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化学-17-大气化学和气候课件.ppt
《大气化学-17-大气化学和气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化学-17-大气化学和气候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作业作业-3(2016-3(2016年年1212月月1212日日)(下次课交下次课交)1 1 已知一个谱分布为已知一个谱分布为n nM M(m),(m),那么每那么每cmcm3 3空气中,质量处在空气中,质量处在m m m+dmm+dm范围内的气溶胶粒子的质量为范围内的气溶胶粒子的质量为n nM M(m)dm,(m)dm,想将该谱分布转化为想将该谱分布转化为n nM M0 0(logD(logDp p)的谱分布,证明的谱分布,证明 n nM M0 0(logD(logDp p)=6.9 m n)=6.9 m nM M(m)(m)2.2.如果按我国每年向大气排放如果按我国每年向大气排放2500
2、2500万吨万吨 SOSO2 2和和25002500万吨万吨NONO2 2算,算,并假设所有排放的并假设所有排放的SOSO2 2和和NONO2 2都以都以HNOHNO3 3和和H H2 2SOSO4 4形式降水到我国国形式降水到我国国土上,按国土面积土上,按国土面积960960万平方公里及年平均降水速率万平方公里及年平均降水速率600 mm/a,600 mm/a,雨水中只有雨水中只有HNOHNO3 3和和H H2 2SOSO4 4,那么我国降水的平均,那么我国降水的平均pHpH值为多少?而值为多少?而我国雨水我国雨水pHpH值实际范围是多少?解释上述估算雨水酸度偏高的值实际范围是多少?解释上述
3、估算雨水酸度偏高的原因,并讨论我国酸雨分布情况。原因,并讨论我国酸雨分布情况。2作业作业-3(2016-3(2016年年1212月月1212日日)(下次课交下次课交)3 3 臭氧光解产生臭氧光解产生O(O(1 1D),D),而而O(O(1 1D)D)跟水反应生成跟水反应生成OHOH自由基。对自由基。对O(O(1 1D)D)使用使用PSSAPSSA方法导出计算方法导出计算O(O(1 1D)D)的公式,并计算在低平流层与边的公式,并计算在低平流层与边界层的界层的 O(O(1 1D)D)浓度及浓度及OHOH生产速率生产速率.(采用以下条件,低平流层:(采用以下条件,低平流层:P=55.3hPa,T=
4、240K,P=55.3hPa,T=240K,HH2 2O/M=6x10O/M=6x10-6-6,O,O3 3=3.0=3.010101212 molec/cm molec/cm3 3;边界层:边界层:T=298K,RH=50%,T=298K,RH=50%,OO3 3=8.0=8.010101111 molec/cm molec/cm3 3。此外,。此外,O(O(1 1D)+MD)+M的反应常数可用的反应常数可用k=3.2k=3.21010-11-11 exp(70/T),cm exp(70/T),cm3 3 molec molec-1-1 s s-1-1,O(,O(1 1D)+HD)+H2 2
5、O O的反应取的反应取k=2.2k=2.21010-10-10 cm3 molec-1 s-1,O O3 3光解成光解成O(O(1 1D)D)的速率常数为的速率常数为6.06.01010-5-5 s s-1-1 )3 第八章第八章 大气化学和气候大气化学和气候8.1 8.1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与气候变化8.2 8.2 全球温度记录和太阳变率全球温度记录和太阳变率8.3 8.3 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8.4 8.4 大气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大气气溶胶的辐射效应8.5 8.5 地球系统模式地球系统模式48.1 8.1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与气候变化8.1.1 8.1.1 概述概述 传统的观
6、点认为传统的观点认为:气候是某一段适当平均时气候是某一段适当平均时间内天气的平均状况。间内天气的平均状况。与天气学的概念不同,天气学的时间尺度相对与天气学的概念不同,天气学的时间尺度相对较短,仅仅对应于大气。较短,仅仅对应于大气。实际平均时间:一般用实际平均时间:一般用3030年。年。经典气候概念中气候的三大要素:月平均气经典气候概念中气候的三大要素:月平均气温,月总降水量和月平均气压的温,月总降水量和月平均气压的3030年平均。年平均。也有人提到,最基本的气候变量是全球年平均也有人提到,最基本的气候变量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气温。5 十年到几百年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与大气化十年到几百年时间尺度
