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龙腾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龙腾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龙腾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龙腾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 .(1)苏轼是集文学家、美食家、画家于一身的北宋历史名人,他字,号(2)艾青原名 代表作 ,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 .默写。(1),将登太行雪满山。(2) ,病树前头万木春。(3) ,肯将衰朽惜残年。(4)水调歌头中含哲理的句子 , , o(5)沁园春雪中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片段一:且说鲁达寻思,恐怕让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
2、,方才起身,迳到状元桥来。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 ”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前来唱A.或指为生事B.人服其先见C.此国家安危之本也*D.上拂衣起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朝服衣冠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入则无法家拂士*(2)下列句子与“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B.甚矣,汝之不惠C.若为佣耕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4)概括陈禾的性格特点。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8 .阅读下面这首
3、词,完成下列试题。江城子宋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 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 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作:纵使,即使。(1)这首词从字数上来说是一首 。从内容风格上说是 派。词是合乐的歌词, 故又称 O(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3)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分析。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9 .读提示语,按要求写作。人生的路,
4、一程又一程。经历风雨,仍心怀希望;收获成功,又放眼远方。这一程,有 人陪你走;这一程,你只身前行。这一程的风景,这一程的故事,这一程的成长 请以这一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 不得透漏姓名、学校等个人身份信息。八、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一酒香千古。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己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 们一起走进“酒文化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文学中的“酒”(1)如果你读诗词歌赋、经典名著等,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 有关的人物和故事。【
5、文化中的“酒” 1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由此也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对联。苏轼面对中秋圆月,“把酒问 青天”,写下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联,表达合家团圆的心愿;春节酒席,合 家共饮美酒一杯,忆往昔,展未来。(2)请根据你的积累,以“酒”为主题,结合材料,对出上联。,举国同游四海春。(3)学校将于12月28号下午3点举办一场关于“酒”文化的诗歌朗诵活动,请你以学校组织 部的名义写一则通知,通知各班同学准时在报告厅集合。答案和解析1 .【答案】子瞻,东坡居士。,蒋正涵,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艾青诗选。【解析】(1)苏轼是集文学家、美食家、画家于一身的北宋历史名人。他字子瞻,号东坡居士。(2
6、)艾青原名蒋正涵,代表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答案:(1)子瞻东坡居士(2)蒋正涵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艾青诗选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 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 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 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 重要
7、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基 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入手,从不同时代、 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学常识网络。2【答案】小题1欲渡黄河冰塞川【小题2】沉舟侧畔千帆过【小题3】欲为圣明除弊事【小题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小题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解析】答案:(1)欲渡黄河冰塞川(注意“塞”的书写)(2)沉舟侧畔千帆过(注意“畔”的书写)(3)欲为圣明除弊事(注意“弊”的书写)(4)人有悲欢离合 月
8、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注意“此”的书写)(5)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注意“竞”的书写)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及现代诗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 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 境填充。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 .【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B【小题4 D【小题5】【解析】(1)本题
9、考查字音字形。A.有误,“亘”读“g6n”。BCD.正确。故选:Ao(2)本题考查理解成语意思。ACD.正确。B.有误,“美轮美奂”多用于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 美效果。用来形容“郁金香”不恰当。故选:Bo(3)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积累。ACD.正确。B.有误,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故选:Bo(4)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在五台山文殊院削发为僧,智真长老赐名智深。“在大相国寺文 殊院削发为僧”错误。故选:Do(5)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从中、外名著中各举一例像鲁智深和李逵一样勇敢的人物形象 简单介绍即可。如
10、: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惧权威,大闹天宫,后又护送唐僧历经九九八十 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答案:(1) A(2) B(3) B(4) D(5)示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惧权威,大闹天宫,后又护送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 西天取得真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是一个勇敢坚强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后来他 参加了革命,并且能够顽强战胜病魔,坚持创作。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 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 事,还
11、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 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4【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第段从习主 席的贺信入笔,结合我国实际,明确提出了这一论点,后面,又围绕这一中心论点从重要性、如 何才能深入人心等角度进行论证。(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从“叶金龙”“吴玉泉”“赵永林”“一批批”等来看,是举 例论证。说明他们是“技能大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从而证明“让工匠精 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的论点。答案:(1)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2)举例论证。有力地证明了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
12、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的论点。【小题2】【解析】本文首先提出“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的中心论点;其次,阐述了 “工匠 精神”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再次,论述了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要创造并讲好“工 匠故事”;然后,以杭州为例了绍如何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时尚;最后,号召全社会大力弘扬工 匠精神。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道理论证 也包括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情况,作用: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
