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 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 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的“天下一家”、 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 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 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
2、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 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 我们去辨别和防范。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 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 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 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 “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 序根源、改造
3、的论述等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 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 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 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 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 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合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
4、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 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 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 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C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 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 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B.虽然这些
5、作品在画面制作、叙事技巧等方面还有改进空间,但是为动画艺术与中华文化 的深度结合作出了有益探索,更让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C.这些作品虽然在画面制作、叙事技巧等方面还有改进空间,但是为动画艺术与中华文化 的深度结合作出了有益探索,更让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D.这些作品虽然在画面制作、叙事技巧等方面还有改进空间,但是让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 上大放异彩,更为动画艺术与中华文化的深度结合作出了有益探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试问谁不想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呢?特别是考试将近,考生只要吃下一块“记忆面包”:便可不费 吹灰之力记住难背的课文、难懂的公式、难记的单词,那可真是一大妙事。那么
6、,如何才能拥有 记忆力MAX的“天才大脑”呢?记忆按其保持时间的长短, o感觉记忆类似于知觉加工, ,大部分信息在这 一阶段快速“流逝”。少部分信息得到注意而进入短时记忆,可以保持几分钟,并且指导大脑决 策。随后其中一些重要的短时记忆被进一步加工,转化为长时记忆,可保持几天甚至几十年。 掌握最佳记忆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人在一天和一生中都存在最佳记忆阶段。 记忆的最佳年龄是青少年时期,此时的记忆速度最快;而随着年龄增长,记忆速度虽有所下降, 提取信息的能力却更强,也会转变为另一个优势。 :有的人习惯于规律作息,记忆效 率在上午八九点钟最高;有的人习惯于挑灯夜战,到了夜间思维才活跃
7、兴奋。“一日之计在于晨” 不见得人人适用,若是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就能事半功倍。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8个字。21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长江师范学院实行学生“阳光锻炼”计划,要求早起签到,建议点名处距离宿舍1000米,这 一计划被学生质疑“搞形式主义”。有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比任何管理都有效,而且每个 人做事计划不一样”。计划实施时,重庆已经入冬,7点打卡时天还没亮,气温低,“有点 不恰当”。郑州大学推出“早餐工程”,每次限量供应480份
8、早餐券,先到先得。活动在学生中引起良 好反响,有同学表示,“不只是为了免费早餐,更是为了找到一个让自己坚持早起的理由”; 也有同学说,“刚开始参加纯属凑热闹,但后来真的渐渐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学校领导或大学生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以“李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和解析13.【答案】B、D、A【解析】(1) B. “主要是针对世界冲突不断、矛盾重重的现实提出的”错,结合第段“我们说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 是在不断解决
