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doc(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操纵手册模板(试行)本模板属于参考性文件,非强迫性要求,目的是为指导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操纵体系的建立、施行、评价与改良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应依照本单位内外部环境、开展阶段、业务规模等要素,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内控操作手册。引 言为了有效施行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操纵工作,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立,提高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治理水平,促进展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操纵体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操纵标准(试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展政事业单位内部操纵建立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特制定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操纵手册(模板)(以下简称手
2、册)。一、制定依照本手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财政部发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操纵标准(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按照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操纵标准(试行)施行意见的通知(鲁财会20144号)的要求制订。为了便于分析和说明,本手册以省级行政事业单位W局为例,在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说明时以处室为例。二、指导思想施行内部操纵标准,建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操纵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标准体系建立和流程设计,将每一个内部操纵要求交融贯彻到各经济活动之中,用标准的工作制度来制约权力,逐步建立健全权力运转的制约和监视体系。三、工作目的施行内部操纵标
3、准,旨在实现以下目的:1 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行为合法合规。2 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平安,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3 标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真实、精确、完好。4 堵塞破绽、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觉、纠正错误及作弊行为,促进展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风险防控与廉政机制建立。四、工作原则施行内部操纵标准,应该遵照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经济业务活动,并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风险操纵要求,落实到决策、执行、监视等各个环节。2 重要性原则:重点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要业务、重要事项、高风险领域和高危险环节采取更为严格全面的操纵措施,确保不存在严重缺陷和错漏。3
4、制衡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议事决策机制、部门岗位设置及权责配置、业务流程等方面应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操纵的根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清楚,互相制约,互相监视。4 适用性原则:内部操纵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单位规模、业务范围和特点、风险水平及所处详细环境等相习惯,并随着国家和本省的有关工作要求,以及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W局内部操纵手册前言为了提高W局(以下简称“W”)经济活动治理水平,促进W建立健全内部操纵体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财政部发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操纵标准(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特制定W局内部操纵手册(以下简称“内部操纵
5、手册”或“手册”)。内控手册作为W局内部操纵建立与施行的有效治理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通过建立合适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操纵体系,梳理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等措施,充分利用内部操纵“使其不能腐”的作用机理,使内控手册成为预防贪污腐败的有效手段。2、通过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操纵,确保各级干部职工恪守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制观念和道德认识,使内控手册成为保护干部职工的有效工具。3、通过内部操纵建立,重新审视和梳理现行的各项治理制度,进一步创新治理机制,强化、优化治理措施,提高及时发觉和有效处置风险的才能,破解存在的内部监
6、管薄弱征询题,全面提升内部治理水平。4、通过学习、培训内部操纵风险治理工作,培育和塑造良好的内部操纵风险治理文化,树立正确的内部操纵风险治理理念,加强职工内部操纵风险治理认识,将内部操纵风险治理认识转化为职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促进单位建立系统、标准、高效的内部操纵风险治理机制。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一节 编制目的及意义1第二节 编制依照及原则2第三节 编制思路及适用范围3第四节 使用说明3第五节 局限性4第六节 内部操纵总体架构与相关定义术语5第七节 内部操纵流程图说明9第二章 风险评估与操纵10第一节 风险评估10一、评估部门10二、评估周期及方法10三、评估步骤13第二节 风险操纵1
