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精选说课稿集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精选说课稿集合8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精选说课稿集合8篇精选说课稿集合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对教材的整体把握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一课题的第一课时,本单元共设两课,第一课从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的角度展开,引导学生明确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内容打下一个认识基础,而第一课时作为开篇对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2教学三维度目标的确立和确立的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课教材
2、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通过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对比,知道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明确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展示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直接参与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归纳分析能力和实践参与能力,通过对文化内涵和外延的剖析,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更加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激发学生对文化与生活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和依据本课的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
3、及特点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文化是特有的现象二、说教法,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本教材的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自学阅读法:以导学案为载体,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内容,鼓励学生质疑并认真思考。2、情境教学法:本堂课我通过制作多媒体幻灯片,以录像、图片多次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和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3、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课重难点,结合学生成长实际,我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可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
4、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集思广益,求得共识,获得新知。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三、说学法,对教学成果的检验1、学生的学情分析: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思想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朽文化道德。而现代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一些不良文化的诱惑。这就需要教师入情入理地予以引导和启发,使他们能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认识文化,了解文化,正确的理解文化,从而能够学会分辨优秀文化与落后文化,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影响。2、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与学是相统一的,现代教育思想强调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对学生学习
5、方法的指导。本课我将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问题,组织讨论、交流,提高认识。自学质疑法。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组织学生阅读-质疑-释疑,并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四、说教学程序,对教学思路的梳理(一)导入播放幻灯片,以小短片开始,让学生体验什么是文化,自己给文化一个定义。学生同桌之间合作交流,快速完成 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个环节。(二)引入内容1、播放幻灯片,从名言引出思考,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学生探究,既可质疑,也可谈自己对文化的理解2、幻灯片,以三组幻灯,分三个阶段,学生分别通过小组讨论
6、的形式,归纳总结文化现象的三个特征3、根据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归纳总结文化的内涵及外延小活动:把不是文化的山、水、树,由几组同学画出来,体会文化的含义4、一组判断题,哪些是文化的,哪些不是5、理解文化的特点首先,根据前面,总结文化现象的特征,归纳出文化的普通性及特殊性其次,播放视频,归纳总结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第三,根据教材材料,小组探究总结,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第四,借助小活动的材料,归纳,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6、文化的作用首先、观看视频,小组探究总结,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其次,观看视频,小组探究总结,文化对社会的影响7、学习检测几个小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预习案完成情况,同时使
7、学生对通过对概念的把握引发思考设计意图:体会文化现象,并培养归纳总结能力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前面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情况设计意图:用学生较为熟悉的视频材料,使学生获得亲身感受,再进行小组探究,能够形成较好的引导作用。说课稿 篇2尊敬的各位评委 和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昌盛的秦汉文化(一)。首先,我说说我的选题。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的内容。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主要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秦汉的科技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与非凡的创造力。秦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
8、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秦汉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学习本课还可以为学习下一课秦汉的史学和艺术积累方法。其次,我说说学习者的特征。从知识基础来看,本课讲的地动仪的原理涉及到物理学知识,而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学;从认知能力来看,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专注时间较短,但他们想象力丰富,很容易被新奇事物吸收,并且具有探索精神;从思维品质来看,七年级学生刚刚正式接触到历史,还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系统方法,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不善于总结和归纳。再次,我说说教学目标的设定。基于以上分析,依课标和大纲,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9、,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2、能力目标:通过“蔡侯纸”和以往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造纸术发明的意义,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观看地动仪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想象其工作原理,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填写表格,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感知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的确立: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不仅在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学习这段历史,有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因此,理
