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3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docx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3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3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与目标知识与技能1 .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 .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2 . 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难点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1 .朗读法。2 .联想想象法。3 讨论点拨法。4 .比较鉴赏法。课前:隹备课文配乐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一、新保国人
2、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香的意境、精练优美的 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 就是一颗执着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逐一欣赏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二、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河南巩义市人,祖籍襄阳,唐朝大诗人。他的诗歌记载 了社会万象、人民的生活、艰难的旅程,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人们称为“诗 史”。人们称杜甫为“诗圣”。二、文本链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公元761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安史之乱”时, 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草堂
3、。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草堂。(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初步感知诗意。(2)学生大声读诗歌,注意掌握歌行体的朗读节奏。(3)学生参照注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概括诗意。全诗共四段。第一段写秋风破屋的情景;第二段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第三段写长 夜沾湿的苦痛;第四段写诗人推己及人,表现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课文精读(1)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诗歌。深秋时节,天空高阔辽远,狂风怒吼,卷走了草堂顶上的茅草。茅草被风卷着,飞过了 江,散落在江边上,高的挂在高高的树梢上,低的飘来飘去,落在积水的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孩子欺负我老了,没有力气了,竟忍心这样当面抢起东西来,公开地抱着茅 草
4、跑进竹林里去。我喊他们不转来。只好回到家里,倚着拐杖独自叹气。一会儿风停了,云的颜色像墨一样。秋天的天空迷迷蒙蒙的。渐渐进入黄昏,进入黑夜。 盖了多年的布被冷得像铁似的。宝贝儿子睡相不好,把布被的里子都蹬裂了。屋顶漏了雨水, 淋下来,床上没有干的地方。阵雨虽然过了,小雨还密密麻麻地不断地下着。这样长的夜晚, 床上湿淋淋的怎么挨到天亮呢?这一夜因为很难挨过,所以觉得夜更长了。我睡不着觉,想到在这个“丧乱”的年代里,不知有多少穷苦的读书人跟我一样流离失 所。我想:怎么才能有千万间宽大的房子,庇护天下所有的读书人,让他们一个个喜笑颜开 呢?想到这里,我不由得长叹一声:什么时候在我的眼前能出现这样的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3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茅屋 秋风 教案 37 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