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docx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江油中学2020级高二上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选择题用2 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其余试题时,用0. 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 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2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古代的农业文明经过近代的工业文明到当代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 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 同体理念
2、的形成过程。农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为中心的。这种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 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自然性”:这种生产是由“自然 生命”直接进行的,而不是由人直接进行的,因而是一种“自然性生产”一一粮 食是庄稼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由人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庄稼”才是真正的“生产者”。而农民的劳动只是为这种生产创造一个比较好 的外部条件,“帮助庄稼”进行生产而已。农民在生产中的作用,只是提高了产 品的质量和数量。在这种生产中,决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 (如种子的优劣,土地的肥瘠,气候的好坏)。农业生产中这种特殊的人与自然的 关系,从根本
3、上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全部关系都是以自然为中心的关系。工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人与 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农业文明时代的以自然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人类 为中心。工业生产的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在整个社会 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工业生产已经不是人对自然的顺从,而是对自然界的改造, 从而创造一个在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造物”;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由人进行的, 人真正成为生产的主体,让自然服从人的意志。从个别人的观点看来,似乎“自 动化生产”没有人的参与,仅仅是自然物(机器、电脑)在进行生产。而实际上, 在生产中劳动资料的运动,不过是人的“过去劳动”
4、在运动,因而是人的“过去 劳动”在进行生产,生产的全部产品,都是人的劳动的结果。因此,人们关于人 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意识,也从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转向人类中心主义。 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与伦理意识,否定和取代了农业文明时代的 自然中心主义的哲学与伦理意识。在这种哲学看来,自然不可脱离人而独立存在, 而只能依赖于主体(人)。在当代,我们所要构建的生态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 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触动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第三阶段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 B( “自然条件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不正确。原文说的是
5、“决定产品的质 量和数量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2.D(文章“否定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分析不正确。文章只是说“我们正在进 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中形成的那种以人类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 否定,也是对农业文明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并非“否定了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二)3.B(A项,农民“作用远小于庄稼自身”于文无据。C项,这句口号体现的应是 以人类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D项逻辑关系颠倒。根据原文,应是先“从人类 中心主义的盲目自信中走出来。再“用一种新的哲学反思自己、批判自己”) 4.A( 数据安全法是保护数据资源安全最重要的法律依据”不正确。材 料一中说的是“数据安全
