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4章:扩展知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4章:扩展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4章:扩展知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扩展习题及名词解释1、柯尔培尔主义柯尔培尔曾任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他的重商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他所实施的 一系列经济政策上。柯尔培尔认为,一国所拥有的货币数量,决定该国的财富和军事政治实力。由于流通于 欧洲的货币总额是一定的,法国若想富强,必须设法从其他国家取得货币。同其他重商主义 者一样,柯尔培尔也认为,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主张通过关税政策限制外国 商品进口,扶植本国的工场手工业。由于柯尔培尔的上述见解及其对法国经济所产生的重大 影响,法国这一时期的重商主义也被称为柯尔培尔主义。2、坎蒂隆的工资理论(1)对农业劳动者的劳动价格的考察:认为一个普通农业劳动者的劳动在价值上应该
2、等 于他的生活所需要的土地产品的两倍,并将这一点推而广之,认为手工业者的劳动收入在价 值上是由土地产品的数量决定的,即等于他们所消费的土地产品的两倍。(2)对工资的不同形式的考察:注意到了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到了 计件工资仍然是受到工作日长度制约的,因而在实际上把计件工资看做计时工资的转化形 式。3、坎蒂隆的货币理论(1 )认为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必须具有内在价值,即生产金银时所耗费的土地和劳动的 数量。(2)对货币的起源和作用的考察:在交换过程中,人们需要寻找一种共同尺度以衡量交换 的商品的比例和价值,这种共同的尺度就是交换价值,即货币。只有黄金和白银才能充当货 币,它们同它
3、们所交换的物品价值相等。(3)对货币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的考察:提出了 “一国中货币的充裕与稀缺永远会提 高或降低交易之中的一切东西的价格”的观点,并论述了流通货币量增加引起商品价格上涨 的机制。4、坎蒂隆的利息理论(1 )坎蒂隆正确地将利息与利润联系起来考察,并且认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2 )坎蒂隆还对一国利息率水平的决定作了说明。他反对一国中货币数量的增加将压低该 国的利息率和国家人为地规定利息率的观点。5、法国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至17世纪下半叶,法国仍然是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十分 薄弱。沉重的封建剥削和极端的重商主义政策,使得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
4、长期处于停滞状 态,整个国家的财政经济也到了崩溃的边缘,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里的资本市场是二级流通市场,不是一级发行市场。在发行市场 上对于资产的购买,本质上乃是对于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因为卖出资产的人最终会拿了得到 的钱去购买物品和劳务,货币的注入归根结底流向了产品市场。银行储蓄账户也一样,人们 将超额货币存入银行,银行又向其他人发放贷款,这些贷款最终变成对于物品和劳务的需求。 无论如何,如果我们承认影响和决定价格水平的传统现金余额效应的话,岂不是和消费理论 矛盾了?所以,应该区分坎蒂隆效应和现金余额效应这样两种效应。人们在不停地创造新的 理论,但就是不重视各种理论之间的
5、相容性。例如,我们讲什么科斯定理、合成谬误、囚犯 难题,但就是没有人思考合成谬误与囚犯难题的传统讲法与科斯定理的精神是否矛盾。5、论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平衡发展理论作者:郭怀亮载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19卷第04期6、坎蒂隆效应与古典货币理论中的货币非中性作者:廖尧麟载于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04期7、韩和元:略论“斯密悖论”学界一直有一个所谓的“斯密悖论。该悖论所指的是英国学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 1790)在1759年出版的伦理学专著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一书认为,“同情”是仁慈的、繁荣的社会
