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公开课.docx
《青山不老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不老公开课.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谈话,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 .在我国晋西北地区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是沙尘暴的高发 区。下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资料,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用几个四字词来 形容吗?(风沙漫天尘土飞扬 飞沙走石狂风肆虐)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 就是“环境恶劣”2 .谈话:在这一片穷山恶水之间,有一位老人坚守了 15年,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 的奇迹。这节课,让我们跟着作家梁衡一同走进课文青山不老去认识这位老 人。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畅,了解课文大意。2 .字词正音、词语理解:肆虐、盘踞、归宿、劲挺、淤泥、荡漾、领悟、风雨同 舟3 .句子过关
2、:我们盘腿坐在土炕(kang)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 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tiB)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 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u)之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4 .课文的主要内容: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义无 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 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三、合作交流,感受“奇迹”1 .默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学习思路: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3、创造 的?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自学: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梳理:1. 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2.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3.有感 情地朗读。)(3)小组合作、交流2 .汇报: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你们找到了哪几处,感受到什么,朗读)“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 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 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两个“全”也写出了青
4、山的喜人画卷,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 (指名读。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绿色的世界,绿色的海洋。)(能用几个四字词来形容你眼前出现的画面吗?绿意盎然、树木葱茏、翠色欲滴、 郁郁葱葱)齐读。“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 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 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时间长,数量多。我们学校差不多25亩,3700亩林网将近150所学校那么大,从数字上看真是奇迹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老人在漫长的15年如一日地辛勤劳作,换 来了这满目苍翠,植树造林换来了巨大的价值。齐读。孩子们
5、,在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 前面是漫山遍野的绿。真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来追寻老人创造奇迹的足迹。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 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 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黄土和 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 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余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 的回报。(深情)指导朗读: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树,有了树,才保住了这片青山。我们一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山 老公 开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