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答案】B1. B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 “中国历代统治者”扩大范围,文章第1段中说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大凡盛世,无不将 文字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C.因果颠倒,文章第3段中说的是“正因为拥有与中 华文化元素高度契合的特点,汉字才能有机地融入中华文化的系统之中,与中华文化的众多 元素之间建立起密切的依存关系”;I). “关键所在”于文无依据,文章第24段论述了汉字 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三个原因,并未指出哪个原因是关键所在。故选Bo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B. “意在论述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中的不可或缺性”错误。根据文章第
2、2段的内容可知,文 章引用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话,意在论述汉字与它所记录的汉语具有高度适切性。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A. “汉字优于拼音文字”错误。根据文章第2段中的“而汉字的表意特点,正好弥补了拼音 文字的弊端”可知,汉字只是在表意方面优于拼音文字,并不能说明其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拼 音文字。故选Ao【答案】D3. C(1) 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寻求精神的灵光,用生命的坚忍克服人生的苦难。(2)用教书育人来报国。自费回国,用讲学把生命填得满满的,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 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3)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愿意将其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3、,献身古典文化的传 承事业。【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无须真正用心去读”错误。由原文“对于圣贤之书,叶嘉莹强调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 且贯彻到行动中去”可知,她认为圣贤之书必须真正用心去读。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完全听从命运的安排”错误。由原文“生活的重担已把叶嘉莹压得透不过气,丈夫又加 重了她的身心负担。她经常噩梦连连,近乎窒息,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后来,王安石的 一首诗,给了叶嘉莹一抹精神的灵光”可知,叶嘉莹并未完全听从命运的安排。B. “现在的 青年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使得青年们很难看到里面的
4、好处”错误。由原文“现在的青年 一般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因为它的语言是古典的,里面又有很多典故,有很多历史背景, 他们自己看是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的”可知,首先题干说法过于绝对,是一般都不喜欢读, 而不是都不喜欢;其次并不是古典诗词中的典故和背景使得青年们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D.“学习古诗词对实际生活是有明显帮助的”错误。由原文“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 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 以让你的心灵不死”可知,学习古典诗词对人的心灵有启发作用,而不是对实际生活有明显 帮助。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
5、文“后来,王安石的一首诗,给了叶嘉莹一抹精神的灵光”“1976年,她的大女儿和女 婿遭遇车祸,双双亡故。她强忍着悲痛为女儿女婿料理完后事,把自己关在家里,拒绝接触 外面的一切。在这期间,她写下了 10首哭女诗”可知,叶嘉莹在面对身心的重担时,她经 常噩梦连连,近乎窒息,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正是诗词给了她精神的灵光。在面对女儿 女婿去世的打击时,诗词不仅帮助叶嘉莹排解悲痛,更给予她走出这种生死劫难的力量。所 以叶嘉莹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寻求精神的灵光,用生命的坚忍克服人生的苦难。由原文“1977年,她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大陆。在火车上看到有年轻人捧读唐 诗三百首,她觉得,尽管这个民族历
6、经劫难,但诗歌的灵魂未死。叶嘉莹重新燃起了内心 的激情,决心回国”“从1979年开始,叶嘉莹每年自费回国,在各地高校讲授诗词”可知, 叶嘉莹自费回国,用讲学把生命填得满满的,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 过乐观之生活。用教书育人来报国。由原文“晚年的叶嘉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 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可知,叶嘉莹愿意将其生命结束在 讲台上,献身古典文化的传承事业。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答案】. D5 .运用比喻和比拟,把抽象的时间写成具象的石头,生动地写出我和二姐此时因为只 有一人可以上学而内心沉重,以及父
7、亲不能让两个孩子同时上高中而产生的无法排遣的矛 盾和痛苦。6 .我对二姐有歉疚。当“我”和二姐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时; 虽然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 但二姐内心经过矛盾和痛苦,还是把名额让给了 “我”,把通往远方的路让给了 “我二 时代对二姐乃至那一代人有歉疚。在那个贫穷的、特殊的时代,二姐的求学生涯被迫中断, 二姐失去了改变命运的可能,那个时代许多人也遭遇类似的命运。【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D. “两代人之间无法理解和沟通”分析错误,”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只是他们对那 段曾经的岁月不了解,并非无法理解和沟通,文末“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 们
8、”等也可以看出两代人是可以理解和沟通的。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首先,在艺术手法上: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时间”比喻为“细软地流动” 的“水”“石块”,形象生动;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时间成了石块” “砌”在“我 与二姐和父亲之间”,赋予时间以生命。其次,在表达效果上: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写出我和二姐此时因为只有一个人 可以上学的问题而内心沉重;运用拟人,好像时间自己主动地“砌”在姐姐和弟弟、父亲与 子女之间,突出表达了父亲不能让子女同时上高中而产生的无奈和痛苦之情。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9、。联系上文,由“其时,录取的政策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 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父亲的话“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 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也是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可知,二姐因 为当时政策和家境的原因选择放弃上学,而让我有读高中的机会,因此心怀歉疚。由孩子们的感慨以及“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无力去供他们的孩子吃 饱肚子,并读完初中、高中”“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的一份社会 自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等内容可知,我和二姐的命运是时代造成的,那个贫穷的、特殊的 时代对二姐的求学生涯被迫中断而失去改变命运
10、的可能有歉疚。同时也暗含了处于那个时代 还有很多人遭受了同二姐一样的不幸命运。【答案】C9. AD10. (1)宇文贵每次都用绳子拴住吊下城去出战,敌军没有谁敢抵挡他的锐气,然而凶恶的 暴徒实在太多了,他们被围困了很久都不能解围。(2)自从宇文贵来到兴州,人心才逐渐安定。宇文贵上奏章请求在梁州让土兵垦荒种地, 结果几个州粮食都十分充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句子大概意思是“隆州人李祐也聚众谋反,张遁起兵响应。宇文贵就命令攻打李祐和张遁。 叛军形势窘迫于是投降,宇文贵拘捕李祐、张遁押送京师。宇文贵因功授任都督益州潼州等 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授小司徒。” A项,“祐及遁”指
11、的是“李祐和张遁,作“击” 的宾语,主语是“贵”,意思是“宇文贵就命令攻打李祐和张遁”,作揖“祐及遁”之间不能 断开,排除A项;BD项,“张遁”作“举兵应之”的主语,意思是“张遁起兵响应”,中间 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辟、察、荐、举、授、起、征、放等”错误,“放”为 “京官调任地方官”。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项,“宇文贵他生擒葛荣后被朝廷赐封邑”错误,宇文贵不是“生擒葛荣后”宇文贵 封邑千户,而是“跟随尔朱荣焚烧河桥时,立下战功”封邑千户。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
12、力。(1)句中,“缱”,用绳子拴住吊下城去;“当”,抵挡;“锋”,锐气;“实”,实在;“繁。 多;“围”,被围困;“围久不解”被动句,省略句,省略主语“他们”,翻译时补齐,他们被 围困了很久都不能解围。(2)句中,“人情”,指人心;“表”,名词作动词,呈上奏章;“于。在;“置屯出”,指设 置屯田,利用兵士在驻扎的地区垦荒种地;“丰足”,指粮食十分充足。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 外国语学校 2021 2022 学年 上学 12 月月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