10、当作为教学的重点。地动仪的发明,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有破除迷信的作用。学习地动仪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故将本课的重点确立为: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2、地动仪。 而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七年级学生对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很难理解,因此将其定为本课的难点。本课的难点为:地动仪下面,我说说教学策略的选择。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据
11、此,我打算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基本历史知识;用多媒体教学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用活动体验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课内思考问题。关于媒体的具体使用情况,一会儿我将在说课过程中向大家详细介绍,因此在此就不赘述了。我的总体教学设想是:1、激趣导入,引入课题。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述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和数学家陈九章对对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顺理成章的引入新课。2、巧用图片,引发争议。出示东方朔上奏图,引发学生的讨论。3、课件播放,演示流程。通过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4、作品临摹,增强体验。通过让
12、学生在不同的书写材料上临摹,体验纸的发明为人类所带来的便利。5、动画演示,展示原理。通过演示地动仪震动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地动仪工作的原理。6、学做五禽,现场表演。通过模仿表演,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先人的智慧。7、教学小结,归纳要点。出示表格,供学生填写,梳理本课的知识点。8、教学反馈,能力提升。通过鉴宝和史海揭谜两环节,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再来说说教学过程。一、以名人对联,激趣导入以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与数学家陈九章的对联“韩赵魏三强,勾股弦九章”导入,一则以名人对对子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则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九章算术,从而过渡到对昌盛的秦汉文化
13、(一)的学习。二、重点突破1、利用教材导言部分给出的东方朔上奏图,制成一张幻灯片,呈现给学生,请学生观看图片,讨论:目睹图中所绘情景,你有何感想?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没有纸张,人类的生活实在是不方便;以往的书写材料,如竹简太笨重,而丝帛又太昂贵了,进而过渡到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学习。2、多媒体先后呈现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和“蔡伦像”,告诉学生以上难题最终在西汉时得以解决,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后来,东汉的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这就是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大家想不想知道蔡侯改进的纸是什么样的?请大家到教材中找一找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所用的原材料有哪?想一想“蔡侯纸”有哪些优点?意在使学生掌握造纸术发明
14、与改进的基本史实。3、探讨汉代造纸的过程,利用教材中给的造纸工序图制成幻灯片,用课件演示汉代造纸示意图,请学生说一说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意在呈现过程,形成表象,使学生了解汉代造纸的主要工序。4、课件演示造纸术对外传播示意图,探究造纸术发明及向外传播的意义。学生交流发言。意在引导学生了解造纸术向外传播的过程,并理解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播放视频片段“蔡伦改进造纸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让学生在视听中强化认识。5、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绸子(或旧布)和一块木板,用毛笔在上面每人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纸写同一句唐诗,并说说书写后的感受。意在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式,真
15、切感受到纸的发明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体会到纸的发明对人类的意义;同时,也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三、难点敲击1、提问“除了造纸术外,秦汉时期还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九章算术的内容。意在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弄清九章算术所取得的突出数学成就。2、多媒体显示地动仪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并请学生据此想象地动仪工作的原理。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地动仪工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3、告诉学生以上仅仅是大家的猜想,那么大家的猜想结果如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观看地动仪震动原理动画,来印证一下我们的猜测结果是否正确。多媒体播放地
16、动仪震动原理动画。此环节意在演绎原理,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4、提醒学生注意“地动仪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那么这样一个仪器的问世究竟能有多大的社会价值呢?请看专家评点。播放视频片段“张衡地动仪”。意在使学生认识张衡冲破神学迷信思想的束缚,制造出地动仪,具有进步意义,张衡的地动仪的发明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同时对后世科学家的发明具有启迪作用。四、模拟表演1、多媒体显示华佗和张仲景的画像,请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名医的信息,讲述两位名医的故事。意在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识记知识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2、播放五禽戏中熊戏片段。告诉学生
17、五禽戏是一套运动保健疗法,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到强身防病的目的。这是五禽戏中熊戏片段,谁能给大家模仿表演一下,只模仿一两个动作也可。设置此环节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稍适放松,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先人是顶顶智慧的,他们老早就已经注意自我保健了。五、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如下表格,供学生填写。人物成就影响科技数学天文医学意在帮助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要点,同时也为使学生掌握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六、教学反馈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因此,我
