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连载:人心的省悟(一)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稿连载:人心的省悟(一)公开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演讲稿连载:人心的省悟(一)(2007-03-27 11:31:17)谢有顺的博客. sina. com. cn/xieyoushun演讲稿连载:人心的省悟(一)一谢有顺一新浪博客. sina. com. cn/s/blog_59380f500100084r. html 重申“文德敬恕”的美德各位都是文学、文化编辑,不少还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我相信你们对 当下的文学并不陌生,我就以漫谈的方式,和大家说一说我对文学的观感。你们 若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来。我的话题会围绕当下文学的现状、缺乏谈起。我不否认自己对当下的文 学现实,是有很多看法的,这些看法有一些在我的文章里写到了,有一些我没有 说出
2、来。今天我会坦率地说到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当代小说的一些不足,但我 会说得很温和,你们不要奢望我会尖锐地批评什么。不是我看不出一些作家的缺 陷在哪里,而是即便在批评作家的缺陷时,我现在也更愿意用一种善意、宽恕的 方式说话。我这几年的心境变化很大。以前我是觉得批评家的批判力度应该很大, 所以一直欣赏那些尖锐、泼辣的文字,最近对这种说话方式开始有所警惕。之所 以会有这种心境变化,主要是因为两个大学者的话,提醒了我。他们对我影响颇 深。一个是哲学家梁漱溟,一个是国学大师钱穆。梁漱溟说自己越对人类的生命 有了解,就越觉得人类真是可悲悯的,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所谓对人类生命有了解是什么?就是了解人类生命
3、当真是可悲悯的。因 为人类生命是沿着动物的生命下来的;沿着动物的生命而来,则很近于一个动的 机器,不用人摇而能自动的一个机器。机器是很可悲悯的,他完全不由自主。我 之所谓可悲悯,就是不由他自主。很容易看见的是:我们活动久了就要疲劳睡觉, 不吃饭就饿,很显著的像机器一样。其他好恶爱憎种种情欲,多半是不由自己。 看这个贪,看那个爱,怠忽懒惰,甘自堕落,不知不觉的他就那样。照我所了解 的,人能够管得住他自己的很少。假如好生气,管住不生气好难!在男女的关系 上,见面不动心好难!他不知怎的念头就起了。更如好名、出风头等,有时自己 也知道,好歹都明白,可是他管不了自己。因为我对人类生命有了解,觉得实在可悲
4、悯,可同情,所以对人的过错, 口里虽然责备,而心里责备的意思很少。他所犯的毛病,我也容易有。平心说, 我只是个幸而免。这样对人类有了解,有同情,所以要帮助人忏悔、自新; 除此更有何法!人原来如此啊!这段话收在梁漱溟先生的朝话一书里,他说得很朴白,但实在,有 理。最初读的时候,我的心里是有触动的。他提到了人的生命是值得悲悯、值得 同情的,看到了这个事实,你对别人的过错,就不会揪着不放,“口里虽然责备, 而心里责备的意思很少。”为什么?因为这样的错误,我也可能犯的。梁漱溟说 这话时,年纪还轻,但已经有一种老人才有的沧桑和智慧了,我很佩服。之前我 也是尽量以善意、同情的眼光来看世界的,自我的审视,也
5、一刻没有停止过,但 世界太喧嚣,人心是很容易走入歧途的。慢慢的,要求别人就比要求自己还高了。 这真是令人羞愧。其实,很多年前,我就熟读圣经,也在文章中多次征引马太福音 七章的话:“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 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 先去掉你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一一在“刺” 与“梁木”之间,谁大谁小,客观标准本来是很清楚的,但一旦自己的眼睛模糊 了,心迷乱了,就会犯只看见别人眼中的刺、看不到自己眼中有梁木的悲剧。有 些人,批评起别人来,勇往直前,可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却从不触及,这样的批
6、评,自然不会让人服气。其实,文学不是不可以批评,而是批评者要有健康、冷 静、同时饱含尊重别人劳动的心态,说起话来,才会比较客观、合乎情理。也就 是说,相比于批评别人,悔悟自己可能更加重要。我愿意这样要求自己。还有一个是钱穆先生。他的中国文学论丛一书,给了我很多以前没 有的文学启发。这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叫中国文学中的散文小品,见解精 到,这个我暂时不去说它。我只说里面的一段话,对我产生了触动的一段话。钱 穆先生说:五四以来,写文章一开口就骂人,不是你打倒我,就是我打倒你,满篇杀伐之气,否则是讥笑刻薄,因此全无好文章。这话是说得很重的,但颇有道理。钱穆不喜欢陈独秀的文章,就是因为 里面多有杀伐气
7、。钱穆是喜欢讲文学的性情和修养的。其实,五四以来的这种杀 伐气,到现在,也没有大的改变。“写文章一开口就骂人”的事还是经常发生。 好像不骂人,就不是批评家了。这是很奇怪的逻辑:你如果说一部作品好,那就 意味着你和这个作家有金钱或人情方面的交易;你只有批判一部作品,才能体现 出一个批评家的良知。怎么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文学界中作家和批评家之间的 关系呢?如果只有批判才能体现出良知、喜欢就肯定是一种违心的吹捧的话,那 么,批评家还有没有喜欢一部作品的权利? 一个批评家,如果真的喜欢一部作品, 发自内心的喜欢,他该如何表达这种喜欢?事实上,照着一些人的逻辑,这种喜 欢是无法被表达的。因为只要他不喜欢