7、的全球气候变化与大气化学组成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近代分子光谱学和辐学组成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近代分子光谱学和辐射传输理论已经证明,在大气中许多微量气体和痕射传输理论已经证明,在大气中许多微量气体和痕量气体。如量气体。如H H2 2O,COO,CO2 2,O,O3 3,CH,CH4 4,N,N2 2O,CFCsO,CFCs等在地气系统的等在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能量平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辐射收支,能量平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当今气是当今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大气化学组成变化:新的大气组分的出现,如大气化学组成变化:新的大气组分的出现,如CFCsCFCs、已有大气组分浓度的变化、已
8、有大气组分浓度的变化.近年来,在气候学研究中全球气候系统的概念逐渐近年来,在气候学研究中全球气候系统的概念逐渐取代了气候的概念,但并不完全相同。气候系统是取代了气候的概念,但并不完全相同。气候系统是指由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等组指由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等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气候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开放系统。气候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开放系统。6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IPCC-2(19951995):至):至少在过去的少在过去的100100年中观测的全球变暖是大于过年中观测的全球变暖是大于过去去600600年的自
9、然气候变化率的最好估计,有证年的自然气候变化率的最好估计,有证据显示气候对温室气体和硫酸盐气溶胶的响据显示气候对温室气体和硫酸盐气溶胶的响应与温度变化的地理、季节和垂直分布格局应与温度变化的地理、季节和垂直分布格局有关。这些结果指向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有关。这些结果指向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但是许多关键因子,包括长期的自然变率的但是许多关键因子,包括长期的自然变率的不确定性和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强迫的精细演不确定性和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强迫的精细演化格局限制了目前我们定量人类对气候影响化格局限制了目前我们定量人类对气候影响的能力。的能力。7 IPCC IPCC先后出版了五次评估报告和一系先后出版了五
10、次评估报告和一系列特别报告,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评列特别报告,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评估了这一领域的过去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估了这一领域的过去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在不断深入研究这些问题。近几年来,在不断深入研究这些大气化学成分的源汇,温室气体对气候大气化学成分的源汇,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对大气化学成分变化的变化及气候变化对大气化学成分变化的单向影响的同时,注重研究他们间的相单向影响的同时,注重研究他们间的相互作用,即反馈作用。互作用,即反馈作用。8工业革命以来气候变化的辐射强迫增温降温温室气体大气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0.001到几十微米的颗粒物)卤化碳N2OCH4CO2气溶胶间
11、接效应土地利用(反照率)平流层臭氧硫酸盐化石燃料燃烧(有机碳)生物质燃烧对流层臭氧化石燃料燃烧(黑碳)矿尘航天航空凝结尾流卷云太阳变化IPCC,2001增温?降温?可信度高 中等 中等 低 很低 很低 很低 很低 很低 很低 很低 很低辐射强迫W.m-2能否抵消温室气体的增温效果9200710Figure 8.15|Bar chart for RF(hatched)and ERF(solid)for the period 17502011,where the total ERF is derived from Figure 8.16.Uncertainties(5 to 95%confiden
12、ce range)are given for RF(dotted lines)and ERF(solid lines).IPCC-511 控制全球气候系统的基本过程是入射太阳短波辐控制全球气候系统的基本过程是入射太阳短波辐射的加热和射出地球长波辐射的冷却。这种加热和冷射的加热和射出地球长波辐射的冷却。这种加热和冷却及其时空差异是驱动大气和海洋的运动和变化的原却及其时空差异是驱动大气和海洋的运动和变化的原动力。大气是气候系统中最容易变化的部分,也是气动力。大气是气候系统中最容易变化的部分,也是气候系统的主体部分。候系统的主体部分。大气环流实现南北方向上的热量输送是气候系统中最大气环流实现南北方向