6、的推动力;而在1776年出版的经济 学专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 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暨国富论)一书中,他又认为“自我利益”是主要动力。有人就此认为斯密 的两大著作之间、伦理学与经济学的两大体系之间根本对立,为此,当时的德国学者将其称 为“斯密悖论二这种定论个人认为是颇值得商榷的。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是,斯密确乎写过道德情操论也确乎写过国富论。但我 们应该注意的第一个基本事实是:1759年,他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著作一一道德情操论, 而正是因为这本书,而为他博得了好名声。苏格兰的大望族
7、巴克卢公爵就是他的热心读者, 巴克卢公爵在读完道德情操论后就决定延请斯密做私人家庭教师,为了表示他的诚意, 公爵不仅同意向他提供高于大学两倍的薪水,而且还提供一项特别的礼遇,只要斯密愿意, 可以陪着他一起去欧洲进行为期两年半的游学,游学所需开销,亦由公爵承担。斯密自然同 意。于是1764年的一天,斯密拜别了母亲,陪着公爵到了法国。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斯密结识了魁奈,魁奈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对斯密的认识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如同坎蒂隆对魁奈一样,是那么的深刻那么的强烈。两年后,他 与公爵回到了苏格兰,并开始着手写一本书,这本书以后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在这部著作里,斯密全面地
8、向读者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i对此,我们不能排除斯密在游学过程中接受到法国的重农思想后,在观念上发生了本质 的变化,出现了后者否定前者的可能。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体现的人性在本质上是 统一的,其本质还是利己。我不知道读我这篇东西的人,有没有读过欧亨利的小说麦琪 的礼物?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圣诞节里发生在社会下层小家庭中的感人故事。男主人公吉姆 是一位薪金仅够维持生活的小职员,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贤惠善良的主妇。他们虽然生活贫 穷,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拥有一样极珍贵的宝物一一吉姆祖传的一块金表就算“地下室堆满金 银财宝、所罗门王又是守门人的话,每当吉姆路过那儿,准会摸出
9、金表,好让那所罗门王忌 妒得吹胡子瞪眼睛”;德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则可以“使那巴示女王的珍珠宝贝黯然 失色”。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纯玳瑁 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德拉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对于这个故事,我的理解是,他们虽然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却 是毫无作用的东西。但我却认为他们二人的利益并没有受损,反而增加了。因为,双方发现 对方是那么得爱自己。这显然已经超出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的范畴而进入伦理学了,这个 故事非常温馨,但是它还是无法掩盖一个冷冰冰的逻辑:个体理性不等于集体理性,甚至二 者互相矛盾。这里
10、必须说明的是,有人或许从德拉和吉姆的故事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毫不利己专门 利人的社会是客观存在,但我认为有必要做一个纠正,德拉和吉姆的举动的确是他们在物质 层面上做出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举动,但在这里被人们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人的需求不仅 只是物质的还有精神上情感上的,在这个现实世界里,个体的人并不是孤立地自给自足地单 独存在,他与外界有着丰富而复杂且多彩的联系,因此也就决定了他需要“认同”。德拉和 吉姆在物质上利人了,但在情感上他到底还是利己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达尔 文书里一再强调的一个例证,那就是一只蜜蜂它传播了大量的花粉,为不同植物的繁衍做出 了卓越的贡献,在我们的作家和诗人眼
11、里这是典型的利他行为,但事实却是,蜜蜂本身只是 无意识地做到这一点,仅仅是生存的本能促使它采取花朵里的蜜而已。而我们为什么要交易,其目的也就是旨在于满足我们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包括物质的 需求,还包括情感的需求。个人虽然仅仅只是依照他们自己的利益行动,但往往因此而会提 升共同体的利益。物种自我保卫和繁殖的机能架构,似乎是自然界给予所有动物的既定目标。 人类具有向往这些目标的天性,而且也厌恶相反的东西;人类喜爱生命、恐惧死亡、盼望物 种的延续和永恒、恐惧其物种的完全灭绝。虽然我们是如此强烈地向往这些目标,但它并没 有被交给我们那迟缓而不可靠的理性来决定,相反的,自然界指导我们运用原始而迅速的天
