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问诊.ppt
《第一章问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问诊.ppt(2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问问 诊诊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教研室2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了解问诊的意义。第一章 问 诊 3第一章第一章 问诊问诊概念概念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询问,以了解病情的方法。涉及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等。问症是医家第一要事陈修园4第一章第一章 问诊问诊沿革 1、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之一,最早见于内经三部九候论,奠定了问诊之基础;2、发展于明代;明张介宾将问诊内容概括为十问,言简意赅,较易掌握;3、清寓嘉言较详地规定了问诊的项目等,并拟定了病案的格式;4、1982年至今国家卫
2、生部4次修订并发布了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规范(试行),可谓是代有发展,日臻完善。5第一节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问诊的意义及方法一、问诊的意义一、问诊的意义可以收集到其它三诊所无法获得的与病情有关的资料;(诸如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治疗经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有利于病之早期发现疾病;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以便及时进行开导,亦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6第一节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问诊的意义及方法二、问诊的方法二、问诊的方法 1、环境要安静适宜;2、态度要严肃和蔼;3、不用医学术语询问;4、避免资料片面失真;5、重视主诉的询问。忌暗示、套问、诱导性语言等不
3、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孙思邈7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情况一、一般情况内容: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意义:一是为了便于病人联系和随访。二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如矽肺、汞中毒、瘿瘤等病,常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河南“开胸验肺”案)、青壮年多实证、中老年多虚证 或虚实夹杂、渔民多风湿。8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 二、主诉概念:指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eg:发热咳嗽3天,加重一天。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一个月。注意:主诉需要整理分析(主诉即主症,
4、主症未必即主诉);突出四个要素:部位、性质、程度、时间(深全准 透),抓住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不能用诊断学术语,eg:风寒犯肺证、肺气虚证等;简明扼要,一般在20字以内,13个词;意义:是了解、分析和认识疾病的重要线索。9三、现病史三、现病史概念:是指病人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治的经过。1、发病情况内容:发病时间、起病的缓急、可能的病因和诱因、最初症状的性质和部位,曾作过何种处理等。意义:对辨别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 10三、现病史2、病变过程概念:即按疾病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询问。内容:发
5、病后症状的性质、程度有何变化 何时加重或减轻 何时出现新的症状 病情变化有无规律 意义:了解疾病邪正斗争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 113、诊治经过内容:曾作过何种检查和检查的结果;作过何种诊断和有关诊断依据;经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及反应如何等。意义:为当前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4、现在症状现在症状是问诊的主要内容,另列一节专门讨论。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 12 四、既往史 概念: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主要包括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态以及曾患疾病情况。意义:对分析判断现发疾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6、。如:素体健壮现患疾病多为实证。素体衰弱现患疾病多为虚证。素体阴虚易感温燥之邪,多为热证。素体阳虚易受寒湿之邪,多为寒证。既往所患疾病与现患病证是否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现症口眼喎斜,过去曾患中风,据此可以判断为中风先兆。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 13五、个人生活史五、个人生活史 1、生活经历地方病或传染病的流行区域,;2、精神情志精神情志刺激所导致的疾病,高血压等;3、饮食起居素嗜肥甘者,多病痰湿;4、婚姻生育遗传性疾病、不孕、流产等;5、小儿出生前后情况 是否早产儿、分娩情况;意义:对判断分析现患病情具有重要意义。14六、家族史六、家族史 内容:即
