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三章 课后模块-3.docx
《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三章 课后模块-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三章 课后模块-3.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 课后答案11、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说史发展中的作用。12、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二、名词解释31、配第的价值论和地租论32、休谟的货币数量论33、诺思和马西的利息论3三、扩展习题及名词解释41、斯图亚特的价值理论42、最低限度工资理论43、洛克的利息理论44、斯图亚特的价值理论45、级差地租46、一般等价物与货币5四、扩展资料51、剩余价值理论52、劳动价值论83、货币数量论134、古典经济学流派介绍175、威廉配第税收思想概述21一、课后答案1、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说史发展中的作用。(1)配第配第在政治学说史上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就在于他第一次较
2、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 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 现象的本质,由此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配第是近代最先提出劳动决定价值原理的人。他还指出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未能把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等区分开来。在劳动价值论基础 上,他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并实际上把地租看作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主张 赋税要以地租及其派生收入为征收对象。他的论述并未形成完整体系,但在许多方面 提出了开创性的见解把分析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最终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 响,奠定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曾称他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
3、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而且称赞 他是“最有天才的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家”。(2)休谟休谟在其论著中主要讨论了货币、贸易和利息等问题,他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 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休谟也是最先提出了物价-货币流动机制(price-specie flow)理论的人之一,这个理论直 接反驳了当时的重商主义体制。他关于国际贸易的学说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很大的影 响。接下来,马克思谈到了商品价值量的问题:“那么,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 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 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
4、”为了避免 误解,他进一步写道:“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劳动量来决定,那末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 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但是,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 劳动力的耗费。体现在商品世界全部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在这里是当作一个 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它是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的。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 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 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从而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
5、件下,在社会平均的 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例如,在英国采用 蒸汽织布机以后,把一定量的纱织成布所需要的劳动可能比过去少一半。实际上,英 国的手工织布工人把纱织成布仍旧要用以前那样多的劳动时间,但这时他一小时的个 人劳动的产品只代表半小时的社会劳动,因此价值也降到了它以前的一半。”由止匕, 马克思得出结论:“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因此, 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一种商品 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
6、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 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 接下来,马克思又分析了影响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因素:“如果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 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就不变。但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 力的每一变动而变动。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 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 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例如,同一劳动量在丰收年表现为8蒲式耳小麦,在歉 收年只表现为4蒲式耳。同一劳动量用在富矿比用在贫矿能提供更多的金属等等。金 刚石在地壳中是很稀少的,因而发现金刚石
7、平均要花很多劳动时间。因此,很小一块 金刚石就代表很多劳动。杰科布怀疑金是否按其全部价值支付过。至于金刚石,就更 可以这样说了。厄什韦葛说过,到1823年,巴西金刚石矿80年的总产量的价格还赶 不上巴西甘蔗种植园或咖啡种植园一年半平均产量的价格,虽然前者代表的劳动多得 多,从而价值也多得多。如果发现富矿,同一劳动量就会表现为更多的金刚石,金刚 石的价值就会降低。假如能用不多的劳动把煤转化为金刚石,金刚石的价值就会低于 砖的价值。”经过这样的分析后,马克思得出结论:“总之,劳动生产力越高,生 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 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
8、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 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地变动,与这 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地变动。”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他这样写道:“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 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不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 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 是商品。谁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虽然是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 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 用价值。而且不只是简单地为别人
