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读感知,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训练。2、细读理解,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3、品读体会,学习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难点: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三、教法、学法通过指导学生的诵读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诗歌的方法,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来完成学习 目标。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趣导入谜语;浣花溪畔几间房,层层茅草盖梁上。杜公作诗于此堂,文学史上永留芳。(打一名 胜古迹)今天,老师先带大家去参观一个地方一一杜甫草堂。此时此刻,你最想说
2、的是什么?(二)简介作者杜甫,字字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写的诗被人誉为“诗史 杜甫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我们曾经学过和杜甫诗有:1、望岳2、春望3、石壕 吏4、江南春绝句5、春夜喜雨。(三)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灾,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 辗转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 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个长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自娱。但是,这 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公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 秋天,一场暴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
3、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 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四)解释诗题“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诗 写风卷茅草,雨夜难眠等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其音节、 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五)初读感知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词的读音俄顷(e qing)丧(sang)舌L、突兀(tU wu)见(xian)此屋、恶卧(G wo)怒号(hdo)、布衾(qin)、大庇(bi)、挂胃(juan) 朗读感悟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情感)(六)朗读指导诗歌的节拍、层次和韵脚本诗诗句以七言为主,结合诗意一般可按四三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茅屋 秋风 教案 17 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2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