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案.docx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张岱课程类型:新课教学课题:湖心亭看雪课时安排:二课时时间分配:90分钟一、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 第三篇课文,文章以精炼的笔墨,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 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 阔的雪景图。同时,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孤独寂寞的心境和 淡淡的愁苦和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以及对故国的沉思。二、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对文言文具备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对文言 文的阅读有一定的基础,较易读懂文章的大意,但是不能深入的理解文言文的语 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2、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课文注解,积累如“拥鑫(cui),沆扬(hang dang).而已、焉得”等 文言实虚词;(2)掌握文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如“大雪”等文言知识;(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特色;(4)掌握文中白描手法的妙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熟读课文,初步掌握 文章内容,赏析西湖大雪后的景象,分析作者“痴”在何处,感悟作者遗世独立 的精神品质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湖心亭看雪的经过以及对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 群的高雅情趣的品读,培养高雅的情操。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湖雪景的赏析;
3、作者“痴”在何处。教学难点: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特色的把握;作者超凡脱俗、 遗世独立的品质和对故国之思的感悟。五、教学方法教法:点拨法;情景导入法;讨论法。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5分钟)(一)新课导入(3分钟)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夏日明艳妖婉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 阴里白沙堤”,这是春日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那大雪后的西湖是怎样的呢? 我们跟着张岱去看看吧。(二)作家作品简介(4分钟)作家:张岱(1597年-1689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名维
4、城,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山阴(今浙 江绍兴)人,张岱崇老庄之道,喜清雅幽静,不事科举,不求仕进,著述终老。 精小品文,工诗词,最擅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著有陶 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娘文集快园道古等绝代文学名著,史学 名著石匮书亦为其代表作。背景:张岱生活中两个朝代交替之间,写文著书,寄情山水。本文选自陶奄梦忆, 写于明朝灭亡后。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 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小品文:小品文即小品,散文的形式之一。题材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可以说是小
5、 品文的主要特点。尺牍、游记、日记、序跋、辞赋、小说等文体都可以是小品文。 小品文作为文体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主要在晚明阶段。而小品文的渊源则可以 追溯到先秦时期。晚明小品文的兴盛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社会风尚和思潮影响 分不开的。小品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小品文中的讽刺小品,就是用 幽默讽刺笔调,批判错误思想,抨击腐朽事物的杂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1)学生初读课文,结合注释掌握其中疑难字词的读音。更(gQng)定孥(nd) 羹(cui)衣 雾淞(sGng)沆(hdng)场(dang)更有(geng) 铺毡(zhGn强(qidng)饮(2)听录音,学生用“/”划出课文朗
6、读的停顿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孥一小舟,拥/看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 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 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四)精读课文,全面理解(30分钟).作者笔下西湖雪景是什么样子的?请赏析。(翻译,并介绍白描)明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大雪
7、接连下了很多天,湖中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重点字词】俱:都;绝:消失。词类活用:大雪:下大雪,名词活用为动词)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读了此句你想到了哪句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由此句引发学生联想、想象描绘“大雪三日,湖中人 鸟声俱绝”所描绘的雪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西湖雪景。 雾淞沆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面上雾气凝成的冰花一片弥漫。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看到的影子,只有长 提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以及我的一叶小舟、船上
8、两三个人影罢了。)(【重点字词】:雾淞:雾气遇冷时在树上凝成的冰花。 沆扬,雾气弥漫的样子。 雾 淞沆场:冰花一片弥漫。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全,者L 一概,一白,全白。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苏堤; 痕,痕迹。虚词:而已:罢了。) 对比:天地浩大:“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与”能去掉吗?不能,三个与字把天云山水连在了一起,更能显示出天地之间的苍洋与淮大。如 果是去掉了,就显得界线分明,没有苍茫之间意了。自身渺小:我们能把这些量词换掉吗?“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中的量词,表现出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写景顺序: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
9、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 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 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 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不加修饰的描写)(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白描的例子:(抽象、概括)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最后请同学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幅雪景图,并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作者写景采用白描,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心亭看雪 2022 2023 学年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13 湖心亭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