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春华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1-2022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春华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春华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L2022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洲河区春华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走过去,生命像花儿一样绚丽:走下去,未来像春光一样明媚。青春由磨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更应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字典 *里无“困难”之字,口头上无“碍”之语,不负韶光、激扬梦想,方能“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努力成为一代的脊O(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绚(xun)B.绚(xuan)难(nan)难(nan)辟(bi)辟(pi)C.绚(xiin)难(nan)辟(bi)D.绚(xuan)难(nan)
2、辟(pi)(2)依次填入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励嶂粱B.砺嶂粱C.砺障梁D.励障梁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嘶哑 遵循 断章取义 附庸风雅 B.鲜研 治裁 自吹自擂 抽丝剥茧C.娉亭瞥见随心所欲忸怩做态 D.亵读恪守李代桃疆鸠占鹊巢3 .古诗文默写。(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O(2)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以“ , ”两句表达了自己企盼有一天能施 展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3)流淌的岁月,飞逝的千古,一种不朽的精神在不断传颂,那就是担当。担当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忧
3、国忧民的责任感;担当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为民族大义慷慨赴死的舍身壮举。4 .名著阅读。(1)同学们在阅读艾青诗选,请你结合艾青诗歌创作的时期,以树为例,跟同学们分 享你是如何理解诗歌意象的。(2)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材料一,结合“2万多的回答里,10年前播出的老剧占了六成,其 中不乏距今颇久的亮剑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等作品“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这 些剧一经播出,立刻受到广大年轻用户追捧”等句子,可知热点:10年前播出的经典老剧受到广 大年轻人的追捧。结合材料二,由“86版西游记前后拍了六年,每一个瑕疵都不放过,力求 尽善尽美,其他经典老电视剧的录制理念也莫不如是可知,老剧拍摄的时候力
4、求尽善尽美,是用 心制作的;结合“近些年,雷剧和翻拍剧成风,内容贫乏,电视剧文化品质减少“资本正成为当 前中国电视剧市场的操盘大手,资本的逻辑已经严重损害了文化的逻辑”可知,当今一些电视剧 内容贫乏、文化品质下降,受资本操控。(3)本题考查思维拓展能力。要求谈谈对“用弹幕解读名著的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看法。言简意 赅,表达清晰,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弹幕是是年轻人解读经典的独特方式。看经典影视作品时, 可以从弹幕体会到更多的情感,看到很多有趣的东西。但是弹幕却减少了我们独立思考的时间, 长时间的话会影响独立思考的能力。格调低下的弹幕还会成为一种网络污染。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
5、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 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 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7.【答案】(1)此题考察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做这类题型,我们首先要找出词语在句中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根据该句的上下文、文章的主旨等 去分析词语的深层含义。从文章的二、三、四、五段可以知道,本文所写的“这群人”的共同特 点是因为工作极度疲劳而露天睡觉。(2)此题考察了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备考前也要掌握
6、一些答 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本题只要结 合文章整体内容,弄清“列车”的深层含义,就能答出正确答案。(3)此题考察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生在备考前应该掌握一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 可以从题目、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中心的过渡段落、关键语句等方面去着手分析。从文章的第八、 九、十段可以分条概括普通劳动者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体面的原因。因为(1)他们承受着繁重的 劳动,人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况且他们醒来马上就要投入工作,这也是他们处事灵活的体现, 没有什么不体面。(2)他们在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而
7、努力奋斗,没有什么不体面。(3) 他们在辛苦劳动后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只能如此,没有什么不体面。(4)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考生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等处抓住中心主旨来分析。本题建议结合作者写作的材料来 分析此题,作者以“一张安稳的睡床”为题表达了作者希望能让普通劳动者更多地分享到社会经 济发展的成果,让他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答案:(1)【答案】因为工作极度疲劳而露天睡觉。(2)【答案】用“冒着浓烟的列车”比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列车“远去”而劳动者还在原地,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普通劳动者虽然付出了艰辛劳动却未能分享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依然
8、处境艰难,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3)【答案】他们承受着繁重的劳动,人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况且他们醒来马上就要投入 工作,这也是他们处事灵活的体现,没有什么不体面。他们在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没有什么不体面。他们在辛苦劳动后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只能如此,没有什么不体面。(4)【答案】作者希望能让普通劳动者更多地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他们过上体面而有 尊严的生活。【解析】本文通过写各种各样的睡姿,作者希望能让普通劳动者更多地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 果,让他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此题考察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归纳
9、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8 .【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提炼中心论点可以先看文章题目, 再看开头,然后看结尾。根据第段的“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可知,和题目“木 秀于林,风必助之”意思相同的完整的陈述句是第段最后一句:“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 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开头语段的作用。本文开头引用三国(魏)李康的名言、俗语,写出“木 秀于林”容易被困难摧毁,与第段后半部分“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 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
10、风吹去”,写真英雄不怕风吹雨打形成鲜明对比, 从而引出中心论点;同时,文章开头引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俗语,增加了文采,吸引读者阅 读兴趣。(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认真阅读第段可知,横线前边主要分析“很多人选择 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的原因是“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横线后边以爱迪生、马云为 例分析“木秀于林,风必助之”。因此,横线上应该是能够概括爱迪生、马云事例的观点的句子, 比如:生活中还是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不畏惧别人的流言蜚语,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4)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根据“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 的磨刀石”可知,画线句子属于比喻论
11、证,将困难比喻成“铺路石”“试金石” “磨刀石”,生 动形象地论证了 “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 使论证的道理通俗易懂。(5)本题考查事实论据的补充。根据本文观点“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 成功助力”,写出具有相关经历的人物即可。如: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 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围魏救赵的辉煌战例。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 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纲目。答案:(1)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2)开头引用名言、俗语,写出“木秀