9、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因素仍然广泛存在”分析,选项曲解文意,把目标或者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说成原因。再结合最后 一段“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可 知,并不是针对世界冲突不断、矛盾重重的现实提出的。(2) D. “并就两者之间关系进行论证”错,根据原文第段,作者未论证两种思想文化本源之间 的关系。(3)B. “历史上共同体”说法扩大了范围,以偏概全,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第段是“历 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 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
10、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C. “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错误,原文只有第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 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 题”。D.“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找不到相关信息。故选:Ao答案:(1) B(2) D(3) A(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 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1、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 找到依据。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 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 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6 .【答案】B、C、【解析】(1)B.无中生有,“城镇居民有更强的求知欲”在原文无据。(2) C.偷换概念,“升华一个人的内在”的是“这种仪式感”,不是“阅读打卡”。(3) “新面貌”可以结合“阅读打卡的好处与坏处比例有多
12、大,这真的不好判断。但有一个方法 可以解决要不要阅读打卡,那就是因人而异,不必用打卡来把读书变成任务,阅读打卡的选择权, 一定要百分百交到阅读者自己手里”“阅读打卡潮流的形成,必然是由政府与社会各层面的倡导、 阅读机构的推广、商业力量的辅助等协力完成的”等句子可以具体把握。“意义”可以结合“人 均数字阅读量为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已达71.3分钟。回顾历年数据,每一项数据都在增长, 数字阅读一派快速发展势头,令全民阅读与数字中国建设的成就愈发清晰” “进一步提升乘客们 的搭乘体验。00后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长大的一代,对电子阅读有天然的亲近感,移动阅读正成 为一种新趋势,掌阅作为国内领先的
13、数字阅读平台,必将引领全民阅读新时代”等句子进行把握。答案:(1) B(2) C(3)新面貌:阅读方式多样化,数字阅读占比增大。阅读打卡成为潮流。掌阅等数字阅读 平台带动移动阅读成为新趋势。意义:数字化阅读带动全民阅读。数字化阅读促进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数字阅读产业规模 的增大。数字化阅读使全民阅读时间变长。(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内容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
14、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 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 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解题方法: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 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 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
15、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 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 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 数了。79.【答案】C、【解析】(1)C.“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控诉”错误,原文说“只有一田田青苗,摇荡着昂昂的生机”, 此处的“生机”说明选项中“对战争的控诉”解读有误。故选:Co(2)文章说“九百年前苏轼从杭州任上来到徐州,连年修堤筑坝抗洪救灾。若果苏轼梦魂重游, 或也同今人一样,会把徐州作杭州”,作者将徐州与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杭州联系起来, 把徐州看作扬州,赞扬了徐州的美丽;文章以湖边盛
16、开的杏花开始,以花落到地上和水里结束,文章首尾照应,描述了徐州近年来变化 之大,解释了段首“擦拭着徐州,打磨着徐州”,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错把徐州作杭州”,这句话交代了苏轼与徐州的联系,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彰显了徐州 历史悠久、人文繁盛,带给读者数不胜数的印象和感受;这句话化用了宋人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文章写“这里山川优美,虽地处 平原,却有三河七湖七十二山峦;这里历史丰厚,遗迹众多,仅二十余座规模宏大的汉墓,就构 成人文景观的华彩篇章;这里钟灵毓秀,不仅出有刘邦、项羽、张良、萧何、刘裕、朱温、李煜 等数十位帝王将相,更有张道陵、刘向、刘禹锡、刘知几、陈师道、李可
17、染等数百位精英” 等等,句子与全文旁征博引的行文风格是一致的;化用了宋人林升的政治讽刺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但本文作者却用来赞美徐 州,一个是讽刺,一个是赞美,二者的反差形成了幽默的艺术效果。(3) “这里是黄帝后裔彭祖故地,自古列九州岛的彭城,被称为五省通衢和北国锁钥、南 国门户,是交通与军事要冲”,由此可知,地理位置关键;“这里山川优美,虽地处平原,却有三河七湖七十二山峦”,由此可知,风景秀丽;“这里钟灵毓秀,不仅出有刘邦、项羽、张良、萧何、刘裕、朱温、李煜等数十位帝王将相,更 有张道陵、刘向、刘禹锡、刘知几、陈师道、李可染等数百位精英”,由此可知,地灵人杰,精 英辈出;“