9、。中世纪农民为封建主生产作为代役租的粮食, 为神父生产作为什一税的粮食。但不管是作为代役租的粮食,还是作为什一税的粮食, 都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 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强调劳动价值论中“劳动”二字的含义及其理论价值。它强调和认可了劳动在创造 社会财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确认了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动 力和条件。它来源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来
10、源于马克思对劳动大众的关切 和重视,与他一贯地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的阶级立场 和思想方法一脉相承。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精华部分。在人类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对什么是“财富”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在前 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产品的具体的、直接的使用价 值是财富的直接表现,人们既不追究“一般财富”的概念,也不存在一般的、普遍的、 抽象的致富欲。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随着交换范围的扩大,随着人们对原始资本积 累渴望的日趋增长,有了 “抽象的”以货币为目的的商人,开始把金银货币当做财富 的象征,货币主义就是这种观念在理论上的反映。在这之后,又产生了分别把商
11、业劳 动、农业劳动、工业劳动作为创造财富的源泉的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重工主义,他 们虽然意识到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中所起的作用,但都不能从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 中抽象出“劳动一般”,因而想不到探究如何增长一国财富这样的问题。只有到了斯 密,才第一次从形式多样、纷繁复杂的具体劳动中抽象出“劳动一般”这个范畴,把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并以探求一国财富如何增长作为自己的 研究课题,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经济学。马克思继承了斯密在“劳动一般”问题上的贡献,并且科学地阐释了这项研究之所以 能在斯密那里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即:人们之所以能够对任何种类的劳动予以同样 看待,并且确立劳动在
12、现代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并不是聪明的人脑对由各种具体劳动 组成的“具体总体”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而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劳动在 现实中形成了一个十分发达的“总体”。在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中,任何一种劳动已不 再是支配一切的劳动,个人很容易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特定种类的劳动对他 们说来只是偶然的形式,因而是无差别的。劳动已经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现实中成 了创造财富的一般手段,而不再是与具有某种特殊性的个人结合在一起的规定了。它 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对现代社会开辟财富之门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劳动”、“抽象劳动”这些作为现代经济学的起点的范畴的产生,是 与以追求货
13、币为目的的雇佣劳动制度的产生相联系的,它打开了现代劳动分工体系的 形成和发展之门。因为,当工人可以在现实中,通过直接与货币相交换,把自己各种 各样的具体劳动转化为被社会承认的抽象劳动的时候,工人就可以不关心自己所从事 的“劳动的内容”和“活动的特殊方式”,“只要分工没使劳动能力完全片面化”, 工人对于使“自身劳动能力”得到发展的和“预示着”向“较好工资”方向的“任 何改变,在原则上都是可以接受的,都是有准备的”。因此,这将促进“劳动能力品 种的发展”,促进“劳动种类”的形成和“工资方法的划分”,促进新的劳动部门和 新的劳动方式的建立,促进整个社会内部的分工和现代劳动体系的深化和发展。所以, 承
14、认劳动价值论,承认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就为现代社会打开财富创造之门奠定 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今天人们生产产品、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再是以生产简单 工具和简单日常用品为基础的、只需要很简单的工艺流程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劳动,而 是需要许多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等资本要素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复杂劳动,生产和 消费之间的链条也大大地拉长了。但是,即使是最复杂的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如果 向前层层推移,最终都归结于人类的活劳动,劳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的、 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劳动创造价值仍然是正确的。(3)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与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这部分主要是理解劳动价值论中“价值”二字的含义及其理论的和实践的价值。马克 思的劳动价值论虽然是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遗产的基础上得来的,但对价 值概念的内涵却给予了极大的丰富和创新。首先,与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同,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这就扬弃了 斯密的“劳动一般”在形式上、内涵上的模糊性和局限性,而把一切形式的人类脑力 和体力的消耗都算在“劳动”范畴之内,保证了范畴使用的彻底性,扩大了 “劳动价 值论”的适用范围。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就是:“劳动就它表现为价值而论不再 具有它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所具有的那些特征。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
16、种二重性, 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其次,马克思用“社会必要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组范畴独具特色地说 明了他所理解的劳动价值论是如何确定商品的价值、又如何深刻地说明了商品交换中 所蕴含的深刻矛盾及解决矛盾的方法的。在马克思看来,形成价值的劳动不是一般的 劳动,也不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而是经过市场的选择被证明是社会所需要的、必要的 劳动,因此,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普通的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种 界定不但说明了商品交换所依据的量的关系的决定、商品交换的性质,而且说明了价 值的实现途径及其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它极大地扩展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涵,把对