18、结合课后题制作了两张幻灯片,一张取名为鉴宝,一张唤名为史海揭谜,以此两片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1、鉴宝多媒体显示两幅孔子圣迹图,让学生鉴别哪一幅是真的。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意在通过“鉴宝”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检测学生对造纸术发明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史海揭谜多媒体显示探究问题:史书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可208年,华佗还是被曹操杀害了。想一想,华佗说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结果。意在通过史海揭谜,检测学生对秦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被害的史实以及造纸术的传播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七、作业布置作业是:说一说秦汉时期领先世
19、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意在通过此题达到归纳本课学习要点并复习巩固的目的。最后,说说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轻松地掌握本课的历史知识,如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九章算术、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等基本知识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获取信息与加工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将增强。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说课稿 篇3一、教材分析“填未知加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第60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1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学好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及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可确定
20、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如下三点:1、使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义。(智力)2、会读含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智力)3、初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加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义,难点是能正确填写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教具、学具准备:例题实物图、投影片、小棒、花朵叶子图、算式卡片等。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加强直观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钢笔图及红旗图中掌握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2、重视指导学生动手摆小棒、画红旗的实际操作能力。3、做到讲练相结合,使学生在不同难度的练习中准确地掌握填写未
21、知加数的方法,在思维训练中形成解题的思路。三、说学法在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1、观察的方法:观察钢笔图及红旗图,准确填写未知加数。2、动手操作的方法:动手摆小棒,加深理解。3、概括的方法:在讨论、思考中概括归纳出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及解题的思路。四、教学教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本节课共安排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分别是:复习旧知,作好辅垫;讲授新知,内化知识;愉快练习,享受成功;全课小结,布置作业。下面我就逐个环节详细讲解说明。(一)、复习旧知,作好辅垫在此环节,我设计以下习题让学生完成。1、看卡片口算下面各题。(此题主要帮助学生复习10以
22、内数加减法)9 - 6 = 2 + 5 = 10 - 7 = 3 + 6 = 1 + 5 = 5 + 4 =7 - 7 = 8 - 2 =说课稿 篇4根据本节课在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说课内容:一、说内容: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二、说教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二年级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知重要的排列的数学思想及其方法。排列的思想方法应用非常广泛,而且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新课部分安排了学生利用三张数字卡片摆两位
23、数的情境,其主要目是让学生从最简单的排列入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积累知识、抽象思维较弱、理解能力有限,对多个事物的排列,常常出现遗漏、重复。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意识。三、说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对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及我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
24、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四、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学情分析,以及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从学生喜欢破译简单的密码入手来引入新课。我准备了数字卡片的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把重点内容利用板书呈现。整节课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五、说学法:二年级的学生积
25、累知识、理解能力有限,缺乏空间想象力,在心理上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很难的,特别是数学广角内容一年级没有接触过,突然接触,学生不知道学的是什么。而且学生也容易将排列和组合混淆,在本节课不作定义上的讲解,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所以,不能够直接让学生来学习,学生会觉得很困难,也不能够有好的效果,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只是没有被系统的提炼出来。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结合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独立
26、思考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六、说结构:(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3分钟)创设一个利用1、2两个数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教学,这里是让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学生拿出卡片进行操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出课题。(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5分钟)本节课属于数学活动课,既然是活动课,那就应该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通过“摆”发现问题,通过“说”进行交流,从而解决问题。(三)课间休息。(2分钟)(四)巩固练习。(18分钟)1、变式练习:把数字1改为0,用1、0、3任选2个数字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2、3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
