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十八章 课堂模块-18.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十八章 课堂模块-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十八章 课堂模块-18.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教学大纲1(-)概述1(-)列宁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土地问题理论1(三)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1二、教学案例11、列宁对待党纲修改的态度12、俄国一军事封建帝国主义23、学生对老师的超越34、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4三、教学素材5(-)相关人物5列宁5(-)相关书籍8一、教学大纲(一)概述1、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2、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二)列宁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土地问题理论1、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2、关于土地问题的理论(三)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1、研究帝国主义问题的必要性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过程2、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基本特征与历史地位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
2、平衡规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结论二、教学案例1、列宁对待党纲修改的态度1、案例呈现:帝国主义这一时代特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才集中体 现出来的,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具体分析,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 旧党纲中也没有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特别是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给俄国 革命造成了新的形势,新的形势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无产阶级的实践。列宁在对帝国 主义深入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党纲的修改意见,认为党纲必须增加对帝 国主义的形成、性质和特征的新阐述。这对于及时教育无产阶级认清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和自己面临的任务,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
3、,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列宁的思考并未结束。 他于1917年10月发表了论修改党纲一文,除了强调党纲要反映帝国主义时代特征以 外,又提出了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他说:“这是很有意义的必要补充。现在已 经冒出极少数最富裕的、*掠夺殖民地和弱小民族发财的寄生的帝国主义国家,党纲对这一 点更强调一些,说得更鲜明一些,也许是恰当的。”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研究,深化 了他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揭示了社会 主义革命在20世纪发生发展的规律。由于准备和实行十月武装起义,原准备召开以修改党 纲为重要议程的党的紧急代表大会没有开成。十月革命的胜利及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4、,为马 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及国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列宁及时提出,新党纲必 须反映这一内容。在1918年3月俄共(布)七大上,列宁强调,新党纲不仅“应该把关于 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论述补充进去,考虑到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已经开 始,还应当把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论述补充进去”,此外,还要阐明新型国家一一“苏 维埃类型的国家”问题。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新的实践又 提出了许多新问题,1919年3月俄共(布)八大又进一步完善了七大通过的党纲草案,制 定并通过了新党纲。列宁如此重视党纲的修改工作,是为了更科学地指导实践,更好地教 育无产阶级群众。他在这
5、次大会上的发言中说:党的纲领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因为 “这个纲领的每一条都包含着鼓动者成千上万篇的演说和文章的内容。我们纲领中的每一 条都是每个劳动者应该知道、领会和了解的东西J2、案例讨论:(1)为什么列宁如此重视党纲的修改问题?(2)列宁对待党纲修改问题的态度,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3、案例点评:(1)无产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其纲领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 导,又要反映现实生活的变化,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是党的行动纲领。如果党纲 出了偏差,党的事业必然受影响、走弯路。因此,列宁强调,党的纲领必须建立在科学的 基础上。(2)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
6、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 的要求进行创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 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 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 持科学态度,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 义教育群众。这就是我们从列宁对待党纲修改问题的态度中得出的有益启示。2、俄国一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案例内容:俄国1861年改革,标志着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改革后,资本主义得 到了迅速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的工业有了大
7、幅度增长,从 1860年到1890年,其棉纺织业增长了 3倍,生铁产量增长了 1倍,钢产量增长了 3倍,原 煤开采量增长了 19倍,石油开采增长了 240多倍。从1861年到1900年,俄国的工业总产 量增长了 6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垄断组织已控制了俄国的工业生产,俄国也 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从总体说来,到20世纪初,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靠输出谷物 换取外国工业品的农业国,从各项经济指标看,俄国明显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俄国落 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封建残余势力的强大。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矛盾的 激化;经济上,大量农奴制残余的存在,导致农业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
8、。这些都严重阻 碍了资本主义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沙皇为开辟国外市场,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因此俄国帝 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特点,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两国所处的客观条 件基本相同,但主观条件不一样。德国的国内环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俄国沙 皇专制制度的腐朽,农奴制残余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说明,只有主观 和客观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后起的国家发展速度才能超过发达国家,也就是说才能后来者 居上。案例讨论:1.在分析完五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之后,请同学们回忆并思考一下,从总体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呈现出什么特点?2.各国经济都有飞跃式的发展;
9、都实现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各国发展不平衡加 剧,原先最先进的国家被后起的国家超过。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经 济发展迅速有什么共同的原因?3、学生对老师的超越e.Asp?ID=1786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共同胜利论”,在他们逝世以后,资本主义在19 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了垄断阶段,作为学生的列宁从老师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 垄断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新条件,看到德国的迅速崛起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相 对衰落,他发现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一条客观规律,于是他大胆提出社会主义 不可能同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而只能首先在经济不很发达,但矛盾尖