8、这部作品,你若说喜欢,那你的喜欢就一 定是人情的,或者收了作家或出版社的好处的。如果大家都这样想问题和看待事 情的话,那这个世界就真的太可怕了。许多人都要求这个时代的批评家要更勇敢、更尖锐地战斗,可我要说的 是,战斗只是批评家的使命之一,而不是全部。批评家除了扮演“作家各种错误 的发现者和收集人”(斯威夫特语)这一角色之外,它理应还有更高的写作理想。 除了发现作家的错误,批评家可能还需要在作品中寻美一一“寻美的批评”同样 令人尊敬。这方面并不是没有成功的范例。李健吾的批评就是很好的榜样。他认 为,最好的批评是既不溢美,也不苛责,“不诽谤,不攻讦,不应征”,维护批 评尊严,不该以贬低写作者的地位
9、为代价,批评者和写作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 而批评者更应是谦逊的,要与写作者取对话的态度。我很喜欢李健吾的批评,他 是真正有立场,又有话语风度的人。我现在推崇他这种批评风格。钱穆还有一段话是评价鲁迅的。他说,鲁迅后期,“卷入政治漩涡以后, 他的文字更变得尖刻泼辣了。实在已离弃了文学上文德敬恕的美德。”这话 他写在中国散文一文中。我特别喜欢钱穆在这里引用的这个词,“文德敬恕”, 我还请一个书法家专门用这四个字给我写了一个条幅。“文德敬恕”这个词,出 自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著作。它说的是为文最重要的态度理应为敬与恕一一谁 都知道,这是很高的境界。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方面要有悲悯和同情, 另一方
10、面要“文德敬恕”,这两点,似乎一下就为我划定了新的批评边界。我开始学习以善意、仁慈的心看待文学世界。刚开始,我觉得自己所向 往的这种新的批评伦理,一定是不合时宜的,没想到,我很快又读到了另一个批 评家李敬泽先生的一段话,他说的意思,和我不谋而合了。他是在被问到当代批 评界是否“缺乏应有的真诚的批评之声,而多半是些褒扬与捧杀”、批评家是否 已经“堕落”时,对羊城晚报的记者所作的回答,这个回答发人深思:在我们这个时代,最容易的事就是指责别人“堕落”。孔子在春秋时代 也没变成个愤青,为什么?因为他强调“反求诸己”,就是说,先摸着心口想想, 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好了没有?我想我们现在都应该有一点“反求诸己
11、”的精神, 虽然这不如一步站到道德高地上那么爽。反求诸己,我得承认,也写了应酬文章,也曾巧言令色虚情假意,但我 不认为这是“堕落”,我把它看作人性的弱点,我在努力克服。但是,这里有个 问题,就是你说的,“缺乏应TT的真诚的批评之声,而多半是多褒扬与捧杀”- 一好像这就是“堕落”的症候,实际情况恐怕不是这样,如今气大声宏一呼百应 的不都是批评、指责乃至骂人吗?照这么说现在应该是很不堕落才对。我想我们正在发展一种破坏性的文化逻辑,好像表现我们的“真诚”的 唯一途径就是去毁坏,骂你是真诚的,夸你肯定是不真诚的,这种逻辑是不是有 问题?伟大的批评家总是有力地求证、阐发和肯定了一些东西,在他的周围站起
12、一批巨人,可是我们现在对批评家的想象是,最好他的周围尸横遍野。我也骂人,在私下有时也刻毒。但写文章时,我抑制这种冲动,因为第 一,从小父母就教育我,有教养的人不要骂街;第二,骂人的快感肯定和攻击、 破坏、毁灭有关,我还没有变态到只能通过这个寻求快乐一一就文学作品来说, 最大的罪过也不过是愚蠢和无能,不值得动用杀伤性武器。当我们纠缠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我们可能忘了文学批评的真正职责:批 评家应该看出我们这个时代想象和写作中的才华和创造,阐扬和保存那些扩展了 我们的精神空间和表达空间的珍贵因素,简单地说,就是帮助真正的好东西被充 分地意识到,帮助它们留存下去。所以,批评家可能需要谦卑一点一一不是对作
13、 家谦卑,而是对才华和创造采取谦卑的欣赏的态度。郎朗的钢琴弹得好,你只好 对此谦卑,但如果按我们这里的逻辑,你只有冲他叫倒好才算本事才算“真诚”, 这叫什么?这就是野蛮。我想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中,做野蛮人的冲动可能已经 盖过了做文明人的冲动,对此恰当的说法只能是“堕落”。这段话有点长,但我觉得他说得真好,就多引用一点。确实,李敬泽所 提到的“一种破坏性的文化逻辑”,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伟大的批评家总是有 力地求证、阐发和肯定了一些东西,在他的周围站起一批巨人,可是我们现在对 批评家的想象是,最好他的周围尸横遍野。”这话对当下批评界是有警示作用的。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真理在握,可以肆意地批判别人,可是我们从来想过,自己到 底为文学提供了什么建设性的东西。一味地批判,但是对才华和创造没有基本的 谦卑和欣赏,对别人的智力劳动没有基本的尊重,对当下的文学发展没有提供有 效的建设,这样的批评,就已经开始走向野蛮了。(未完待续)?/p注:这是作者二00六年十一月七日在北京新华立品图书有限公司编辑会上的演 讲,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并经作者审订。(选自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人文讲演录)一书,该书由郑州大学出版 社2007年1月出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