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22章:教学案例.docx
《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22章: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22章:教学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案例1、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作者:阮青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 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熊彼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 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 要成就。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 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 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 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 实
2、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 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 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 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 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当经济进步使得创新活动本身降为“例行事物”时,企业家将随着 创新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而消亡,资本主义不能再存在下去,社会将自动地、和平地 进入社会主义。当然,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具有本质性 的区别。因此,他提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
3、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 有资本主义的发展。熊彼特进一步明确指出“创新”的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一一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一一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 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 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 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 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 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
4、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 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后来人们将他这一段话归纳为五个创新,依次对应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 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而这里的“组织创新也可以看成是部分的制度创新,当然仅 仅是初期的狭义的制度创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 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尽管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 能够导致经济生活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经济变化;还有另一种经济变化,它是不能 用从外部加于数据的影响来说明的,它是从体系内部发生的。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
5、要经 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值得的。这种另一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熊彼特曾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 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而恰恰就是这种革命性 变化的发生,才是我们要涉及的问题,也就是在一种非常狭窄和正式的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的问题。”这就充分强调创新的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主张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 分析研究。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一般说来,“新组合并不一定要由控制创新过程所代替 的生产或商业过程的同一批人去执行”,即并不是驿路马车的所有者去建筑铁路,而恰恰 相反,铁路的建筑意味着对驿路马车
6、的否定。所以,在竞争性的经济生活中,新组合意味 着对旧组织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尽管消灭的方式不同。如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创新和毁 灭往往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实体的扩大,创新更多 地转化为一种经济实体内部的自我更新。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 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 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因为新工具或新方法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 用,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把发明与创新割裂开来,有其理论自身的缺 陷;但强调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必
7、须产生出新的经济价值,这对于创新理论的 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个思想为此后诸多研究创新理论的学者所继承。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熊彼特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释经济 发展。他认为,可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所谓经济增长,如果是 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导致的,并不能称作发展。“因为它没有产生在质上是新的现象, 而只有同一种适应过程,像在自然数据中的变化一样。”“我们所意指的发展是一种特殊 的现象,同我们在循环流转中或走向均衡的趋势中可能观察到的完全不同。它是流转渠道 中的自发的和间断的变化,是对均衡的干扰,它永远在改变和代替以前存在的均衡状态。 我们的发展理论
8、,只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和伴随它的过程的论述。”所以,“我们所说的发 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这就是说,发展是经济循环流转过程的中断,也就是实 现了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本质规定。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之为“企业”,那么 以实现这种“新组合”为职业的人们便是“企业家”。因此,企业家的核心职能不是经营 或管理,而是看其是否能够执行这种“新组合”。这个核心职能又把真正的企业家活动与 其他活动区别开来。每个企业家只有当其实际上实现了某种“新组合”时才是一个名副其 实的企业家。这就使得“充当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一种职业,一般说也不是一种持久的状况, 所以企业家并不形成一个从
