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老子》四章++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四章++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子四章【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1.了解老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老子的相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老子“专说对待之理”的辩证哲学。【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并直接论说道理的特点。【授课方法】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的神仙里,有一大派,他们受玉皇大帝的掌管,呼风唤雨,各显神通。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世界一道家学说。“
2、道”无形亦无象,但却可以孕育天 地万物,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走近道家世界,一起学习老子四章。一、走近老子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 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庄 子并称为“老庄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诞生,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 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 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 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 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3、)代表作:道德经。(一)老子与道德经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其中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 以下属下篇德经。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 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句涵广博。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词句准确、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老子思想的核心:朴素
4、的辩证法。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而教。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的基本思想:原名老子,后改为道德经,共81章,5000余 字,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分道经、德经两篇,道经谓 体悟道之所传,德经谓先修自身心意。1 .“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转化的方法(德)来 源于事物的规律(道)。2 .绝圣弃智,退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5、。3 .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不平现象。)(二)老子语录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 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 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 满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 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三)老
6、子出生老子的生平:1.聪颖少年;2.入周求学;3.孔子问礼;4.函谷著书;5.出关。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 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 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 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 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 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叫“老子”。老子生 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四)老子弃世出关刘向列仙传记老子出关:“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
7、大秦,过西关。 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又云: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这便是若无 尹喜遇太上,何来今日道德经的典故。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 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 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 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 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 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二、
8、背景探寻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 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 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 战事480多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 无德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造成人民的灾难。 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 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 “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 势,尊重
9、自然规律的意思。三、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圈出重点字词或者难以理解的字词.结合注释理解文本大意第十一章解析问:第十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通过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 问2: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明确:比喻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行论证。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堤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 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注释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 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10、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无指车毂的中空处。 爬埴:和泥(制作陶器)。堤,揉和;埴,黏土。 户牖:门窗。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 无起了作用。“堤埴以为器”、“凿户牖以为室”以(之)为:把当作,把作为判断句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轮中心的车毂中,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 车轮才能转动,车的作用才得以发挥。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具中 空的地方,器皿才能发挥装东西的作用。开凿门窗以建造房屋,正是因为有了门 窗内的空虚部分,屋子才能发挥供人居住的作用。所以,“有”能给人带来便利, 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 古代马车的各部分名
11、称:轮街福?、善问: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无之以为用”,其中蕴 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明确:“有”与“无”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作为实体,“无”作为利用,犹如有了 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 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能盛水, 盛食物;有了门窗四壁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第二十四章解析问1:第二十四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问2: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生态度(“自见”、“自 是”、
12、“自伐”、“自矜”)及其后果。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 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注释企者:踮起脚的人 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自是者不彰:自己为是的不能彰显。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长:长久。一说读zhdng,意思是得到敬重。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 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假、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 处:为,做。译文: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明;自我夸耀的不能建立功
13、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 所以通晓道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问3:怎样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含义?明确: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其意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相同。“企”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企者”是想要高出于人,想站得高, 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跨”即越过,阔步而行,“跨者”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步,想走得快, 走得远,结果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究其原因就在于超过自己的能力,违背了自己本具的天性所致。凡是急躁 冒进,急于功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甚至会受到惩罚。问4:怎样理解“自
14、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含义?明确:“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说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 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为“自见”“自是”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他们只以自我为 中心,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 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问5:怎样理解“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含义?明确:“自伐”自衿”,是自夸自己的功劳,认为自己最能干,好胜好强,好 大喜功,一有点成绩就自鸣得意,这样的人,到最后终究为大家所抛弃,连性命 都可能被丢掉。“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不是长远之道。这似乎是人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教案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