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5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5月)月考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下)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学年(下)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一、单选题(每题 1.51.5 分,共分,共 3232 题题 4848 分)分) 1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 “孝”的 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 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B. 血缘观念的淡化 C. 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D. 君主专制的建立 2欧阳修指出: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同用主牛而出已力者、用已牛 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上述现象的出现 A
2、. 与土地政策的调整有关 B. 使小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 是经济严重衰退的结果 D. 说明劳动力商品化普遍 3有学者指出,唐代以前的都城沿黄河轴线东迁西移,宋代以的中国政治经济中心沿京杭 大运河南北移动。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 大运河的开凿 C. 生态环境历史变迁 D. 北方军事威胁 4 明史载,朱元璋曾谕户部:“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 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 ”其目的是: A. 鼓励农业发展 B. 宣扬理学文化 C. 加强中央集权 D. 选拔能干的官吏。 5汉代的铁农具在我国东北、西北均有大量出土,陕西还有成批成组的
3、铁农具出土,其种 类有耕具、起土器、中耕器和收割器等,式样多,规格统-一.这反映了汉代 A. 官营手工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B. 农具生产的标准化和系列化 C. 铁犁牛耕技术开始普遍推广 D. 农具种类式样走向完备成熟 66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 733 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 993 万顷, 嘉庆十六年又增至 1051 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 20 省 354 府州 县。这些现象反映了 A. 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 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 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 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7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祖佃契
4、约,同时规定如果佃 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据此可知当时 A.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 B. 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 C. 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 D. 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8隋唐时期,田土所出,粮食而外,兼重桑麻,而桑尤为重要。隋时征调,桑土以绢,麻 土以布。唐时亦有蚕乡和非蚕乡之分,其调绢、布,各随乡土所出,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 场上使用。这说明隋唐时期 A. 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B. 赋税政策影响土地经营 C. 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 D. 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 9明朝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到指定地点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 力纳银者则允许亲身服役。到嘉靖末
5、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上述变化 A. 使此后人身依附关系全部废除 B. 为私营手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C. 有利于明朝政府增加白银储备 D. 使明朝政府财政收入大大提高 10明清时期商帮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文化和伦理精神。譬如,徽商“贾而好儒” ,促使了自 身直接攀援封建政治势力,与封建宗族势力结合,把“贾为厚利,儒为名高”作为“亢吾宗”- 2 -“大吾门”的手段。从社会发展来看,徽商的“亢吾宗” “大吾门” A.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B. 扩大了儒学的政治影响 C. 提高了徽商的政治地位 D. 强化了宗法思想的影响 11以往娶委讲究门第,宋代则一反传统,不论门第而论财,尤其以
6、“进士登科娶妻论财” 为突出。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B. 婚姻成为致富途径 C.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D. 科举入仕取代恩荫 12北宋政府曾专为城市居民单独造户籍,即坊郭户籍,按财产多少分为十等,其税种也多 样,比如宅税;地税,指城市店宅地基税,以及临时摊派,这些税种都以货币形式征收。对 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坊市制度得到恢复巩固 B. 战争频繁影响税收政策 C. 中央政府强化人口控制 D. 经济发展催生制度调整 13明中叶以后,出现了官员“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便辞官经商,读书人“为士不振” 便“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图几分利息”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专制制度的
7、松弛 B. 社会风尚的变化 C. 市民阶层的产生 D. 理学思想的影响 14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 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 ”这表明谭纶主张 A. 实行闭关政策 B. 开放海禁政策 C. 发展福建海洋渔业 D. 采取抗倭安民政策 15陈启源创办于 1873 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 年南海 知县曾下令封闭。19 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 一变化说明 A.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 B.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 C. 封建主义
8、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 D.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16 “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 1900 年庚子国变前夕,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 世界的 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 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材料表明 A. 中国已经实现了近代化 B. 洋务运动成效明显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 中国实力超过外国 17晚清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省名命名,如四川 江苏 河南 江西 新湖南 浙 江潮等,欧集甲在长篇文章新广东中提出“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 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 。这一现象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后各省纷
9、纷独立 B. 晚清时期留学生救亡意识强烈 C. 维新变法后各种思潮并行 D. 民主革命思想在各省广泛地传播 18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早期殖民者从美洲掠夺来大量黄金白银。这些黄金白银主要流入西 班牙,直接导致该国 A. 国力增强,从而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B. 获得资本原始积累,进而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 对华贸易占据出超的有利地位 D. 物价上涨,从而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 19马克思说:“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却是商业上的霸权造成了工业上的优势。所以 殖民制度在当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 西班牙的崛起 B. 荷兰称雄海上- 3 -C. 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D. 法国称霸欧洲
10、 2017 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 ,荷兰成为“模范国家” 、 “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荷兰人被 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 17 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B. 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C. 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D. 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21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因为缺 乏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能够体现英国工业革命前“强有力的需要 的刺激”的是 A.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 英国的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C. 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 D. 圈地
11、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21851 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 请十多个国家参展。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 记湖丝”装成 12 捆前来参展,最终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这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清政府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 C. 西方机器产品未被世人接受 D. 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 231945 年 9 月 9 日,国民党陆军总部发布命令,规定自 12 日起,一律使用法币,并将法 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定为 1:200。按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 1 元约合伪币 50 元。由此可知,
12、这一规定 A. 实现对全中国的经济控制 B. 解决了国民党的军费问题 C. 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 D. 促进了国统区的经济恢复 24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 ”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 “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断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 ,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 命不能承受之重” 。下面关于“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 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C.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 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 251922 年上海公共汽车公司的广告:“要求视野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 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
