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教学资源包 第八章 课堂--08.docx
《发展经济学教学资源包 第八章 课堂--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教学资源包 第八章 课堂--08.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教学大纲1二、教学案例11 .案例:华为的人力资本增值12 .经济转轨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评析一一以俄罗斯为研究案例23 .工业化国家的研发和创新:丹麦案例7三、教学素材101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102 .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一一理论实务案例103 .视频:09.竞争力的关键-如何积累人力资本10一、教学大纲第一节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节知识经济一、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二、知识的定义和内涵三、缩小知识差距四、解决信息问题第三节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一、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技术知识二、科学技术与创新活动三、国家创新体系二、教学案例1.案例:华为的人力资本增值()深圳
2、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从事通信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2000年 销售额为120亿元人民币,目前员工15000余人,其中40%从事产品技术研究与开发,35% 从事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员工中近85%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华为公司每年将销售 额的10%作为科研投入,为更好地发挥和利用本地人力资源,公司继在北京、上海、南京 成立研究所后,又在西安、成都、杭州等城市筹建成立研究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为 公司通过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不断优化的服务,赢得了广大运营商的认 可和支持,同时交换机、接入网、支撑网、智能网等设备在高层网和骨干网上得到越来越广 泛的应用。公司
3、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员工,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公司最大的财富。华 为每年大量派遣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国外考察、学习、交流。通过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各个 领域的管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事业发展的空间。1 .招聘一注重素质华为依靠自己的宗旨和文化,成就与机会,以及政策和待遇,吸引和招揽一流的人才。 华为公司每年从高校和社会上招聘大量的人才,在招聘和录用中,注重人的素质、潜能、品 了阐述。规划还设定了 11个科技支撑的重点领域、68项技术突破的优先主题和16个重 大专项。(四)两个重要的切入点如果说政府的政策、研发计划和配套措施为整个社会的研发创新活动提供了基本架构, 则执行机构有什么样
4、的实际表现就成为决定政策目标能否实现的中心环节。因此,在国家中 长期规划发布之后,研发创新活动本身已顺理成章地成为政策的关注点。人们容易理解,为 实现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中国一方面应在研发活动方面有显著进展, 另一方面需在新兴企业的创新活动方面有大规模的扩张。而人们往往不容易接受,这两方面 活动在中国的显著进展,仍然与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密切相关。简言之,政府在发布了中长 期科技规划之后,应找到重要的政策切入点着力开展工作。丹麦的案例显示,工业化经济体 的研发活动已形成一种基于内在驱动的稳定形态,科学社群按自己的价值观和团队活动探索 新知识。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创新为其全球利益
5、所驱动,新兴小企业则在一个专业化服务和 风险资本活跃的环境中积蓄能量,并最终找到自己跃迁的位置。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研发质量效率和小企业创新环境方面与工业化国家有着显著差 距。造就高水平和国际化的研发活动和继续打造完善的小企业创新环境,应是当前最重要的 政策切入点。三、教学素材1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08月作者:张辉鹏,石嘉兴 著2 .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一一理论-实务案例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4月作者:王伟光,吉国秀 主编3 .视频:09.竞争力的关键-如何积累人力资本()格、学历和经验。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在
6、人才使用、培养与发展上,提供客观且对等的承 诺。公司有严格的面试流程,一般来说,一个应聘者必须经过人力资源部、业务部门的主管 等四个环节的面试,以及公司人力资源部总裁审批才能正式加盟华为。为保证招聘质量,公 司针对主要的岗位建立素质模型,对素质模型中的主要素质进行分级定义,统一各面试考官 的考核标准,从而提高面试考核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另外华为公司建立面试资格人管理制度, 对所有的面试考官进行培训,合格者才能获得面试资格。而且公司每年对面试考官进行资格 年审,考核把关不严者将取消面试资格。2 ,内部劳动力市场华为公司通过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竞争和选择机制。通过内部 劳动力市场
7、和外部劳动力市场的置换,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和激活沉淀层。并使人合适于职务,使职务合适于人。3 .员工的培养与发展华为公司将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目标的重要条件。实行在职培训 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自我开发与教育开发相结合的开发方式。每个员工通过努力工作,以及 在工作中增长的才干,都可能获取职务或任职资格的晋升。以此相对应,保留职务上的公平 竞争机制,坚决推行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公司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依据客观公正的考评结 果,让最有责任心的明白人担任重要的责任。华为公司不拘泥于资历与级别,按公司组织目 标与事业机会的要求,依据制度性甑别程序,对有突出才干