7、询问家庭主要成员(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子女等人)的健康和患病情况。意义:对诊断现患疾病有一定意义。有些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等;家族遗传性疾病,如色盲、白化病、智障等;有家族倾向的疾病,如高血压、少白头等。15 第三节第三节 问现在症问现在症现在症:是指病人就诊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与其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足见其内容之宽泛,涉及面之广。一是确定主诉(亦即主症),并围绕主症展开询问;二是认症(即理解症的概念);三是宏观把握(即掌握证机模式规律);四是甄别(即辨别各证中的个性特征)。16 第三节第三节 问现在症问现在症 对涉及范围广泛的现在症如何询问呢?首定主诉问深全,次问主诉紧相关;再问
8、全身不适感,十问顺序可以参;欲求主症之成因,需知症出非一端;证候之中求个性,何愁症机难分辨。17 第三节第三节 问现在症问现在症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基础上写成十问篇,清代陈修园又将其略作修改补充为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18 第三节第三节 问现在症问现在症新编十问歌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将诊疗经过掺,个人家族当问遍,妇女经带并胎产,小儿传染
9、接种史,疹痘惊疳嗜食偏。19一、问寒热一、问寒热 概念:问寒热是指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意义:在于了解病邪性质和机体邪正阴阳盛衰。“阴阳不可见,寒热见之。”感受病邪性质:感受阳邪阳偏盛,阳盛则热;感受阴邪阴偏盛,阴盛则寒。机体阴阳盛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温度计西医”20一、问寒热一、问寒热 寒热的概念及分类:“寒”指病人自觉怕冷的感觉。恶风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的症状。恶寒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的症状。畏寒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的症状。21一、问寒热一、问寒热 寒热的概念及分类:发热体温增高或体温正常而自觉全身或局部发热的症状。总之,大凡怕冷者,或因外感
10、阴邪、或因阳虚阴盛;而发热者,或因外感阳邪、或因阴虚阳盛。此外,还应询问寒热之新久,轻重程度,持续时间长短,寒热出现有无时间或部位特点等等。注:理解概念即认症的思维过程22(一)恶寒发热(表证之特征)概念: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的症状,是表证的 特征性症状。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病机:外邪侵袭、卫阳郁闭。辨证: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的特征。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的特征。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的特征。一、问寒热一、问寒热 23(一)恶寒发热(表证之特征)可见,外感表证的寒热轻重,不仅与感受病邪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感邪的轻重和邪正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eg:老人,体衰,不易发热;小儿,阳盛,易发热。一
11、、问寒热一、问寒热 24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叶君,大暑之夜,游玩,披襟当风,兼进冷饮,当时甚为愉快,顷之,觉恶寒,头痛,急急回家,伏枕而睡。适有友人来访,乃强起坐中庭,相与周旋,夜阑客去,背益寒,头痛更甚,自作紫苏生姜服之,得微汗,但不解,次早乞诊,病者被扶至楼下,即急呼闭户,且吐绿色痰浊甚多,两手臂出汗,扶之潮,盖系冰饮酿成也,随疏方,用:桂枝四钱,甘草钱半,生姜五片,大枣七枚,浮萍三钱。加浮萍者因其身无汗,头汗不多故也。次日,未请复诊。某夕,值于途,叶君拱手谢曰,先生之术,可谓神矣。25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按语:患者有冷饮当风病史,初为恶寒头痛,必无汗,伤寒表实证。自作紫苏生姜服之,得微汗,证
12、已变。恶风、微汗、咳痰,外表证未解,但已更为伤寒表虚证,兼内饮未除,故予桂枝汤加浮萍一剂而愈。(伤寒表虚证经方实验录曹颖甫)26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刘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邪气,当晚即发高热,体温达39.8。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淅(寒栗貌)恶寒,发抖,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视其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治宜辛温发汗,解表散寒。方用麻黄汤。麻黄9g,桂枝6g,杏仁12g,炙甘草3g,1剂。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通身汗出而解。27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按语:患者恶寒,无汗,周身关节痛,皮肤滚烫,舌苔薄白,脉浮紧有力