6、法生效之后,将与网络安全法以及个人 信息保护法一起,为保护数据资源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J )5.C(A项,“提出了保护数据安全的明确原则,还提出了数据交易的具体措施” 与材料一意思不符。B项,“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已处于领先 地位”于文无据。D项,“不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推动数据自由流动”不正确。 材料三说“并不意味着过度约束”,材料一说“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6.人民层面: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全 感。国家层面: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社会层面: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层面:适应
7、社会形势发展需要,应对新问题新挑战。(答对三点即可).C 由于语言沟通存在障碍,所以父亲出去逛街”错误。结合“然而,山水老 汉在儿子鸽笼般的楼房里待不住,只在屋里呆上一天就觉得闷得慌,浑身没劲, 烦躁”“第二天一大早,儿子说,在屋里呆久了,出去走走,散散心”分析,可 见原因推断错误。7 .形象:山水是一个能接受新事物,但没有坚定的立场,并逐渐被社会同化的农 民形象。(2分)启示:我们要善于接受新事物,要与时俱进;要坚持自己正确的做法,不能受世俗偏见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对新鲜事物要有一颗包容之心,不要嘲讽,更不能打击。(答对两点即可得4 分)8 . (1)运用的叙述手法是插叙;(2分)(2)作用
8、: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因为这个情节,才有了儿子支持他回 老家的做法;插入的情节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山水这一形象也更为丰满;反映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10. D依据主语的变化断句。“辽遣乌珍”主谓成句,“乌珍”后断开,排除 AB; “乌珍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按时间顺序断句,“北汉”为 最后一句的主语,排除C。11. C “直至唐末一直未变”错。“山东”一开始指是靖山以东,实际上是站在秦 人的视角向东看。从东汉时期开始,“山东”不再指靖山以东,而是指太行山以 东。唐朝的“山东”涉及范围大大缩小,到了宋朝,“山东”的范继续缩小,大 多
9、时候就指现在的山东省。12. 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受到主上的赞赏”错。原文为“我 宁不得太原,岂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皇帝不同意自己的禁卫军冒 险。13. (1)劳师动众,快速运送粮草,让老百姓心生怨恨,得到晋阳不显得地盘增 加,失去它不够成为我们的耻辱。(重劳,增加劳累;挽,运送;黔黎,百姓。 大意2分)(2)壬申年,皇帝驾临苏澄的住所,对他说:“您年过八十容貌仍然这么年轻, 何不把您的养生之术教给我!”(幸,驾临;逾,超过;盍,何不。大意2分) 参考译文:太原城许久攻打不下,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率领军队攻城,战事都不顺利, 被流箭射中,几乎死去。殿前指挥使都
10、虞候赵廷翰,率领各个禁卫卫士叩头,请 求用尽兵力冒死先登城快速击杀敌人。皇帝说:“你们都是我亲自训练出来的精 锐将土,全能以一当百,是我用来当亲信的,共担患难,共享幸福。我宁可得不 到太原,哪能忍心驱使你们冒刀枪之险,走向必死之地呢! ”将士们都感动得留 下眼泪。当时大军驻扎在甘草地中,正赶上暑天大雨,将士们大多腹泻难忍。恰逢辽 国派北院大王乌珍率领精锐部队从白马山夜里出发,急行军抄小路,进驻太原西, 高举火把,鸣击战鼓,北汉依仗他们的力量得以稳固自己。太常博士李光赞向皇 帝进言:“您作战无不取胜,计谋全是有效的好计谋,凭借地势险要、超越本分 称王的北汉,过去与中原为邻,现在已经是您的臣子了。
11、小小的晋阳,哪里需要 您亲自征讨!劳师动众,快速运送粮草,让老百姓心生怨恨,得到它不显多,失 去它不足为辱。国家贵在安宁,天道痛恨自满,值得担忧的一直是依仗地势险要 的地方。我听说为了打这一仗,用尽了国库的钱财和百姓的力量,很多人各怀心 思,伺机图谋。左传有言: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哪如起驾回都,在上党屯兵?让老百姓夏天收取麦粮,秋天按时收获,这样能使 老百姓在徭役上得以宽松,是扫除平定敌人的好计策,希望您裁夺!”皇帝看了 奏章之后非常高兴,又问赵普,赵普也认为这是对的,于是就让赵普召见李光赞 并抚慰他。己未年,迁移上万家太原的百姓到山东、河南,供给他们粮食;庚申年,命 令十
12、七个使者带着禁军护送这些迁移的百姓,驻扎在镇、潞等州,这是用了绛州 人薛化光的计策。薛化光说:“砍树要先去掉枝叶,然后再取树根。现在河东外 有契丹的帮助,内有人口上交赋税,我担心一年半载攻打不下。应该在太原北石 岭山及河北界西山东的静阳村、乐平镇、黄泽关、百井社,各建城池,抵御契丹 援兵,起用部内人口,在西京、襄、邓、唐、汝州提供给他们闲田,让他们自己 耕种,断绝城内供给,这样,用不了几年,太原自可平定。”皇帝赞许并采纳了 他的意见。皇帝带兵驻扎在镇州时,召见道士苏澄,对他说:“我建造一座建隆观想找 有道之士主持,您难道有想法? ”苏澄回答说:“京都繁盛,不是安居之所。”壬 申年,皇帝驾临苏澄