27、种做法?3、三个人每,两个人握1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4、逛逛服装店,这里有2件衣服和2条裤子,小朋友们你们想怎样搭配买一套衣服呢?5、儿童文学、十万个为什么和自然奥秘要送给小红两本,可能送哪两本?(五)总结归纳(2分钟)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七、说过程“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知。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创设了去数学王国逛一逛的情境,利用1、2两个数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在数学王国里
28、,有一个地方非常有趣,你们想去吗?那就是“数学广角”(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要想进去就需要我们找到密码,才能够进去,你们有信心吗?要求这个密码是由1、2组成的两位数。学生会很快说出12、21,其中最小的数。学生会说出“12”。第二个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我们都知道,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为了充分发挥学的主体地位,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来到了数学王国,看,谁来迎接我们来了,小精灵说到: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数学王国,想去游戏乐园吗?想的话只有闯过这一关,我就能够带你们去。请看:(出示问题)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
29、组成几个两位数?这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多媒体出示小组活动的要求:先读一读问题,然后四人一组, 3个人拿卡片摆一摆,一人做记录。这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操作、合作的过程中感知排列与组合,在交流中找到方法。看一看,哪组摆得最多,写得更全面?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接着追问:用什么方法能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我们共同的探讨和合作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全班学生运用总结的方法,再次动手摆一摆,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这样可以加深对组合的理解第三环节:课间休息低年级的孩子集中注意力比较短,在此我安排了一个课
30、间休息放松一下,就是闭眼睛听音乐。第四环节:巩固练习1、变式练习:把数字1改为0,用1、0、3任选2个数字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2、97页做一做3、3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做法?4、儿童文学、十万个为什么和自然奥秘要送给小红两本,可能送哪两本?5、用“读、好、书”三个字,能够组成几个词?第五环节: 总结归纳今天的数学广角有趣吗?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八、说效果: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分组进行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去,但有,还是有少部分的同学在活动中非常活跃,不是为了探究,而是认为好玩,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老师说活动时,有些同学是动起来了,但在老师说停下来,而学生并不能
31、够立即静下来,这只是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评论:此说课稿能够看出梁老师在设计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教师通过课件的演示、动手操作和游戏活动等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本节课教师围绕新课程倡导的:主动参与、积极交往、乐于探究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收到较好的成效。一、创设情境,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梁老师在设计中先让学生从简单的排列入手,创设了去数学王国逛一逛的情境,利用1、2两个数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同时还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为新课的内容做好了铺垫。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让孩子对学习感兴
32、趣。根据设计能够看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取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用得是恰到好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演示课件,让学生理解了简单的数排列的规律。既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说课稿 篇5一、背景分析(一)考命题分析本节课教学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备考复习。陕西省文言文考查的.范围是课外语段。但分析近几年考题及听取专家的交流报告后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命题旗帜鲜明地呈现出以课外考查课内的原则。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迁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考查。此外,在所有的阅读试题的设计中,强调对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考察。(二)中考说明分析中考说明中关于文言文阅读要求如下:(1
33、)借助工具书正确诵读并读懂浅易的文言文。(2)能准确划分古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3)掌握常见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从中考说明的要求不难看出它重在以能力立意。第一条要求学生具备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第二条要求学生具备正确诵读文言文的能力。第三条要求掌握常见见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掌握”有两点理解:一、积累重点文言实虚词的用法。二、能对已积累的词汇进行灵活地迁移来借阅课外语段中的问题。第四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能力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个能力。而且是文言文阅读中必考的一项能力。通过对中考试题与中考说明的研究分析,得出
34、一个结论:文言文复习要以对学生方法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那么,学生的实际能力又如何呢?(三)学情分析在参加西安市的中考研讨会时,有关专家对06年中考试卷答题情况进行反馈分析。有一点是人觉得很遗憾,那就是学生阅读失分率高,文言文阅读的失分率最高。凭心而论,文言文阅读实际上是阅读当中最好掌控、最易得分的部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核心点在于学生迁移能力差,翻译方法没有掌握。我想,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就给我们一个信号。那就是在文言文备考指导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正是鉴于对06年教训的反思。在第一轮复习过课本时,我就给学生强调陕西省文言文考查是遵循以课外考
