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笔记4公开课.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培训笔记4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笔记4公开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研修日志日 期2015年9月14日地 点浙师大研修要点老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上午)基于课堂进行研究江淑玲(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一、课例研究的概念和意义(一)概念课例研究:英文是Iesson study定义一:课例研究一般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对一节课的分析研讨,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 为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 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没有规定主体)定义二:课例研究就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 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是对课堂教学
2、 活动进行的研究。(您做过哪些?行动研究)(二)课例研究的意义“课例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改进教学的手段。它涉及到教师团体一起开发课例,实施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结果,分享教学成果,在经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课堂教学水平。课例研究不是着眼于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发展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课例研究基于学校课堂教学场域和参与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致力于学生的真实发展。 课例研究的发展概况日本课例研究的历史发展(一)日本课例研究对世界的影响 一种对课例研究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根据研究目的而进行的三分法 1.为了改进教学(包括开发课程) 2.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明治维新时
3、期 二战后T T初见文部省学者端倪 型官员杜威思想 以学生为中 心一动态取 向、无假设纪代一 实义化研 世年十国主学量 20601 美证科定究纪代一 世o O 2 8 欧辉理辞洲注解的意与20世纪9021世纪年父初Tf ,质性研究、学习共同体、开放灵活合作学习(包括建立合作的学习共同体)3,为了创造知识推荐书目: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佐藤学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Lesson Study: InternationaI Perspective on Pol icy and Practice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二)中国课例的发展史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过程中广
4、泛应用“课例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准。8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编写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优秀教师教学实录开始流行。80年代前期流行教案集,由有经验的教师将上得比较成功的课例教案结集出版。8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出现课堂教学设计。90年代初兴“说课、上课、评课”活动,奠定课例研究的基础。三、课例研究的类型(一)问题呈现型 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设法找到 恰当的理论和策略来解决问题,以问题唤起反思和变革的行动。(二)经验分享型 强调利用故事和叙事来获得知识和沟通,课例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 学理论无法取代的默会知识。整个课例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资源,开发资源,拓展资源,共享
5、资源 的过程.(三)理论验证型 尊崇理论的价值,认为教学是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的结果,课例为 印证理论、检验理论与方法提供了实据。(四)教师成长型课例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课例真实地记载了教师成长的历 程,其中的甘苦与困惑、迷茫与挣扎以及反复探寻之后的豁然开朗。四、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一)课例研究常见组织形式1 同题异构 针对在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分别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 广泛地、有针对性地定收集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反思评价等方面的资料,以供课例 研究。2 .同题多论 同课多轮的课例研究是指教师针对某个课例,经过充分备课后,在多次教学体 验中不断反思教学中存
6、在的问题,在观课、评课的基础上,反复修改、调整、完善教学设计,从 而改进教学的研究活动。3 .同题同构 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让不同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学理 念、教学思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到整合,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 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使用相同的教案、多媒体课件等,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进行教学。4 .跟踪式听课 跟踪式听课是指教研组(或教研人员)所有专业教师针对某个具体调查 或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的跟踪式听课评课、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的教研活动。它的活动模式是听课 反思再听课再反思直至问题解决。它可以是针对某个专门问题对教师进行的跟 踪式课例研究。(二)课例
7、研究的流程1 .前期准备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的课例,对其内容、结构进行分析,重点领会: 该课例的背景与主题是什么?考虑即将开展的课例研究:确定什么主题开展研究? 选择哪节课作为研究载体?2 .研究实践制订课例研究计划(确定授课内容、拟订研究主题) 开课和听课(课堂观察,围绕主题收集数据)3 .思路梳理选择关键性的事件(围绕主题、印象深刻的事件)对关键事件的发生前景进行描述(前推法)对关键事件之后的系列决策和过程描述(后延法)梳理行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认识(条理化)通过该研究过程获得的一般性启示(理性提炼)4 .撰写提炼撰写初稿,用课例的几个要素来衡量请没有参与课例研究的人阅读,是否清晰反思、斟酌
8、,甚至重写听取意见,反思、斟酌,重写5 .赋以意义考虑所写课例的类型修改标题、突出课例的价值和意义五、研究报告的撰写(一)课例报告基本框架研修背景:学校、执教教师及备课组、研究学科与课题、研究主要问题。研究过程:主要研究过程及方法;“试教学设计”与“改进教学设计”的主要变化及差异: 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和教学效果。问题讨论:在课例研修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讨论及分析;发现捕捉的关键教学事件的讨论及分析。研修结果: 课例研修的主要结论和评论; 课例研修中的主要体会和感悟。鸣谢与文献:呜谢研修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指导者。注明参考文献:作者、题目、出处、时间(二)课
9、例(报告)有哪些要素背景与主题 情境与描述 问题与讨论 诠释与研究常见问题、困扰难点、核心理念 环绕主题、裁减情节、引人入胜 提出问题、引发讨论、放飞思维 理性解读、提炼观点、超越经验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科研(下午)林一钢教授一、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意义与现状思考三个问题1 .做研究就是写文章?(是不正确的,只是研究中的一个环节)2 .做研究就是申报课题?(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3 做研究就是为了评职称?(促进专业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 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
10、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必要性1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寻找理据2 .从教学面临的挑战中寻找理据(有限的时间与不断更新的知识之间的矛盾)3 .从教师专业化理论中寻找理据行动中的反思,行动后的反思低设之地一高应之地,老师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更是目的4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5 .从教师的工具价值中寻找理据通过对历史发展、教学面临的一些挑战、课程变革的要求、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走向,以及从 教师自身工具价值出发考虑,这种纵横两种维度,五个角度分析来看,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二)教师开
11、展教育研究的现状一1 .把教学研究“神秘化”2 .教学研究的目标异化3 .教学研究的内容异化4 .教学研究的功能异化5 .教学研究的方法异化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无论是专业人员的学术研究,还是研究按目的、功能、作用分为:基础研究:探索本质与规律、扩展知识, 提出新观点、新学说,形成新的基础理论体。应用研究:并不关心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关心解决当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个体知识。一般而言,教师从事的是应用研究。(三)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现状二:研究问题的能力研究文献收集的能力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 研究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 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 教师教学研究的整体能力中小学教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训 笔记 公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