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古代汉语(上)10被动句.ppt
《教育专题:古代汉语(上)10被动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古代汉语(上)10被动句.ppt(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古代代汉汉语语(上上)主主讲讲教教师师 :徐徐志志奇奇辅辅导导课课程程十十5.“维(惟)、非(匪)即、乃、维(惟)、非(匪)即、乃、皆皆”等不是判断词等不是判断词 “维(惟)维(惟)”是语气助词,放在判断句谓语前是语气助词,放在判断句谓语前起引出谓语加强语气的作用。起引出谓语加强语气的作用。“非非”等为副词,等为副词,在判断句谓语前可译在判断句谓语前可译 “不是、就是、都是不是、就是、都是”,所译所译“是是”是句式翻译带出来的。它们都不是判是句式翻译带出来的。它们都不是判断词。例如:断词。例如:我马维骐。(诗经我马维骐。(诗经小雅小雅皇皇者华)皇皇者华)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2、。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诗邶风邶风柏舟)柏舟)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孟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孟子子万章上)万章上)吾翁即若翁。(史记吾翁即若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吕公女,乃吕后也。(史记吕公女,乃吕后也。(史记高帝本纪)高帝本纪)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史记(史记袁盎列传)袁盎列传)与与“维维”等用法相同的语气助词或副词,等用法相同的语气助词或副词,还有还有“伊、繄伊、繄、诚、实、尽、素、固、良、必、诚、实、尽、素、固、良、必、真、又、本、盖、其真、又、本、盖、其”等。例如:等。例如:其带伊丝,其
3、弁伊骐。(诗其带伊丝,其弁伊骐。(诗曹风曹风鸠)鸠)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左传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左传僖公五年)僖公五年)子诚齐人也。(孟子子诚齐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列御寇盖有德之士也。(庄子列御寇盖有德之士也。(庄子让王)让王)6.判断句的活用判断句的活用 判断句是表示判断的判断句是表示判断的,说明主语和谓语是说明主语和谓语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有些名词谓语句形式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有些名词谓语句形式是判断句,但主语和谓语并不是同一事物或是判断句,但主语和谓语并不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即非判断用法,称为判断句的活同一类别,即非判断用法,称为判断句的活用。其有对主语作比喻性解释,
4、对主语的有用。其有对主语作比喻性解释,对主语的有关方面加以压缩式的解释,对主语作原因性关方面加以压缩式的解释,对主语作原因性解释三种用法。解释三种用法。例如:例如:仲尼,日月也。(论语仲尼,日月也。(论语子张)子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王制)夫战,勇气也。(左传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庄公十年)百乘,显使也。(战国策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齐策)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宪问)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战国策也。(战
5、国策齐策)齐策)四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意念上的被动句意念上的被动句被动句式被动句式1.意念上的被动句意念上的被动句 也称也称“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句中没有。句中没有任何专门用来表示被动作被动形式标记的词语,任何专门用来表示被动作被动形式标记的词语,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和主动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和主动句在句法结构上没有区别。例如:句在句法结构上没有区别。例如:昔者龙逢斩,比干剖。(庄子昔者龙逢斩,比干剖。(庄子胠箧)胠箧)谏行言听(孟子谏行言听(孟子离娄下)离娄下)客有说相国曰: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君灭族不久矣。”
6、(史记(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世家)邑人又杀杨季主,季主家上书人又杀阙邑人又杀杨季主,季主家上书人又杀阙下。(汉书下。(汉书游侠郭解传)游侠郭解传)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论语语公冶长)公冶长)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史记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蔡泽列传)2.被动句式被动句式 也称也称“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指。指从句子结构本身就能看出主语的被动性从句子结构本身就能看出主语的被动性质的被动句。句中有某些助动词、助词质的被动句。句中有某些助动词、助词或介词等作为被动句的标志,并构成多或介词等作为被动句的标志
7、,并构成多种句子形式。种句子形式。1)“于(於)于(於)”字句字句 在动词后加上介词在动词后加上介词“于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即施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即施动者。句式:动词十于十主动者。例如:动者。句式:动词十于十主动者。例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荀子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荀子荣辱)荣辱)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虚实)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贾生列传)2)
8、“为为”字句字句 在动词前加介词在动词前加介词“为为”引出行为主动者,放在引出行为主动者,放在动词前,句式为:动词前,句式为:“为为+主动者主动者+动词动词”。有时省去。有时省去主动者,句式为主动者,句式为“为为+动词动词”。例如:。例如:战而不克,为诸侯笑。(左传战而不克,为诸侯笑。(左传襄公十年)襄公十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史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史记淮阳侯列传)淮阳侯列传)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左传?(左传成公二年)成公二年)若不趋降汉,今为虏矣。(汉书若不趋降汉,今为虏矣。(汉书高帝纪)高帝纪)在前两种句式的动词前
