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材解读.docx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材解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材解读【教学内容】统编四上第二单元第8课。【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唤”“纪”“核”等字;区分“发 明”和“发现”;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句子的 意思。2 .能从小组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中受到启发,学会分小组整理问题 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运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 解决问题。3 .能从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中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 带来的变化,体会科技“呼风唤雨”的力量。【教学流程】一、问题“导向”:激发兴趣1 .理解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相机 指导生字“唤” “纪”
2、的书写)。课题中“呼风唤雨”和“世纪”这两 个词是什么意思?(1)理解“呼风唤雨”。(出示字典中的意思、:淤神仙道士的法力; 于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的能力。)你觉得课题中的“呼风唤雨” 是哪种意思?(2)理解“世纪”。一个世纪是100年,1901年1月1日至2000 年12月31日的这一百年被称为20世纪。2 .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专门为 小朋友写的。路爷爷出生于1942年,经历了 20世纪生活翻天覆地的 变化。3 .引出疑问。路爷爷带着疑问和感慨写下了这篇课文,他在文中都 提了哪些问题?让我们赶紧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思维活动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
3、程,语文教学应教会 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去思考。在介绍作者时,以作者的疑问为激趣点 引出课文,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问题“搭桥”:整体感知1.作者的问题。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路爷爷在文中直接 提出的问题,并用横线画下来。(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2.作者的回 答。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路爷爷是怎么回答的?(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 的是现代科学技术。)3.梳理主要内容。课文其实就是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写的,它写出了 路爷爷当时最深刻的感受。如果我们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连一连,就能 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
4、雨。(板书:科学技术)【设计意图:借助作者提出的“支架”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 容之间的关联,厘清课文的整体脉络,提升学生言语思维的条理性和逻 辑性。“读一读”“找一找”“连一连”等语文实践活动旨在用全局的 眼光和系统的思维带动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既见“树木”,又见“森 林。】三、问题“导航”:读懂课文(一)筛选问题1 .找到问题。这篇课文在旁批、文后和课后练习题中提出了小朋友 们读了文章后的疑问。请你找一找,把这些问题填写进问题清单里。(板 书:问题清单)小组问题清单问题一回题二问题三2 .畅聊启发。读一读课后练习题第二题中一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 讨论,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预设:有的问题
5、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 理解课文内容;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3 .整理问题。学会整理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请再仔细 读一读问题清单上的问题,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问题清单序号问题发现问眶一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问题二“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问题三“千里眼小藤风耳和“隔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 什么?问题四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还创造了哪些神话?问题五为什么“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 何时代”?问题六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 样的变化?问题七什么是“程控电话”?问题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年级 上册 呼风唤雨 世纪 第一 课时 教学 设计 教材 解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