8、和突出贡献者实施破格晋升。4 .客观公正的考评在华为公司,考评体系的建立依据以下假设:华为绝大多数员工是愿意负责和愿意合作的,是高度自尊和有强烈成就欲望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也很明显。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应该体现在工作绩效的改进上。失败铺就成功,但重犯同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的。员工未能达到考评标准要求,也有管理者的责任。员工的成绩就是管理者的成绩。员工和干部的考评,是按照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对每个员工和干部的工作绩效、工作态 度、与工作能力的一种例行化的考核与评价。工作绩效的考评侧重在绩效的改进上,宜细不 宜粗;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考评侧重在长期表现上,宜粗不宜细。考评结果建立记
9、录,考 评要跟随公司不同时期的成长要求应有所侧重。在各层上下级主管之间要建立定期述职制 度。各级主管与下属之间都必须实现良好的沟通,以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沟通将列入对 各级主管的考评。2 .经济转轨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评析一一以俄罗斯为研究案例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一经济转轨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经合组织发表的2000年经济、科技和工业展望报告指出,技术创新的速度决 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高水平、反应迅速的科研开发能力是快速创新的基础,专利增多是创 新能力的一种表现。新增长理论认为,内生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创新实现的过 程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创新越活跃,经济增长的速度就越快。经济转轨
10、以来,绝大多数转 轨国家在经济转轨初期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经济衰退。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率先实现 了经济正增长。而俄罗斯的经济衰退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深,这种转轨危机的深度是 人们所始料未及的。众所周知,自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开始实现正增长,但是增幅波 动较大。对此许多学者从投资、结构等角度加以解释。在已有的研究中尚未触及到经济增长 的原动力一一技术创新问题。本文以俄罗斯为研究个案,从经济转轨以来关于国家创新体系 建立、发展与绩效及其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分析等几个方面对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国家创新 体系进行论述。二经济转轨中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构(一)基础研究体系俄罗斯国家级科学院
11、共有5个,即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农业科学院、俄罗斯医学 科学院、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和俄罗斯建筑科学院,还有军方的军事科学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 此外,还包括高等院校研究体系。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调整,科研机构体系形成了两级 架构:第一个层次,9个专业学部、3个地方分院、14个地区科学中心;第二个层次,上述 各单位下属的科研院所、科学中心。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俄罗斯科学院先后出台了俄罗 斯科学院科研工作计划基本原则和俄罗斯科学院2003年度基础研究主要方向。学部不 论在学术上,还是在财力上都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这次调整不仅在机构设置和组织形式方 面完成了重组和改造,更重要的是后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
12、障。(二)知识生产与传播体系苏联解体后,1992年俄罗斯科学部高等学校委员会制订了新的指导思想,耍求到 2000年为止,高等教育领域初步建立并完善下列体系:实施科学技术政策的体系;各大学 联合实施科学计划的体系;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体系;大学和科学院之间在科研方面进行 整合的体系;建立科学技术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运用科学研究创新机制的体系等。12 年来,俄罗斯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建立了新的机构或中心并开始工作, 其中包括72个大学技术园、16个向创新企业家提供活动领域的地区性专家培训中心、10 个地区级创新性中心和12个影响科学技术企业家活动的地区级中心;同时,与其他国家研
13、 究生培养机构签订合作意向书等。此外,高校还创建了 1500家创新型小企业。(三)知识应用体系企业的研究开发包括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原型机和工艺方法的设计与开发。衡量 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可分别衡量企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究开发能力。俄罗斯工业企 业研发机构数量,从1990年的449个减少到1999年的289个(相当于100家企业仅拥有1 个研发机构,大型科研中心从1991年的4564个减少到1994年的3968个。只有10%的企业 进行科研,2. 5%的企业进行项目咨询,15%的企业进行产品试验。实际上,俄罗斯只有1/ 20的企业能制造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产品,这使得专利申请数不断减少:从1
14、993年的32216 件减少到1998年的21326件。(四)开发性研究体系俄罗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是1997年根据科技部、教育部和两个基金会共同制订的 发展统一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跨部门规划建立的。创新体系的主要环节是技术创新中心,它 专门从事开发成果的完善和商品化经营工作。技术创新中心内设有信息服务和技术管理人员 培训中心。1997年为规划提供经费的除上述两个部和两个基金会外,还有几个地区行政当 局,当年投入规划的资金为5000万美元。目前,已在8个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 利亚、喀山和叶卡捷琳堡等)建立了技术创新中心,职工总数约3000人,其产品年销售额为 1200亿未改值卢布。中心开