13、的住所,对他说:“您年过八十容貌仍然这么年轻,何不把 您的养生之术教给我!”苏澄回答说:“我养生,不过是凝神静气罢了;帝王养生, 跟这是不同的。老子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无欲,人民就自然朴 实。无为无欲,凝神于太和,过去黄帝、唐尧得以享国永年,用的就是这个方 法J皇帝很高兴,优厚地赏赐了他。14. D “委婉含蓄”分析不当,由首联的“诸贤相送愧间关”、颔联的“愁重”、 尾联的“相思不作勤书礼”等词句可以看出,本诗的情感表达较为直白。15. 命题解析:解答此题要从分析题干入手,分别就“伤别” “不哀怨”进行分析。 回到具体诗句可以看出,前两联主要是通过写景表达伤别之情;后两联情感宕开,
14、诗人理智地劝导学生们不用留恋不舍,应专心学问,早日登第。参考答案:有伤别之情:诗人描写溪云压头、霜雪染白两鬓的画面,勾勒出一 种苍凉的氛围,表达出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有开阔胸襟:虽然不舍分别,但 诗人理智地告诫学生用不着太多的书信问候,要用心做学问,希望能早日登科及 第。(答出一点3分。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也可)(1)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6. B第一空:“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 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结合前文“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的语境看,此处是说贾谊不懂得
15、隐藏才能,应用“韬光养晦”,据此排除A、Do 第二空:“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英姿飒爽”形容风姿威武豪迈, 精神焕发。结合后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语境看,此处应用 “意气风发”,突出一种气概,据此排除C。第三空:“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束手无策”, 形容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了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二者都有“拿不出什么办 法”的意思,但“束手无策”语义重,较形象。此处形容身处逆境想不出办法, 用“一筹莫展”更合适。第四空:“妄自菲薄”,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侧重精神状态;“自暴 自弃”,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侧重于形容行
16、动表现。语境是形容古代 部分有才华读书人或知识分子的痼疾,侧重其行动表现,使用“自暴自弃”。17. A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前文是“君王待臣厚薄,臣 子是否自用其才”,涉及两面,画线内容则是一面,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应 是“不在于官爵高低是否得到”,排除CD;二是语序不当,应先“采 纳”后“施行”,故”施行和采纳”应改为“采纳和施行,排除B。18. D前文提到“生正逢时”,后文是说怎样面对逆境,所以补写句之间应为假 设关系,据此可排除AC, “虽然”表转折,“只要”表条件,都不符合要求;“生 正逢时”就可积极投身社会而有所作为,所以应当“入世”而非“出世”,据此 可排除B。
17、19. 解析:根据语段对环绕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的具体阐述,可知环绕器必须 “始终保持在中继轨道”才能承担中继通讯的角色,为此,在运行过程中,环绕 器”进行了多次轨道维持”,因此横线可概括为“中继轨道维持的问题”。根据 环绕器的任务角色,可知横线为中继轨道维持的目的“通讯保持畅通”。横线 根据“环绕器携带了 2个太阳电池阵”及“优化调整器上的设备工作模式”等 做法,可知这是为了解决“能源持续供应的问题”。参考答案:中继轨道维持的问题 通讯保持畅通能源持续供应的问题(答出一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超出字数酌情扣分)命题解析:解答本题需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概括此段大意,然后运用因 果关系的句子进
18、行表述。本段中重要的信息点有发生时间“今年9月中旬至10 月下旬”、事件结果祝融号会转入安全模式,暂停探测工作”、原因分析“环 绕器受日凌现象的影响,与地球通讯将中断”三个方面。参考答案: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因为环绕器受“日凌现象”的影响, 与地球通讯将中断,所以“祝融号”会转入安全模式,暂停探测工作。(每 个信息点各1分,包含因果关系1分,超出字数酌情扣分)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题。材料内容共有两句话,要从中找出关键词,揣 摩材料用意,得出恰当立意。第一句话说明毛竹前后生长速度的对比,突出最初 栽种4年间生长速度的缓慢;第五年开始令人惊讶的生长速度;第二句话是对第 一句话的进一步阐释,