18、这里历史丰厚,遗迹众多,仅二十余座规模宏大的汉墓,就构成人文景观的华彩篇章”,由此 可知,有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黄河曾在这里咆哮,无数次将整座城市埋入地下,徐州人坚定不弃,信念再生,黄河竟然远去 了。黄河故道,一河新水涌动着苍茫;徐州曾是个煤城,到处是黑烟子。现在却是天蓝山透绿, 水清花繁荣,气候南移三百里。陪同的朋友说,几年前的徐州已不能和现在同日而语,过几年 你再来看看。话语含着徐州人的自信”,由此可知,作者赞扬了徐州人的自强自信。答案:(1) c(2)将徐州与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杭州联系起来,赞扬了徐州之美;突出了徐州变化之大,解释了段首“擦拭着徐州,打磨着徐州”;这句话交代了苏轼与徐
19、州的联系,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化用了宋人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与全文旁征博引的行文风格一致; 化用了宋人林升的政治讽刺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却用来赞美徐州,二者 的反差形成了幽默的效果。(3)地理位置关键;风景秀丽;地灵人杰,精英辈出;有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徐州人的自强自信。(1)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散文内容,结 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中相关语句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语句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内 容、结构等方面加以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信息的筛
20、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到文本中找到相关 内容,并做合理的概括和分析。一、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等。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1013.【答案】D、C、A、【解析】(1)句意:求学的人旨在进修学业,完善道德,不能耽误自己成长的时期。我令各州县 都设立学校,本道的派驻官员遴选部门所属的官吏为教员,如果定员不足,则取自乡里学识渊博、 修养有素、可传道授业的人土。土人必须学满
21、三百天,才能接受秋试预选。“其时”为名词,做“失”的宾语,“无失其时”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Co “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 为介词“于”领起的介宾短语,应修饰动词,做后置状语,故应与前面的“取”相连,排除B。 故选:Do(2) C “楹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说法错误。本文指房屋的计量单位。故选:Co(3) A.“范仲淹与宋祁等人的意见不一致,范仲淹多次强调兴办学校,而宋祁等则认为教育的关 键不在办学校”说法错误。原文中宋祁认为,“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他的意见与范 仲淹是一致的。故选:Ao(4) “故事”,按照惯例;“谒”,拜谒;“再拜”,拜两次。译文:五月壬申,皇帝到太学 拜
22、谒孔子。按照惯例,庄重地作揖即可,但皇帝特别拜了两次。“信爱”,信任和爱戴;“如其父兄”,像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样;“游”,学习,治学。译 文:学生们也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般地信任和爱戴老师,跟从他治学的人常常数以百计。答案:(1) D(2) C(3) A(4)五月壬申,皇帝到太学拜谒孔子。按照惯例,庄重地作揖即可,但皇帝特别拜了两次。 学生们也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般地信任和爱戴老师,跟从他治学的人常常数以百计。参考译文: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皇帝下诏全国州、县都要兴建学校。当时,范仲淹想要恢复古代制度, 鼓励学习,因此他多次建言献策主张兴办学校。宋祁等人上奏说:“教育(如果)不以学
23、校为基 础,读书人(如果)不在乡里进行考察,就不能核查名实。一些部门(如果)一味以诗文声律上 的毛病作为限制,学生(如果只)专心于记诵,就不能选拔出人才。参考各种建议,选择适用于 当今情况的,没有比得上使读书人都生活在本乡本土而在学校进行教育(为好),然后由州县考 察他们的品行,这样学生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和优化了。先考查策略,那样原本擅长诗文的人 就会留心治理社会;简明选拔程序和模式,那样志向远大的人就可以尽意驰骋才华;问询他们关 于大义的道理,那么原本手持经卷的人就不会专门潜心背诵。”皇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至此,皇帝下诏说:“如今朕设立学校大兴慈善来尊崇士大夫的行为,改制革除弊端来让求
24、 学的人尽情发挥才能。求学的人旨在进修学业,完善道德,不能耽误自己成长的时期。我令各州 县都设立学校,本道的派驻官员遴选部门所属的官吏为教员,如果定员不足,则取自乡里学识渊 博、修养有素、可传道授业的人士。士人必须学满三百天,才能接受秋试预选。”夏四月壬子,判国子监王拱宸等进言:“汉太学有一千八百个班,学生三万人。唐教室也有 一千二百个班,如今培养人才众多,然国子监才二百间,建制狭小,不足以容纳。皇帝下诏用 锡庆院作为太学,安置内部学生二百人。五月壬申,皇帝到太学拜谒孔子。按照惯例,庄重地作 揖即可,但皇帝特别拜了两拜。赐给直讲孙复五品官服。起初,海陵人胡谖担任湖州教授,育人 有方,很详细的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安徽省 滁州市 定远县 民族 中学 开学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