15、发医疗技术、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超高频设 备、激光系统、计算机软件和新材料等。有些技术创新中心是在技术园区(如莫斯科大学科 学园区、圣彼得堡电工大学技术园区、喀山技术园区和新西伯利亚技术园区)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并成为园区的成员单位。目前,已累计有70家技术园区和50000个小型创新公司 投入运营。(五)国家创新调控体系创新活动和商务活动保障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一领域高技术产品和 先进技术工艺的维护范围。因此,为了营造创新的良好环境,俄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和制度。相继颁布和批准了关于促进科技领域小型企业发展基金会的决定(1994年2月 3日)、跨部门科技政策委
16、员会关于赋予俄中央空气动力研究所等单位国家科学中心地位 的提案(1994年3月29日)。1995年,俄总统和总理亲自挂帅抓科技,大大推动了科技立法 工作的步伐和各项科技政策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止匕外,联邦政府相继颁布了关于国家支持 科学发展和科技开发的决定、关于组建联邦科研生产中心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俄 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科技方面的法规:关于科学和国家科学技术政策(1996年)、关 于加强国家对俄联邦科学支持的紧急措施的决议(1997年)、关于建立联邦科学技术中心 条例、俄联邦科技投资政策的基本方向和20022006年国家创新政策基本原则,杜 马还通过了俄第一部俄联邦和国家科技政策法(草案
17、)、关于创新活动和国家创新政策 法)(1999年6月)、联邦科学城地位法和俄联邦2010年前和未来国家科技发展基本政 策)(2002年3月)。(六)国家创新引导体系俄罗斯在构筑国家创新体系时所考虑的是系统地制订国家创新政策,在国家总目标 下,建立独立的地区创新体系,优先发展基础科学、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将有限的财力 集中到优先发展方向上。同时,耍实现创新发展的总体构想,还要对国家技术能力(技术能 力、科研能力和教育能力)进行审查,建立创新领域的专业协调联络机制。为此,“两用技 术”总统纲要、19982000年俄罗斯联邦创新政策纲要和实施计划、20022006年俄 罗斯联邦科学与高教一体化专项
18、纲要、20022006年俄罗斯联邦优先发展方向研发专项 纲要和20022006年国家技术平台等重大科技规划陆续颁布实施。经济转轨中的俄 罗斯采取了三大创新战略:(1) “接长”战略。旨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 科技和工艺生产优势,在统一国家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稳步增加新的 有竞争力的产品。(2) “借用”战略。旨在利用国内创新潜力的同时,开发工业发达国家的 科技产品,进而根据整个创新周期独立的完成吸收、消化和应用的过程。(3) “转移”战略。 利用现有国外科技和生产工艺潜力,通过购买最新高效技术专利的方式开发新一代产品,然 后在国际市场销售。止匕外,俄罗斯国家创新
19、系统子系统还包括应用研究体系,即俄罗斯政府各部门下属 的专业应用研究机构、俄罗斯联邦主体下属的结合地方特色的应用研究单位。三 经济转轨中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绩效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绩效在于“资源配置力”的绩效,即资源状况a义配置能力B = 系统绩效(其中。和3分别代表资源状况和配置能力对系统绩效的贡献率)。系统的知识配置 力是国家创新体系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是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系统的知识配 置力比知识的生产更重要。与创新有关的知识配置包括知识在大学、研究机构和产业界之间 的配置,知识在市场内部以及在供应者和使用者之间的配置,知识的再利用和组合,知识在 分散的研究开发项目之间的配
20、置及两用知识(军用和民用)的开发。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配置 力影响到在其中从事创新活动的风险性大小,获得知识的速度以及社会资源重复浪费的程 度。(一)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流动方式之一。“大量的技术创 新活动是借助于具有不同要素占优势的组织间的衔接与合作来完成的二企业进行技术合作 能够获得技术资源,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通过人才和技术的互补发挥协同作用。同样非常重 要的是企业之间非正式的联系和接触。“技术创新行为是合作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有合作 行为的企业必定是开展技术创新的企业”,参与技术合作的企业其新产品占总销售额的份额 较高。经济转轨中的俄罗斯企业参与合作
21、创新的积极性不断下降,如1995年有43%的企业 参与合作创新,而到1999年该比重仅为26%。19992001年,俄罗斯仅有35%的创新是同 其他机构合作完成的。1100家机构中超过60%处于很低的协作水平或完全没有协作。(二)公共研究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公共研究机构的质量和它与产业界的联系是国家支持创新的重要财富。公共研究部 门在许多领域担负着国家科技知识储备的责任。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知识产权的总价值约 为4000亿美元,其中90%归国家所有。对绝大多数行业来说,由于基础研究与创新之间的 时间间隔过长,它们与公共研究部门的直接联系是有限的,相当多的技术改进方面的努力主 要是靠产业部门
22、自身和其他各种技术创新来源。经济转轨初期,俄罗斯企业因疲于应对经济 转轨危机,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很低,使得公共研究部门的大量科研成果仍以专利和论文形 式存在。2001年,新研发的637项先进生产技术中仅有42. 3姑川有专利权。(三)技术扩散按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的过程可以用“发明一创新一扩散”模型来概括。扩 散就是将创新成果形成生产规模,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大面积得到扩散,从而推动整个社会 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只有实现了扩散,才能产生商业利润和市场价值。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 最传统的方式就是通过新设备和新机器的技术扩散。企业在创新方面越来越依赖采用外部创 新和产品。技术交流是企业创新积极性的
23、最重要特点之一。2001年,全俄罗斯有创新积极 性的企业为2532个,占企业总数的9.6队 主要集中在印刷、燃料、拖拉机和农机制造业。 这些行业占从国外获得技术总量的65%以上。在使用新技术的行业中仅有电力工业和计算信 息设备行业交换技术较多,分别为技术使用总量的41%和26%O 2001年,俄罗斯共获得53627 项技术,其中从国内仅获得?105项;交换技术1505项,国内仅交换72项,其中63.9%为研 发成果,13.9%为产权、许可证和技术诀窍等形式。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滞后,制约了 技术扩散。(四)科研人员流动人员及其携带的知识的流动是国家创新系统中一种关键的知识流动。人与人相互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经济学教学资源包 第八章 课堂-08 发展 经济学 教学 资源 第八 课堂 0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