9、专门意义上讲的社会阶级。”熊彼特对企业家的这种独特的界 定,其目的在于突出创新的特殊性,说明创新活动的特殊价值。但是,以能否实际实现某 种“新组合”作为企业家的内在规定性,这就过于强调企业家的动态性,这不仅给研究创 新主体问题带来困难,而且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也很难把握。学术界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使创新的经济学研究日益精 致和专门化,仅创新模型就先后出现了许多种,其代表性的模型有:技术推动模型、需求 拉动模型、相互作用模型、整合模型、系统整合网络模型等,构建起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等理论体系,形成关于创新理论的经济学理解。2、从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看目前的世界经济衰退作者:韦森
10、(-)引言:当前的世界经济衰退亟需深层的理论解释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此起彼伏,接踵而至的是当前的世界经济衰退。 目前看来,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还在加深,并没有多少复苏的征象。 在近一两年世界金融风暴和经济衰退中,每当一些新的数据传出,经济学家和财经评论员们 就纷纷对经济形势发表一些即时解读与判断。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到目前为止却很少有学 者从基本理论层面努力去探索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深层原因,而大多数人只是 停留在对这场金融和经济危机做一些表面的现象描述,或者凭借一些即时的调查数据对经济 复苏的时间表做些随意的臆断和预期。自1979到1983年经济衰
11、退以来,西方国家乃至全世 界的经济已经经历了长达20余年的繁荣,以至于人们似乎在21世纪初淡忘了经济衰退这回 事,因而对许多人来说,这场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好像是突然而降。在既没有思想准备又缺乏 深层理论解释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决策者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不但左右摇摆,缺乏政策的连续性,甚至有些慌乱不已。(二)经济衰退的理论解释: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到熊彼特的技术创新浪潮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的骤然爆发,沉重地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当时的 形势迫使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们和政府官员们去努力反思前人的经济理论,并希望从中找到 造成那场人类历史上罕见大危机的根源以及
12、从衰退和萧条中快速复苏的政策良方。在此情况 下,凯恩斯(Keynes, 1936)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应运而生。在通 论以及前后的文著中,凯恩斯鲜明地主张政府要积极地干预经济过程,来取代市场经济的 自发运行和经济周期的自然恢复。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以 及借助于工资率的变化来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 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转 而采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有足够的有效需求,促动经济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在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中,经济不景气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13、,而有效需求则决定于人 们的“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 理因素的综合作用。凯恩斯还进一步指出,社会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和所构成。 人们的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稳定的,但在长期则有下降的趋势,结果会造成人们的消费增长 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凯恩斯还认为,投资量则由利息率和预期的资 本的边际收益率所决定。由于人们对资本未来收益预期的基础非常脆弱,会常常发生波动, 这就常常造成投资需求不足。在这三个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心理因素中,凯恩斯还特别强调 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他认为,在经济繁荣时期,一般人对资本的未来收益有乐观预期,同 时
14、成本和利率也随着上升,这时投资扩张必然导致资本边际效率下降,从而投资的吸引力减 弱,加上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而增加了对持有货币财富的需求,这些因素综合起作用 又会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加剧了股票未来收益的跌落。在这一系列机制和过程的整合作用下, 最终会导致投资需求不足。根据上述推理,凯恩斯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本身的运行就秉有有 效需求不足的潜势,以至市场经济体系运行本身不能自动达致充分就业,常常陷入非充分就 业均衡。今天细读凯恩斯的通论,我们发现,凯恩斯本人所真正关心的,是理论解释,而不 是政策建议,从而他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也主要是旨在从理论上揭示现代市场经济中非充 分就业均衡的产生原因,而不
15、是直接解释现代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然而,通论的出 版,适逢西方世界正好深陷于30年代的大危机而不能自拔,当时人们正绝望地寻求不知何时 终结的那场经济大萧条的出路。在此情况下,凯恩斯通论的出版,使西方国家的政府决 策者们感到突然找到了一剂从大危机走出来的灵丹妙药,于是,他们纷纷把凯恩斯奉作为神 明和先知,在政策手段上则按照凯恩斯的刺激有效需求的理论思路,纷纷采取了依靠政府加 大赤字财政来扩张投资并靠增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复苏的宏观政策。于是,就有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40余年的所谓的“凯恩斯革命”。在上述理论推理的基础上,熊彼特还总结归纳了前人关于商业周期的论述,提出了在现 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中同
16、时存在着三种商业周期的论点,这分别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Kondreatief Circle),朱格拉周期(Juglar Circle)和基钦周期(Kitchin Circle), 时间大致分别为60年、10年和40个月。首先,根据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D 康德拉季耶夫 (Kondratiev, 1979)的研究,熊彼特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长周期:(1)从18世纪 80年代到1842年的产业革命发展时期,其中纺织工业的“创新”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2) 从1842年到1897年的蒸汽机和钢铁时代,或“铁路化时代”,其特征是以蒸汽机成为主动力 机,在这个过程中,机器化大生产得到普及;(3)从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22章:教学案例 经济 学说 第二 教学 资源 22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