13、。典型太阳伤寒表实证。伤寒论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麻黄汤为太阳伤寒表实证而设。其病机是因风寒之邪客于太阳之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本方能发汗解表,宣通肺卫,畅达营阴,使寒邪从汗外出。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28(二)但寒不热(寒证的特征)概念:指病人只感寒冷不觉发热的症状,是里寒证的特征 性症状。多见于里实寒证,少见于表寒证的初期。病机:寒邪直中或阳失温煦。辨证:新病恶寒多见于里实寒证(中寒)或风寒表证;发病突然,怕冷,但体温不高等 久病畏寒多见于里虚寒证(阳虚);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面色白,脉弱等 提示:寒证是临床常见证。一、问寒热一
14、、问寒热 29 患者,女,31岁,1989年来诊。有慢性肾炎病史6年,历更数医,久治不愈。刻下:水肿、腰痛、尿少、畏寒肢冷、恶心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诊为慢性肾炎重症(肾阳虚证)。投用土茯苓200g,白茅根50g,肉桂3g,附子10g,干姜5g,泽泻50g,砂仁10g,爵床50g,以温阳利水。3剂后,水肿开始消退,肢体有寒转温,“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又用“千金鲤鱼汤”加减治疗一个半月,患者痊愈,出院后再服“复肾散”以巩固疗效,至今未犯。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30 按语:本案为肾炎患者,证属肾阳虚,病久。久病及肾,肾阳更亏,阴寒更甚,则畏寒肢冷。阳不生,则津不化,故水肿,尿少,治以
15、温阳,缓图其功。肾阳虚型水肿(慢性肾炎)任继学医案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31(三)但热不寒(里热证的特征)概念:指病人只发热而无怕冷之感的症状,是里热证的特征;病机:阳胜或阴虚。分类:依据发热的轻重、时间和特点;有壮热、潮热、微热之分。1.壮热 概念:指高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的症状。临床意义:里实热证 一、问寒热一、问寒热 32(三)但热不寒(里热证的特征)1.壮热 里实热证:伤寒阳明经证;常见面赤、口渴、大汗出、脉洪大等 温病气分阶段(肺热炽盛证)。发热,口渴,咽喉红肿热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提示:壮热常见于重症感染性疾病,既可表现为短期发热(如扁桃体炎
16、等),亦可表现为长期发热(如败血症等)。一、问寒热一、问寒热 33 孙某,男,35岁,1993.7.16初诊。患者系司机,3年前出车回来后,因天热周身汗出,为即刻解热,急行冲浴,但浴室无热水,便以冷水洗浴。是夜,患者寒战高热,体温高达41,服用解热止痛片后,大汗出,体温有所下降,但不久反复升高。曾先后两次在北京某医院住院治疗,诊为“败血病”,予大量抗生素及激素、消炎退热等药物。由于长期反复高热,患者瘦弱不堪,难以工作,到处求医。曾服用中药数百剂,仍未见效。3年来,除两次住院后期,体温恢复正常10余天外,发热始终未能有效控制,平日全靠给予退热药物,缓解数小时。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34 目前高热寒战
17、,口渴喜饮,纳差,时有恶心呕吐,大便干,数日一行,夜寐较差,自汗盗汗,面色苍白,爪甲无华。但口唇紫暗,舌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质红,舌苔中部略厚,寸关脉大数,尺脉弱。腹诊:肝脾大,肋下2指。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35 辨证:邪郁血分,气阴两虚。治法:先以清营解热,凉血透达,待症状缓解后,再予固气养阴。方药:青蒿鳖甲汤合清营汤加减。青蒿15g,鳖甲15g(后下),地骨皮10g,丹皮10g,银柴胡10g,紫草10g,玄参12g,白薇12g,金银花30g,连翘15g,生牡蛎30g(后下),白茅根30g。服用上方7剂,有4天不发热,在发热的3天内,发热时间缩短,温度下降,体温在3839,并且恶寒消失,自汗盗
18、汗停止。效不更方,再服。又服7剂,体温降至3737.5,精神较前明显好转,已有食欲,无恶心,全身症状大见改善。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36 治法改以固护气阴为主,凉血透邪为辅,上方加北沙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上方又进7剂,体温正常,面色转润,未见其他不适,已正常上班。3个月内未再发热,病愈。随嘱患者,仍应注意饮食宜清淡,忌食大鱼大肉,避风寒,慎起居,以防病情反复。邪郁血分,气阴两虚顽固壮热(败血症)内科疑难病名家验案1000例评析(下册)(宋祚民医案)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37(三)但热不寒(里热证的特征)2.潮热 概念: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辨证:日晡潮热以热
