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专题十八 分析综合课件 新人教版.ppt
《第二部分 专题十八 分析综合课件 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 专题十八 分析综合课件 新人教版.ppt(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十八 分析综合考纲阐释考纲内容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考纲阐释1.“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建立在对文句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它要求站在对原文整体认知的高度,从若干个备选分项中排除干扰因素,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所谓“信息”,就是文本所传达的内容,如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人物经历,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主要观点和支撑某观点的理由、论据等。“筛选”就是根据特定的要求找到含有对应的事实、事例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这就要求考生能基本读懂全文,理清文章思路。考纲内容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考纲阐释 2“内容要点”是文章的主旨在各个段落或层次中的具体
2、体现。“归纳内容要点”就是要在分析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段落、层次本质内容进行归纳。就归纳的范围而言,可以是某一段落,可以是几个段落,也可以是整篇材料。“概括中心意思”是针对全文而言的,它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纲内容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考纲阐释 3所谓“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即褒扬还是贬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扬还是反对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用自己的语
3、言,对全文相关内容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总结、筛选和提炼、加工和转化,从而辨别作者对所说事物的歌颂或批评的态度。考点分布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粤题精讲(以下六题的文本见专题十四的“粤题精讲”)1(2011 年广东卷)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俟船过,附而锯其舵乃改行,投身军营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得钱买药,则两活矣ACBD【名师剖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和语句含义,然后明确各选项的说明重点,运用排除法进行判断。句叙述罗提督曾经率兵到
4、南山,不能表现其智谋。句叙述罗提督投身行伍,说明他改邪归正。句叙述罗提督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的事,表现罗提督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参考答案】B2(2011 年广东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们解决了猴患。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
5、分析概括能力。解题时应先根据选项内容找到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D 项“罗提督功成名就后”错误,原文“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并没有功成名就的说法。“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文中无依据。【参考答案】D3(2010 年广东卷)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乃以其家人贼众新集,其心不一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ACBD【名师剖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句不属于“料事如神”的内容。句是讲朱棣陈述居庸关的重要地
6、位,句说的是朱棣针对居庸关的形势所作的比喻,句说的是朱棣有计谋。这三句皆与形势分析无关,运用排除法,A、B、C项都不正确,故选 D 项。【参考答案】D4(2010 年广东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
7、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项“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有误,应是宋忠手下的间谍被捕,所以朱棣知道了宋忠的计策。原文中有“获贼间谍”一句,其人为宋忠部下。【参考答案】C5(2009 年广东卷)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迪深厚有器局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上将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CBD【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围绕“胆量非凡”加以筛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要求相对应。可先找出不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句子,再用排除法,如本题中
8、句并非直接体现胆量,句说的是李迪有才情,句与“胆量非凡”无关,由此可排除 A、B、D 三个选项。【参考答案】C6(2009 年广东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
9、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处的理解。A 项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 项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 项“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参考答案】D粤考规律近年高考广东卷都对此考点进行了考查,如2004 年“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005 年“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以及上述几题,都是对此考点的考查。在具体考查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题目广东卷极少出现。考查方式或为设一道题,把文章的内容和行文特点归纳概括
10、为若干个方面、若干个小点,要求判断正误。或设两道题,前一道题将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事特点等作为辨析思考的对象,聚焦于一点,从文中摘出若干语句,分编成四组,要求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后一道题则着眼于全文的内容,要求考生用排除法分析文段有效信息,排除干扰项,锁定答案。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中能力层次最高的一项,它要求考生在理解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得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着眼于“推论”和“概括”。在高考试题中,“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要求,有时是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后
11、两项,有时很难截然分开。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近几年这项考查有加强的趋势,以后随着语文人文性的增强,势必会加大考查的范围和力度,应引起重视。考点一 筛选文中的信息考点透析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考生在读懂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在阅读材料文本中找到对应的信息区,进而比较、分析和判断,筛选出正确的信息。筛选文中信息的设题,一般采用客观题的形式,用定向筛选的方式考查,即题干中明确限定筛选范围,要求考生判断筛选结果是否正确。它的设题主要有两种方式:1在题干中直接给出一个信息指向,然后罗列具体材料,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如 20
12、10 年山东卷第 11 小题:“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2在题干中给出两个信息指向,也是罗列 4 个以上的句子,组合成 4 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如 2009年北京卷第 9 小题:“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示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孟尝传(节选)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大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
13、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桓帝时,