13、上的热量输送是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宏观能量过程重要的宏观能量过程,可以说大气在整个能量的输送可以说大气在整个能量的输送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全球平均能量收支全球平均能量收支13Figure 2.11:|Global mean energy budget under present-day climate conditions.Numbers state magnitudes of the individual energy fluxes in W m2,adjusted within their uncertainty ranges to close the ene
14、rgy budgets.Numbers in parentheses attached to the energy fluxes cover the range of values in line with observational constraints.(Adapted from Wild et al.,2013.)新新148.1.2 8.1.2 辐射辐射 任何物体(任何物体(T0KT0K)都以电磁波形式发射能量,同时也)都以电磁波形式发射能量,同时也接受来自周围的电磁波(物质的本性决定),一般将接受来自周围的电磁波(物质的本性决定),一般将这种电磁波能量本身叫辐射能,而这种能量传播方式
15、这种电磁波能量本身叫辐射能,而这种能量传播方式称为辐射。称为辐射。射至物体的辐射能,一部分会被物体吸收(变为内能或射至物体的辐射能,一部分会被物体吸收(变为内能或其他形式能量),一部分为被反射回去,而另一部分其他形式能量),一部分为被反射回去,而另一部分则会透过物体。则会透过物体。能量平衡:能量平衡:Q Qi i=Q=Qa a+Q+Qr r+Q+Qt t,吸收率吸收率+反射率反射率+透射率透射率=A+R+t=1=A+R+t=1物体的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大小随着辐射的波长和物体的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大小随着辐射的波长和物体的性质而改变。物体的性质而改变。Qt15黑体:对任何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
16、吸收(黑体:对任何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A=1A=1)的物体,)的物体,只对某一波长全部吸收,则对该波长为黑体。只对某一波长全部吸收,则对该波长为黑体。灰体:物体的吸收率不随波长而变,但灰体:物体的吸收率不随波长而变,但A1A1。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对某一特定波长而言,在一定温度下,对某一特定波长而言,任何物体的辐出度与吸收率之比是一个普适函数,该任何物体的辐出度与吸收率之比是一个普适函数,该函数只与温度和波长有关,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函数只与温度和波长有关,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即具有选择吸收性。即具有选择吸收性。它将物体的放射与吸收联系起来了,只要知道某物它将
17、物体的放射与吸收联系起来了,只要知道某物体的吸收率就可以知道其放射率,反之亦然。体的吸收率就可以知道其放射率,反之亦然。它把各种物质的吸收、放射与黑体的辐射能力联系起它把各种物质的吸收、放射与黑体的辐射能力联系起来。使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黑体的辐射来了解一般物体来。使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黑体的辐射来了解一般物体的辐射。的辐射。16普朗克定律:普朗克定律:19001900年普朗克用量子的概念,将辐射当做不连年普朗克用量子的概念,将辐射当做不连续的量子发射,成功地得到了与实验符合的绝对黑体辐射续的量子发射,成功地得到了与实验符合的绝对黑体辐射率仅是波长和温度的函数,单位为率仅是波长和温度的函数,单位为W
18、Wm m-2-2mm-1-1:FB(,T)=c1/5(exp(c2/T)-1)C1=2 c2h=3.7427 108 W m4 m-2 C2=ch/k=14388 m K黑体的分光辐出黑体的分光辐出(亮)度(亮)度(W Wm m-2-2mm-1-1 srsr-1-1):):B=F/B=F/斯蒂芬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玻尔兹曼定律 :1879:1879年斯蒂芬由实验发现,年斯蒂芬由实验发现,绝对黑体的积分辐射能与其温度的绝对黑体的积分辐射能与其温度的4 4次方成正比,次方成正比,18841884年玻尔兹曼从热力学理论得到了这个公式。年玻尔兹曼从热力学理论得到了这个公式。17 F=F=T T4 4,
19、=5.6696=5.6696 1010-8-8(W m(W m-2-2 K K-4-4)为斯蒂芬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玻尔兹曼常数维恩定律维恩定律:1893:1893年维恩从热力学理论得到黑体辐射年维恩从热力学理论得到黑体辐射光谱极大值对应的波长光谱极大值对应的波长(max)(max)与其本身温度与其本身温度(T)(T)的乘积为一常数的乘积为一常数 maxmax=/T,/T,=2897.8=2897.8 m K (m K (F FB B/=0)=0)因此,因此,T=5800 K,T=5800 K,maxmax=0.50=0.50 m;m;T=288 K,T=288 K,maxmax=10=10