10、锐、又具 备了一定主观条件的国家取得胜利。从而改变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各国 同时胜利是不可能的,它必将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获得胜利。他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 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 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 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分析了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是:(1)帝国 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各国在竞争中往往以军事冲突和战争的方式
11、重新瓜分 世界,帝国主义内部的冲突加深,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统治战线的薄弱环节。(2)帝国主义战 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 就没有别的出路。(3)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的存在,造成这些国 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甚至叛卖性,他们不能举起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把这些国 家引上资本主义发展垣路。(4)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性强,有农民作同盟 军,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果这些条件汇合起来,就可以形成 一种直接的革命形势,取得革命的胜利。列宁的论断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重大发展,但却遭到了不想
12、革命也不敢革命的第二 国际首领们的攻击,他们骂列宁是“叛徒”,是“疯子”。列宁没有被他们气势汹汹的咒 骂所吓倒,而是坚定地领国人民主动出击,充分利用有利时机,终于在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 的胜利。相关知识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 社 会主义革命“共同胜利”论案例讨论:1、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的内涵是什么?2、“一国胜利”论与“共同胜利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案例点评: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一国胜利”论呢?这是因为,人们对社会现 象的认识要受该现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暴露程度的限制。“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 主义的绝对规律”是列宁提出社会主
13、义革命“一国胜利”论的理论根据,而这一规律在自由 资本主义时代和帝国主义时代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后果是不同的。首先,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由于科技进步的速度还不够快,生产和资本集中化的程度 还不够高,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平稳,一些国家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步赶上和超过 另外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得尚不突出。因此,虽然马克思恩格斯 已多次谈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指出这是由私有制和竞争造成的必然结 果,但他们并没有将其视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而在帝国主义时代,垄断组织快速发 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地、跳跃式地赶上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
14、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列宁才得以把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 衡概括为资本主义的一条客观规律。其次,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世界领土尚未瓜分完毕,后来居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 张,并不一定需要从原来走在前面的国家手里去夺取殖民地和附属国,不至于引发世界大战; 各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大小与各自势力范围的大小大体是相互适应的;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 矛盾和斗争,并未构成影响他们互相勾结起来干涉和镇压个别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大 障碍。正是根据这种情况,马克思恩格斯才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一国首先胜利。而在 帝国主义时代,世界领土已经瓜分完毕,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原有的势力范围与其迅速增长 的
15、实力极不适应,要想取得与其实力相适应的势力范围,只有使用军事手段来重新瓜分世界; 由此引发的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的力量和彼此间的联系都大大削弱,造成了帝国主义链条 中的薄弱环节,易于被无产阶级所突破。也正是根据这一情况,列宁才提出社会主义革命有 可能在一国首先胜利。4、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20世纪初的沙俄已经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了,沙俄对外大肆侵略掠夺,并与其他帝国 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但沙俄并不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保留着地 主土地所有制,政治上保留着沙皇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据统计, 俄国当时共有38 700万公顷耕地,其中国有耕地面积为2 000
16、万公顷,农民占有的耕地面积 为21500万公顷,地主、皇室、寺庙等占有的耕地面积为15 000万公顷。与这种农奴制相 联系的是对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农奴制盘剥。因此俄国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西 方各国那里,农村的阶级斗争是农村无产阶级和广大贫苦农民与农业资产阶级的斗争;而在 俄国则是全体农民反对封建地主的斗争。所以,俄国农村的阶级斗争表现得十分尖锐和复杂。在工业中也保留着大量农奴制的残余,有的工厂主、矿业主甚至辛迪加的董事长本人 就是大地主,如乌拉尔的“马口铁辛迪加”和“铜矿辛迪加”都是拥有几十万俄亩的大地主 首先搞起来的。因此,农奴制剥削的残余形式在工业中同样大量存在着,俄国资产阶级发
17、财 致富的基础不仅是资本的垄断利润,而且在不小的程度上是靠封建剥削形式获得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存在。地主阶级是沙皇专制制度的 基础。因此,俄国的资本主义虽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但它的政治上层建筑却是封建 主义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严重地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这些经济、政治状况使俄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它是一个介于文 明的欧美和落后的东方之间的国家,即它既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是欧美那样的发达 国家;又不是东方那样的落后国家,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种先进与落后、资本主义 与中世纪相混杂的情况,使俄国的社会矛盾既尖锐又复杂。这些矛盾是
18、:垄断资产阶级同无 产阶级的矛盾、农民同地主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俄国境内各被压迫民族的矛盾、人民大 众同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其他帝国 主义的矛盾等等。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视角看,俄国正处在这个体系的边缘的特殊位置, 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在这里集结,使它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相关知识点: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可能性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 平衡规律案例讨论:为什么俄国会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诞生地?案例点评:列宁发现了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并由此得出了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率先取得胜利的理论。第一次世界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十八章 课堂模块-18 经济 学说 教程 章节 第十八 课堂 模块 1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