14、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注释】澍雨:及时降雨。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曲,窃感禽息,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题: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 因谢病去,妇竟冤死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ACBD【剖析】我们先要弄清“仗义
15、执言”的内涵:“根据道义和事理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然后对照这一概括性论断去分析题中句子,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句子。第句是承接上文“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而来,能够看出孟尝不满郡守判决,挺身而出,述说真相,故能体现出“仗义执言”。第句是说孟尝在仗义执言、述说未果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及孝妇的最终结局,与题干没有联系。第句是说郡中连旱两年,后太守询问原因时,孟尝去说明事情的缘由,这应当是“仗义执言”的一种表现。第句是孟尝建议杀掉诬陷之人来给孝妇谢罪,也能体现出“仗义执言”。第句是承接上文“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后的结果,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第句是孟尝任合浦太守时采取的措施,也跟题干没有联系。因而,正确的
16、选项应是。【答案】B解题指津1审清题干,排除干扰题干信息是我们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譬如“粤题精讲”第 5 题(2009 年广东卷)要求选出“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这提示可先找出不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句子,再用排除法,从而快速选出答案。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弄清所筛选的信息与题干的要求是否一致。2回归原文,揣摩用意选项所给的信息句都是孤立的,但我们绝不能孤立地去妄加揣测,一定要把信息句回归到原文的语境中去揣摩句子的意思,从而把握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等。其实,在阅读时就应该对文章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去粗存精。
17、然后就可以将信息句在文中迅速准确定位,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其信息指向,以便我们筛选出正确的信息。如孟尝传(节选)要求选出“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见“考点一”中的“示例”)题干强调的是“执言”。其中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很容易被误选,但如果回归原文,就能发现,这句话是属于孟尝到官任上后,实施善政的具体做法,是“做法”而非“执言”。3比较遴选,去伪存真所给的信息选项中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信息,要想筛选出正确的就必须对所给信息句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明白每一个信息句之所以对或之所以错的原因,从而筛选出正确的信息。总之,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一定要认真比对,巧辨真伪。尤其是
18、在筛选表现人物性格的信息句时,就更要在阅读时把握与之相关的信息。考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透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它是文言文整体阅读中的重点、难点。此考点要求在准确把握词意、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主旨。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和推理的一个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立的根据等。由于现在高考的选文大都是人物传记题材,所以高考在此考点的设题常常体现为对
19、重要语句信息的转述、对人物形象的简单概括、对事件意义或结果的评述等。这是对全文信息的综合考查。一般采取客观题形式命题,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是”。具体命题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原文信息分成四个部分,四个选项,每项概括一个小部分的内容,从中选出概括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另一种是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或指定的局部内容),分别列出不同的概括,从中选出正确的一项。【示例】(以上例孟尝传(节选)为阅读文本)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
20、澍雨”,五谷丰登。B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的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剖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题目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然后选取其中比较重要的四点作为切入点进行概括分析:为孝妇洗白冤情、任合浦太守时移风改政、离任时百姓挽留、杨乔赏识举荐。D 项前半句“尚书杨乔极为赏
21、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这一说法没有错,问题出在后半句上。原文说“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这里“见”表被动,“竟”为最终,“尝竟不见用”即孟尝最终没有被任用,而不是“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答案】D解题指津1全面理解,重点把握这是阅读文言文材料最基本的能力要求。首先要能够从宏观上对全文有个整体了解和认识,了解文中人物的事迹以及表现出来的性格,明白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故事折射出来的要义。然后重点掌握一些关键信息,如重要的时间点、文中表达重要意思的实词、人物重要的语言等。这些都是透露重要信息的地方,一定要在阅读时重点留意和把握。2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
22、中一般都会有对文中信息的直述或转述,在判断这些选项正误的时候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要注意的是,信息转述时可能会和原句的意思表述有一些变化,判断正误就要辨析这种变化是否合理,若仅仅是相同意思在说法上的改变,其表述是正确的;如果是意思发生了变化,那么表述就是错误的。例如“粤题精讲”第 2 题(2011 年广东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如果仅凭对文章的印象来判断,这里的每一项似乎都很难判断出正误来,而事实上如果我们把每一项在文中的原句找出来,就会发现,D 项有一些内容与原文不能对应。3审准题干,巧用选项做题之
23、前首先要弄清题干要求,切忌匆忙看选项而不看清到底是让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结果南辕北辙。看清题干要求后,如果是选错误的一项,那么还有三项是正确的,此时可以暂时假设四项都正确,然后通读四个选项,这样可以有效地让我们对文章大意有更深一层的理解,甚至是一些难点也可以迎刃而解,之后再逐一鉴别,心中就更有把握了。如果要求选正确的一项,就要一项一项地逐一比对,每一项都不可轻视大意。考点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透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能够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在一般的记叙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
24、没有明确说出来,而是通过叙述人物事件时选用褒贬义词、假托文中人物之口说出、对笔下正反两方面人物的不同描述或转述别人的评论等方式来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我们要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对事件的叙述以及详略的安排等来判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恨,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本考点主要从四个方面命题:作者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观点、态度;作者所写事件的意义,以及作者对所写事件的观点、态度;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表露出的感情倾向;作者的写作意图。本考点在高考中既可以选择题的形式设置,也可采用主观题形式命题。采用
25、选择题的形式命题时,往往是四个选项各自阐述或解析、评价某一个方面,要求判断正误,一般采用“选非”形式。构拟这类试题中的错误项,常常在大体正确的句子中设置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文意正确辨别。以主观题的形式命题较少,只有上海卷和福建卷出现用主观题形式考查。【示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部分 专题十八 分析综合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二 部分 专题 十八 分析 综合 课件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