9、加上在前两种句式的动词前加上“所所”,构成句式:,构成句式:“为为+主动者主动者+所所+动词动词”和和“为为+所所+动词动词”。例如:。例如: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外储说左上)赵军为秦所坑于长平之下。(论衡赵军为秦所坑于长平之下。(论衡辨崇)辨崇)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沮授为操军所执,乃大呼曰:沮授为操军所执,乃大呼曰:“授不降也,为授不降也,为所执耳!所执耳!”(后汉书(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传)3)“见见”字句字句 在动词前加助动词在动词前加助动词“见见”。句式:。句式:“见十动词见十动词”
10、和和“见见+动词动词+于于+主动者主动者”。例如:。例如:若皆恤国如是,则大不丧威,而小不见陵矣。若皆恤国如是,则大不丧威,而小不见陵矣。(国语(国语晋语八)晋语八)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兼爱下)兼爱下)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荀子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荀子非十二子)非十二子)事孝武数十年,见谓忠谨。(汉书事孝武数十年,见谓忠谨。(汉书赵充国传)赵充国传)蔡泽见逐于赵。(战国策蔡泽见逐于赵。(战国策秦策)秦策)故子胥见说于阖闾而恶乎夫差。(吕氏故子胥见
11、说于阖闾而恶乎夫差。(吕氏春秋春秋不苟论)不苟论)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韩非子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韩非子说难)说难)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史记(史记楚世家)楚世家)放在动词前的放在动词前的“见见”从汉魏六朝起,有指从汉魏六朝起,有指代第一人称的作用,可理解为代第一人称的作用,可理解为“我我”或或“自己自己”,句中主语是施事者,此时句子不是被动句。,句中主语是施事者,此时句子不是被动句。例如:例如:乃今日见教。(汉书乃今日见教。(汉书司马相如传)司马相如传)加少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加少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嵇康懒。
12、(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巨源绝交书)(吕布)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吕布)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后汉书(后汉书吕布传)吕布传)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南史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南史江江淹传)淹传)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三国志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三国志魏书魏书陈矫传)陈矫传)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晋书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晋书罗企生传)罗企生传)4)“被字句被字句”“被被”直接加在动词前。句式为直接加在动词前。句式为“被被+动词动词”,始见于战国后期。助词,始见于战国后期。助词“被被”由由动词虚化而来,初有动词虚化而来,初有“遭受遭受”义。例
13、如:义。例如: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也,贞也。(韩非子辱,随仇也,贞也。(韩非子五蠹)五蠹)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战国策齐策)齐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齐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贾生列传)曾子见疑而吟,伯奇被逐而歌。(论曾子见疑而吟,伯奇被逐而歌。(论衡衡感虚)感虚)时焉被天火烧城。(三国志时焉被天火烧城。(三国志蜀书蜀书刘焉传)刘焉传)介词介词“被被”引出行为主动者,放在动词前,引出行
14、为主动者,放在动词前,始见于汉代。介词始见于汉代。介词“被被”也由动词虚化而来。句也由动词虚化而来。句式为式为“被被+主动者主动者+动词动词”。例如:。例如:五月二十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五月二十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被收时表时表)亮子被苏峻害。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方正)方正)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世说新语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世说新语言语)言语)玚、桢各被太祖辟为丞相椽属。(三国志玚、桢各被太祖辟为丞相椽属。(三国志魏书魏书王粲传)王粲传)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隋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隋书书西域列传)西域列传)五五.副词副词副词的概念和分类副
15、词的概念和分类程度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时间副词数量副词数量副词情态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谦敬副词1.副词的概念和分类副词的概念和分类 副词是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名词谓副词是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名词谓语的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但却可以直接修语的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但却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谓语。能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饰名词谓语。能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等。它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等。它能作句子成分,在句中大都作状语,有时作补语,能作句子成分,在句中大都作状语,
16、有时作补语,一般不作主语、宾语、定语或谓语中心词。是一种一般不作主语、宾语、定语或谓语中心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半实半虚的词。古汉语中动词谓语句占压倒优势,因而副词特古汉语中动词谓语句占压倒优势,因而副词特别发达,根据其意义和作用,可分为程度、范围、别发达,根据其意义和作用,可分为程度、范围、时间、数量、情态、语气、否定、谦敬等八类。时间、数量、情态、语气、否定、谦敬等八类。2.程度副词程度副词 1)表示程度高、过甚、至极。有)表示程度高、过甚、至极。有“丕、孔、重、丕、孔、重、甚、大、深、颇、最、酷、至、极、殊、尤甚、大、深、颇、最、酷、至、极、殊、尤”等。等。这些副词古今变化不大。这些副
