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院18项核心制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医院18项核心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医院18项核心制度.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 首诊负责制度12、 三级查房制度33、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64、 会诊制度75、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116、 手术分级治理制度137、 术前讨论制度178、 查对制度189、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2110、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2211、 分级护理制度2412、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2713、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2914、 抗菌药物分级治理制度3415、 手术平安核查制度3616、 信息平安治理制度3917、 病历治理制度见病历书写标准与治理规定及病例(案)医疗评定标准(2010版)18、 新技术和新工程准入制度见专著 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是表达医院医务人员对患者高度负责,防
2、止因推诿患者而贻误救治时机,保证患者来院后得到认真、及时诊治、抢救的一项重要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为首诊医师或其所在科室为首诊科室。凡来院就诊的患者,尤其是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与抢救均负有责任。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征询病史,体魄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认真进展门、急诊病历记录。经检查后,如认为属本科疾病,首诊医师应负责患者诊治。如诊治有困难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假设经检诊后不属本科疾病,应请其他专科会诊,会诊专科同意转科后,首诊医师才能将患者转科。转科前,由首诊医师开写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转出科室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室,向值班人员交待有关情况。禁止
3、首诊医师不经会诊擅自将患者推诿到他科,否则,造成的医疗事故或纠纷,由首诊医师承担全部责任。三、涉及两科以上的多科属疾病的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进展认真负责的诊疗,并依照病情需要请相关专科会诊。四、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拒治。五、急、危、重症患者需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如需多科医师配合抢救治疗时,应边抢救边邀请其他专科医师。其他专科医师到场后,仍以首诊医师为首负责抢救和协调。六、经接诊或抢救后,需要住院的患者,首诊医师开具住院证以后,病房不得回绝收治。属急诊科
4、的抢救患者住院,急诊科应派专人护送患者到住院科室完成交接。七、首诊医师下班时,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且首诊医师应面对面交班,对住院或留观患者应床旁交班,做好记录后方能离开。八、因技术力量、设备条件有限,本院不能诊治必须转院的患者,首诊医师在征得医务科(总值班或主管副院长)同意后方可执行,并提早与相关医院联络;如可能患者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假设患者家属要求转院,要做好相关的医疗文书记载。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为了确保患者得到连接性医疗效劳,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各级医师的医疗水平,培养良好的医疗行为和医疗习惯,特制定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查房频次及时限
5、(一) 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每周1-2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住院期间,对一般病情的新入院患者的初次查房应在其入院48小时内完成。对危重患者,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应即时查房,并有查房记录。(二)主治医师查房 对一般病情患者的查房每日至少1次,应有本病房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参加。住院医师负责记录和落实诊疗计划。对危重患者应随时查房,但至少每日不少于两次。(三)住院医师查房 对所管的患者每日至少查房一次,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晚查房一次,危重患者、新入院患者及手术患者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觉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执行上
6、级医师指示,书写整理病历,及时完成病程记录,汇总、归纳、整理、分析各种检查化验结果,出现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医师。负责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参加科室值班。二、查房根本标准(一)查房前,在交班会上应明确查房的患者及患者数,以掌握本次查房的概况并能对查房时间加以操纵,防止顾此失彼。(二)下级医师应做好相应预备工作,如病历、影像学材料、化验检查报告、所需检查器材等。(三)查房应严格掌握医师级别,做到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 (四)查房时应穿着整洁、佩戴胸卡,站立时应有站姿,不得斜倚乱靠。查房不得交头接耳,更不同意说不适宜的语言,以免造成不良妨碍及后果。(五)查房时各级医师站位应予严格规定。主任医师站立于患者右
7、侧:主治医师站立于主任医师右侧:住院医师站立于患者左侧,与科主任医师相对;其余相关人员站于四周,但应与主要查房人员保持一定间隔,以确保充分的检查空间。(六)带教学生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展各种检查与操作,并必须征得患者本人同意方可进展。三、查房内容要求(一)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1.应及时处理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并能表达出当前国内外最新医疗水平的进展。2.审查新入院、疑难或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计划。审查严重手术的手术条件、特别检查及术前预备情况。3.进展必要的教学工作,包括对各级医师的指导,重点协助主治医师处理在诊疗工作中未能处理的征询题。4.抽查医嘱执行情况及病历书写质量。 5.听取医师医疗工