17、 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运用推到一个相当高的理论和实践层次。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也即价格的决定问题,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一直试图在理论上 搞清楚却没能搞清楚的东西。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双重标准和混乱的;李嘉图的劳动 价值论虽然是彻底的,却因为没能说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的关系而彻底破产;在马克 思之后,效用价值理论不再从生产的供给方面探讨价值的决定,而是改为从商品的需 求,也即商品对消费者效用满足程度的角度探讨价值的决定;但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号 称是一场“革命”之后,在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也被完全不研究价值的均衡价格 理论所取代。(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
18、为基础,遵守 等量社会必要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 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劳动价值理论的先进性和局限性1 .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方法的先进性和局限性先进性:李嘉图是科学经济学的先锋,他在方法论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放弃了从古希 腊延续到斯密的归纳法,而采用演绎的方法来解释经济学问题。局限性:一李嘉图把历史和社会同经济范畴彻底割裂开来,因此他永远无法发现剩余 价值,也就不能解决他的体系之中的根本矛盾,二是认为演绎法不能证明其前提的正 确性,必然导致先验论。2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方法的先进性和局限性先进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虽然是剩
19、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的基石,但却 首先是关于商品价值的学说。局限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缺陷是肯定的,要发展也是肯定的。例如中国引进市 场经济后,马克思经济理论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情况,既不能解释各种经济现象, 又不能指导制定经济政策。3、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概述认为在货币数量变动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 的高低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成反比。货币数量论内容主要内容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 货币数量所决定的。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
20、反比下降。 反之则相反。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早期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和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本世纪初,美 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现金交易论,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提出了现金余额说, 其门徒庇古提出剑桥方程式。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凯恩斯的货币经济理论,使 货币数量论的势头减弱。50年代起,以美国的弗里德曼为核心的货币主义流派倡导现 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也影响总产量或国 民收入的变动。主要著作有: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一一一个重新表述( 1956) 货币稳定方案( 1959),价格理论( 1962)等。早期货币数量论最先提出这一理论的是法国重商主
21、义者J.博丹。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南 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致使欧洲市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史称“价格革命”)。博 丹认为,白银流入是货币价值低落的原因,货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决定于货币的数 量。以后意大利经济学家B.da万萨蒂、G.蒙塔纳里、英国哲学家J.洛克、法国哲学 家C.-L. de孟德斯鸠,以及后来英国哲学家D.休谟、经济学家D.李嘉图、哲学家J. S. 密尔等都阐述过类似见解。早期货币数量论注重对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及货币价值之间关系的质的概括。万 萨蒂认为,货币数量增加,货品价格自然上涨。蒙塔纳里则将交换的货品与流通的货 币相对比表明价格的变动,而且他认为有一般物价的变动与个
22、别物价的变动之分。洛 克从货币的供求关系方面分析,发展了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价值高是因为对货币的 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孟德斯鸠认为银币是商品的符号,商品也是银币的符号,它们之 间保持着一种相对的价值关系,因而其中任何一方发生变动,其价值必然发生变动。 休谟认为,一国流通中的货币,不过是用来计算或代表商品的价值符号,商品的价格 并不决定于一国所有的商品与货币的绝对数量,而是决定于上市的或行将上市的商品数量与流通中的货币量,在商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数量增多,商品价格就会同 比例提高。李嘉图是劳动价值论者,曾认为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其生产及运到市场上所必须的 劳动量。但是在他看来,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也
23、具有双重价格,即自然价格和市场价 格。自然价格是货币供求均衡时的价格,市场价格是货币供求不均衡时的价格。他继 承了洛克的观点,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无限的,因而在货币需求既定的条件下, 货币的价值决定于货币供给。而且他认为流通中的货币只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而不 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一旦货币投入流通都要用于购买,不论它是金属货币还是银行券, 因此货币供给过多或过少时,都要引起货币价值的变化。密尔集早期货币数量论之大成,认为货币只不过是“一种机械,有了它能够迅 速而便利地交换,没有它也不过使交换缓慢和不便而已。从这种观点出发,他认为货 币的价值既决定于货币的供求,也决定于市场商品量。货币供给即流通
24、中的货币量, 货币需求即市场上的商品量。当流通中的货币量一定时,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市场上的 商品量;当市场上的商品量一定时,货币的价值决定于流通中的货币量。此外,他还 认为物价与货币数量的增加同比例上涨,若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两倍,物价亦必上涨 两倍。若货币量一定而商品减少,物价亦产生同样的结果。密尔特别强调货币流通速 度对货币价值的影响,指出:假定市场上的商品及此商品转卖的次数为已定的量,则 货币的价值便决定于其数量及其在一定期间内辗转使用的平均次数。近代货币数量论近代西方货币数量论除了注重对货币流通量与商品价格及货币价值关系的质的 认定外,还注重对它们关系的量的分析。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三章 课后模块-3 经济 学说 教程 章节 第三 课后 模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