(2)示例:我选择注释,“才干和气度”的解释,让我了解到萧遥欣从小就有才干、有气度, 为我理解后文中他劝说他人成功提供了帮助。(3)示例:陈元方的“方正”体现在:他懂得“信”和“礼”的重要,父亲友人出言不逊,他有 理有据地辩驳,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萧遥欣的“方正”体现在:他劝说小孩儿不要打飞鸟, 听说这件事的百姓也信服他的说法,不再打鸟。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 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
13、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 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 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 地走进了大门。乙:南齐曲江公萧遥欣从小就有神采,办事也干练有能力。他还是小孩儿时,看见有一个小孩儿 在附近用弹弓射飞鸟,没有不应声而落的。萧遥欣对他说:“游戏有许多玩法,为什么非要把飞 鸟打下来。鸟儿在云中飞翔,碍着人的什么事了? ”小孩儿受了触动,终身不再拿弹弓。当时萧 遥欣才十一岁。当地的民众都愿意打鸟取乐,萧遥欣的话,不到一个月就传播开来,远近听说的 人们,都不再打鸟了。文言文内容理解题
14、,解题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1.【答案】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称她为“阿妈”, 但憎恶她时就叫“阿长”。从长妈妈的身上,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歌颂他们身上 美好善良的一面。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儿篇文章回忆到与长 妈妈有关的往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其中阿长与山海经 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刻画了一位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保姆形象,表达 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答案不例:我选藤野
15、先生。鲁迅留学日本时,藤野先生帮他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他解剖实习等,给 予在异乡求学的鲁迅关爱与帮助。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藤野先生严谨求实的作风、毫 无民族偏见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解析】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 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 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 事,
16、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 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2【答案】【小题1】温暖、柔和,急(或猛),轻柔(或暖和)【小题2】略【解析】(1)本题考查阅读比较。结合“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分析,为:温暖、柔 和。结合“春风初刮起来的时候,是急吼吼的” “轻呀,再轻些呀。暖呀,再暖些呀。它不知不 觉收敛起脾气,少了冰凉,多了暖意”分析,为:急(或猛);为:轻柔(或暖和)(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甲文中的“酝酿”结合“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分析,是指在春风吹拂下,各种气息在空气里越
17、来越浓。乙文中的“酝酿”结合“就这样刮着刮着,安睡了一冬的枝枝条条渐渐青了绿了,黄色 的菜花慢慢成波成浪”“一场盛大的变装比赛”分析,是指春风为把大地变得生机盎然而做 的精心准备。答案:(1)温暖、柔和;急(或猛);轻柔(或暖和)(2)甲文中的“酝酿”是指在春风吹拂下,各种气息在空气里越来越浓。乙文中的“酝酿”是指 春风为把大地变得生机盎然而做的精心准备。甲文选自春,主要描写了春风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乙文写出了春风由 急到轻柔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 .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18、经 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2 .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 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3 .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 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 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4 .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5 .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
19、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 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13.【答案】【小题1“我”迷恋于模仿老师的字迹,写字讲究基本功,更讲究手上的稳定性和工 整性,“我”仍喜欢写字,对钢笔在纸面上的书写永怀一份感恩之心,“我”坚持练习毛笔字,并系 统学习相关内容【小题2】略【小题3】略【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我对写字特别讲究,是从留意小学老师的粉笔字开 始。遇到粉笔字好的老师,边听边用笔照着老师的笔迹写写画画”,概括为:“我”迷恋于模 仿老师的字迹;结合“这种美工体,不仅要讲究基本功,更要讲究手上的稳定性和工整性”, 概括为:写字讲究基本功,更讲究手上的稳定性和工整性;结合“当然,不能说我之
20、后的道路, 完全得益于一手不错的钢笔字,但我的自学考试、文学创作等,都是与钢笔字分不开的。所以, 我对钢笔在纸面上的书写,永远怀有一份感恩”,概括为:“我”仍喜欢写字,对钢笔在纸面 上的书写永怀一份感恩之心;结合“后来,回到南宁,我除了每天坚持临摹字帖之外这几年, 我又钻进故纸堆里,对古典诗词、历代书画进行系统学习,希望借助丰厚的学养更深刻地理解名 家书法创作的精神世界”,概括为:“我”坚持练习毛笔字,并系统学习相关内容。(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示例:乙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 “我”执笔时“钢笔连心” 的感觉、在纸上书写时的信任与踏实感,写出字迹泅入纸里带来的深刻之感,突出了 “我”对
21、纸 笔书写的浓浓的喜爱之情。(3)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文章感受最深的内容和自己的 学习生活,谈自己在写字过程中的体验或感受即可。答案:“我”迷恋于模仿老师的字迹;写字讲究基本功,更讲究手上的稳定性和工整性;“我” 仍喜欢写字,对钢笔在纸面上的书写永怀一份感恩之心;“我”坚持练习毛笔字,并系统学习 相关内容。(2)示例:甲句,作者将“笔尖”比作“烈马的乱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刚用钢笔书写时,笔 尖不听使唤、墨汁四溅、弄脏了手掌和衣物的生疏而慌乱的样子。(3)示例:作者模仿老师写字的情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也曾被语文老师工整的板书吸引, 也曾被同学潇洒的字迹震撼
22、,就不由自主地模仿老师和同学的字体,学习也更加用心。我既感受 到了汉字的优美,也体验到了书写的乐趣。本文叙述了 “我”写字的经历及感受。小学时“我”迷恋于模仿老师的字迹,练字的过程让“我” 明白了 “技法”的重要;高考落榜后,“我”在刷写标语的过程中,明白了写字讲究基本功,更 讲究手上的稳定性和工整性;走上记者、编辑之路后,“我”仍喜欢写字,对钢笔在纸面上的书 写永怀一份感恩之心;2008年以后,“我”坚持练习毛笔字,并系统学习相关内容,感受名家书 法创作的精神世界,认识到精通书法对作家的重要意义。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 .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
23、件(起因、经 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2 .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 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3 .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 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 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4 .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5 .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北京市 海淀区 年级 期中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