8、作及治理方面的意见,提出处理征询题的方法或建议。 (二)主治医师查房1.对主管的患者进展系统查房,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检查措施,理解病情变化及疗效断定。2.对危重患者应随时进展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如有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邀请应随喊随到,提出有效和实在可行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展晚查房。3.对新入院患者必须进展新患者讨论,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展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缘故。4.疑难危急病例或特别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上级医师查房。 5.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展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低级医师的业务水平。6.检查病历、各项医疗记录、诊疗进
9、度、医嘱执行情况、治疗效果等发觉征询题,纠正错误。7.检查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医嘱,防止和杜绝医疗过失事故的发生,签发会诊单、特别检查申请单、特别药品处方,检查病历首页并签字。8.处理患者的出院、转科、转院等征询题。 9.留意倾听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医院治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治理。(三)住院医师查房1.要求重点巡视危重、疑难、新入院、诊断不清及术后患者,同时有计划地巡视一般患者。2.审查各种检查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修正医嘱及开特别检查医嘱。听取患者对治疗和生活方面的意见并提出建议。3.向实习医师讲授诊断
10、要点、体检方法、治疗原则、手术步骤、疗效断定及医疗操作要点,分析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负责修正实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协助实习医师做好新入院患者的体魄检查及病历书写工作。4.做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预备工作,介绍病情或报告病例。住院医师要详细记录上级医师的诊疗意见,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负责书写病历相关内容,要求对危重患者随时检查并记录。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各病区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佳的患者,应在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指导下尽快完善各项检查,进展病例讨论并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峻等情况均应组织会诊讨论。二、疑难病例讨论原则上每
11、周1次,各治疗组疑难病例必须提交全科讨论,以最终确诊,明确治疗、手术方案。讨论须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相关医师参加,术者必须参加,病历中应详细记录。讨论前经治医师应预备好相关材料,必要时检索文献。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等。三、对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应报告医务科,以组织全院相关科室结合会诊,或请院外专家会诊。四、节假日或非正常上班时间的急诊疑难患者可由二线班主持进展疑难病例讨论,做好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或医务科汇报,以明确诊治
12、方案,防止延误病情。会诊制度凡遇疑难危重病例、涉及多学科的跨科疾病在诊断、抢救、治疗过程中,或开展高新技术、高难度手术过程中,入院3天不能确诊的及其他特别情况等需要他科医师或上级医师指导或协助时,应及时申请会诊。应邀参加会诊的医师应本着对患者负责的严肃态度全力配合,积极提供有助于诊断和救治的意见和建议,在会诊记录单上应有详细记录。详细规定及要求如下:一、申请会诊的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申请科室应在会诊医师到达前做好充分预备如病历,病情简介、各种检查、化验报告单,X光片,CT片,MRI片等以及会诊中可能需要的特别器械如骨穿包、气管切开包、胸腔闭式引流瓶等),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回绝按
13、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二、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或具有独立工作才能的高年资医师(如总住院医师)担任,日常科间会诊、急会诊由具有会诊资质的总住院医师完成。进修、轮转、实习医师及其他不具有资质的医师不得单独承担会诊任务。会诊医师如遇本人无法处理的疑难征询题,应主动请本科室上级医师协同处理,确保诊疗质量。应邀科室尽量做到职称职位同级对等邀请并陪同的原则。三、会诊品种与程序(一)院内一般会诊1.科内会诊:入院3天不能确诊或疑难危重患者,由该治疗组上级(主治或以上)医师提出,主任组织科室有关医务人员进展科内讨论。2.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室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
14、应申请科间会诊。经管住院医师填写会诊申请单,提出会诊要求和目的,经本科室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审批同意后,通知应邀科室。一般会诊应邀科室会诊医师必须在24小时内前往会诊,申请科室应对等接待会诊医师,以便共同讨论。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记录在会诊申请单上,并在科间会诊登记本上进展登记。3.全院大会诊:科内会诊及科间会诊不能处理征询题时,主治医师应及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大会诊。决定进展院内大会诊时,主治医师填写全院大会诊申请单,由主任或主持人决定应邀科室(医师)和会诊时间并在会诊单上签名,提早半个工作日送医务科:经医务科审批同意,确定参加人员和时间,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全院大会诊一般由申请科室主