17、词古今变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值得注意的是“颇颇”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一是表程度偏高,义近一是表程度偏高,义近“很很”和和“甚甚”;一是表;一是表程度偏低,义为程度偏低,义为“稍微稍微”、“略微略微”。例如:。例如: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晁错列传)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也。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也。(史记(史记河渠书)河渠书)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子通列传)刘敬叔子通列传)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涉浅水者见虾,其
18、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论深者观蛟龙。(论衡衡别通)别通)2)表示程度轻微。除了)表示程度轻微。除了“颇颇”,还有,还有“少、小、少、小、差、略差、略”等,而等,而“稍稍”是时间副词,直到唐代都是时间副词,直到唐代都有有“逐渐逐渐”意。例如:意。例如:今予病少痊。(庄子今予病少痊。(庄子徐无鬼)徐无鬼)其为人也小有才。(孟子其为人也小有才。(孟子尽心下)尽心下)元始中,车师后王国有新道,出五船北,通玉元始中,车师后王国有新道,出五船北,通玉门关,往来差近。(汉书门关,往来差近。(汉书西域传下)西域传下)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籍略知其意,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籍略知其意,又不
19、肯竟学。(史记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3)表示程度加深,更进一步。有)表示程度加深,更进一步。有“益、加、滋益、加、滋(兹)、尤、增、愈、弥(兹)、尤、增、愈、弥”等,意义近于等,意义近于“(比(比较起来)更加较起来)更加”、“(比现在)越来越(比现在)越来越”。“益、益、弥弥”今日还常用,需加注意。例如:今日还常用,需加注意。例如: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下)群臣辑睦,兵甲益多。(国语群臣辑睦,兵甲益多。(国语晋语三)晋语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子罕)欲盖弥彰,竟有何益?(资治通鉴欲盖弥彰,竟有何
20、益?(资治通鉴唐纪)唐纪)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吕氏春秋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吕氏春秋慎大)慎大)2.范围副词范围副词 1)表示全体或多数。有)表示全体或多数。有“皆、尽、钧(均)、皆、尽、钧(均)、索、悉、举、备、咸、并、俱(具)、毕、胜、索、悉、举、备、咸、并、俱(具)、毕、胜、遍、尽、总、都遍、尽、总、都”等。其中等。其中“索、举、毕、胜索、举、毕、胜”在现代汉语中少见。例如:在现代汉语中少见。例如: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史记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史记滑稽列传)
21、滑稽列传)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荀(荀子子王制)王制)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尚书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尚书泰泰誓中)誓中)2)表示仅只。有)表示仅只。有“但、独、特、直、徒、第但、独、特、直、徒、第(弟)、啻、止、仅(弟)、啻、止、仅”等和现代的等和现代的“只只”意思相意思相当。例如:当。例如: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三国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三国志华佗传)华佗传)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
22、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非相)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列传)孙膑列传)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下)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国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国语语晋语三)晋语三)公执之曰:公执之曰:“违君命者,女亦闻之乎?违君命者,女亦闻之乎?”对对曰:曰:“臣以死奋笔,奚啻其闻之也。臣以死奋笔,奚啻其闻之也。”(国语(国语鲁语上)鲁语上)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23、!(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韩非列传)“独独”在反问句中主要表达反问语气,在反问句中主要表达反问语气,不再有不再有“独自独自”或或“只只”意。例如:意。例如: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史记弃寡人乎?(史记王翦列传)王翦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仅仅”除了言其少之外,在唐代诗文中除了言其少之外,在唐代诗文中用在数词前还可以言其多,有用在数词前还可以言其多,有“几乎几乎”、“将近将近”、“差不多达到差不多达到”的意思。例的意思。例如:如: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杜甫江国逾
24、千里,山城仅百层。(杜甫泊岳泊岳阳城下阳城下)初守睢阳时,士卒仅初守睢阳时,士卒仅 万人。(韩愈万人。(韩愈张中张中丞传后叙丞传后叙)3)表示各别。有)表示各别。有“各、每、别各、每、别”例如:例如: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尚书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尚书汤诰)汤诰)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说苑痛之也。(说苑君道)君道)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后汉书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后汉书邓禹传)邓禹传)王每见之必泣。(左传王每见之必泣。(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襄公二十二年)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史记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史记
25、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死生别处,终始异居。(白虎通死生别处,终始异居。(白虎通崩薨)崩薨)3.时间副词时间副词 可分以下八类:可分以下八类:表正在:方、正、鼎表正在:方、正、鼎 表曾经:已、既、业、尝、曾表曾经:已、既、业、尝、曾 表承继:遂、乃、即表承继:遂、乃、即 表随即:旋、寻、随、便表随即:旋、寻、随、便 表终竟:终、竟、卒、迄(讫)表终竟:终、竟、卒、迄(讫)表才始:才、始、适、甫表才始:才、始、适、甫 表暂时:暂表暂时:暂 表经常:常、恒表经常:常、恒 表将要:将、且表将要:将、且 时间副词多数古今意义变化不大,值得时间副词多数古今意义变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有注意的有“方方”、“鼎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专题 古代汉语 10 被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