12、于林”容易被困难所摧毁,下文写真英雄不怕风吹雨打, 与其形成对比,从而引出中心论点,增加文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示例一:前进只有一个理由,退缩却有千万个理由,当一个人勇往直前的时候,一点点流言 蜚语又算得了什么?示例二:而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示例三:还有另外一些人,不怕诋毁诽谤,愈挫愈勇。(4)比喻论证,将困难比喻成铺路石、试金石和磨刀石,论述了困难所起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论 证了 “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使道理通俗易懂。(5)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 生活,写出不朽
13、作品。【小题2】【小题3】【小题4】【小题5】【解析】本文由三国(魏)李康的句子引出论题,并点明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 会为你的成功助力的观点。通过列举历史人物进行论证分析,最后呼吁我们要勇往直前,不断向 上。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 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 点;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文章没有 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9 .【答案】【小题1】背【小题2】断绝【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
14、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句意为: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负:背。句意为: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绝:断绝。(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翻译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本题重点字词:从,跟从;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 二个乐,快乐。翻译为: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3)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题干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意思是醉了能 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此句与上文中“滁人游”“太守宴”“众 宾欢”“太守醉”相呼应联成一条抒情的线索,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侧面显示出政 治清明的景象,抒发了作者与民
15、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的思想志趣。(4)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对比分析能力。由语段(一)中“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作者用 “禽鸟乐”来衬托“人之乐”、又以“人之乐”来衬托“太守之乐”,重在突出太守的“与民同 乐”。由语段(二)中“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 山流之潺漫,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可知作者把“富贵者之乐”与“山林者之乐也” 作对比,突出强调“其不能两得,而“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则更突出 了李侯的贤达,综上分析即可作答。答案:(1)背
16、断绝(2)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3)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 或:作者虽遭贬谪,但仍能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4)语段(一)以“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层层铺垫,衬托“太守之乐”,突出太守的“与民 同乐”。语段(二)通过写“富贵者之乐”与“山林之乐”两种乐趣的不同以及不易兼得,而李 侯能同时获得两种乐趣,突出李侯之贤。参考译文:(一)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
17、鱼,溪水深 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的水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 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 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 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 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 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
18、呢?是庐陵欧阳修。(二)嘉佑二年,李侯凭借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兼任庐州太守,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并饮 蒋山的水。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 陆羽所说的乳泉、石池漫流那类的水。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 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我给他回信说:李侯可 以称得上是个贤达的人。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至于荫蔽在松荫下, 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 对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让他
19、们动心的。或许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 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隐居在山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那些富贵者能 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不可能同时得的是隐居山林乐趣,只有那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 得之后变得贫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也是情理和权力地 位使然。现在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林的乐趣,至于他攀登 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到达了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 了。答题文言词语解释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判断词语的意思。10.【答案】【小题1】(1)本题是对写作手法
20、的考查。“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 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显然,此典是表达对故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 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百年。这句诗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运 用典故。(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 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
21、答,言之有理皆可。做此题首先要明确诗句意思,再赏 析它揭示的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 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用“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蓬勃的 新生力量,既抒发了仕途屡遭打击的愤懑、失意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坚信未来的阔大胸怀,又蕴 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答案:(1)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 中来,于是作思旧赋怀念好友。“烂柯人”指王质上山砍柴,观童子下棋,棋局终了,手中 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已过百年。(2)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包含事物新陈化谢的自然规律
22、。译文:湖南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过去了,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 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王质,已无人相识, 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我又如一棵病树,眼前 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小题2】【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 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 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
23、与名望。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 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1.【答案】彼岸并不遥远望着书柜里那张“北京市第十六届学生艺术节班级合唱队展演二等奖”的奖状,我不由得想 起在那比赛前的“魔鬼训练。那真是苦不堪言啊!从开始的积极参加训练到想要放弃再到继续 坚持直到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拿到奖状,取得成功。是多么地艰辛啊!我那是还是个刚刚上初一的小孩子,没有顽强的毅力,吃不了苦的我,根本适应不了那么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河南省 信阳市 浉河区春 华中 九年级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948947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