13、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 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 ”由此可见,新式公共交通的兴起 A. 是社会生活节奏曰益加快的客观要求 B. 大大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C. 推动了报纸、广告等大众传媒的变迁 D. 宣告旧式交通工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6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曾实行义务交售制: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 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这一制度 A. 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 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 C.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 兼顾了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271923 年,苏联政府对 165 万家企业进行统计,88.5%属于私人所有或租赁,而国有企业、 集
14、体企业只占 11.5%。上述状况 A. 推动了苏联工业的发展 B. 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 抑制了市场的积极作用 D. 赢得了资本主义国家信任 28斯大林在 1928 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 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 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 ”下面对斯大林的 演讲理解正确的是- 4 -A. 强调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基础 B. 斯大林为其经济发展模式辩解 C. 农民对斯大林模式产生严重不满 D. 斯大林准备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29下面是 1865 年和 1894
15、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 ,这反映出时间进出口总值进口值出口值1865 年12019760036601611894 年286059146054140005A. 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B. 中国日益融入世界市场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 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301846 年,耆英等人在奏折中称:“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广州者十之 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 ”这反映出当时 A. 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 B. 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 C. 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 D.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311888 年,两广总督张
16、之洞在广州筹设官办织布局,从英国购置机器。1889 年,张之洞 调任湖广总督,奏请并获得清政府许可后,织布官局得以迁往武昌。这表明 A. 汉族官僚势力开始崛起 B. 民族工业对外依赖性 C. 自然因素影响工业布局 D. 洋务企业具有封建性 32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 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 。以后事有 “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 “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 。据此可知,洋务派 A. 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 B. 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 C. 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 D. 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
17、策二:材料解析题(共 3 题 52 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 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 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 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 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
18、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 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 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 1912- 5 -年到 1920 年达到 1 3. 4。 ”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概括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 响。 (6 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
19、业化浪潮”的特点并分析出现 “浪潮”的原因。 (8 分)34、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2013 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为沿线各国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陆上丝绸之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 断崛起,经常破坏丝绸之路的畅通,使陆上丝绸之路为之阻隔。中国外销商品如丝绸、瓷器、 茶等大都生产于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有众多优良的港口,从海路运输不仅交通方便,而且运 输量大。通过海路还可以把商品输送到陆路不易到达的地区和港口,如日本、东南亚、非洲 等地。到了
20、宋代,随着航海术以及造船业的不断发展,海上运输的安全性及运载量都有更大 的提高,海上运输通道逐渐取代陆上运输通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孙继亮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明代银本位制度确立关系初探 材料二自公元 1500 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 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 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 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在 19 世纪 50 年代60 年代,卷入世
21、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 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 从 1870 年至 1913 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 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 1900 年,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19%,美国 12%,德国 13%,法国 9%。 马世力世界史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生变化的原因。 (6 分)(2)指出材料二中近代欧洲对外活动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 (4 分)(3)根据材料三,概
22、括 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原因(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 世纪末到 17 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 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欧洲人又大肆从非洲贩卖黑人,运入 美洲供奴役。1617 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 6 -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 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 的白人。1819 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 西兰成为以白人
23、为主的国家。发韧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影响了整个世界。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二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中国北 部中国西 北长江上 游长江中 游长江下 游东南沿 海两广地 区云贵地 区共 计1843 年4.24.94.14.57.45.87.04.05.11893 年4.85.44.75.210.66.48.74.56.0摘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到 19 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影响。 (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8 分)参考答案1-10 AACAB CABBA 1
24、1-20 ADBBD BBDCA 21-30 BACCA BABBB 31-32 DA 33 (1)生产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 。 (2 分) 因素:封建剥削重(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4 分) (2)影响: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投 资场所;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自然经济)解体; 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中国近代企 业的产生与发展(6 分) (3)特点:集中在民生领域(以轻工业为主) ;以民营(民族资本家) 、中小企业为主;工 业增长速度快。 (3 分)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初年政府采取
25、鼓励兴办实业的 政策;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 思潮(5 分)34、 (1)原因:海上运输优势明显;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干扰;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 海技术的进步。 (6 分) (2)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4 分)- 7 -(3)特点: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6 分) 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 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答到“世界工厂”或殖民扩张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 情给。 )政治、经济原因。 (4 分)35、 (1)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种和民族结构;推进了世界的物质和人文交流;促进了民族和 文化的融合;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给美洲 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带来灾难。 (4 分) (2)特点:整体上发展缓慢;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和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较高,进程较快 (概括答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也可) 。 (2 分) 原因: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通商口岸聚集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近代 企业的兴办,使城市吸纳了农村劳动力。 (6 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