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练习 (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docx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练习 (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练习 (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练习积累运用-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攀()缅怀()戮力()的徨()2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瞭()(2)儒()缭()孺()燎()懦()(3)悟()(4)徨()捂(),_煌()晤()惶()3 .填上适当的词语,将下面的四字短语补充完整。手旁观不知所一 风顺4 .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的书这“四书”指的是 5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词的含义是:L “致知”一词的含义是:-阅读感悟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 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
2、观察,绝不 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实验的过程不是亳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 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 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 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 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
3、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 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i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 样。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 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一一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 w r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6 .第1自然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7 .第2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8 .第5自然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社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9 .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意义是什么?10 .作者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拓展探究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王松石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 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 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唯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 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 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 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练习 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综合 练习 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