7、5一、风险类别15二、操纵环节16三、操纵方法17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操纵19第一节组织架构和归口治理19一、组织架构19二、归口治理20第二节受权体系与三重一大22一、受权体系23二、严重事项的议事机制23第三节制度建立和流程操纵24一、制度建立24二、流程和表单操纵25第四节 单位内部责任体系26一、部门职责27二、不相容岗位设置28第五节 信息系统建立与维护30第四章 业务层面内部操纵33第一节 预算治理33一、预算业务综述33二、预算业务操纵流程34三、预算业务风险操纵矩阵43第二节 收支治理46一、收支业务综述46二、收支业务操纵流程47三、收支业务风险操纵矩阵54第三节 采购治理5
8、8一、政府采购业务综述58二、采购业务操纵流程59三、采购业务风险操纵矩阵64第四节 资产治理67一、资产业务综述67二、资产业务操纵流程68三、资产业务风险操纵矩阵73第五节 合同治理78一、合同业务综述78二、合同业务操纵流程79三、合同业务风险操纵矩阵86第六节 工程治理91一、工程治理综述91二、建立工程操纵流程92三、建立工程风险操纵矩阵95第五章 内部操纵评价与监视98第一节内部操纵自我评价98一、内部操纵自我评价综述98二、内部操纵自我评价关注重点99三、内部操纵自我评价工作组织与分工100四、自我评价方法与程序102五、自我评价报告内容要点104六、自我评价缺陷整改105第二节
9、内部审计106一、内部审计业务综述106二、内部审计关注重点106三、制定内部审计计划107四、组建内部审计工程组107五、施行内部审计工作107六、监视内部审计征询题整改108七、内部审计档案归档109附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110第一章 总 则第一节 编制目的及意义依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操纵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内部操纵,是指单位为实现操纵目的,通过制定制度、施行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展防备和管控。完好的内部操纵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操纵制度是约束、标准单位治理行为的准则,是减少风险的严重措施。内部操纵手册是构建单位内部操纵体系并保障其运转的根本制度和施行标准,是作为单位建
10、立、执行、评价及验证内部操纵的依照。内部操纵手册的编制具有以下几个目的与意义:1.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通过制定制度、施行措施和执行程序,合理保证单位的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同意的范围内进展,符合有关预算治理、收支治理、采购治理、资产治理、合同治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2. 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平安和使用有效。资产是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资根底和财力保障,资产部平安、使用效率低下都将对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不利妨碍。因而,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平安和使用有效是内部操纵的重要目的。3. 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好。按照国家规定编制和提供真实完好的财务信息是单位的法定义务
11、,是提升内部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因而,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好也是内部操纵的重要目的。4. 有效防备作弊和预防腐败。科学运用内部操纵的原理和方法,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单位内部治理制度建立之中,强化内部监视,通过建立和施行紧密的内部操纵起到“关口前移”的效果,实现有效防备作弊和预防腐败的目的。5. 提高公共效劳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公共效劳的效率和效果是单位业务活动的总体目的,同时也是单位内部操纵的最高目的。第二节 编制依照及原则本内部操纵手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1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财政部下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操纵标
12、准(试行)和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操纵标准(试行)施行意见的通知(鲁财会20144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制订。施行内部操纵标准,应该遵照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内部操纵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视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操纵。2. 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操纵的根底上,内部操纵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严重风险。3. 制衡性原则:内部操纵应当在单位内部的处室治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构成互相制约和互相监视。4. 适用性原则:内部操纵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治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
13、完善。第三节 编制思路及适用范围本内部操纵手册从风险评估与操纵、单位层面操纵、业务层面操纵、内部操纵评价与监视四个方面,说明风险评估的步骤与重点、单位及业务治理活动的各项操纵要点、以及针对内部操纵设计及运转情况的评价与监视,明确了建立和运转内部操纵与风险治理统一执行的制度、标准和标准。本内部操纵手册适用于W局及下属行政事业单位。第四节 使用说明本内部操纵手册作为单位构建内部操纵体系并保障其运转的根本制度和施行标准,是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操纵体系的核心。1. 内部操纵手册的设计:手册中的各项内容由内部操纵主管处室主导,各处室配合,以及在中介机构的专业指导下共同进展设计、编写,通过单位相关领导充分讨论
14、后,由单位负责人批准签发后生效。未经单位统一批准,任何处室不得擅自发布、修正内控手册内容。2. 内部操纵手册的发放:内部操纵主管处室确定发放范围;需向外单位提供本手册时,须经单位法人批准同意。3. 内部操纵手册的执行:各处室须认真组织学习,并在各项业务活动中严格执行手册中的相关要求,完善各项操纵措施。各处室对内部操纵的有效性负责,并对操纵失效造成的严重损失承担责任。4. 内部操纵手册的监视:单位定期依照手册内容,对内部操纵建立与施行情况进展监视检查,评价内部操纵的有效性,发觉内部操纵缺陷,并催促加以改良。5. 内部操纵手册的更新:内部操纵手册生效后,内部操纵主管处室依照国家内部操纵的相关规定和