35、查课内的原则,所以就让学生有一个强烈的意识,考查课外并不等于课本可以忽略。恰恰相反,必须得高度重视课本,高度重视对课内重点文言实虚词的积累。因此,我们对课本扎实地过了一遍。学生的积累比较到位,文言文的语感也大大增强。但具体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畏惧心理。用课内积累解决课外问题不是那么自如,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方法方面的指导。二、目标设定通过上述背景分析,又鉴于本节课是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的第一节课。因此,我们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一,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文言文的信心。二、教给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方法。在这样的定位后,制定了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并讲述文意。2、通
36、过迁移法掌握积累文中重点虚词“以”4个实词(伐 趋 向 反 )3、通过翻译方法的指导学会翻译重点文言句子。抓住了文言文阅读的三个重点:重诵读感知、重积累、重翻译。突出了三个能力的培训:概括能力、迁移能力、运用翻译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结构设计依据文言文教学特点,又结合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备考的目的。对课堂整体结构做了如下设计:一、引导学生学习中考说明,学习本课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二、详细地讲解一篇,教会学生方法,当堂训练一篇,及时巩固、及时反馈。三、在讲解第一篇时先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讲述大意,再通过对字词的推敲、句子的翻译从局部细微处对进行探究,最后又回归到对整体进行深入理解。这符合文言文教
37、学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这样的认知规律。四、媒体设计多媒体设计简单实在,完全是在起辅助作用。只展示了中考说明的要求和本课学习目标。达到了省时直观的目的。五、教学过程设计在备课过程中围绕目标精选了两篇课外语段。在设题上很有针对性。在研读选文一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范读来检测预习中诵读情况,通过自读讲述大意完成了目标一。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对习题2文言实词的解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会了迁移法,并积累了4个文言实词,也通过实践激发了学生积累课内重点词汇的意识,缓解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完成了目标2。通过对习题3的点析,引导学生把握翻译题的命题规律,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去准确翻译句
38、子。同时,和学生一起归纳整理了重点虚词“以”的用法。完成了目标三。在上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探究文意,启发了学生思维,并渗透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样的哲学方法。习题1、2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到习题3就水到渠成地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学生当堂选文二并由学生讲解,达到了当堂训练,及时地检测出本堂课指导效果。最后,让学生课后填写自我评价反馈表,达到了进一步了解学情的目的。明确了下一步训练指导的针对性。说课稿 篇6一、说教材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苏教版新课程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量,也为认识米用米量做
39、下铺垫。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与同桌合作的意识,并能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二、说教法: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三、说学法:本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学的学习方法,四、教
40、学思路: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对于认识厘米,教师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因此在课一开始,教师通过“你想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量课桌的长度?”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陷阱味”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数学知识引起重视,由于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度,引
41、出用尺量更好,从而引入新课.二、合作探究,发展思维,形成技能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从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2厘米、5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1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
42、、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怎么量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思维情景,“怎样量这枝铅笔,”、“怎样看出铅笔长几厘米?”“你喜欢哪种量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动手量长度的机会,学生就有可能探索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技能,又发展了思维。学生获得了自我探索和成功的体验。自学用厘米画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同桌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三、加强估测,发
43、展空间观念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在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四、游戏活动、发展能力在学生掌握了量、画的本领后,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着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
44、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说课稿 篇7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八版块中的秋天的怀念。关注教材:1、内容与主题2、文本特点3、编排意图4、板块特点内容与主题: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怀念,讲述了母亲在病重期间细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并鼓励儿子要好好地活下去,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文本特点:情感真挚借用平常的小事来表达人物情感利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母子之间深厚的爱借景物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对比中体现母爱的
45、无私与伟大:四件小事“我”的表现母亲的做法“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安慰。暴怒:1、突然砸碎2、猛地摔向3、狠命捶打,喊着安慰:1、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2、悄悄地进来,眼睛红红的3、说要推我看花4、她的花都死了5扑过来,抓住手,“咱娘俩,好好儿活”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我”一直都不知道,后来妹妹告诉了“我”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我回答:“什么时候?”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母亲临终嘱托背着“我”去看她艰难地呼吸着。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借景色表达自己对人生态度的转变:1、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说课稿 篇8一、说教材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