20、 m m188.1.3 8.1.3 地球地表有效温度地球地表有效温度 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太阳表面温度与地球大气温度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太阳表面温度与地球大气温度差别很大,两者辐射能量集中的光谱段不同。从图中可差别很大,两者辐射能量集中的光谱段不同。从图中可看到出现分离点大概在看到出现分离点大概在5 5 m m。尽管太阳辐射的积分辐出。尽管太阳辐射的积分辐出度在所有的波段都远大于地球的,但因日地距离,到达度在所有的波段都远大于地球的,但因日地距离,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的长波辐射通量密度只有大气上界的太阳的长波辐射通量密度只有10W/m10W/m2 2,比地比地球的要小很多。球的要小很多。19单位
21、时间太阳发射的总辐射能单位时间太阳发射的总辐射能E Es s(T(Ts s=5800K)=5800K):E Es s=T Ts s4 4 4 4 R Rs s2 2(R(Rs s=6.96=6.96 10105 5 km)km)地球在离太阳约地球在离太阳约d=1.50d=1.50 10108 8 km km处(日地平均距离),处(日地平均距离),因此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通量:因此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通量:S S0 0=E=Es s/4/4 d d2 2 1370 1370 W/mW/m2 2(太阳常数),该太阳辐射通量被地球上横截面太阳常数),该太阳辐射通量被地球上横截面为为 R RE E2 2所
22、吸收,而被吸收的一部分所吸收,而被吸收的一部分 A A被云、雪等反射被云、雪等反射回空间回空间,A,A称行星反照率,那么地球表面单位面积吸称行星反照率,那么地球表面单位面积吸收的平均太阳辐射为:收的平均太阳辐射为:F Fs s=S=S0 0 R RE E2 2(1-A)/(4(1-A)/(4 R RE E2 2)=S)=S0 0(1-A)/4(1-A)/4 那么太阳短波平均辐照度:那么太阳短波平均辐照度:240 W m240 W m-2-220太阳常数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的太阳辐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的太阳
23、辐射通量密度。射通量密度。21 A A:应该指入射太阳辐射中被反射到空间的那部分应该指入射太阳辐射中被反射到空间的那部分分数分数,叫全球平均行星反照率叫全球平均行星反照率(未被吸收的太阳辐未被吸收的太阳辐射射/入射太阳辐射入射太阳辐射).).对对A A有贡献的是云、空气分子有贡献的是云、空气分子的散射、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散射和地表本身的反的散射、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散射和地表本身的反射射(地表平均反照率地表平均反照率,A,As s).).如果将地球当黑体处理(其实在可见光处不是),如果将地球当黑体处理(其实在可见光处不是),那么地球(没有大气)发射那么地球(没有大气)发射 F FL L=T Te e
24、4 4 根据根据 F Fs s=F=FL L,计算得到:计算得到:A=0.3A=0.3时时,地表年平均温度地表年平均温度255K255K,约,约-18-18。22若考虑若考虑F Fs s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得到得到TeTe:白天极高,晚上极低,冬夏之差也很大,赤道附近也比白天极高,晚上极低,冬夏之差也很大,赤道附近也比两极地区高得多。两极地区高得多。如果太阳常数变化如果太阳常数变化10 Wm10 Wm-2-2(0.7%),Te(0.7%),Te会约变化会约变化0.5K,0.5K,该该值也相当于反照率变化值也相当于反照率变化0.0050.005(在(
25、在A=0.3A=0.3附近)。附近)。8.1.4 8.1.4 地球大气的作用地球大气的作用实际上(有大气),实际上(有大气),TeTe1414(1515),而且日变化和),而且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大为减小,随纬度的变化也比较平稳。季节变化幅度大为减小,随纬度的变化也比较平稳。地球表面的黑体温度地球表面的黑体温度 Te=15,Te=15,相当于释放相当于释放390Wm390Wm-2-2地球地球-大气系统的黑体温度大气系统的黑体温度 Te=-18,Te=-18,相当于释放相当于释放240Wm240Wm-2-233K33K的差的差:温室效应温室效应。23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大气对辐射的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化学 17 气候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