12、性来决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饥饿、口渴、寻求异性的情欲、爱情的快乐和对于痛苦的恐 惧,都促使我们运用这些手段来达成其本身的目的,这些行动都将实现我们原先所未料想到 的结果一一伟大的自然界所设定的善良目标。从这点来看,利己与利人并不存在矛盾。ii综此,可见的是所谓的斯密的悖论本身才是悖论。8、让央行两难的M、V中国人民银行于昨天发布的2008年年报称报告指出,要引导金融机构树立正确经 营理念,防止过分追求短期利润而影响长期稳健经营,继续主动做好均衡合理放款工作。引 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金投向,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这份在央行网站公布的年报, 事实上早在4月就已截稿,此后经排版、印刷,正式对
13、外销售发布。其中内容代表央行其时 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人行在报告中称,到今年一季度经济快速下滑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短 期内经济重新大幅度回落的风险已经明显降低。到如今人行的确已进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则必须加大货币的 供给;但另一方面如果货币环境过度放松,无疑又将为下一个经济周期增添通货膨胀上涨风 险。正如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中国人大上发表的文章所指出的 那样,“在当前如果不继续增加贷款供应,必然有一批项目要断掉资金链,成为烂尾工程;” 这话被吴副主任淡化了,事实上如果当前收缩信贷可能的,可能的结果是重演1937年的故 事,恢复中的经济会嘎然而止;但如果现
14、在继续采取当前政策,确乎有通货膨胀的危险。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当前问题,我认为这与决策者在当初就将方向搞错了有关。在去年 的一篇文章里我就明确的指出,中国问题与美国的问题根本就是两码事情,美国货币问题存 在于其总供给不足,只要把货币量供应上去就把问题解决了.对于美国来说,问题在M (货 币供应量).而特定于中国,其问题不在货币量(M)的不足,而在于其货币的流动速率(V)的 问题。也就是说一个是严重的供给不足的问题、一个是严重的需求不足的问题。货币金融里有一笔纽科姆留给我们的伟大的遗产,那就是:MV二QP这个公式,在这个 公式里,M代表的是货币供给,V代表的是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的是物价水平,Q则
15、是商 品数量。对于这个公式,早在1730年代,大银行家坎蒂隆已经有所认识,他在对其朋友约 翰劳的政策予以检讨时,就已经了解到流动速率如何影响有效的货币供给,他指出这不仅 取决于发行多少货币,还取决于货币的流通速度,也就是货币在不同的人之间周转有多快, 他说:在某种程度上,货币流通的加速度,或者更高的速度,将会产生与增加货币供给(发 行)相似的效果。(详细史料可详见韩和元新著告别恐慌一书第一篇。)也正是基于此我在去年就明确的呼吁,中国的政策应该是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处理,而不 是盲从欧美,也就是说,在保证M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加速V才是我们央行的工作重点。但事实却是当前央行的这种两难是可以想见的。扯远
16、了,不提。至于单从这一政策来看,特别是“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金投向,坚持区别对待、 有保有压的解读,我们维持7月27日所做之判断:特定于中国为力求保8,在已经大量 投资的背景下,这些项目事实上已经倒逼决策者必须维持当前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 币政策。至于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而造成的外汇占款增长流动性泛滥的局面,我们认为政府近 期除了采取发行更多央票正回购更多的流动性外实在没有太多的政策工具。毕竟,当前虽然 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过剩,但在拉动GDP占主导作用的投资方面,私人部分还没有进入的迹 象,民间投资无法启动,那么经济也就不能说明回暖,毕竟没有民间资本的介入,光凭财政 支出,短期可能有效,但于
17、中长期来说,是难以无继的。所以我们认为决策层在具体的操作 中,可能会采取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区别对待,近期央行提高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并不大,我 们认为央行还将维持当前的市场操作手段,即通过不断发行央票来“抹”流动性,但同时可 能会与银监会一起,通过“窗口指导”来决定信贷资金的流向。9、加速货币流动速率或许是最优求解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前期于学界所存在的分歧仿佛越来约受窄而越趋一致了,那 就是无论从股市表现还是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 见底并开始复苏了。对于这种看法我们给出的研判却是,谨慎的赞同,对于未来的走势,我 们依旧维持原来的判断,那就是对于近期我们谨慎看