15、任或病室负责医师主持,必要时医务部参加。申请会诊科室预备好书面患者病情介绍、材料,发给每位会诊的医师,以提高会诊效率。全院大会诊原则上要求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4.门诊疑难病例会诊:凡在我院门诊连续诊治2次以上,病因不明、疗效不佳或诊治涉及多个专科(3个以上),外院转诊等疑难病例,接诊医师应向门诊部申请会诊,并在门诊病历上写明本科情况和处理意见,提出邀请会诊的科室。由门诊部召集相关专家,在门诊部疑难病例会诊室进展会诊,由申请会诊医师书写会诊意见。(二)院内急会诊1.急诊科间会诊:在治疗或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遇必须立即经会诊处理的紧急、疑难征询题等情况时申请。受邀科室会诊医师应在接到通知后1
16、0分钟内到达会诊现场,不得拖延。如会诊医师遇到无法处理或因抢救、手术等无法及时到达时,应及时报告本科室上级医师或二线班医师参加会诊。会诊后完成科间会诊登记本记录。2.急诊全院大会诊:遇病情突变、手术中突发紧急情况、危重患者抢救、成批伤病员、特别或严重灾祸事故及突发公共卫惹事件等情况,需多科室急会诊共同诊治时可申请。通常情况下,全院大会诊申请单须提早半个工作日送医务科,紧急情况下,由申请科室负责人(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以方式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非上班时间),同时填写好全院大会诊申请单送医务科或院总值班,必要时向分管副院长报告。由医务科或总值班通知相关科室。会诊医师接到通知后应迅速前往会诊。(三
17、)院外会诊任何医师未经医务科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手术;不得以各种理由私自邀请院外专家来院会诊、手术。1.请院外会诊:经院内会诊后确实无法处理的疑难、危重或特别病例及必须院外专家会诊的病例可申请外院会诊。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会诊的目的、费用,征得其同意并签字(在病程记录中注明)。经管医师填写会诊申请单,经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核批准,并由医务科联络有关单位,商定会诊专家和时间后通知申请科室。如遇急会诊,申请科室可先与医务科(或总值班)联络,事后再补办会诊手续。会诊时相关科主任或教授陪同外院专家医务科酌情派人参加或主持,必要时请医务科或分管副院长参加。任何人不得私自请外院专家来院会诊、手术。2.
18、外出会诊:外院邀请我院医师会诊时,必须由邀请医院医务部门与我院医务科联络,经医务科领导审批同意后,安排副主任或以上职称医师前往,或进展书面会诊、远程会诊。任何人不得私自外出会诊(私自外出者,发生的医疗纠纷或交通事故等其它意外情况,由外出应诊医师本人承担全部责任)。四、会诊时限一般科间会诊一般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会诊要求会诊医师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赶到会诊现场;医务科组织的全院大会诊或多科室会诊以医务科安排时间为准。五、会诊记录书写规定(一)会诊申请单应写明患者病情和诊疗情况(简要病史、体征、有关实验室等辅助检查、拟诊疾病)、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请医师栏必须有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签名;全院大
19、会诊申请单还需写明:会诊时间、地点、主持人签名、科主任(或病区负责人)签名等。(二)会诊意见记录1.科间会诊由会诊医师负责书写,科内会诊、全院大会诊由参加会诊医师分别阐述会诊意见,经管医师按照病历书写的要求及时书写好会诊记录,主持人审核签字,当天病志表达会诊总结意见。2.会诊意见记录应包含会诊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外院)和科别、会诊医师级别、会诊时间、会诊意见及会诊医师签字。3.会诊医师不能决定的征询题应请示本科室上级医师或带回科室讨论。附:院内会诊流程图危重、疑难患者需要其他专科协助3天内未确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大会诊科主任/教研室同意一般会诊急会诊医务科审核10分钟到达会诊现场24小时
20、内完成会诊一般会诊急会诊参与会诊,或参与抢救,填写会诊意见,或转科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由主治或以上职称的医师负责组织,必须报告科主任,并按医院的制度及时报告医务科。严重抢救或突发事件、成批伤病员由科主任负责组织,医务科负责统一指挥调度,必要时由主管副院长牵头,成立协调救治小组,任何科室或个人都必须服从安排,分工协作。二、医院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应高度注重急危重患者抢救工作,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回绝或拖延。各科室必须保证抢救药品、设备及必备物质的应急储藏,并定期检查,处于完好状态且有检查记录。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治
21、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三、抢救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展工作。在抢救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与流程。四、对危重患者应重点完善谈话告知制度,除对患者家属出具病危通知单、填写危重患者上报表外,还要详细客观地向家属(必要时连同单位负责人)告知病情及可能的转归。对患者家属回绝施行抢救措施应予以劝说,交代其后果并表达在谈话记录中。五、急危重患者需要进展相关检查时,有关医技科室应按规定予以优先安排、出具检查结果,及时送达或报告科室,并记录送检时间和结果送达时间。六、需要多科协同抢救的患者应及时申请并认真组织会诊。对急危重患者需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
22、患者、延缓抢救。应予转科抢救的患者接收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会诊意见分歧较大或需要多科协同抢救时应报告医务科或主管副院长进展协调。七、急危重患者需要手术的应优先安排。主管科室应尽快完善相关的术前预备工作以保障手术平安。八、抢救完毕,有关医护人员应及时补记医嘱及抢救记录(6小时内)、抢救小结,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载,并加以注明。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及措施、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称等,记录抢救时间应当详细到分钟。九、上述所有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有关医疗治理程序,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纪律。十、如未履行医院有关规定,造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者,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医院 18 核心 制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