13、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5 .【答案】【小题1】吃晚饭【小题2】做豆酱【小题3】盖酱缸【小题4】【小题5】【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概括能力。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 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本题可依据各个段落的 中心句-“笼蚊烟其实很简单”“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这 酱都是自己家做的”“因为有了酱,就有了采野菜的乐趣”“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 “酱缸 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如果被飞回的蚊子给咬着了,他会得意地 喊我妈妈出来,说他很招人稀
14、罕,母蚊子又啃他的脸了 ”等,概括出“笼蚊烟一吃晚饭T做豆酱 一采野菜一炸鱼酱一盖酱缸一被蚊咬”。(2)本题考查句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它讨厌蚊虫它喜欢晒太阳它惧怕雨 水”,用了三个基本相同的句式构成,是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强调酱缸需要精心呵 护,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每个句子又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酱缸以人的情感,描写人 们精心呵护酱缸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3)本题考查结尾段落作用的分析。第段是结尾段落,“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 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本文回忆了童年温馨的往事,“亲 切和熟悉的气息”是一家人围坐一起点
15、着蚊烟吃晚饭的氛围,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对亲人的怀念,对时光逝去的伤感失落。(4)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标题通常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主旨、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 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蚊烟中的往事”,在内容、结构和情感方面,都有总括的效果,概括了 本文回忆童年往事的内容,也是文章线索,并且烘托了温馨平和的氛围。(5)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所写事例只要是回忆中的往事,简洁表述,能突出“美好”二字即可。 答案:(1)吃晚饭 做豆酱 盖酱缸(2)拟人,排比。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酱缸以人的情感,描写人们精心呵护酱缸的场景,表达了作 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示例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
16、法,句式整齐,强调酱缸需要精心呵护,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 情。(3)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表达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4)结构上,“蚊烟”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内容上,“蚊烟往事”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文章记叙了与“蚊烟”有关的“往事”)。在蚊烟烘托的宁静平和生活氛围下,往事显得更 为温馨美好。(5)示例一:妈妈做了一桌好菜,难忘一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示例二:老师的叮咛嘱咐,难忘漫漫求学之旅中老师的一路相伴。本文是一篇散文。小时候,一到夏天,全家人就要在院子中笼蚊烟吃晚饭,最受欢迎的就是酱了, 酱缸很娇贵,制作酱的过程很快乐,尤其是采野菜和钓鱼的时候。但是那美好的童年生活已
17、经过 去了,被蚊子咬的时候爱开玩笑的父亲也离世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岁月逝去的 惆怅。文章段落的作用:结构方面的作用: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内容方面的作用: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 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 增强感染力。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6 .【答案】【小题1】或者【小题2】一起【小题3】D【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 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或许
18、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者。句意为: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偕:一起。(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 语意思。A.不同,表示顺承关系/表示转折关系;.不同,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C.不同,这样/的样子;D.相同,助词,的。故选:Do(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 结合。中重点词语有:以,因为。物,外物。句意为: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中重点词语有:微,如果没有。斯,这。句意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4)本题考查主旨把握和见解阐述。作者在描述了迁客骚人面对
19、不同的景物所产生的不同的心理 变化后,进一步探讨古仁人的心理,从而得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胸怀和“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进而总结出“先忧后乐”的观点。后一问是主观发 挥题,可依据选文的主题,结合现实生活说明我们应该怎么做。答案:(1)或者;一起;(2) D(3)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4)作者表达了 “先忧后乐”(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范仲淹的“忧乐观”在当今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依然需要我们继承 并发扬光大。参考译文:(1)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
20、,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 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 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 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2)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 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 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 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
21、座楼,就 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3)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 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 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 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 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L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 .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 .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
22、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7 .【答案】【小题1】A【小题2】D【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或,有的人/有的人。8 .服,佩服/动词,穿戴。C.本,根本/本来。D.拂,轻轻擦过、甩动/同“弼”,辅佐。故选:Ao(2)本题考查文言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例句句意: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判断句。A.句意:皇帝派遣他到外面带领军队。省略句。B.句意:你太不聪明了。倒装句。C.句意:被雇佣耕地(的人)。被动句。D.句意: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判断句。故选:Do(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碎,使碎,撕破;岂,难道;惜,吝啬;以,
23、来。句意: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4)本题考查人物分析。选文的第一段主要表现陈禾有先见之明;第二段、第三段主要表现其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 不阿。答案:(1) A(2) D(3)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4)有先见之明、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译文:陈禾字秀实,是明州郸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 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 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当时童贯的权势愈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山东省 德州市 宁津县 中学 九年级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948647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