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说复习教案一、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二、解释斜体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世有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2)然后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3)祗辱有奴隶人之手( 只是)(辱没 )(4)骈死于槽杨之间(两马并驾)(喂牲口用的食器)(5)不以千里称也(凭,凭借)(著称)(6)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吃没)(7)食马者(通“饲”,喂)(8)才美不外见(才能,美好的素质)(表现在外面,“见”通“现”)(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等同,一样)(10)或尽
2、粟一石(有时)(11)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方法,正确的方法。)(12)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通“才”,才能)(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鸣叫)(通晓)(14)执策而临之(拿着马鞭子)(面对)(15)其真不知马也(识别,了解)三、从文中找出三个通假子并释义。1 .食马者(“食”通“饲”,喂)2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3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二才能)四.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 各有喻指:“千里马”指 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2 .第一段文字说明了
3、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3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 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4 .第二段说明了什么?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 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5 .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 .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7 .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8 .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 了中心。9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
4、遇伯乐,最终 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10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 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11 .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 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12 .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13 .分别概括123的层次: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14 .“策之” “食之” “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 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你是怎么理解“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 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15 .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 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 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 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16 .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 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17 .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 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 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 多方面选拔。18 .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 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三十功 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咏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