18、多、对于中国以未来3-5年为界的中期 我们给出的是一个相对悲观的态度,至于长期经济的走势,我们基于“有繁荣就必然有萧条, 同样走出萧条之后必然有繁荣”的经济周期的认识,我们以给予积极地乐观预期。一、近期可乐观预期一新增贷款“挟持” 了政府行为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给予相对乐观的预期的原因在于:从去年12月起,银行系统注入的 资金量超出了人们预期。从这点我们可见的是,在整个世界都在通过制造新的泡沫,来缓解 旧泡沫破灭的痛苦的大环境下.中国实现货币通胀的态度仿佛异常的坚决,中国政府去年制订 广义货币M2今年增长17%的目标,显然该计划已被市场修正了.今年头三个月M2增幅都超 过这个数,而3月份M2更创出
19、25.5%的增长记录.该速度不仅刷新了中国近年来的新高,同样 试图再走通胀道路的美国M2供应量增速只有10.1%,欧元区为7.2%,在这方面中国是仅次 于以色列的32.4%,在国际上排名第二。按照头三个月的放贷速度,今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增 长可能创出历史记录.高货币投入能够带来高投资,但如果不能转化为真实的市场需求,经济 的车轮也就转不起来。也正是一季度出人意料的、“井喷”式的新增贷款,却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或间接“挟 持” 了政府行为。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增贷款不可能 放缓。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研判,我们对近期中国经济的形势给出一个相对乐观的预期。对于 全年GDP的增
20、幅我们给出的预期为7.5-7.7%这个区间。二、单纯印钞票不如增强货币流通的速率但问题在于目前的贷款量呈出天量迹象,但资金流速本身却非常之低。自去年12月到 当前,已有6万亿的天量资金进入经济体。如果在一个相对正常的情况下,该笔资金经济应 该进入一个非常繁荣的阶段。但当下的实际情况却是,经济迅速下滑的势头或许被遏制,但 天量资金却并未能够将整体经济带入一个繁荣的阶段。在这种现象的诱导下,最有可能的结 果是,央行会不断地印刷钞票,以量补速,新增贷款在未来一段时间不可能被抑制。但我们 回顾历史,中国M2的前一个新高出现在1996年逢年M2增幅为25.3%。但我们同时发现 的一个事实却是1996年M
21、2大幅扩张之后,当年零售消费增幅的确被拉到11.1%,但之后连续 三年仅为6.8%.经济增长也是被拉起来后又栽下去,1997年实际GDP增长一度拉高到9.3%, 但之后的98、99两年均低于8%.M2扩张速度也未能持续,1996年创出25.3%后,1997年降到 19.6%,之后的98、99、00三年都低于15%。如此可见,这种单纯的印刷钞票的方式也是值 得商榷的。正如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CantiHion)在他的商业性质概论里所指出的那 样:在某种程度上,货币流通的加速度,或者更高的速度,将会产生与增加货币供给(发行) 相似的效果。如果人们开始储藏货币,其结果等同于货币供给的下降。货
22、币必须不停地周转, 否则,经济就如同水不再流动,将变臭,成为臭味的经济一一萧条也就随之产生了。另外,新增贷款的“井喷”,通过做大分母效应,也间接的掩盖了原本应该出现的不良 资产,整个银行板块的收入和信贷成本都得到改善,一季度保险、房地产板块收益也好于预 期。而其他的周期性行业,如钢铁、航运,则比较令人担忧。这也说明,此次市场反弹是用 金融资金流创造了一些金融利润,真正进入市场运行的资金数量很少。我也正是基于这样的 研判,我们认为,在近期对金融、终端消费板块我们可以给予一个相对乐观的预期,但中期 我们却对该板块表示莫大的担忧,原因在于以下研判:另外,今年全年,政府可能以高达9万亿元甚至10万亿元
23、的资金投入,来维系经济增 长。但是,这面临着是否可持续的难题。无论新增贷款,还是财政赤字,都是加量取息,明 年要想达到与今年同样的经济刺激效果,资金投入必须加大。这种循环能够走多远,是需要 思考的。最近几月国内市场驱动的内需有的确有了积极而明显的变化,但无论是其力度还是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都有待观察。目前信贷流向政府投资项目较多,使得经济短期内出现回暖 迹象。但是,最终消费需求仍缺少有力政策和制度支撑。近期媒介所报道的事实更表明,早 期大量的资金更有流向中间需求的倾向,譬如将资金贷出后又返回银行存在起来的现象,这 些资金并没有进入最终需求,那么前述的最终需求的持续性是值得我们怀疑的。10、没有结
24、果的五百年历史未来的根深埋在过去;我们对世界发展的设想也是如此。也许我们在理解世界方面面临 的最大认知障碍就是我们已把某些既定的事实看作是永不受到质疑的“自然秩序:实际上, 很多我们想当然的“基本真理”只是不切实际的历史观念,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发生根 本的转变。我们处在一个关键的起步阶段,很多在过去500年里确立的东西可能会发生巨大 的变化。让我们对这几百年做一简单回顾,看看有多少东西将要被改变。16世纪初,当彼得鲁奇富有预见性地提出强大的时代时,地球上只有3亿人口(不到 我们现在人口的5%),欧洲的“科学革命”正在进行。以达芬奇和哥白尼为领军人物的那 场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中国特别是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4章:扩展知识 经济 学说 第二 教学 资源 扩展 知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