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能减震技术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消能减震技术应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消能减震技术应用根底隔振与构造隔振是目前消能减震技术应用的最广 泛,效果最好的方法。其中根底隔振是主动减震,而构造减 震是被动隔振。构造消能减震技术属于构造减震控制中的被 动控制。1根底隔振技术1.1 液压质量(HMS)控制系统。系统使用适用范围是底 层柔性建筑,底层柔性建筑虽然能满足底层大空间的要求, 但由于在地展中,柔性底层往往变形过大而导致构造破坏, 其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提出采用构造控制的方法来改善此 类建筑的抗震性能。HMS系统主要由液压缸、活塞和管路等 组成,其安装在单层框架上,见图1。由图1可知,当框架 受地面运动而产生振动时,由活塞推动液体,使管路中的液 体和质量块随之振动
2、,由于框架的一部分振动能里传递给了 液体和质块,从而减小了框架构造的振动。HMS系统中液体 的压缩性必须考虑,并建立了考虑液体压缩性的HMS系统的 “弹性”计算分析模型,由“弹性”模型可得到构造和HMS 系统组成的控制抗震建筑新体系。1.2 叠层橡胶支座根底隔震。叠层橡胶支座根底隔震建 筑地震反应分析的常用力学模型有层间剪切模型、层间剪弯 模型、层间扭转模型及空间杆系模型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 层间剪切模型。当利用层间剪切模型分析根底隔震建筑的动 力响应时,首先需要将柔性隔震层的复杂滞回特性简化为可 用于数值分析的恢复力模型。2构造的消能减震技术12.1 摩擦阻尼器。摩擦耗能器是一种耗能性能良好
3、、构 造简单、造价低、制作方便的减振装置。普通摩擦耗能器其 构造如图2所示,通过开有狭长槽孔的中间钢板相对于上下 两块铜垫板的摩擦运动而耗能,调整螺栓的紧固力可改变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试验结果说明:滑动摩擦力与螺栓的紧固 力成正比;其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差较小,但滑动 摩擦力的衰减较大,到达30%,其原因是由螺栓松动引起的; 滞回曲线表现出良好的刚塑性性能。由摩擦滑动节点和4根链杆组成,摩擦滑动节点由钢板 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而成,耗能器的起滑力由节点板间的摩擦 力控制,可在钢板之间夹设摩擦材料或是对接触面做处理来 调节摩擦系数,通过松紧节点栓来调节钢板间的摩擦力,四 周的链杆起连接和协调变
4、形的作用。当支撑外力不能克服最 大静摩擦力时,耗能器不产生滑动;当外力能够克服最大静 摩擦力时,耗能器产生滑动并通过摩擦做功耗能。试验结果 说明:Pall摩擦耗能器的工作性能稳定,耗能能力强。2.2 软钢阻尼器。软钢阻尼器是构造被动控制中耗能减 震装置的一种,在地震或风振时,通过软钢发生塑性屈服滞 回变形而耗散输入构造中的能量,从而到达减震的目的。在 其内核钢支撑和外包层(钢管、钢筋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之 间形成无粘结滑移界面,防止内核钢支撑在压力作用下屈曲, 从而获得丰满的滞回曲线。该阻尼器具有方便耐用、滞回耗 能性能良好的特点,逐渐得到工程界的广泛认可。2.3 铅阻尼器。铅橡胶复合阻尼器的
5、构造主要是由薄钢 板、橡胶、铅、挤压头、连接板及保护层所组成。薄钢板、 橡胶、连接板中央预先留有圆孔,并通过高温高压硫化为一 体,铅在硫化后通过挤压灌入预留孔中。薄钢板可经特殊处 理以提高阻尼力和屈服后刚度。2.4 粘弹性阻尼器2。粘弹性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构造 在工程抗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附加阻尼的参加,构 造体系总阻尼不再满足正则模态的正交性,使得所涉及到的 运动方程是相互耦合的,因此无法通过求解一般动力方程的 方法得到解析解。Foss最先提出了复模态分析方法的理论, 通过将原来耦合的方程作一次Foss变换,得到解耦的运动 方程,从而可求得构造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运用复模态理 论将根底隔
6、振构造运动方程解耦,分析了在地震作用下的反 应。2.5 5 调谐液体阻尼器(Tuned Liquid Damper, TLD) o 调 谐液体阻尼器(TLD) 3是一种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和高耸构 造振动控制的水箱,它利用构造上固定容器中液体的惯性和 黏性耗能减小构造的振动,是一种被动控制装置。笔者利用 TLD对高层建筑地震反应开展了振动控制研究。要使得TLD 发挥比较好的减振效果,就必须使水箱中的水尽可能地晃动 起来,要求水箱中水的晃荡频率与构造自振频率相等,效果 最正确。2.6 6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缩写TMD) o TMD是一种简单、便于安装、易于维修和更换的控
7、制构造装 置。理论分析研究说明对于一般多层房屋建筑,在地震激励 下,构造相对于地面的最大位移发生在顶层。同时,研究结 果还说明:D的阻尼比在(0.050.1)范围内,减振效果好, 但超过0. 2时,减振效果不明显;TMD质量比小于0.01时, 减振效果不明显,随着TMD质量比的增大,控制效果越来越 好,但u大于某一值时(超过3%),此时减振效果不明显;TMD 的频率与原构造的频率比在0. 95左右时控制效果较佳。3结语如何合理选用阻尼器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的4。 消能减震技术具有概念简单,制作方便,减震机理明确,应 用范围广等优点。但是要使消能减震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尚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消能减震体系及效果的进一步研 究:消能减震部件设置的位置对构造的减震效果较敏感,因 此,如何提高减震效果,提高消能体系的经济技术指标,应 该是今后研究的方向。消能减震部件的进一步开发:目前, 消能减震部件种类已经较多,但应注重其实用性、经济性以 及支承连接形式的研究。消能减震体系设计计算方法和软 件的研究:消能减震体系只有为设计者提供实用、简便且符 合设计习惯的设计方法和软件,才能进一步推广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