15、要求、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构造变更、内控治理中出现的新征询题以及各处室反应的意见及建议等组织修订,执行全面的定期复核更新制度,由单位相关领导和相关处室讨论后,按程序批准发布执行。各处室对内部操纵手册日常使用过程中发觉的征询题,须书面记录并及时反应给内部操纵主管处室。第五节 局限性内部操纵及风险治理存在其固有的、不可防止的局限性,只能为单位的操纵目的实现提供合理而非绝对保证。一般而言,内部操纵与风险治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 手册中明确的操纵措施是基于单位现有的风险评估结果而制定的可用操纵措施,然而由于单位的风险及其评估结果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内部操纵手册中的操纵措施的重要性及其有效性也可能发生
16、改变。2. 手册中的操纵活动可能因人员简单操作过失、人员串通作弊、治理当局凌驾于内控体系之上以及操纵本钱效益限制等情况失效,从而无法为单位内部操纵有效性以及风险操纵提供合理保证。3. 手册中的操纵措施的施行依赖于单位职工对措施本身的理解,行使内部操纵职能的人员素养不习惯岗位要求,或对内部操纵措施理解出现偏向等情况也会妨碍风险治理与内部操纵功能的正常发挥。第六节 内部操纵总体架构与相关定义术语一、内部操纵总体架构内部操纵总体架构能够分为三个层次:单位层面操纵、业务层面操纵、内部操纵自我评价。在单位层面操纵中,本单位成立内部操纵施行工作领导小组,在施行小组领导下,明确全局职能和工作机制,制定部门及
17、关键岗位责任制、建立风险治理机制,并设计相应的管控方式。在业务层面操纵中,对常规经济活动,采纳流程操纵,将制衡机制嵌入业务流程,对其预算治理、资产治理、政府采购、收支治理、合同治理等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展管控。对专项资金,本单位建立了业务“处室负责制、归口操纵、内部监视”三维操纵体系,业务处室负责对处室内专项资金的纵向流程管控,归口部门或岗位负责对专项资金使用的不同环节进展归口操纵,内部监视机构通过制定内部审计流程、建立信息反应机制、抽查考核、绩效考评等方式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展监视。建立三维管控体系,确保高质高效地使用专项资金。在内控自我评价层面中,对内部操纵设计有效性和内部操纵执行有效性
18、进展评价,不断完善我局内部操纵体系。二、相关定义与术语1. 内部操纵:指单位为实现操纵目的,通过制定制度、施行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展防备和管控。2. 风险:指将来的不确定性对单位实现其运营目的的妨碍。(1) 妨碍是指与预期结果的偏离(积极或消极)。(2) 目的能够有不同的方面,例如:财务、健康和平安、以及环境目的。目的同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层面,例如,战略、组织和过程。(3) 风险经常被标注为潜在的事件、后果或者两者的结合、以及他们对期望达成目的的妨碍。(4) 风险经常被解释为一个事件及其后果的结合,或一个状态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发生可能性。3. 风险源:指任何单独或结合的、具有内在潜
19、力引起风险的事件。4. 事件:指发生或改变一系列情况的事物(一个特定时期内,在一个特定地点所发生的事态)。通常,事件有如下几种解读:(1) 一般来说,事件的特性、可能性和后果不能完全可知。(2) 事件能够是一个或多个事件,也能够有多个缘故造成。(3) 与事件相关的可能妨碍是能够确定的。(4) 事件能够由一个或多个未发生的情况组成。(5) 有后果的事件有时被称为“事故”。(6) 一个未发生损失的事件也可称为“隐患”。5. 风险类别:是由属性一样的多个风险源或事件组成。风险类别反映了在进展风险分析时应该考虑的主要方向。进展风险分析时,通常以风险类别为起点来辨识每一个风险类别内的风险源或事件。随着时
20、间和内外环境的变动,单位通常面临着上千个动态的风险源或事件。但是这上千个动态的风险源或事件,通常能够归纳成几十个常态的风险类别。6. 风险识别:指查找单位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济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7. 风险分析:指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展明确的定义描绘,分析和描绘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8. 风险评价:指评估风险对单位实现目的的妨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9. 风险承受度:指单位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单位层面风险承受才能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0. 风险躲避:指单位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顿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防止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21、。11. 风险降低:指单位在权衡本钱效益之后,预备采取适当的操纵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操纵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12. 风险转移:指单位预备借助别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置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操纵措施,将风险操纵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13. 风险承受:指单位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本钱效益之后,不预备采取操纵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14. 操纵措施:包括不相容岗位别离操纵、内部受权审批操纵、归口治理、预算操纵、财产保护操纵、会计操纵、单据操纵、信息内部公开等。15. 操纵痕迹:操纵痕迹即为“相关文档”,是指采取操纵措施所留下的证据,能够是纸质书面文件、业务流转表单、会
22、议纪要、电子文档记录等。第七节 内部操纵流程图说明1.流程图纵向表示该流程的执行步骤。自上而下表示流程开展的时间或逻辑顺序。2.流程图横向代表单位或职能部门。单位顺序从左至右按级别排序职能带中的部门顺序。3.图例说明序号图例名 称图例说明1职能带表示职能部门2分隔符表示流程中的主要环节3连接线用来连接两个工作步骤;表示层层步骤在顺序中的进展;连接的箭头表示一个过程的流程方向4预备流程的开场5进程记录此操纵点的工作内容简述6文档表示以文本方式存在的文件、制度、表单等,内容为文件、表单的全称7断定推断/决策的标志。用来表示过程中的一项断定或一个分岔点。8预先定义的进程予流程。即:套取的其他流程9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山东省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 控制 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