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2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docx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2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2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2 . 了解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3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 .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2 .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 陶冶情操。教学重点:1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歌名句。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
2、语言赏析法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 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 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 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 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 “诗史”。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 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 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 一间茅屋栖身。二、时代背景: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
3、乱”,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杜甫在成 都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 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 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 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 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片展示杜甫草堂三、朗读理解诗意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 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另I。后遂有“歌行” 一体。其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2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茅屋 秋风 教案 27 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