19、势高,日晡(即申时,下午35时)热甚为特征。常见于阳明腑实证。又称阳明潮热。(胃肠燥热内结)阴虚潮热以午后低热,尤以夜间为甚为特征。多见于阴虚证。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感觉者,称为“骨蒸潮热(阴虚火 旺)。一、问寒热一、问寒热 38(三)但热不寒(里热证的特征)2.潮热 辨证:营阴亏虚发热发热以夜间为甚者(身热夜甚)。热入营分发热、心烦不寐为特征,故又称身热夜甚。见于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营分证)。血瘀发热以午后及夜间低热为特征。见于血瘀证。一、问寒热一、问寒热 39王某,男,11岁,高热持续一月余,最高体温达42,经各种抗生素,退热药治疗未见效果。症见每日午后两度热势上升,至次早则稍降
20、,虽然体温在40以上,而患者自觉并不发热,其脉弦涩,舌色暗,面无热色,右胁下痛不移,口不渴,大便自调,小便亦利。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40辨证为血瘀潮热。建议用活血化瘀之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尾、赤芍、川芎、红花、炒枳壳、柴胡、制没药各4.5g,桃仁、川牛膝,干地龙各6g,干地黄9g,桔梗、甘草各3g,连服1周,其间或加生鳖甲、生牡蛎,或加延胡索、血竭,午后发热略有下降趋势。以原方并佐以小金丹,早晚各服1丸。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412周后热降痛减;3周午后之热已低,胁痛消失,大便曾见黑粪,舌暗稍减而脉细,改为2日1剂,缓其剂而缓和之,使瘀尽去而正不伤。20日后复诊,热退已2周余,停药已达1周
21、,患者由29.5kg增至31kg,舌色鲜红而不暗,脉象缓和而不弦涩,精神体力恢复正常。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42按语:观其体温虽高而自觉反不热,可知是无表热;口不渴便亦不结,可知是无里热,脉弦涩,胁痛不移而舌色暗,惟午后发热,故证属瘀血发热,当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而立奇功。瘀血型潮热蒲辅周医案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43(三)但热不寒(里热证的特征)3.微热 概念:指发热不高,体温一般在38以下,或仅自觉发热的症状。辨证:气虚发热以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疲乏、少气、自汗等气 虚证表现为特征。多见于内伤发热如贫血、肝炎等。阴虚发热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阴虚证表现为特征。多见于瘟病后期,如结核病、
22、局部病灶感染如慢性胆 道感染等。一、问寒热一、问寒热 44(三)但热不寒(里热证的特征)3.微热 辨证:气郁发热发微热往往与精神因素(伴急躁易怒、胸闷等气滞证)有关是其特征。多见于内伤发热,如甲亢、神经性微热等。气阴两虚发热夏至热起,秋凉自愈是其特征。兼烦渴、多尿、无 汗、神疲乏力等气虚及阴虚证表现为特征。多见于小儿夏 季热。血虚发热以时有低热兼唇甲淡白等血虚表现为特征。多见于血虚证。一、问寒热一、问寒热 45病案分析病案分析张某,男,71岁,1994.5.4初诊。因高血压、心脏病,服进口扩张血管药过量,至午后热不退。体温徘徊在37.538之间,口中干渴,频频饮水不解,短气乏力,气逆欲呕,汗出
23、,不思饮食,头前额与两侧疼痛。舌红绛少苔,脉来细数。辨证属于阳明气阴两虚,虚热上扰之证。治当补气阴,清虚热,方用竹叶石膏汤。竹叶12g,生石膏40g,麦冬30g,党参15g,炙甘草10g,半夏12g,粳米20g。服5剂则热退,体温正常,渴止而不呕,胃开而欲食。惟余心烦少寐未去,上方加黄连8g,阿胶10g以滋阴降火,又服7剂,诸症得安。46病案分析病案分析按语:患者发热起于午后,伴见口渴欲饮,短气乏力,不思饮食,舌红绛少苔,脉来细数,兼头前额与两侧疼痛,属于“阳明气津两伤”无疑。胃虚有热其气上逆,故见气逆欲呕。竹叶石膏汤可用于热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阳明气津两伤,症见胃失和降,身热有汗,心烦口渴,气
24、逆欲呕,舌红少苔,脉虚数等,可作为清虚热,益气津的代表方剂。气阴两虚型发热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47病案分析病案分析于某,女,30岁。1994.1.3初诊。发热数月不退,热度时高时低,经某医院检查,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3.5109/L,血小板78109/L,脾不大,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精神萎靡,头晕,乏力,时有齿衄,食欲减退,动则心慌,汗出,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48病案分析病案分析证属血虚发热,以益气养血法治之,予以圣愈汤加味:当归20g,白芍20g,川芎10g,生地30g,党参15g,黄芪20g,地骨皮12g。服7剂,发热即止,头晕、乏力、心慌皆有好转。仍动则汗出,齿衄,原
25、方去地骨皮,黄芪增至30g,并加阿胶10g。连服7剂,精神、饮食大有好转,汗出、齿衄皆愈。上方出入进退月余,红蛋白升至126g/L,白细胞4.5109/L,血小板123109/L,发热未再发作。49病案分析病案分析患者证属血虚,血属阴,血虚不能濡养,则阳气浮越于外,导致发热。证治汇补说:“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对血虚发热,以养血为主。圣愈汤即四物汤加党参、黄芪而成,是血虚证临床治疗的代表方剂,加地骨皮,目的在于增强养阴清热之力。血虚发热(再生障碍性贫血)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50病案分析病案分析简某,女,2岁半,1992.7.13门诊。患儿4周前突发高热、咳嗽,经当地卫生院治疗3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问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