19、解释说明最初栽种4年间毛竹生长速度缓慢的原因。由此 我们可以提炼的核心内容为:毛竹的生长过程可谓是大自然中厚积薄发的智慧典 型,它既能耐住当下寂寞又怀揣远大梦想,有着向地下扎根的源源动力和向上拔 节的清晰目标。但是向下扎根的过程是艰辛、漫长且寂寞的,会有投入巨大而收 效甚微的迷茫困惑,会有调转马头可能柳暗花明的歧途诱惑。在扎根的“苦行” 之中,耐得住寂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怎么获得,就显得非常重要。思路指导:写成议论文。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行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用对比论证就正反内容进行对比。先写毛竹扎根土地四年的坚韧,论 述其必要性;再写第五年开始厚积薄发的成就。正反对比自然
20、得出结论:既能耐 住当下寂寞又怀揣远大梦想,有着向地下扎根的源源动力和向上拔节的清晰目 标。立意:L成功,需要厚积薄发.至柔至善,至刚至强。在低调中默默地低调做事,不断积蓄力量,去追求更高的理想。2 .人生如竹,沉潜内修,方可拔节而出。3 .积蓄力量,成就未来.打好基础,才能一鸣惊人例文:向毛竹学“生长”每天30厘米,这是生长的速度;6周长到15米,这是蓬勃的生命力。当我们对毛竹生 长爆发力感到瞠目结舌时,可曾思考过,其栽种最初的4年为何仅仅长高了3厘米?这3厘米,是夯实根基的3厘米;这4年,是磨炼品性的4年;毛竹深知“根深方能叶 茂、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的道理,故最初4年的生长,非不能
21、也,是不为也。这“不为”,是毛竹拥有惊人生长力的根源,孕育着生长的智慧。各位不妨想想,3厘米长了多久?整整4年啊!从春到夏,历秋经冬;无数鲜花竞相斗 艳,不尽草木枯了又荣;这期间,毛竹需要忍受多少冷嘲热讽,又需要忍受多少孤独与寂寞? 但毛竹忍住了,默默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为生长力的爆发奠定扎实的根基。这难 道不是大智慧吗?这样看来,扎实的根基是毛竹爆发生长力的秘密,那如何打下扎实的根基呢?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毛竹面临的是坚实的土壤、无边的黑暗;没有 坚定的信念,就会畏首畏尾;没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就会无所适从。可爱的毛竹犹如纯洁的 冰山,海面之上,只是一副晶莹剔透的娇小之
22、态;而蓝色之下却是泰山一般的雄壮之姿柔 者,道之刚也;弱者,道之强也”,真正的强者往往示弱不示强,便如那前期的毛竹一般; 四年之后,强者之态尽显,成为生长最快的植物,节节高耸,巍巍成林。不能急躁,不要急于求成。鲁迅先生说天才能否出现在于有没有生长天才的土壤。作为 旁观者,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守望者,坐看竹长,静待花开。李时珍写本草纲目 花了 39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 40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路 遥写平凡的世界,光查资料就查了两年多。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劳作于田间,评中科院 院士时却屡屡受挫;屠呦呦默默地在实验室工作了几十年,直到获诺贝尔奖才为世人所知。 真正伟大的成就都
23、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只能让伟大成果胎死腹中。要善于吸收营养。毛竹所处的“土壤”,有贫瘠的也有肥沃的;面对“贫瘠”,毛竹一方 面想方设法绕过去,让自己的根更具有韧性与伸展性;一方面紧紧地缠绕并吸收有用成分, 让自己脚踏实地。面对“肥沃”,毛竹在畅快地吸收营养的同时有节制地维持土地的活力, 让自己无后顾之忧。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生长中肯定会发生很多意料不到的困难;譬如,2020年, 历史扑面而来,现实的戏剧性令任何大片都显得苍白,整个世界仿佛进入到历史的三峡中漂 流,前方仍可能是凛冽的冰河,是汹涌的怒海。我们要学习毛竹的“不为而为”,坚定信念、 迎难而上,不急不躁,善于吸收“营养”,损有余
24、而补不足,夫与妻一起承受,国与民互相 担当。那责任,那担当就是中华儿女深埋大地的根。而今,我们的国家正如经过孕育的毛竹一般,正义不可阻挡之势,直冲云霄!生的关系。现在,人类已经开始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盲目自信中走出来,用一种新 的哲学反思自己、批判自己,力图找到一条能够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存困境的正 确道路。这时,人们既看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必要性,也重新认识到 了维护自然生命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的必要性。我们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是 对工业文明中形成的那种以人类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也是对农业文明 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其中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 是在吸收对立面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绵阳市 江油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上学 第三次 阶段 考试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